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会员姓氏检索 :
                  联坛趣话
本栏目所称的联坛趣话,是指原创或选转古今联坛中,围绕对联的创作、人物、事件等相关故事。
                  本版编辑团队
本版主编:思齐
主编寄语:平仄无奇,几字之中藏万象;楹联虽小,两行之外证千秋。
本版编辑:
                  本版精品文章
                  人气排行
                  文章信息
当前位置:  楹联天地  >>  联坛趣话
双桂堂残存的半副楹联补缀记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访问量:1838        作者:熊少华        发布:自况平生        首发时间:2021-04-20 14:55:26
关键词:诗赋网
编语:
双桂堂残存的半副楹联补缀记
   近年每次回梁平,游访双桂堂,总不免进大雄宝殿去品味一副只有下联保存至今的木板刻字楹联,内容是:
惟有土泥壁可面,叠叠东渡,婆心莫令随履带回。
落款为:“百井居士冯士仁题”。不仅文字俏皮富于机趣,深得禅家意味,书法似篆似隶却又非篆非隶,清奇古怪,亦别具一格,想必第十代方丈竹禅和尚早年寄寓此中时没少受到启发。尤其重要的是,此作者冯士仁者,乃破山祖师游学江南初出茅庐时结识于越东,并由他建议破山回归巴蜀弘道。双桂堂破山祖师塔石坊有王文南撰《万峰明(即破山明)禅师塔铭有序传》,说破山在江南“大开炉鞴,东南缁白,所煅炼者为多。继则有蜀铨曹冯君子与张大金吾,以师所钟灵,坚请还蜀,而师亦遂动峨鹫瓦屋之思矣。”当破山回归巴蜀,方抵万州,时已居乡的冯士仁又立马会同县令费鼎跃并乡梓僧俗一道恭迎至梁山了。破山一生与梁山结下不解之缘,最终成就一段明末清初佛教史上的佳话。
   冯士仁一生行事不出明代,年岁可能长于破山,此件残存不全的楹联应该是直接题赠给破山的信物,也应该是双桂堂专属最早的文物了,其因缘殊胜,于寺院历史之考求与文脉之传衍都极具价值,岂能等闲视之。
   既然说到这残存下来的半副对联的价值所在,就不能不再介绍冯士仁其人以及与破山交往的史实。冯士仁,字允愚,号百井居士,亦称伯井,大概他中举人后就活动于江南一带,并在嘉兴结识破山,力劝还蜀。他于晚明崇祯七年(1634)进士及第,旋即出任江阴知县至十二年(1639),五年任上他大倡文风,考究史册,主持编修《江阴县志》,后升兵部职方司主事,继而任吏部文选司郎中,相当于现在的人事部司长,故时人多称他为冯铨部。明末天下大乱之时,他正在故地江阴。1645年,史可法扬州失守,清兵南下,建立不到一年的南明弘光政权土崩瓦解。史上著名的“嘉定三屠”、“扬州十日”与“江阴八十一天”相继发生,清兵铁骑和派系争斗以及趁火打劫之辈风起,杀人如麻,惨绝人寰。冯士仁亦在所难免,据《明纪南略》卷九《江阴野史》载:“故令冯士仁,蜀人,寓居琉璜;乡兵起,有张姓以旧时被笞十五板,至持斧杀之。 ”歹人的借机报复让他死于非命,本乱世常有之事,但于冯士仁却是始料不及的。尤其是历经动乱劫火,后世已难睹冯士仁诗书遗作了。
冯士仁家学渊源,乃明代易学大家来知德的曾外孙。据编篡于清初康熙年间的来知德家族《来氏宗谱》的手抄本,其中来时升条载:“来时升,知德次子,天启辛酉岁贡生。生子来谒、女梅姐适冯霖雨,生冯士仁,甲戌进士,抱冯之柱。”冯士仁广有声誉,在江南交游亦广,结识破山,为其护法,彼此若非莫逆,又岂有“坚请还蜀”之举?之后出宰诗书繁华之地的江南名邑江阴,领修《江阴县志》。当时县衙库银拮据,《江阴县志》说共十九人捐银二百九十八两刊刻县志,其中总纂冯士仁一百两,乡绅李鹏翀一百两,贫困的主修徐遵汤也拿出十两,其他人则三五两不等。冯士仁还极力抢救印行濒临绝迹的人文典籍,如医学遗著《金镜内台方论》,并为之作序道:“令深于医者,鉴轻重权衡、毫厘千里之辨,不敢轻下一匕。”再如促成江阴籍著名旅行家徐霞客的一部地理水文专著《溯江纪源》的刊印,亦为之作序云:“谈江源者,久沿〈禹贡〉岷山导江之说。近邑人徐弘祖,字霞客,夙好远游,欲讨江源。崇祯丙子夏,辞家出流沙外,至庚辰秋归,计程十万,计日四年。其所纪核,从足与目互订而得之,直补桑经、郦注所未及。夫江邑为江之尾闾,适志山川,而霞客归,出《溯江纪源》,遂附刻之”。
