本版编辑团队
本版主编:暂 无
主编寄语:朋友,欢迎关注本频道,还犹豫什么?请让你的键盘,借助你的才华,在这里倾诉你的心灵吧!
本版顾问:
本版副主编:
本版编辑:
                  文章评论
    剑东 评论 (评论时间2010-11-23 16:51:02)  
    中国汉语言文学:
    还是引用诗人于坚(知道吧)的话:

     

      最初,世界被命名为一种声音,那是最初的人看见了海,他感叹道:嗨!他说的这个声音和他眼睛所看到的、目击的事物是一元的,在这里,能指和所指尚未分裂,它们密不可分,说“嗨!”的人并非想到或思考了海,他仅仅看到了目前的海。海获得了一个人的音节,在这里,海是一个能指的所指,能指和所指都是目前的海,“嗨!”是一个元隐喻。

      之后,这个最初的人把“嗨!”通过字和读音转达给第二个人。“想”开始了,元隐喻的时代结束。之后是第三个人,第四个人,第五个人,直到那些一生都不会到大海的人,根据“海”这个音节想象大海。在我们的时代,诗人们是在第x个人的海上说“海”。这时,海,已成为所指的能指。我们再也说不出“嗨!”我们说,啊,永恒而辽阔!从海第一所指滋生出来的所指的能指取代了第一能指。我们不再说“太阳”,我们说,君王,我们不再说“中国”,我们说“龙”。所谓言此意彼。

      文明以前的时代是先知的时代、命名的时代。

      命名是元创造。命名者是第一诗人。

      之后,是想像者的时代、理解的时代、读者的时代、正名的时代。

      今天我们所谓的隐喻,是隐喻后,是正名的结果。

      文明导致了理解力和想像力的发达,创造的年代结束了,命名终止。诗成为阐释意义的工具。

      命名所创造的是元诗,其隐喻是元隐喻,能指和所指是一元。


    凝樱子 评论 (评论时间2010-11-23 10:54:27)  
      好玩~~~稍微提醒下剑东先生,你将古典文化比喻为“马褂,背后拖着一条辫子”什么的,这个比喻不妥,那是满清的服饰,不能全部代表或者说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汉服。无论讨论新诗还是古典诗词,这里说的都是中国汉语言文学,你把满清的特色服饰比喻为汉古典文学,实在是比喻不当按道理说,写诗的人哪怕是写现代新诗的人,都不会犯如此严重的“比兴”失当的毛病。何况阁下乃堂堂地,名声赫赫的诗赋网大总值
      如果说先生就知道清朝那点事儿,我却也是不太相信的。或者,现代诗中的什么“朦胧派”啦,“梨花派”啦,“高度喝醉派”啦,可以这样把清朝放到汉唐去,并且沾沾自喜以为又“革新”了一把。
      当然,我没说先生是这样的人,不过略觉纳罕罢了。
    诗情言志 评论 (评论时间2010-11-23 10:15:45)  
    赞赏天云之骨的看法
    诗情言志 评论 (评论时间2010-11-23 09:55:36)  
    最近在翻阅一本季当代国学大师季羡林老先生的一本书,书名叫《牛棚杂记》,是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在168页第一段的后面,有这样一段话,特摘下来献给大家,愿与大家分享大家的观点,“..........我认为写朦胧诗的人有的接近骗子,看的人是傻子。文艺的目的是写出来给人看的,要让人看懂,如果不让人懂,你就别写。..........”亲爱的诗友们,您对这话有什么看法呢,希望聆听您的良知、良心和灵魂里的诗音............
    诗情言志 评论 (评论时间2010-11-23 09:12:22)  

    无论是读诗或者是写诗
    都是我们个人的爱好和乐趣
    也是我们的权力和隐私
    希望在这里讨论是自由的
    相信在这里表态是自愿的
    希望这里不会设置什么条条或者是框子
    只要是不反动不与政治相背离
    希望这里是真话真说说良知说心语

