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会员姓氏检索 :
                  本版编辑团队
本版主编:隔岸听箫
主编寄语:
本版顾问:
本版副主编:
本版编辑:
                  本版精品文章
                  文章评论
    务实进取 评论 (评论时间2014-10-07 07:48:10)  
    作者的格律诗论系统清晰,且通俗易懂,拜读收益颇深,值得称赞!
    ydynk 评论 (评论时间2011-02-27 11:13:36)  

    读过此文,受益匪浅!

    秋水孤帆 评论 (评论时间2011-02-10 14:16:17)  

    答网友“快乐诗情8

    看到《中国诗赋网》网友“快乐诗情”读本人拙作《学格律诗28问答》之后提出8个问题,现做答如下:

     

    附:快乐诗情回贴:

    读罢此文,让我明白了什么是古风,也就是相当于古代的自由诗吧,也让我明白了近体诗"是指"格律诗".谢谢老师的专业文章了。不过我还是有一个问题想向老师请教:老师可不可以从诗歌研究专家的角度写文章谈一谈:1、什么是诗?2、诗歌作为有固定形式的文体,诗歌与散文的区别在哪里?3、今天的新诗(自由诗、现代诗、现代格律诗等)与您所说的古风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4、老师怎么样看待诗歌的押韵问题?5、老师对梨花体羊羔体分行的散文体,也就是诗歌越来越散文化的趋势怎么看待?6、老师认为今后中国诗歌的发展方向应当是什么样的?7、也请老师谈一谈当今和今后世界诗歌的发展和走向问题?8、老师认为诗歌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能在这里认识像老师这样的诗歌研究大家让我很高兴,我的问题希望老师能在百忙之中帮助答疑解惑,不知道老师乐意不乐意,或者是方便与否?谢谢

     

    1、      什么是诗?

    答:诗是文学基本体裁之一。《诗大序》: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也就是说诗是有韵的文体。
    我们的祖先——原始人类对许许多多的自然现象,如风、电、雷、雨等无法理解,于是统统把这一切归于神明。出于敬畏,原始人类唱歌跳舞地对神明唱出颂歌,表达了人们的期望——风调雨顺,获得丰收等等。这便是诗的起源。 
    诗除了源于宗教外还有一种形式,起源于劳动。原始人一面劳动,一面发出单纯而有节奏的呼叫,以忘却劳动带来暂时的痛苦和振奋精神,协调动作。渐渐这种单纯而有节奏的呼叫声,发展成为模仿劳动本身的声音和表达劳动者本身感情诗歌。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诗是韵文,从劳动时发生的;小说是散文,从休息时发生的。所以我们说,诗是普遍的艺术,是一种最为古老的文学艺术样式。 

     

    2、      诗歌作为有固定形式的文体,诗歌与散文的区别在哪里?

    答:在文学体裁中大约有四种文体即诗歌、散文、小说、戏剧。而唯诗歌是有韵的文体。尤其中华传统诗词还有那种统一美、建筑美、对仗美、回环美、韵律美、凝练美、声韵美、意境美等特点。

    大家知道,我国是素以诗的国度而著称于世的,尤其是中华传统诗词更是历千百年而不衰,深为人们所喜爱的一种文学体裁。中华传统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中华古典文学中一份极为宝贵的遗产。它的独特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受到千秋百代人的喜爱与推崇,成为陶冶人们心灵,培养高尚情操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中华传统诗词一个主要特点是“精练”,换句话说,他能用小本钱做“大生意”。比如以下例:

    渭城曲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凉州曲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生查子 朱淑真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以上这两首诗与词,既都有可歌可泣之情,又有可歌可泣之事,也是小说和戏剧的好题材。可是,如果用小说与戏剧的形式来表现,那恐怕何止数万言至数十万言。而用诗词呢,如以上李煜写的《虞美人》也才不过才56字,却恰到好处地给后人留下千古赞叹。中华传统诗词也是一种最宜抒发感情的文学体裁,其创作几乎可以不受外部环境的限制,当你因时事而感触,因景物而兴慨,因各种遭际而涌发出喜怒哀乐的不同情绪时,你很可能会萌发出一种写作的冲动。又因为你多多少少读过些传统诗词,那么你很快就会将写诗词作为首选。

