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会员姓氏检索 :
                  藏经阁
                  本版编辑团队
本版主编:思齐
主编寄语:平仄无奇,几字之中藏万象;楹联虽小,两行之外证千秋。
本版编辑:
                  本版精品文章
                  人气排行
                  文章信息
当前位置:  楹联天地  >>  藏经阁
浅探主客观统一下楹联发展的未来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访问量:1498        作者:渠芳慧        发布:思齐        首发时间:2016-06-06 09:36:57
关键词:中国诗赋网
编语:
                                                  浅探主客观统一下楹联发展的未来
                                                                      渠芳慧
     一提到楹联,大多数人,尤其是年轻人,都会觉得这是和自己有“代沟”的文体,是旧的过时的文体,常常持敬而远之的态度,这正是目前楹联正在遭遇的尴尬局面,也是制约楹联发展的瓶颈最直接外在的体现。

我们不禁要问,楹联发展,路在何方?
     
      探索这个问题,首先必须要搞清楚楹联发展的障碍有哪些,这样才便于一一排除,打通“楹联发展要塞”。而要想保持“楹联发展要塞”的持久通畅,又必须在楹联的发展上坚持主客二元的统一。
     
楹联未来发展的障碍
     
       在未来楹联事业的发展中,会遇到许多制约性的障碍,既有主体障碍和客体障碍,也有显性障碍和隐性障碍,还有横向障碍和纵向障碍等等,这些“拦路虎”,务要除之而后快,否则遗患无穷。
     
      首先,主体障碍和客体障碍。发展楹联事业容易陷入偏重强调发展主体和主观方面或偏重强调发展客体和客观方面的一元论,这是制约楹联的未来发展的主要障碍。主体障碍,即偏重强调发展主体和主观方面,如仅仅注重楹联本体的创作实践、理论发展、学科体系建立以及审美价值等,而忽视了客观环境的影响;客体障碍即偏重强调发展客体和客观方面,如一味强调影响楹联本体的时代环境、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规章政策等外在因素,而忽视了楹联本体的发展等。
     
      其次,显性障碍和隐性障碍。顾名思义,就是在楹联的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表面的、显而易见的障碍和潜在的、不易被发现的障碍。楹联事业发展的显性障碍,如创办楹联活动资金短缺、楹联大赛评审规则不统一等,容易被发现,却并不一定都容易解决,而其隐性障碍,如联赛后来自各方面的不当评论、误导性楹联理论影响联坛等,就得突破两个关隘,首先要发现或预知这些“暗礁”,才有可能不“触礁”。相对来说,解决隐性障碍比解决显性障碍困难了不少。
     
      再次,横向障碍和纵向障碍。这是就楹联发展的时空关系来说的。阻碍楹联事业发展的横向障碍可以理解为整体横断面的、现时的障碍;反之,阻碍楹联事业发展的纵向障碍即是个体区域的、历时的障碍。这其中存在和产生着诸多复杂的可能阻碍楹联的未来发展的因素,毋庸多言。
但不可否认,社会分工的精细化,致使从事或爱好楹联的人越来越只是少数。在以上关系着楹联未来发展命运的诸多障碍中,楹联人才的时代性流失,也越来越成为限制楹联发展的瓶颈。

那么,在楹联的未来发展中如何做到主客二元的统一,最大限度地清除可能遇到的发展障碍呢?
     
一 必须创建好楹联发展的主观环境
   
      楹联发展的主观环境是楹联文学主体诸多因素从自身角度出发所形成的综合环境。要建设好楹联发展的主观环境,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必须确立文体地位。

       这是首要任务,俗话说名正则言顺,楹联也应该“别是一家”,正名立户。900多年前,李清照提出词“别是一家”的观点,确立了词体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如果楹联不能独立发展,只作为其他文体的附庸,那么楹联发展的未来之路也是堪忧的。欣慰的是,当代楹联的文体地位已经较好地确立下来,但相比散文、诗歌、小说等文体,楹联文体还是很少步入人们的视野。
     
