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会员姓氏检索 :
                  散曲
本栏所称的散曲,是指按照前人创造的、已形成基本固定的格式与韵律、语言特征要求填作的散曲,结构上一般包括小令,中调,长调。
                  本版编辑团队
本版主编:尤俊峰
主编寄语:续写国学经典,遍寻网络情缘。风花雪月惹人怜,静守心香一瓣!
本版顾问:
                  本版精品文章
                  文章信息
当前位置:  古风雅韵  >>  散曲
曲牌[山坡羊]例说
文章来源:中国诗赋网        访问量:1184        作者:朝阳山人        发布:        首发时间:2009-03-26 12:38:00
关键词:
编语:

 

曲牌[山坡羊]例说

  山坡羊,曲牌名。北曲中吕宫、南曲商调,都有同名曲牌。南曲较常用,字数定格据《九宫大成谱》所载,南曲大抵是七、七、七、八、三、五、七、八、二、五、二、五(十二句)。北曲较简单。常用作小令,或用在套曲中。在冰火岛上,殷素素曾对张翠山唱了一曲《山坡羊》:“他与咱,咱与他,两下里多牵挂。冤家,怎能够成就了姻缘,就死在阎王殿前,由他把那杵来舂,锯来解,把磨来的换,放在油锅里去炸。唉呀由他!只见那活人受罪,哪曾见过死鬼带枷?唉呀由他!
  赏析一:
  华山的峰峦相连,如四面八方聚拢而来,黄河的波涛洪流如雄狮怒吼,震地撼天,凶险的潼关要道就在华山黄河之间。遥望古都长安城,思绪万千,心绪纷乱。经过秦汉遗址令人伤心万千,无数宫殿都化作了废墟和泥土。一朝兴起,百姓要受苦。一朝灭亡,百姓还是受苦。
  张养浩赴陕西途中登临潼关古塞,怀古思今,写下了这一抒情名篇。前三句写登临潼关所见,由远至近,既是写景也是抒情,含蓄地表达了心中波澜起伏的情感。“聚”和“怒”写出了山河的动态与灵性,将山的雄伟与水的奔腾之势勾勒出来,有力地烘托了作者吊古伤今的悲愤伤感之情。“望西都”四句点题怀古,面对昔日帝都的遗址,作者展开充分的想像,突出了历史的变迁。最后两句一语道破封建社会朝代兴亡的本质。从历史的变革中,从兴亡的对比里,作者把人民的悲惨命运揭示出来,既是历史的概括,也是现实的反映,深化了全曲的思想内容。
  这首散曲意蕴深邃,感情悲愤沉郁,雄浑苍茫的景色、真挚深沉的情感和精辟的议论三者完美结合,使得全曲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山坡羊》是一首怀古小令,抒发了作者的历史兴亡之感。起笔一“聚”一“怒”两字,不但写尽了潼关地势的险峻,而且在“聚”和“怒”的动态意象中,暗含着一幅千军聚集、万马怒吼的朝代争斗的历史画卷。因此开头三句可视为一种历史“空间”的制造和历史“意象”的再现。于是“望西都”,引起怀古之兴;“意踌躇”,陷入历史的沉湎之中。群雄逐鹿,朝代迭替,霸秦强汉,转眼焦土。接下来笔峰一转:“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给全文定下了基调,说出了作者要说的话。结句斩截有力 .
  赏析二:
  张养浩:元代诗人,散曲作家。字希孟,号云柱,济南(今山东省)人。曾任监察御史、礼部尚书,为人刚直,敢言时弊,后辞官归隐。其“山坡羊”,曲牌名,“潼关怀古”是标题。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宋朝不仅继承了唐朝的诗而形成了宋诗独具的特点,而且又有词的兴起。到了元代,另一种新兴的体裁是曲。曲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戏曲,另一种是散曲。散曲没有动作、说白,便于清唱,包括套曲和小令。套曲由若干曲子组成,小令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小令以一支为限,如果两三支合为一个单位,叫做带过曲。课题的《山坡羊》都是标有题目的小令。
  作者这时正行进在潼关的路上,峰峦、波涛都是亲眼见到,“如聚”“如怒”都染上了作者的感***彩。作者心情不愉快(意踌躇)的原因是:灾难频繁,百姓受苦(1)这首曲划分为几个层次?