    所谓散文,从广义说,是与诗歌、小说、戏剧相并列的一种文体;从狭义说,是一种自由、灵活,短小精悍,表现真人真事真实感情的文体。 
       
    感情充沛 没有感情就不称其为散文。散文对作者主观感情的要求是所有文体中仅次于诗歌的。散文一般的写作规律是:对事物、人生、景物突然有了感悟,感悟深入升华,敷衍成文。这感悟就是散文的意味之本,是散文的中心立意。可是要表现这样的中心立意,就是抒情。所以好的散文,记叙、议论都带有强烈的感情,字里行间都渗透着感情。 
       
    散文具有精于立意、善于构思、创造意境、感情具体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 
       
    散文具有记叙、议论、抒情三种功能,与此相应,散文可分为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三种。 
       
    随笔也是散文的一种,写随笔就像与邻家谈心般轻松,没有任何的负担,没有华丽的辞藻,严密的结构。随笔的形式可以不受体裁的限制,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可以观景抒情;可以睹物谈看法;可以读书谈感想;可以一事一议,也可以对同类事进行综合议论。随笔也不受字数的限制,短的几十字,长的几百字,篇幅长短皆由内容而定。 

     

    3、      今天的新诗(自由诗、现代诗、现代格律诗等)与您所说的古风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

    答:提到今天的新诗,可以追溯到 “五.四”运动这场大兴现代文化思潮和观念的风暴中去,当时的传统诗词也随之受到了历史性的冲击。似乎已失去了它昔日的光彩。胡适等人提出了“中国近年的新诗运动可算得是一种‘诗体大解放’,五七言八句的律诗决不能委婉表达出高深的理想与复杂的情感。”他还在1918年他写了篇文章《文学改革刍议》,提出“文当废骈,诗当废律”;“作诗须得如作文”:1944年柳亚子也写了篇文章《旧诗革命宣言》,说“旧诗必亡”,“平仄的消失,极迟是五十年以内的事”。正是在这些的人的这种误解与偏见中的影响下,使得近一个世纪以来,骚坛沉寂,不现当年的繁荣昌盛景象。现代的中国人,在某些鼓噪现代洋文化人的影响下,渐渐地冷淡了中华传统诗词,青年人更是对之抱有某种神秘感和畏难情绪。还有人认为;这些传统的东西,是保守的,落伍的,是跟不上时代发展脚步的,应由白话诗代替传统诗词……

    由此,那些试图从西洋那里寻觅白话文发源,与传统决裂的人的主张,彻底破坏了中国古典诗词自齐梁以来的语言形式,抵毁了传统诗词那种统一美、建筑美、对仗美、回环美、韵律美、凝练美、声韵美、意境美。成了扼杀中华传统诗词的历史罪人。

    众所周知:西医不能代替中医、油画不能代替国画、话剧不能代替京剧、二人转不能代替民族舞、同样白话自由诗也不能代替传统诗词。就连一直写传统诗词,由于受“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后,极力倡导“新诗格律化”的闻一多,在六年不写传统诗后的1925年,给友粱实秋寄了自已写的四首古典诗。其中一首七绝为 “六载观摩傍九夷,吟成鸠舌亦堪疑。唐贤读破三千纸,勒马回缰作旧诗。”另一首七律为“艺国前途正渺茫,新陈代谢费扶将。城中戴髻高一尺,殿下垂裳有丈长。求福岂堪争弃马,补牢端可救亡羊。神州不乏他山石,李杜光芒万丈长。”、可见,所谓的“代替”论的鼻祖,经过几年的折腾,不也还是勒马回缰尊李杜了吗。毛主席曾也说过:“现在的新诗不成形,没有人读,我反正不读新诗,除非给我一百大洋”。

    前些年曾流行一阵子朦胧新诗,有的诗看了很令人费解,实在不敢恭维。如所谓这些灌以“当代朦胧新诗”代表句“如果湖水再玻璃些”来形容湖水,那么“透明”、“清澈”、“碧蓝”都到哪去了?自从朦胧新诗产生以来,有的新诗如同染上了瘟疫,无病呻吟、故弄玄虚、生拼硬凑、语句不通,简直不堪入目。在《当代青年爱情诗选》中有一篇:

    很多年前我就优秀地等你

    月光的响声清亮

    石桌在石山的魂中

    水很温柔但发胖时会吞吃两岸的性格

    这样的饥渴仍迷信你似河流

    因此我们如麻雀发誓

    燃烧如血 融进雪崩滚动

    等待的日子里

    心情如根须

    雾迷迷的九月

    思念也秋了

    血液的舞兴正浓

    据说你每只牙

    都是一千零一夜的故事

    我的两只脚

    站成倾斜的山

    世界叩击你什么

    从那边刮过来一阵黑夜

    请问:有谁,有多少人愿意掏出钱来买这种语句不通、疯话连连的诗选?(当然对好的自由诗我无诋毁之意)有谁,有多少人能去接受,欣赏,背诵这些朦胧诗句呢?