    我想
    我们在这里讨论不是为自己
    而是都有一份爱心和责任是为了我们的诗
    我们的诗歌怎么了
    为什么离百姓越来越远离
    我们的诗歌怎么了
    为什么看起诗来像是猜闷又猜迷
    有人说诗是时代的良心和气息
    有人说诗是民族的精神和良知
    我们看都看不懂
    再好的精神谁知道你是那个路子的神
    我们看到看不明白
    再好的良知谁又怎么去知

    你说你写的诗是真理
    你说你写的诗里那字面的下面还有一首诗
    你要想研究真理你就去搞那些自然科学去
    你要想揭示真理你就去研究哲学去
    我最希望看到你字面下面的迷中迷

    现在工作这么忙
    忙于生活有压力
    看诗就想解解闷
    读诗就想诗良知
    寻诗就想找知音
    最希望你诗说的好象是我“心思”
    看了还让我费神思
    琢来磨去可还是个迷
    那有闲心闲情去琢磨你
    还不如看看散文去
    还不如看看电视去

    看诗就是想找感觉
    读诗就是想痛淋漓
    最想知道你真情
    最想看道你良知

    别拿什么想像文字吓唬人
    技法就是一层皮
    没有骨头没有肉
    或者你的骨头我肉都被你埋在迷里头
    或者整上这个体或者是那个体
    你就是全裸了体
    如果你不是真善美的纯美女
    招摇上再绮丽的衣服我也鄙视你

            剑东是我们网站的领导,也是一位对新诗很有造诣的有时代责任心和责任感的人,希望诗友们都来积极参加讨论,支持他的辛苦的工作,献上一份爱心,说出你的最真实的对诗的感受和感悟,让我们的网站更“黄啊”,黄变天下,扫遍天下!

    爱诗也是举的
    无论是写诗或者是读诗
    都是我们个人和权力和

    天云之骨 评论 (评论时间2010-11-23 01:28:36)  
    看了讨论,争鸣便有提高,值得推崇。俺以为,诗是一种精神的自信,不设语言迷宫,不造逻辑魔方,不自恋与意向的怪诞与表达的芜杂,于简洁中包含一种意蕴,便是好诗。大象至简,朴素简约且品味饱含着内涵,就值得欣赏。嘿嘿,上茶,继续关注。
    剑东 评论 (评论时间2010-11-22 16:24:25)  
    中国的语言从乡村走来,到目前为止,还是从乡土文化向城市构架转变的过程中,现代诗歌有其自己的理论系统,而不是没有,这些是早已经解决的问题,不在讨论之列
    剑东 评论 (评论时间2010-11-22 16:09:54)  

    新诗是从外而来,但基本的语素还是国内的,包括意象也是西方借用老祖宗的东西,我说过,读懂了《侠客行》现代诗歌的所有问题迎刃而解,那些古诗词的作者,确实有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语言使用到进入骨头的能力,但遗憾的是,现在的作者远远达不到这个功力。而现代诗歌却将原隐喻的因素运用到诗歌中来,将能指,和所指相结合;而时代的发展不是封闭的,如果还是长袍马挂,背后背条辫子,或许只能是街头的一景而不是生活的全部,现代诗歌就是打碎了格律这些束缚语言能动性因素的瓶瓶罐罐,在人性上,赞美中,探求真理上,把语言进行深层次的挖掘。什么是真理——真善美,现代诗歌就表现什么,而不是一味的情爱,而将视角放宽,可以这么说,是求一宗大同的理想境界。

    剑东 评论 (评论时间2010-11-22 15:54:18)  

    继续发一段:

    海德格尔认为艺术作品是去蔽存真的活动。而这种“去蔽”,是通过对物的存在的“揭示”体现的。这如同脚下的鞋子,穿着越适脚、越舒适,越容易让人忘记鞋的存在。世界上的事情,我们越熟悉,越是司空见惯,越容易被忽视。而艺术,就是找回这种遗忘,让其从日常的隐匿中显现出来,成为触目的形式。我现在还记得程宝林的一首诗,他写一只苍蝇在玻璃上留下了痕迹,由于有了苍蝇爬行的轨迹的显现,才让人发现了那透明的玻璃的存在。我也想起了厨房,那些对于生命来说最重要的东西,譬如骨骼,植物的根须,在食用者面前,统统成了垃圾。这些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本身就具有真理性。诗的生成,主要取决于诗人敏锐的感知力和洞察力。

