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会员姓氏检索 :
                  名人访谈
本栏目所称的名人访谈,主要主展示本站领导、编辑、记者、会员对各类文艺人物的采访图文信息。
                  本版编辑团队
本版主编:暂 无
主编寄语:朋友,欢迎关注本频道,还犹豫什么?请让你的键盘,借助你的才华,在这里倾诉你的心灵吧!
本版顾问:
本版副主编:
本版编辑:
                  本版精品文章
                  文章信息
当前位置:  站务活动  >>  名人访谈
【访谈阿发与北塔】“穿过火去寻找爱”之一
文章来源:中国诗赋网        访问量:5464        作者:孙五郎        发布:孙五郎        首发时间:2009-06-02 17:14:00
关键词:访谈 阿发 北塔 孙五郎
编语:

访谈诗人阿发与北塔】“穿过火去寻找爱”之一

访谈撷影--AFAA与北塔

    5月29日,受东方站长的委派,我与《中国诗赋网》春暖鹿鸣、牧晚亭两名编辑,在本站会员、书法家、诗人于连胜先生的协调下,于沈阳“世星饭店”采访了来自美国的诗人阿发(Afaa,蔚雅风)及中国“人气诗人”北塔。

    这次访谈使我深受教益,特别是北塔先生对当代诗歌创作精辟而独到的见解,让我更深入地了解了当代诗歌;而阿发先生对美国当代诗歌创作特点以及对个人诗歌风格的阐述,也让我增加了很多知识。

    访谈共进行了数小时,中午于连胜先生还邀请了诗人佟晶石先生、艺术师华一女士共进午餐。

    采访期间,阿发先生、北塔先生、于连胜先生分别激情朗诵了自己创作的诗歌,采访视频及三位诗人的朗诵视频已交给东方站长,东方表示近期将在《中国诗赋网》隆重推出独家新闻!

    现择部分图片于网,以与会员们分享快乐。--孙五郎

北塔向阿发翻译春暖鹿鸣“关于当代诗歌创作趋势”的提问(摄影:牧晚亭)

 

北塔向阿发译释《中国诗赋网》频道与栏目分类(摄影:春暖鹿鸣)

 

在“世星饭店”的文化墙--于连胜先生的书法作品“将进酒”前合影(摄影:大宇)

从左至右:于连胜、阿发、北塔、孙五郎

 

访谈结束时合影之一

从左至右:北塔、春暖鹿鸣、阿发、于连胜牧晚亭、孙五郎(摄影:华一)

 

访谈结束时合影之二(因该照不清晰,只好发小片啦)

从左至右:北塔、春暖鹿鸣、华一、阿发、于连胜牧晚亭、孙五郎(摄影:大宇)

 

[北塔简介]

    北塔,原名徐伟锋,男,1969年5月1日生于苏州吴江盛泽,英语文学学士,汉语文学硕士,曾任教于北京某大学外语系,现供职于中国作家协会现代文学馆。

    自中学时代起创作有大量诗文,陆续发表于海内外各种刊物。曾参与编写《中国诗歌艺术鉴赏辞典》、《中国文学年鉴》等,参与翻译《叶芝文集》等,参与“九五”国家重点课题“中国文化发展报告”,曾受中国作家协会邀请,为“鲁迅文学奖”撰写专家审读报告。主要著作有中英文对照个人诗集《正在锈蚀的时针》等。主要学术专著有《吴宓传》、《戴望舒传》等,主要译著有《哈姆雷特》、《小勋爵》、《欧洲幽默文化史》、《八堂课》等。

 

[阿发简介]    

    美国当代诗人、剧作家,学院派中唯一一个当过15年蓝领工人的诗人。

    1951年出生于巴尔底摩,16岁进入马里兰大学,两年后因感到黑人在大学里备受歧视而退学。此后一边在工厂工作,一边写作、举行诗朗诵、办杂志,1974年发表第一首诗,后来为著名的《巴尔底摩太阳报》做自由撰稿人,还创办了一家小型出版社。在著名大公司P&G做半技术性车间工人的最后两年,业余进修大学课程。