    “古体诗”是相对于“近体诗”的名称而言,也称古诗、古风。据王力《诗词格律》的说法,“广义的古体诗指除押韵之外不受格律限制的半自由体的诗。”而狭义的古体诗专指唐以前诗歌中的古歌谣谚、楚辞、乐府等诗体。还有人说专指五、七言古诗。

    从六朝时期兴盛的骈文开始有了声律,对偶。到齐梁时起沈约等人的四声平仄用于诗歌后,在这基础上到了唐朝就逐渐形成了一种格律严谨的诗体,称为“近体诗”或叫“格律诗”,“今体诗”。我们现在一般将自唐以后凡不遵守近体格律,仿效古体形式写的诗,统称叫作“古体诗”或“古风”。

    综上就足可以得知您提的“古风”与“近体诗”及“现代自由诗”等有什么区别与联系了。

     

    4、      老师怎么样看待诗歌的押韵问题?

    答:您提的诗歌押韵问题很宽泛,首先是什么诗体?诗本身是有韵的文体,如果无“韵”即不能称之为诗。中国文字的特点有四声,这在世界文字史上是唯一的。但自由诗的韵与“古风”的韵,戏曲的韵以及“格律诗”的韵又有区别。尤其近年又有人提出的现代格律诗应用现代普通话韵,其理由是为现代人服务…

    看来这是个很长期也无法定论的争论问题。那么就本人对传统诗词的理解,谈点看法:

    大家知道作诗一定要押韵的,在近体诗中一般押在偶数上(首句入韵除外)。

    那么诗韵是由何而来呢?简言之,是历史形成,古人规定,历代延续下来的。大家知道汉语不是拼音文字,汉语可以说是最有音乐性的语言,而且从一开始,中国的诗词就和音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中国古代诗词的历史,便是中国音乐文学的历史。正因为中国的诗词与音乐联系那么紧密,人们才对诗词中用字的声韵问题尤其注重。从而便产生了音韵学,我国汉语音韵学的发展大致分三个阶段,即上古音系统、中古音系统、近代音系统。

    上古音系统是指上古汉语时期从西周初到汉末的汉语语音。历时一千二百多年。这一时期分三个阶段:1.春秋以前;2.春秋战国时期;3.两汉时期。其代表性音韵是《诗经》的韵部系统和先秦的声母系统。

    中古音系统是指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汉语语音。中古音系统可分前后两期。南北朝是中古音系统的前期,唐五代是中古音系统的后期。其代表音系是《切韵》。

    近代音系统是指宋元明清时期的汉语语音。其代表性音系是元朝的《中原音韵》。

    现代普通话属于近代音系。我们平常看到及写作的近体诗词就是依照中古音系为标准的。

    由于我国幅源广阔,在不同地区,读音的差异很大,所以古时就有人统一了声韵。如隋朝时的《切韵》、及后来在此基础上发展出的《唐韵》、《广韵》这两部诗韵。《广韵》是现存最早的一部诗韵,分为二百零六部,《广韵》可以说在中国音韵学史上有着重要的价值和地位。但由于分得过细,因此,唐初时许敬宗等奏议把二百零六部中邻近的韵合并起来用,但当时还未产生韵书。到了宋代时,江北平水人刘渊根据许敬宗等的奏议,合并二百零六部韵为一百零七部韵,称之为“平水韵”。这一修订,使之进一步完善了。后来到清康熙时,文华殿大学士张玉书编纂的韵书《佩文韵府》(佩文是当时康熙的书斋名)减并为106部,使之用韵更为宽松些了。因为平水韵是根据唐初许敬宗等的奏议合并的,所以,唐人用韵和平水韵的标准是一样的。唐朝以后,尽管人们口语不断变化,从唐初一直到近代一千多年,凡作诗,皆依平水韵为标准。那么诗韵一直沿用至今为何未废?原因有三:

    1.历史性,历代积累下大量传世名作,都是按平水韵写的,得到后人的欣赏,认可。

    2.权威性,因为平水韵一直是官方认可的,长期以来,无论民间或官方教学、写作、应试等,都以此为依据。甚至影响到海内外。

    3.公认性,历代写诗、评诗、研究诗的人都承认它,运用它。既使其中有不合理之处,(如四支部中的“期、儿”,十三元部中的“元、门”),任何人都无法改变,如改了得不到大家认同。