当然,他也为江南人士方便阅读来知德著述提供了帮助,付梓刊印来氏遗著,在《来知德先生日录序》中,他亦毫不隐讳,将家学渊源娓娓道来:“余入吴来,闻先生之人者,多欲习先生之言,因出其《日録》重订梓之,而犹恐习先生之言者未尽先生之人也。余事先生为外大父(即曾外祖父),每得之庭训。姆训,谓先生弱冠登科,壮年焚牒修庭帏,至行穆然,如有所怀,不欲自襮,盖有翕日无张日也。严一介不取之操,高三聘不起之风,抱膝长吟,嚣然自得,又有恬日无恚日也。至微言成典,跬步可师,复绅不胜书。总由其志业与诸子殊,又加以千古尚友,数载研求,故独破藩篱,大开簧鼓,接千载不传之绝学。但先生不求名,人亦不求先生以名,故生前不贪翰苑之荣,而没后尚虚圣庑之席,然而天自开文道未坠地论者,谓孟子之后一人。”对来知德这样一位曾外祖父,冯士仁自然是引以为豪的。
   冯士仁与破山交往密切既见于王文南的《万峰明禅师塔铭有序传》和丈雪、印正二弟子的《破山禅师行状》,在《破山海明禅师语录》卷二《上堂》、卷八《机缘》篇中都有记载。另外,在卷十三《书问》中还有三封破山《复伯井冯铨部》的信函,其中有“奈何津路贼阻,佛弱魔强”的语言表达对现世乱象和佛法衰微的感叹。如此由衷之言,足以窥二人之谊了。
   “冯为高梁望裔”(黄亮可《冯氏纪难全书序》)。从来知德到冯士仁,再到冯士仁之子冯之柱,冯士仁之侄冯之笔,都是饱读诗书的性情卓异之才,多有诗文传之后世,特别是冯之笔亲历史无前例的明末之乱后撰写的《历乱纪》,原本是明末乱世中极具价值的第一手史料,惜乎荡然无存,唯有几篇对该书的序跋文字因载入《梁山县志》而传承下来,已不复目睹当时惨况之万一了。
   话又回到双桂堂这半副楹联,文字与书法俱为特异,尤其是书法,即使在思想解放、风格多元、彪炳个性的晚明也是极其少见的。然而宝物虽好,缺了一半,究竟是难称完璧。每次拜观,于感叹之中都有人鼓动我据下联之文风意趣,补填上联,以周全其事,使得破镜重圆。我便摩挲比对,补缀而成,使上下相对云:
远从悉达多而宗,迢迢西来,大法最宜当下领悟;
惟有土泥壁可面,叠叠东渡,婆心莫令随履带回。
   妥贴与否,望识者指谬匡误。
                           辛丑清明前三日  熊少华
【收藏此页】    【关闭】    【本有评论 0   条】
文章评论
目 前 还 没 有 此 文 章 的 相 关 评 论 信 息 !
在线评论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诗赋绽芳蕊 今来觅知音
关于我们  |  走近诗赋  |  入网须知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诗赋网    Copyright 2008-2016   zgshi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8006388号
诗赋杂志投稿邮箱:sunwulang@163.com
联系人:轻盈     QQ:418193847、1969288009、466968777     QQ群号(点击链接)     电话:15609834167     E-mail:sttst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