    剑东 评论 (评论时间2010-11-22 15:52:36)  
    随手摘来一段文字,相信会对热爱现代诗歌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作品的诗性意义,或者说该如何理解“诗的构想”即诗的内容?多年来,人们常常误解诗的内容就是诗的情感和思想意义。但诗的内容不仅仅是事实、事件和思想倾向,应当是诗本身,是语言之间内在的有机联系以及语言背后渗透出来的什么。事实、事件等事物是诗的语境,诚然与诗有着密切关联,罗勃特·勃莱指出:“诗的内容在于事实和想象的距离。一首诗愈是远离最初的生活事件而不断绝这种联系,它的内容也就愈多。”雅克·马利坦在谈“诗性意义”时也说:“诗性意义之于诗,恰如灵魂之于人”,“诗中的诗性意义,离不开从内部使之有生气的词语形式,离不开使之存在的词语结构”。诗性意义是由词语的概念意义、想象性含义以及“更神秘的含义即词语之间和词语所承载的意义内涵之间的音乐关系”所组成。

    雨晴 评论 (评论时间2010-11-21 22:59:13)  

    剑东辛苦了!问好!关于写新诗,写作手法的不同,意见也不尽相同。对一些朦胧诗歌,有时候也琢磨不透。感觉很难理解。欣赏对文学的和谐讨论。

    生活哲学 评论 (评论时间2010-11-21 22:20:38)  
    总值辛苦啦~~~请喝了再喝了+...祝好
    剑东 评论 (评论时间2010-11-21 21:07:26)  
    白描?三吏三别有什么理性?仔细的读读语言背后的东西!!!
    诗情言志 评论 (评论时间2010-11-20 14:57:06)  

    感觉有些意思没有表述和很清楚,还想说几句,李白的静夜思我看也没有什么理性,就是游子思家的真情么,杜甫的国破山河在,我看也没有什么理性,就是忧国忧民么,三吏三别有什么理性,就是见闻白描么,那将进酒更是感性的不能在感性了。当然理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要想把理理明白了,最好的文体是论说文和散文了。我认为理只是诗歌来表达人的认知的一个小的功能,比如我所说的,情理,情志和情智的方面吧,还有那么多的情要抒发要传达呢。更何况一首诗也就能表达出几个情来而已。
         再者,关于理的问题,我认为在诗歌中表达的理属于世界观和价值判断的问题,不同的阶层有不同的价值判断,张三的理不一定是李四的理,李四的理王五也不一定认可,有时候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那么,我们领导们到底去用谁的理当标准用衡量呢,我认为诗歌的功能还是用来传情抒情为好,当然我不是反对达理,只有人类的情感是相通的,只有爱心,爱情是相通和永恒的。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理,不同的民族也有不同的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价值和审美判断的理和标准,我们到底应当采用谁的理好呢,我到建议最好采用我们老祖宗传给我们的理好,即写诗就要说真话,抒真情,说直说,说白话,我当然不反对所谓的意像和意境了。写诗就要遵守祖宗的韵律和音律,不然,最好写成散文或者议论文什么的。我在这里抛出一块破砖头子,希望被我砸中的人都能吐出金玉呀,我好意思,我是想到那就说到那,希望与大家来交流,来提升。来明了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即什么是诗,什么是现代诗,诗是用来表达什么的,诗应当怎么样写,什么样的诗是好诗。希望大家为了我们大家的家,为把我们自己的网上家园整的更像个像样的家各抒己见开诚布公啊!我这人就是爱瞎操心。

    凝樱子 评论 (评论时间2010-11-20 11:51:55)  