    1985年出版第一本诗集《水之歌》,以“蓝领诗人”的身份获得美国国家艺术基金会奖金,从此把自己从繁重的劳作中解救出来,并迅速修满学分,拿到本科文凭,同年获得布朗大学奖学金而进入该校写作班,1987年获得艺术硕士学位( MFA ),毕业论文是剧本《罗莎》。

    1988-1990年在纽约大学英语系莎伦.奥兹旗下任教,首开本科班“美国黑人戏剧”和研究生班“黑人诗歌”等课程。1990-1997年在爱伦.金斯堡的故乡新泽西州教诗歌和戏剧创作,并获得终身教职。1997年前往位于波士顿的西蒙斯学院担任客座教授,并创办左拉.尼尔.赫斯顿文学中心,1998年西蒙斯学院授予他正教授职位,于是留下来任教至今。

[作品简介]

诗集9种:

Water Song  (1985, Univ of Virginia/Callaloo)
Some days it's a slow walk to evening  (1989, Paradigm Press)
My Father's Geography  (1992, Univ of Pittsburgh Press)
Stations in a Dream  (1993, Dolphin-Moon Press)
Timber and Prayer  (1995, Univ of Pittsburgh Press)
Talisman  (1998, Northwestern Univ/ Tia Chucha Press)
Multitudes  (2000, Sarabande Books)
The Ten Lights of God  (2000, Bucknell Univ Press)
Sandy Point  (2000, The Press of Appletree Alley)

剧本20部,其中两部1993年在宾州和芝加哥上演,另一部1999年在波士顿上演。

小说若干,并有短篇小说被收入重要文集,纪实报导40篇。

 

附:

美国诗人蔚雅风:身份的三重矛盾

/北塔

    作为北大诗歌节的一个环节,2005年4月24日下午,在中文系会议室,主办方为蔚雅风(afaa)搞了一个专题座谈会,由他本人先做主题发言,他原来给的题目是《诗人特质》,但由于他要涉及他作为诗人的身份意识,所以,我们把题目改成了《当代诗人的身份意识》。身份问题不仅让美国诗人感到困惑,也让中国诗人感到烦恼。

    在诗人蔚雅风身上,我看到了有关身份的三重矛盾。而他以他的学养和才华,基本上解决了身份意识问题。他解决矛盾的原则和方式,则值得我们深思、借鉴。

    第一重矛盾是种族方面的。蔚雅风是非洲裔美国诗人,他的诗具有黑人诗的那种强烈的节奏感,但在语言上不像黑人诗那样简朴,或者说简单,而是有了一定的复杂度,这种复杂不是词汇量的增加,而是句法上的多样化,更是意蕴上的深化。一般黑人诗人在一首诗中往往处理的是一种情绪,而蔚雅风要处理的是两种以上的情绪,还要加上经验和理念、回忆和想象。所以,他的黑人诗友们说他写的不是黑人诗歌,还说他背叛了黑人传统。但他绝对没有向白人传统投诚,他的诗风离白人诗歌更远;他没有卖弄学问、制造玄思或传递宗教体验的倾向。他说,他的诗是黑白诗或杂糅诗或混血诗。

