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会员姓氏检索 :
                  本版编辑团队
本版主编:暂 无
主编寄语:朋友,欢迎关注本频道,还犹豫什么?请让你的键盘,借助你的才华,在这里倾诉你的心灵吧!
本版顾问:
本版副主编:
本版编辑:
                  本版精品文章
                  人气排行
                  文章评论
    刘聪美 评论 (评论时间2011-01-02 14:30:21)  
    谢谢夜雨编辑、胡跃荣主编、怡情养性副主编辑支持!感谢你们的点评。
    新诗的成败关乎诗人自己诗歌艺术的成败,更关乎祖国诗歌前途、民族精神发扬的大事,是汉语言在诗歌领域是否可立足于世界各语种之林的前提。这小则关乎作者自己的诗歌艺术成就,大则关乎国家诗歌艺术在全世界人民心目中的地位。望热爱祖国诗歌事业的文学界仁人志士努力钻研诗艺,为国增光,为把自己的诗艺提升到更高的境界而努力学习和实践!
    怡情养性 评论 (评论时间2011-01-02 13:29:31)  
    大赏大赞!
    刘聪美 评论 (评论时间2011-01-02 13:10:05)  
    谢谢夜雨支持,谢谢胡跃荣编辑支持!感谢你们的点评。
    刘聪美 评论 (评论时间2011-01-02 12:57:53)  
    谢谢夜雨支持,谢谢有跃荣编辑支持!感谢你们的点评。
    新诗的成败关乎诗人自己诗歌艺术的成败,更关乎祖国诗歌的前途,民族精神产的发扬,是汉语言在诗歌领域是否可立足于世界各语种之林的前提。这颍上则关乎作者自己的诗歌艺术成就,大则关乎国家诗歌艺术在全世界人民心目中的地位。望热爱祖国诗歌事业的文学界仁人志士努力钻研诗艺,为国增光,为把自己的诗艺扯提升到更高的境界而努力学习和实践!
    胡跃荣 评论 (评论时间2011-01-02 11:33:07)  
    支持!学习!
    祝福新年好!
    月夜流霜 评论 (评论时间2011-01-02 00:02:11)  
    如果不识老师,就见不到这经典的论述。我是先看了老师的文章才注册的。
    刘聪美 评论 (评论时间2011-01-01 20:19:16)  
    湖南省翻译家、湖南理工学院教授  宋君健,男,1950年3月出生于上海市,在广州和武汉长大(宋氏郡望在河南商丘,迁居江苏无锡惠山乃其本支,出生于江苏的其父宋湘杰作为国军技术军官长期在湖南抗战),历史出身,执教英语。湖南省著名翻译家、岳阳市翻译协会创始人、中西文化比较研究专家、湖南理工学院外语系教授。1968年因言获罪被审查,1971年下放农村劳动。1981年考入湖南高等院校英语教师研修班,1987年晋升副教授,1989年首次在国内提出建立文化学,力倡文化启蒙以刷新民智。1997年湖南师范大学研修中国近代史硕士博士课程。1981年加入九三学社,2008年任九三学社湖南理工学院副主委。1994年起创办私立岳阳市宜登文法学校并兼任校长。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西文化比较、中国传统文化、英美文化。全国中西文化研究会理事。
      

    访

    刘聪美 评论 (评论时间2011-01-01 20:15:18)  
    凝聚学者宋君健先生终生心血和学术视野的力作《我看中国文化》一书历经种种非难和封堵后终于问世。该书着重探讨近代中国文化发展的内涵和趋势,破解我国人文社科误区,从文化现象入手,针砭时弊,纵横捭阖,对许多传统认知和固有观念都提出了质疑和挑战。其全新思想资源和思维方式、丰富的中西文化知识、独特的见解和文字风格对爱好思考的读者兼具阅读、收藏和赠送三重价值,为海内少见的一家之言。本书很多观点和意见都让人耳目一新,发人深省。也因为此,该书出版发行即引来好评如潮。白桦说,他是当代的陈独秀;剧作家朱先泽则说鲁迅之后,反右之后,敢大声疾呼者鲜矣。先生的呐喊,振聋发聩!而美国学者祁连岫云则称本书是非常理性思考的结果
      作者是无锡人,生于江城,长于申、穗。束发醉心文史,出身史学,执教英文。1983年出版专译著和大学教材教参。研究方向为中西文化比较。著作有《中国传统文化论纲》(1987)、《西学东渐150年索隐》等十数种。1987年即破格晋升副教授,是当年年轻的高级知识分子之一。他于1989年首次在国内提出建立文化学,致力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做宏观研究。三十多年以来,宋君健先生一直坚持严谨的治学作风,在学术上不唯上,不唯名,只唯实。在近半个世纪的治学过程中,积累下深厚的学识,并形成自己独特的草根做派和公共知识分子的风骨。他坚持教育为本,主张要在下一代中培养独立、民主、富于创新的健全学术人格。
    刘聪美 评论 (评论时间2011-01-01 14:48:38)  

    误导我国新诗人的是译文诗这种没韵律只有表意的散文用诗词那种分行排列的形式。

    外文诗为何被译为中文后大多数形同散文。所以无韵无律的原因有三个。首先是中国和欧洲分属不同的语系。语音上结构不同。文字结构也不同。其次中西方两大文化体系有许多不同的观念和表达方式。这两点决定了诗这种有着特别规则的语言艺术比散文具有更多的不可翻译性。汉字译文的内容和形式不可能容纳原诗所包含的全部文化要素。在原诗承载的全部内在的信息和外在的形式不能两全时,译者只能退而求其次,在二者中选一。就文化交流而言,内容肯定重于形式。于是着重于原诗的内容和情感的竭力转述,其音韵和格律这种特有的规则就顾不上了。译成汉语时仅保持了因为音节多少不同而每行长短不一的分行书写这一个外在形式,以为是两全其美了。

    在中外文化中诗都有两个形式特征:韵律和断句分行。散文体裁就没有,它的文字可以自由。因此诗是特别的文字形式组成的艺术。除了表意的内容外,在形式上的还求符合固定的语言文字的规则,这就是韵和律。他们是在严格的音韵和格律的限制下,文学高手们费尽心思以特有的技巧制作的艺术品。翻译时对外文诗的一个本质特征被忽略后,只求表意的译文变成了散文而不再是诗。

    中国读者看到分行排列的形式像诗,多数不懂外文或队外文诗没甚了解的人便形成了误解,以为地道的英诗德诗法诗没有韵律要求,比中国诗词容易写得多。于是仿写,有人由此出名,从之者日众,形成时髦的潮流。有了大量产品的存在,存在就是合理的。于是不知其原错的中国学者注经的瘾大发,极尽美化,影响愈大。新诗这种不被中外两种诗文接纳的怪胎,进入了恶性循环。

    这种误解应当咎于我国诗人们从众的文化传统而非翻译家。
                                                                 —————— 宋君健

        共有 9  条评论 . 当前第 1  页,共 1  页           
    转到  

诗赋绽芳蕊 今来觅知音
关于我们  |  走近诗赋  |  入网须知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诗赋网    Copyright 2008-2016   zgshi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8006388号
诗赋杂志投稿邮箱:sunwulang@163.com
联系人:轻盈     QQ:418193847、1969288009、466968777     QQ群号(点击链接)     电话:15609834167     E-mail:sttst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