      新诗嘛,怎么发展还没个准呢,毕竟区区百年不到。我个人觉得诗情言志的想法是正确的。要不然还是跟着洋人走得了,反正新诗来源于洋人的十四行诗,大家伙可以去看看如今洋人的新诗杂玩,咱们就怎么玩,这不就了结了不?嫁接的玩意肯定没有原生的有长期的营养价值,所以,我觉得,新诗还是应该认祖归宗,跟着洋人跑最正宗,要不然总是跑调的。不过话说回来,现在乘新诗的理论不健全或者皆其理论都达不成共识,正是大家伙开宗立派的好机会,大家看不是有人搞出来什么“朦胧派”“梨花派”了吗?不得了啊,大宗师呢,我决定放弃玩古典文学了。改玩新诗!这玩意,太好蒙人了,反正左右都说的过去啦~~~一不小心,咱就有可能开创个“樱子派”出来~~~哈哈,,那就带劲咯

    诗情言志 评论 (评论时间2010-11-20 11:06:58)  

    看到了剑东的主张和观点,细读了了几遍,我有不同的观点想说,我希望我们爱诗的人就应当说实话,说心里话,又不是在这里搞政治,整的那么玲珑圆滑,我认为我们领导的喜好直接关系到网站的生存和生命,更关系到我们人网民的数量。我认为,诗要想拿出来给人看,或者是共振别人,应当是这们的
    第一、要让别人能看明白你说的是什么
    第二、一定要有韵律,就是韵律和音律,这个问题刘聪美老师研究得太好的,希望喜欢弄诗的人都能看看他写的文章。我们打开唐诗、宋词和元曲,除了那里面和各种思想和情感,那优美的韵律就特别吸引人。
    第三、诗就要有真性情,要直白,李煜、李清照、李白杜甫,苏轼,毛泽东....................,离我们有的都上千年了,怎么样,还能看明白,还能引起共鸣。
    第四,艺术手法上的东西当然,越完美越好了
    第五,写诗和读诗,包括文章,就是要抓住这些个情,一是看有没有这些情,二是看怎么传达和表达的,三是那构思和创意,这些情就是:情绪(喜怒忧思悲恐惊)、情感(喜怒哀乐爱惧恨)情境、情景、情结,情怀,情操、情理、情志、情爱、情思、情义、情谊、情调、情趣、情意、情韵、情智....................我觉得这些个情,古今相通,中外相似,以上想法个人一吼之见,供交流,见笑了,请赐教,谢谢。

    伊丹 评论 (评论时间2010-11-20 10:17:53)  
    支持~~问候~~~
    剑东 评论 (评论时间2010-11-19 23:52:46)  
    个人认为现代诗虽然写法各异,但殊途同归,一句话,用感性的视觉写理性的诗歌,理性为何物,就是境界上的问题,不能就一而足,有容乃大,支持空瓶状态写作!
    剑东 评论 (评论时间2010-11-19 23:46:39)  
    谢谢大家的支持,对于现代诗歌的鉴赏标准,大家是各有说法,不过,李小雨女士的几条标准,不能说是完美,但毕竟是比较成熟的观点,我现在贴上来,大家来看
    1.经得起回味,有思想沉淀,
    2.新鲜、个性化的语言。具有抒情性的、干净凝练的、可以跳跃的、有形象的碰撞、互换的,甚至是反常规的、错位的,使我们得到新鲜的诗意的联想
    3、细节描写好
    4、想象力独特,能使人飞升起来。
    5、入诗的角度巧妙。结尾能让人产生联想,给人回味无尽的诗意的感受。
    清者 评论 (评论时间2010-11-19 19:53:32)  
    问好剑!辛苦了!支持你!
        共有 74  条评论 . 当前第 3  页,共 4  页           
    转到  

诗赋绽芳蕊 今来觅知音
关于我们  |  走近诗赋  |  入网须知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诗赋网    Copyright 2008-2016   zgshi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8006388号
诗赋杂志投稿邮箱:sunwulang@163.com
联系人:轻盈     QQ:418193847、1969288009、466968777     QQ群号(点击链接)     电话:15609834167     E-mail:sttst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