    第二重身份矛盾跟职业有关。在“二战”以前,美国的作家们都不愿意上大学,甚至上了大学,也要退学,他们强调经验,所以宁愿上“社会大学”,进“人生课堂”。但“二战”之后,美国作家纷纷上大学(主要是当过兵的可以免费),这还不算,上完大学之后,还要“赖”在大学里,边当教授,边创作。蔚雅风本来是上了大学的,但他退学了,那是在1970年代初,似乎有点不符合时尚;但是,如果我们了解到,他辍学不是因为贫穷,而是因为政治,他的主动退学行为就可以理解了。1970年代,美国的种族纷争异常激烈,在蔚雅风的班上,只有他一个是黑人,他当然受不了那种“众人堆里身更单”和被人歧视的感觉。于是,他当了长达15年的工人,是干重体力活、受资本家残酷剥削的那种一线工人。但他坚持读书、写作,后来,还是知识和写作改变了他的命运。他的诗受到广泛认可,被誉为美国蓝领诗人的领军人物。再后来,他成了教授,由底层升入了中层。但他的作品中并不因此就堆满了知识和观念。他说,那种强劳动体验已经成为他永远不可能抹去的创伤,他现在写的文字也时不时地、自觉不自觉地会跌入创伤性的回忆之中,“……那填充/ 你心灵空间的记忆只会带回恐惧。”(《工厂里的那一队队工人哟》)蔚雅风曲折的创作历程至少给我们两个启示。1,他没有因为不上大学而自暴自弃,或者像目前中国的许多天才一样,干脆捡起“知识越多越反动”的廉价而伟大的口号,不以无知为耻、反以无知为荣,千方百计要把教授和学院树成敌人。蔚雅风积极地使自己从一个诗歌爱好者变成一个学者型诗人,因为他认为,这是向上的诗歌之路。其实,在他是工人的时候,他的文字中也充满了知识分子的批评意识与反省意识,而不是一味的揭露和反抗,更不像我们以前所读到的铺天盖地的工人诗歌一样——通篇都是浅薄的歌颂和亢奋的抒情。2,他不避讳知识,但并没有祭起“知识分子”的旗帜,没有把视野局限于书斋,他诗歌的触角依然从体验出发、以经验为资源,他的敏锐感受和底层关怀,还跟他当工人时一样。

    第三重矛盾体现在他的文化身份上。最近几年来,他开始学习中国文化,如研读道教著作,练太极拳、形意拳和内家功夫,当然,最重要的是读中国的诗歌(到目前还是通过汉语译本),他的汉语已经学得能满足他的表达的基本需要。中国文化已经深入他的思维和写作,这使他原本比较单一的文化身份变得复杂起来,英语和汉语已经在他的思维中呈现交织状态。早年的打工生涯是非常形而下的,也让他刻骨铭心;但他的打工诗与一般的工人农民创作不同,具有形而上的向度,是本地意识和意象的抽象,有着更加内在的挖掘和更加深远的延伸。在研究了中国文化之后,他在回顾、反思并力图把这些劳动经验转化成诗歌资源时,抽象的能力更强了。用他自己的话说,他写的是“工厂生活的道”。这是一般的打工诗歌所无法企及的,已经是教授的打工诗。他已经年过半百,如果不是中国文化的加入,那他的诗很难有变数。所以,他说:“倘使没有中国文化,我的人生和事业可能在数年前就完蛋了。”

    文化身份的矛盾,对蔚雅风这样具有强烈的身份意识的诗人来说,利大于弊;在意识的十字路口,他总是能从矛盾中汲取“他者因素”,并把这种因素锻造成诗歌创作的新能源;从而使我们感到,身份在他的意识里,不是一个问题,而是一个起点甚至是一条途径。

【收藏此页】    【关闭】    【本有评论 22   条】
文章评论
心悦 评论 (评论时间2011-04-25 20:03:01)  
辛苦了!
生命的石头 评论 (评论时间2011-01-11 12:15:41)  
一些图片我的收藏

卡萨布兰卡 评论 (评论时间2010-09-26 14:23:30)  
看到这些人的照片和一些简介很高兴
庄河教师 评论 (评论时间2009-09-10 14:18:00)  
问好春暖鹿鸣!好有气质的才女!
马仲喜 评论 (评论时间2009-09-10 14:12:00)  
佩服春暖鹿鸣![强]
在线评论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诗赋绽芳蕊 今来觅知音
关于我们  |  走近诗赋  |  入网须知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诗赋网    Copyright 2008-2016   zgshi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8006388号
诗赋杂志投稿邮箱:sunwulang@163.com
联系人:轻盈     QQ:418193847、1969288009、466968777     QQ群号(点击链接)     电话:15609834167     E-mail:sttst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