    以上谈的为格律诗的用韵,即古韵(平水韵)。中华诗词学会前些年提出了“双轨并行”的用韵政策,即古韵与现代普通话韵,但前提是,一首诗中不可混用。古韵与今韵区别除了分的很细外还多了个“入声字”。关于“入声字”另择文述之。

    总之,近体诗的韵当严守,而且本人认为,写诗应以《平水韵》为声韵标准。用现代普通话去写诗、用普通话入韵,那就不是近体诗词了。这不仅是一个学理问题,更是一个信仰问题。阿克顿勋爵说:“在还没有理解、掌握、实践保守主义的诸原则之前,自由主义也不过是偏见的集大成者罢了。”一个真正热爱自由、热爱传统的人,决不会去毁坏传统,反而应当敬畏、传承和捍卫它。在祖国传统诗词声韵这门学问上,我们有责任且旗帜鲜明地尊重、倡导、严守、传承《平水韵》的声韵系统,这不仅是在捍卫祖先留下的保贵文学范式,更是在捍卫传统知识的尊严。

     

    押韵要忠诚,平水于今多入声。

    首句相邻当可借,险中宽窄任其行。

     

     

    5、      老师对梨花体羊羔体分行的散文体,也就是诗歌越来越散文化的趋势怎么看待?

    答:近年来兴起的梨花体谐音丽华体,因女诗人赵丽华名字谐音而来,因其有些作品形式相对另类,引发争议,又被有些人戏称为口水诗

    据说:赵丽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作家,曾担任第二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评委,兼任《诗选刊》社编辑部主任。现在,赵丽华的诗歌风格和仿制她诗歌风格的诗歌,被人们称为梨花体

    赵丽华的诗歌之所以在网上引起如此强烈反应的一个原因,就是明显的口语化写作而这一问题历来争论不断 艾青1939年的时候写过一篇文章《诗的散文美》,其中提到有位工人在墙上写了一个通知:安明!你记着那车子!艾青认为这是美的,而写这个通知的也该是天才的诗人。可是艾青到了1980年出版《诗论》的时候,把这句话改为这是美的,而写这通知的应是有着诗人的秉赋

    如果这都算“美的诗”那么岂不遍地是诗人了么?这不禁让人想到了文革当年的小靳庄。平民化、大众化和普及化对诗歌所产生的影响,都对诗歌起不到积极影响,并且还可能有损诗歌的审美思想。

    那么羊羔体的出现,表现在201010月,获本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项,武汉市纪委书记车延高新进诗作《徐帆》。这种直白的几近不像诗歌的诗体被网友称作羊羔体、是继梨花体之后又一口水诗的代表。
    所以,什么“梨花体”“羊羔体分行的散文体只不过是现代人在中国诗坛上标新立异的短暂表现罢了,历史将无情的淘汰它们。如果有人说这些个散文化的诗体能象唐诗宋词那样千古传承,你信吗?

    6、老师认为今后中国诗歌的发展方向应当是什么样的?

    答:您这个问题,真不好回答。我只能说新的东西能否长久,总是要经过后人的认可的。中国传统文化是有自己特色的,泊来的如果取代民族的,你认可吗?

    如果非要谈谈中国传统诗词的发展方向我想用下面绝句作答:

    瓶旧装新酒,芳香品更醇。

    春风滋古韵,恰喜后来人。

     

    7、也请老师谈一谈当今和今后世界诗歌的发展和走向问题?

    答:看来您很关注诗歌前途,也是个喜欢诗歌的人。但您提出这个问题也只有那些理论家及诗界大腕们能回答。我确实不敢枉加评论,见凉!

     

    8、老师认为诗歌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答:这个问题,好象前面谈过些。两千年前的孔子说过:“不学诗,无以言。”,“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从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州”,到楚国伟大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离骚》中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从具有“慷慨悲凉”风格的建安诗人曹操的“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到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从一代豪放词风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到抗金明将岳飞的“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从现代文豪鲁迅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到伟大领袖毛泽东的“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这“千古兴亡多少事,炎凉世态几多情。”无不在传统诗词中得到曲尽其妙的艺术表现。那些脍炙人口,意味隽永的诗句为一代又一代所传诵,具有永不磨灭的艺术魅力。
       
    中国的传统文化同样在世界上也占据着不可动摇的地位。1988年欧洲有75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宣言中曾经讲到:“最近500年,世界进步很快,源于欧美的科技进步;今后的500年,人类要活的尊严的话,就必须回到2500年前,到孔子的文化教育中去。”还有一位美国的科学家对来访的中国教育家们说:“如果你培养的是一些科学好,也懂得美元英镑,但却不知唐诗宋词的人,那你们的教育就失败了。”