  这首小令是元文宗天历年间,关中大旱,张养浩被征召任陕西行台中丞,在他赴任途中经过潼关时触发了追念古代情怀而作的,表现了作者对民间疾苦的关心和同情。 这支流传的小令,以深邃的历史眼光揭示出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即不管封建王朝如何更迭,在他们的争城夺地的战争中蒙受灾难的,还是那些无辜的老百姓。它像一支高烧的红烛,照亮了人们的眼睛,使之认识到象征封建政权的宫阙,它的兴建是无数老百姓的白骨垒起来的;它的倒塌也有无数老百姓的白骨做了它的殉葬品。这便是它所闪耀的思想光辉。至于铸辞精当,造型生动,有强烈的抒***彩乃其余事。
  张养浩的《山坡羊 潼关怀古》把潼关的地形与历史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寓情于景,触景生情,以潼关作为历史的见证者,发出一声沉甸甸的“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千古奇叹。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全曲分三层:第一层(头三句):写潼关雄伟险要的形势。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峰峦如聚:形容重岩叠嶂,群山密集,绵亘不断。②「山河」句:言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形势十分险要。潼关:在今陕西潼关县北,历代皆为军事要地。
  张养浩于天历二年(公元1329年),因关中旱灾,,任陕西行台中丞以赈灾民。途经潼关,看到的是“峰峦如聚,波涛如怒”的景象。 本层描写潼关壮景,生动形象。第一句写重重叠叠的峰峦,潼关在重重山峦包围之中,一“聚”字让读者眼前呈现出华山飞奔而来之势、群山攒立之状;因地势险要,为古来兵家必争之地。山本是静止的,“如聚”化静为动,一个“聚”字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第二句写怒涛汹涌的黄河,潼关外黄河之水奔腾澎湃,一“怒”字让读者耳边回响千古不绝的滔滔水声。黄河水是无生命的,而“如怒”则赋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一个“怒”字,写出了波涛的汹涌澎湃。“怒”字还把河水人格化,“怒”字注入了诗人吊古伤今而产生的满腔悲愤之情。为此景所动,第三句写渲关位于群山重重包围、黄河寒流其间那除隘之处。“山河表里潼关路”之感便油然而生,至此潼关之气势雄伟窥见一斑,如此险要之地,暗示潼关的险峻,乃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也由此引发了下文的感慨。
  第二层(四一七句):望西都,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②「山河」句:言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形势十分险要。潼关:在今陕西潼关县北,历代皆为军事要地。③西都:指关中一带,周、秦、汉、北朝、隋、唐等朝均在这里建都。④踌躇:原指犹豫不决,徘徊不前。这里形容思潮起伏,陷入沉思。⑤「伤心」句:言经过秦汉的故都,想起那「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兴亡往事,引起无穷的伤感。⑥「宫阙「句:言在无数的战乱中,过去的宫殿已经化为了一片焦土。宫,宫殿。阙,王宫前的望楼。