第二,必须融入当代文学。
     
      楹联要想永葆生机活力,就必须要自视为当代文学的一部分。这种先天自觉很重要,文体可以有历史,但不能成为过去,因为那意味着文体的“死亡”。况且,当代文学早已不只是拘囿在白话文学的范围内了,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温儒敏先生就主张将当下诗词楹联等文学样式的发展及作家的创作状态、审美批评现状等写入当代文学史,他还就此做过专题讨论,的属宏观远识。

      楹联只有融为当代文学的一份子,树立文学群体意识,才能为当代文学所接受,才能和当代文学风雨同舟,否则,终将见弃一隅,悲惨收场。
     
第三,必须建好导向标。
     
      楹联的发展需要树立榜样,抓好典型,一地楹联创建工作之成功,乃为另一地楹联创建工作之导向;此时楹联创建工作之成功,亦可为彼时楹联创建工作之导向,均可资借鉴,创建工作即使失败,也可供反思。恩施楹联发展机制的形成,就是这样一个导向标,是一次良好的示范,也是楹联文化事业的一次进步。另外,恩施模式告诉我们,建设楹联文化结合地方特色最重要,地方特色是地方楹联文化建设的生命力之所在,没有地方特色的楹联文化是平庸的、失去活力的楹联文化,这也是恩施模式对地方楹联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导向。
   
 第四,必须面向人民大众。
   
      关键是文化定位。怎样定位楹联文化,决定着楹联文化是否能够长久发展。而楹联是小众文化还是大众文化,决定于人民群众是否喜闻乐见,是否有激情有热心参与其中。所以,必须大力开掘楹联文化中的大众因素,不断以人民大众为接受对象开展楹联活动、普及楹联文化,或许楹联,在普遍的街谈巷议中,就能创造一个时代的辉煌。

      核心是人文关怀。楹联文化要充分体现人文关怀,不管是创作、鉴赏还是实用,都要体现民本思想,肯定人的价值,避免楹联思维束缚思想、桎梏人的情况出现。
   
 第五,必须与时俱进,提高创作质量。
     
      有人认为,前人的好作品已经够丰富够精彩了,当代不必要再费心费力搞什么创作,直接引用古人的名篇佳制岂不更好?殊不知,时代日新月异,新兴事物层出不穷,一切都是一个发展的过程,遑论楹联创作?楹联创作的目的不是一劳永逸,而是永恒不息地创造美、审视美、运用美。所以,从楹联理论到创作实践,都要正确处理好继承与革新的问题,跟随时代步伐,努力创新楹联文化,所谓“旧瓶装新酒”,必要时,在“酒瓶”的本质不变的情况下,“旧酒瓶”也可以打理成“新酒瓶”。
     
第六,必须建立自身的美学理论体系。
     
      文学活动具有话语蕴藉属性,楹联的创作阅读与审美批评也不例外。这就要求我们要按照美的规律来发展楹联文化、创造楹联艺术珍品。建立楹联美学理论体系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建立楹联美学理论体系需要大量成熟的美学理论研究成果,而目前的楹联文学理论研究基本上还处在自发、业余和分散的阶段,与楹联美学理论体系还有很大的距离。
建立自身的美学理论体系,很有必要建立楹联学、楹联批评学等学科体系,编写楹联文学史、楹联文学批评史等学科著作。
     
第七,还要注重与其他领域的交叉合作。

      楹联要想有出路,绝不能孤军奋战,与其他领域搞好合作相当重要。仅就楹联的实用性来说,就必须要与书法、篆刻等领域结合,才能真正实现。
       
      此外,还要解决一系列的复杂问题。

      发展楹联文化,还有一系列复杂的问题。或许这些看似小的问题不能影响对联发展的全局,但也不能不担心他可能会成为吞噬楹联大厦的蠹虫。试例举其中几项问题论述之。
     
      关于征联评联工作。当下楹联的繁荣主要表现为征联的如火如荼。但征联评联过程中,出现了太多不尽如人意的现象,如评委水平偏低、偏袒本地作者、征而不揭、揭而不晓、揭晓不兑现等等乱象,不胜枚举。鉴于此,应该积极创建考核制的征联评审队伍,建立征联诚信系统,加大措施,保障征联评联的公开、公平、公正。
     