    中华传统诗词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国外学者曾称之为“世界上最灿烂,最富有内涵的诗歌”。但也有些人认为:讲究格律的中华传统诗词条条框框太多,束缚思想,限制诗人的创作自由……我认为这是不正确的,只能说这些人的底蕴不足,知识面窄。正是有了格律,才有了中华诗词的神韵,才有了“带着镣铐跳舞”的美。

     

    由于春节刚过,故以上做答很仓促,很多观点不一定正确。见仁见智吧,还望各方家指正为盼。

     

    秋水孤帆

    辛卯年正月初八

    沈阳静心斋

    七巧 评论 (评论时间2011-01-28 16:50:07)  
    看一遍,看一遍,再看一遍,得闲俺就来学习~~很受用!感谢秋水老师~~
    庄河教师 评论 (评论时间2011-01-28 06:00:36)  
    问好秋水老师!秋水老师的格律诗论系统,且浅显易懂,确实为学习者开启入门之路,祝福秋水老师!
    雨晴 评论 (评论时间2011-01-27 18:35:19)  

    拜读学习!

    快乐诗情 评论 (评论时间2011-01-27 14:42:18)  
    读罢此文,让我明白了什么是“古风”,也就是相当于古代的“自由诗”吧,也让我明白了“近体诗"是指"格律诗".谢谢老师的专业文章了。不过我还是有一个问题想向老师请教:老师可不可以从诗歌研究专家的角度写文章谈一谈:1、什么是诗?2、诗歌作为有固定形式的文体,诗歌与散文的区别在哪里?3、今天的新诗(自由诗、现代诗、现代格律诗等)与您所说的古风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4、老师怎么样看待诗歌的押韵问题?5、老师对”梨花体“羊羔体”和“分行的散文体”,也就是诗歌越来越散文化的趋势怎么看待?6、老师认为今后中国诗歌的发展方向应当是什么样的?7、也请老师谈一谈当今和今后世界诗歌的发展和走向问题?8、老师认为诗歌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能在这里认识像老师这样的诗歌研究大家让我很高兴,我的问题希望老师能在百忙之中帮助答疑解惑,不知道老师乐意不乐意,或者是方便与否?谢谢
    寒江雪 评论 (评论时间2011-01-26 21:23:27)  
    又长了知识!在迷雾澄清以后,奴家决定,再也不受古人(而且是南方的,也就是至今说话奴家仍听不大懂的地区)那些条条框框所限制了,反正奴家偶尔写诗也无法送给几百年前的人去欣赏。好好的声韵,却偏要按照古读音把诸如“东”和“冬”、“中”和“钟”给弄到不同的韵部里,如果按照古人弄的格律去写诗,那早些好像还有

     

    隋朝陆法言的《切韵》,后来朝代的人也不应该去改这个韵,那怕原来读作“天”的字现在读作“地”在写诗时也不能改,再告诉不写诗的人们:听读诗之前,要先学古人的发音,否则你将丧失掉听读诗的资格。奴家偶尔写诗,只把想写的意思弄出来,再看看能出息成什么。稍微调整一下,出息成“风”就“风”,出息成“律”就“律”,啥也出息不出来时,就“打油”或“现代“啦。终于卸下了包袱。谢谢秋水孤帆老师!
    zhu1988423 评论 (评论时间2011-01-26 18:39:36)  
     一、 古体诗又称“古风”,它是古代的自由体或半自由体诗歌,除了押韵外,不受任何格律的束缚.似乎对古风的解释不尽完备。古风应该也有一定束缚,据说唐以前还有古风诗法的书,究竟如何就不得而知。感觉古风更难写。问好作者。
    轻盈 评论 (评论时间2011-01-26 14:11:59)  
    好长好详细看了半天都没看完,以后接着看,谢谢老师!
    怡情养性 评论 (评论时间2011-01-26 12:33:36)  
    这28问答,给写旧体诗提供了很好的学习资料,真诚致谢,问好远握!
        共有 11  条评论 . 当前第 1  页,共 1  页           
    转到  

诗赋绽芳蕊 今来觅知音
关于我们  |  走近诗赋  |  入网须知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诗赋网    Copyright 2008-2016   zgshi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8006388号
诗赋杂志投稿邮箱:sunwulang@163.com
联系人:轻盈     QQ:418193847、1969288009、466968777     QQ群号(点击链接)     电话:15609834167     E-mail:sttst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