  写从关中长安万间宫阙化为废墟而产生的深沉的感慨。第四、五句点出作者遥望古都长安,凭吊古迹,思绪万千,激愤难平。“望西都,意踌躇”,写作者驻马远望、感慨横生的样子。作家身处潼关,西望旧朝故都长安,西都”即长安,长安不仅是秦汉都城,魏、晋、隋、唐都建都长安。作为六朝古都,当年是何等的繁华、昌盛。现在,昔日的奢华早已灰飞烟灭不复存,只剩下一片残垣断壁的衰败景象,怎能不令诗人踌蹰伤心呢? 曾经是好几个朝代的都城,它的繁荣昌盛的景象在古籍中也曾有过记载,可如今眼前只剩下一片荒凉,万千滋味涌上心头,遥想当年,秦之阿房,汉之未央,规模宏大,弥山纵谷,可如今崇丽之宫阙,寸瓦尺专皆荡然无存,想到今番前去的任务,他不禁感慨万千。第六、七句“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点出无限伤感的原因。“官阙万间都做了土”,“宫阙万间都作了土”,便是这由盛到衰的过程的真实写照,是何等令人“伤心”啊!这一层看起来只是回顾历史,而没有直接提到战争,然而历代改朝换代的战争的惨烈图景读者很容易想象。在这里概括了历代帝业盛衰兴亡的沧桑变化。这里作家面对繁华过后的废墟所发出的“伤心”实乃悲凉。为秦汉旧朝统治者悲凉,恐怕“宫阙万间都做了土”《三辅黄图》:“阿房宫,亦曰阿城。惠文王造宫未成而亡,始皇广其宫,规恢三百余里。离宫别馆,弥山跨谷,辇道相属,阁道通骊山八百余里。”后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见《见记?项羽本纪》。故曰:“阿房一炬”。 这种局面是他们不曾想到的吧!同时亦为百姓悲凉,秦汉的一宫一阙都凝聚了天下无数百姓的血和汗,像秦王朝为彰显一个时代的辉煌,集国之全力塑起阿房、未央之建筑,但它却随着秦王朝的灭亡而化为焦土。辉煌过去,随即而来是朝代的变换.王朝的兴替固然令人伤感,但作者最伤心的却是百姓之苦。秦王朝为彰显一个时代的辉煌,集国之全力塑起阿房、未央之建筑,民之苦不可言;然而辉煌过去,随即而来是朝代的变换,百姓在战争中苦不堪言 。此情此景,让作家沉重的说出第三层“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句千古流传的语句。
  第三层(末四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写作者沉痛的感慨:历史上无论哪一个朝代,它们兴盛也罢,败亡也罢,老百姓总是遭殃受苦。(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豪华的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他指出历代王朝的或兴或亡,带给百姓的都是灾祸和苦难。这是作者从历代帝王的兴亡史中概括出来的一个结论。三层意思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思想越来越显豁,感情越来越强烈,浑然形成一体。全曲景中藏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怎样理解“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句话?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是全曲之眼,是全曲主题的开拓和深化。如果这首曲子的曲意仅仅停留在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上,那么它仅仅宣扬了佛家“一切皆空的思想”,它与其它怀古诗(与《洛阳怀古》“功,也不久长!名,也不久长!” 与陈草庵《山坡羊 叹世》“兴,也任他;亡,也任他。” 与《骊山怀古》“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与赵庆善《长安怀古》“山,空自愁;河,空自流。”与杨慎《临江仙》“是非成败转头空”)的主题并无多大区别。在否定历史的同时,也否定了积极有为的人生态度。正因为最后两句就使得这首曲的境界大大高出同题材的其它作品。这首曲可贵之处在于它有深切的人文关怀,有对老百姓疾苦深切同情与关怀。