      关于《联律通则》的制订与争议。规则的产生必然是历史的进步,但规则要力求精简准确有说服力。楹联别是一家,必须要有相对独立于诗律的联律支撑,《联律通则》的问世,正满足了这样一种需要,但也产生了一些质疑。联律之兴,不足必然存在,然而进步亦不容忽视,因为联律的探索是一个渐臻完善的过程。有人说提倡联律会束缚思想,僵化思维,笔者认为其实应该是这样: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循规蹈矩死水一潭。
   
      关于最早的对联。怎么判断最早的对联?笔者认为应以对联文体意识的产生为分界。历史上偶然出现的具有骈偶性质的对句,是非楹联文体意识状态下的产物,未牵涉到对联文体的概念,当下又为什么非要称之为最早的对联呢?因此,应该在对联文体雏形时期至少也应在萌芽时期来寻找、确定最早的楹联。如果没有这种界限,那就没有了参照,譬如探索人类最早的诗歌,如果向诗歌文体意识之前去寻找的话,那恐怕人类开口说的第一个字就是最早的诗歌吧,这显然不能成立。所以最早的对联应该是第一副在楹联文体意识下创作的对联。
   
二 必须创建好楹联发展的客观环境
     
创建好楹联发展的客观环境,主要应取得三个方面的支持。
     
第一,人力支持。
     
      发展楹联文化事业离不开人,不管是专业楹联人才还是为楹联文化发展服务的人员,都在楹联文化发展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要解决楹联未来发展中的问题,首先应该解决楹联人力资源的问题。现实表明,老年楹联人力资源比较充足,且人生阅历、文学修养等各方面整体素质优于青少年楹联人力资源,但青少年楹联人力资源年富力强,思想活跃,是楹联文化发展最重要的接班人。不过,青少年楹联人力资源匮乏,一直处在窘迫的境地,也是不争的事实。当务之急应该充分利用老年资源,大力发掘青少年资源。否则,放弃老年资源,楹联之水必会迅速枯竭,轻视青少年资源,楹联之田早晚青黄不接。
   
 第二,财力物力支持。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发展楹联文化没有资金、物力做后盾,就会举步维艰。不管是运作楹联大赛,还是创办楹联活动、制作悬挂楹联作品,都必须有资金保障才能完成。恩施创建楹联之州中解决资金问题时“广开思路,巧借春风”的经验给我们提供了良好借鉴。但,楹联要走向未来,仅仅靠扶持资金显然是不够的,还必须要有资金产出,有自己的财源财脉,做到兼顾楹联文学的精神价值与物质价值,这才是楹联文化事业发展的“永动机”。
   
 第三,政策支持。
   
      政策支持是楹联文化发展中重要的一环,楹联文化得不到政策支持,楹联的社会地位就难以稳固。政策支持的渠道有很多,如政府机构、文化部门出台有利于楹联文化发展的制度和政策,各级楹联学会加强对楹联文化事业发展的领导与监督,国家从法律、制度上保障楹联家的权利与利益等等。在政策支持方面,恩施经验同样有许多值得借鉴之处,但也可以看到一些不足,那就是应该将政府、楹联学会团体等主导楹联文化创建工作发展为在其领导下的全民创建,不应让人民群众误解为上面搭台唱戏,自己只是看戏人,应把人民群众也带入到这台好戏中去,和人民群众一起演好这台戏,使人民群众化被动创建为主动创建,从而最终将楹联文化融入到人民群众自觉的文化追求中去。小手笔做不出大楹联,创造楹联历史,还必须用如椽之笔,采取大措施,这样,星星之火,才能成燎原之势。
     
      总之,楹联的未来发展要坚持主客二元的统一,建设好楹联发展的主观环境与客观环境,打破藩篱,清除障碍。相信做到这些,楹联的未来发展之路就一定会是康庄大道。
【收藏此页】    【关闭】    【本有评论 0   条】
文章评论
目 前 还 没 有 此 文 章 的 相 关 评 论 信 息 !
在线评论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诗赋绽芳蕊 今来觅知音
关于我们  |  走近诗赋  |  入网须知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诗赋网    Copyright 2008-2016   zgshi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8006388号
诗赋杂志投稿邮箱:sunwulang@163.com
联系人:轻盈     QQ:418193847、1969288009、466968777     QQ群号(点击链接)     电话:15609834167     E-mail:sttst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