  “亡,百姓苦”好理解。王朝灭亡之际战乱频仍,民不聊生。“兴”,怎么也“百姓苦”呢?王朝之“兴”必大兴土木,搜刮民脂民膏,百姓不堪其苦。像秦王朝兴起时,筑长城,开驰道,造官室,劳役繁重,百姓受尽了苦。“兴,百姓苦”一句,发人所未发,深刻而警策。兴则大兴土木,亡则兵祸连结,不论“兴”、“亡”受苦的都是百姓。归纳总结:这首小令语言精练,形象鲜明且富有人民性,是整个元散曲中的优秀作品。。
  《潼关怀古》中对历史的概括,显指元代现实生活:怀古实乃伤今,沉重实乃责任。这种复杂的感情要结合作家的生平经历才能理解。张养浩自幼才学过人,曾向平章不忽木献书,被提拔,后任堂邑县尹、监察御史等职,因评时政,得罪当权者被罢官,为避祸不得不隐姓埋名;后被召起,官至礼部尚书。50岁时辞官归隐于济南云庄,关中旱灾时被重新任命,赶赴陕西救赈灾民。多年的宦海沉浮,让他把功名富贵都参破,不再在意统治者对自己的评判;济南云庄的归隐生活,不仅让他欣赏礼赞自然的风光,更让他体察民生只艰辛;尊奉孟子民本之思想,让他深深懂得民生之重要;刚正不阿、仗义执言的性格,让他有勇气面对现实说出心中真实的想法。元代百姓生活之苦被作家以怀古的形式表现出来。这种忧民之心使他“到官四月,倾囊以赈灾民,每抚膺痛哭,遂得病不起。”这是一个有良知的读书人真实的本性和真实的生活,也是当时社会所难得一见的。
  元的统治者对读书人实行民族歧视政策,直到元仁宗延祐二年(公元1315年)才正式实行科举取士制度,况且这种制度也是不公平的,这就造成下层读书人在很大程度上对元统治者失去信心,对社会缺少责任感,所以同时期其他作家怀古作品都深刻地打上时代地烙印:他们或感伤古王朝之覆,发一通思古之幽情;或感叹古今之巨变,流露对世事人生把握不定之惶恐;或有感于岁月流逝,抒发个人沉沦不遇之忧情。惟有《潼关怀古》洋溢着沉重的沧桑感和时代感。
  从作品内容、作家其他怀古作品、同时期其他作家怀古作品三个层面上看,《潼关怀古》都表现为 一份难得的沉重。
  张养浩晚年在陕西赈济饥民时,写了九首怀古曲。这是最有名的一首。起句 “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 ,气势飞动。作者纵笔酣写山川的壮美,赋于它以强烈的感情。沉郁的声调,产生闷雷滚动般的效果,使人心灵震撼。 “ 山河表里潼关路 ” ,突出写潼关的险要。这里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多少次关系着兴亡的战斗在这里展开。从潼关向西, “ 望西都,意踟蹰 ” 。长安是好几代王朝的首都,作者登高伫望,思古之情悠然而起。 “ 伤心秦汉经行处 ” 两句,是说遥望那片秦代人、汉代人乃至历代人曾经走过的土地,不禁感慨系之。诗人感到,历史在他面前一页页地翻开,无情地宣示王朝更替不可避免的现实。此曲迥异于其他诗作,在于它不只是一般地抒发兴亡之感,而且一针见血,揭示出兴亡后面的历史真谛: “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 这八个字,鞭辟入里,精警异常,恰如黄钟大吕,震聋发聩,使全曲闪烁着耀眼的思想光辉。从诗人对百姓的态度,回应起首两句,当可理解为甚么他在豪雄的山色面前,
  作者介绍:
  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人,元代著名散曲家。曾任监察御史,因批评时政而免官,复官至礼部尚书,又辞官隐居济南云庄,天历二年(1329年),征拜陕西行台中丞,到官四月病卒。张养浩自幼好学,上自儒家经典,下至诸子百家,唐诗、宋词、笔记小说,无所不读,又诗赋、文章无所不能,尤长于散曲。他隐居济南云庄8年期间,登华不注,游大明湖,览龙洞,赏泉水,“寄傲山林,纵情诗酒”。
  山坡羊·骊山怀古
  张养浩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
  只见草萧疏,水萦纡。
  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
  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译文:
  在骊山上四处看看,阿房宫已经被一把火烧没了,当时的奢侈,现在在哪里?
  只看见了萧疏的草,水萦纡,到现在遗留的仇恨象烟雾一样。列国的周齐秦汉楚,这些国家,赢了的,都变成了土;输了的,都变成了土。
  《太和正音谱》说张养浩的散曲如玉树临风。而这首怀古小令却体现了他的另一番面目。
  骊山这座见证了众多历史沧桑的名山,历史遗迹甚多,作者登临此山,放眼四顾,感慨丛生,从哪里着笔呢?只有阿房宫最能引领作者、读者的思绪。可惜的是,它已经被项羽付之一炬,当年的豪华奢侈都不复存在。呈现在作者面前的只有“萧疏”的“荒草”,“弯曲萦回”的“河水”。这正好触动了作者感时伤怀的情绪,体验到历史更迭的无情和必然。朝代更替的“遗恨”,就如眼前烟锁迷离的树林,哪里还找得到“列国”中“周、齐、秦、汉、楚”的影子哟!在历史的长河中,隋、唐在这里的兴衰,也同样被无情的冲淡了。多少帝王为了天下,征战杀伐,“赢”的如何?“输”的如何?还不“都变做了土”!正如张养浩在同调《北邙山怀古》中所写的“便是君,也唤不应;便是臣,也唤不应。”都做了“北邙山下尘”。
  这是多么悲凉沉郁的咏叹啊!读这支小曲,作者开阔的历史视野令我折服,雄浑苍莽的博大胸怀令我感佩。全曲没有艰深的文字,也没有令人生畏的晦涩典故,更没有华词丽句。就是这些质朴重拙的文字,却吟出了千古不朽的绝唱!“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明白如话,却成了发人深思的警句。
  中吕·山坡羊 燕子
  赵善庆
  来时春社,去时秋社[一],年年来去搬寒热。语喃喃,忙劫劫[二],春风堂上寻王谢[三],巷陌乌衣夕照斜[四]。兴,多见些;亡,都尽说[五]。
  长安怀古
  骊山横岫[六],渭水环秀[七],山河百二还如旧[八]。狐兔悲[九],草木秋,秦宫隋苑徒遗臭,唐阙汉陵何处有?山,空自愁;河,空自流。
  [一]春社:在立春后、清明前,相传燕子这时从南方飞来。秋社:一般在立秋后第五个戊日,相传燕子在这个时候回南方去。
  [二]喃喃:燕子的叫声。劫劫:犹“汲汲”。韩愈《贞曜先生暮志铭》:“人皆劫劫,我独有余。”
  [三]王谢:代指高门贵族。刘禹锡《乌衣巷》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四]乌衣巷:在金陵城内,是王、谢等两家豪门贵族聚居的地方。刘禹锡《乌衣巷》诗:“乌衣巷口夕阳斜。”
  [五]“兴,多见些”二句:言见多听腻了豪门大族的沉浮兴亡故事。
  [六]骊山:在今陕西临潼县东南。岫(xiu):峰峦。
  [七]渭水:是黄河最大的支流。它环绕着长安,非常秀丽。
  [八]山河百二:喻形势非常险要。《史记·高祖本纪》:“秦,形胜之国,带山河之险,县隔千里,持戟百万,秦得百二焉。”苏林注:“秦地险固,二万人足当诸侯百万人也。”
  [九]狐免悲:言古都已经荒凉,到处是狐踪免穴。
  赵曲以议论作结,点破兴亡,明快直露,有浓郁的散曲风味
  山坡羊格律
  格律
  《山坡羊》(又名《山坡里羊》)
  平平平去,平平平去,
  平平仄仄平平去。
  仄平平,仄平平,
  仄平平仄平平去,
  平仄仄平平去上。
  平,平去平;平,平去平。
  其中首句、二句的首字、三字可仄;三句首字可仄,三字可平;六句首字可平,三字可仄;七句首字可仄,三字可平,尾字可平叶;八字可不叶韵;九句首字可仄,尾字可上叶;十句可不叶韵;十一句首字可仄,尾字可上叶。
  (叶 同协,押韵之意)
  学古不泥古,希望学填山坡羊者,不要过分追求形式
  另有马凯的《山坡羊》
  红日 拔白破夜,吐红化雪,云开雾散春晖泻。煦相接,绿相偕,东来紫气盈川岳。最是光明洒无界。升,也烨烨;落,也烨烨。
  明月
  星空银厦,粼波倒塔,小桥倩影谁描画?皓无瑕,素无华,悄悄来去静无价。只把清辉留天下。来,无牵挂;去,无牵挂。
  自在人
  胸中有海,眼底无碍,呼吸宇宙通天脉。伴春来,润花开,只为山河添新彩。试问安能常自在?名,也身外;利,也身外。

【收藏此页】    【关闭】    【本有评论 2   条】
文章评论
匿名 评论 (评论时间2009-04-18 11:24:00)  
原来曲令如此。学习了。--寒江雪
匿名  评论 (评论时间2008-11-30 17:36:00)  
长知识.
在线评论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诗赋绽芳蕊 今来觅知音
关于我们  |  走近诗赋  |  入网须知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诗赋网    Copyright 2008-2016   zgshi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8006388号
诗赋杂志投稿邮箱:sunwulang@163.com
联系人:轻盈     QQ:418193847、1969288009、466968777     QQ群号(点击链接)     电话:15609834167     E-mail:sttst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