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会员姓氏检索 :
                  散文
本栏所称的散文,是指以抒情、记叙、论理等方式表达,不讲究韵律的现代散体文章、随笔等。
                  本版编辑团队
本版主编:惜若
主编寄语:散文是融汇了作者真诚个性及深层人生意蕴的文学样式,表达方式自由洒脱,其本质特性是形散神凝。
本版顾问:
                  本版精品文章
                  文章信息
当前位置:  散文日记  >>  散文
​​上社会大学也重要
文章来源:原创        访问量:377        作者:温泉源春        发布:温泉源春        首发时间:2018-11-09 09:35:23
关键词:中国诗赋网
编语:




        上社会大学也重要
             ▲温  泉/


      问某人读过什么书,上过什么学校,他回答没读过书,只上过社会大学。我读书很多,读过大学;但其实,读书、读大学,仅是别人提供了我面向研究自然、社会的一些工具,仅是练习了一些面向社会自然、研究社会自燃的一些基本方法和技巧,还得自己面向社会、研究社会、经历社会实践……过程中去自己发现、探究真理。尽信书,不如无书;尽信历史书,是不能了解历史的。要像鲁迅那样,理解历史,要在历史书的字行之间,历史书中那些没文字的空白里,还要以现今的现实去理解历史。(请参阅拙作《忆》,见www.360doc.com/content/12/1129/16/5396318_250985844.shtml

已下载附于本文之后)。

      街谈巷议,小道消息,都是书。而且是不可小视的书,不可小视的历史书,也是《资治通鉴》。
      街谈巷议是无处不在的公共论坛,文化的、艺术的、工业的、农业的、商业的、政治的、教育的、  军事的、体育的……宇宙的天文地理都有,甚至还有活地图。当然,街谈巷议也有质量的高低,甚至有真伪问题(这也是社会动态,为什么会有真伪也值得研究研究),这就要听者合理选择,正如选择报考大学和专业一样,否则就浪费时间。有报道,《创业史》作者,著名作家柳青做了县委书记,但他穿一件破棉袄,躲在人群背后,旁听人吵架呢……。
      了解中国,眼睛需要向上,也要向下,要看远看近,要看前看后,要看东西南北,要八面看、八面听。这样才能获得立体感。也要学会位移观察,连续观察。这就显得旅游的重要了。如果你只眼睛向上,只看红头文件、只会接收转发红头文件,而不会联系实际思考问题解决问题,那你就成了吊脖子的梁上君子。  
      电视剧有皇帝微服私访,今也可能有各级领导微服私访,但我在媒体上还没见过今天大官微服私访的报道。
      毛泽东召开调查会,得出结论: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如今,调查会,到会的,也许是被严格挑选出来的,他们参与调研会,是作为政治任务来完成的,其发言都是经过精心准备的。如果他们的发言有真实性,也如原被告双方律师在法庭上的辩护词,具有片面性,即片面的真实。法官对双方律师的片面词,还需综合比对,还须与自己掌握的他方证据和法律准则条款揉合发酵,才能准确判案。
      记得改革开放后的某年全国大学院校校长会上,某名校校长在大会上讲演说过:任何企业都不要指望任何学校毕业生一出校门就可以成为企业得心应手的人才;任何学校毕业生都需要再学习再锻练才能适应企业的需要(大意如此,并非原话)。
      雷锋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科学技术真理是无限的。为人民服务的需要,任何人都必须活到老学到老,即使已是专家学者博士!
 


                 (图均选自网络)


附:

        忆
  人有记忆功能。
    人活到一定时候,必然会“忆”。
     忆,是忆经历。忆经历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忆自己言行的“经历”;二是忆所见所闻他人、社会、国家的“经历”。
     忆上述两方面的“经历”的人,基本上有所谓忆正面的、忆负面的、正反面都忆的三种。
     一种是所谓忆正面,只忆其正为,忆优点、成绩、业绩、效益、辉煌、荣誉、荣耀。一种是只忆负面的,只忆其负为,忆缺点、失误、失败、损失、阴暗、耻辱、秃丧。正面负面都忆者,所忆上述正负中必有:困难、挑战、机遇、积极、消极、善举、恶孽,天灾、人祸,喜怒哀乐,凶吉之社会、环境(包括自然的、政治的……)的氛围。
     当然,还有的忆正面多于忆负面的,忆负面多于忆正面的…甚至还有什么都不忆的,忆了什么都不在乎的乐天家(“天塌不下来!”“天塌下来还有楼板顶着呢!”他们说。)等等多种人。
     忆,是人必有的精神活动。忆,有私下的忆和公开的忆。私下的忆,包括了隐私,但不一定全是隐私的内容,只是不让人家知道,或人家不知道而已。公开的忆,这是告诉人家的忆,口头的、文字的、照相的、实物的(在家中摆放,在展览馆或博物馆摆放)。
     一般来说,忆的目的,是对已有的与时俱进的足迹进行回顾,是为了总结经验教训,以便在今后的奋斗中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以利将来取得更好业绩,实现个人、国家、社会的文明进步,实现更辉煌的人生价值、事业价值。
     现今国人“忆”的状况如何?我没调查研究,没有发言权。但我知道,人的认识作用,要做到客观不容易。不仅要有正确的世界观(宇宙观)、人生观、价值观,还要掌握正确的(科学的)认识工具,还取决于周围的(社会的)环境,还有依赖科技的发展水平,还有赖于实践的深度广度,还有赖于认识有个与时俱进的过程(时间!时间)!
     就历史上的忆而言,有忆自己、忆他人(包括自己以外的人、社会、民族、国家、世界……)两类:
     一是个人忆自己。有的人害怕忆自己“马失前蹄”、“大意失荆州”,心中被“往事不堪回首”的情结占据,因此,不愿、不敢“忆”负面。于是自我满足,抱着“知足常乐”过日子,过一天算一天,一切的奋斗都“等下一辈子”、“重头越”吧。这是一部分人私下里“忆”的个人隐私。还有些人私下里“忆”,也则只“忆”正面,沾沾自喜,自以为一切皆顺,“幸福”不已了,可以高枕无忧了,对得起祖宗、家人、国家,已尽善尽美了,即使老了,肯定已是世上第一的大写“人”了。有一些人对外公开“忆”,文字的、图片的、视频的、实物的“忆”,都是炫耀自己正面的一面,目的不言而喻。一些人不愿,不敢“忆”自己负面,总认为暴露了自己过去的负面,会不利于今后的奋斗,主要是怕损害社会地位和荣誉,怕被人小视,甚至怕人唾弃。
     二是对社会、民族、国家……昔日的“忆”。包括社会人和社会团体、国家机构进行的“忆”。这种“忆”有私下的、有内部的“忆”,也有公开的“忆”。这种“忆”,都受当时政治环境的限制,也受当时社会环境的限制,也受当时时代的局限。这种种“忆”有真实的一面,也有不真实的一面。所谓不真实,也有种种。一种是夸大正面、缩小负面或不“忆”负面;一种是夸大负面,缩小正面或不“忆”正面。不仅是当时媒体如此,地方志如此,甚至正统的历史书也是如此,说其挂一漏万,这漏万,内涵包括了正面,也包含了负面。隔朝代写的历史书(包括许多人物传记)会较好一些,但也避免不了挂一漏万。为什么隔朝代写的历史书较好一些呢?主要原因是政治原因。当时的统治者,权力所有人,不允许写其负面,只允许写正面,或允许写负面,但只准在“小骂大帮忙”范围内。而对于不在当朝(当时)时段(时期)的“忆”,可以写负面,以显示自己权力范围内,已把昔时负面为主,变革成了正面为主,显示自己洪恩浩荡,功德无量。但隔朝代写的历史书也会有不真实的地方,因为,当时权力所有人,需要夸大不在自己管辖下的前朝的负面,以衬托自己正面。
     历史上的当朝代的人“忆”当朝代的社会、民族、国家,情形怎样呢?除了前面提到的“忆”者的认识水平,社会发展、科技水平,人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权力所有者的认识水平(开明程度)之外,还取决于“忆”者对所“忆”内容的利害关系(包括对己、对家人、对亲友、对团体、对国家、对社会的利害关系),即所谓立场,与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诸方面影响所造成的“忆”者所“忆”的目的性有关,与“忆”者参与社会的、政治的、文化的、经济的诸方面“斗争”的需要有关。即使自诩为最诚实严肃认真的、最客观记录历史的、确实没有故意歪曲历史的历史学家所写的历史书(包括人物传记、年谱、年表、大事记……),也不能避免“挂一漏万”的缺陷,并不能反映历史的全貌。但我们不能以此苛求这类诚实的历史学家。试想,你晚上写日记,你能把白天自己所言所行所想所见所闻都记下来吗?只能记其扼要大概吧?!    
    所以,明明有了史官、圣人君子、特级大师写出了卷帙繁浩的正史,还会有许多学问彦博者苦心严肃认真地去著野史,以作正史的补遗或纠错更正。著野史的人,也不是发疯了去白劳动,也没有白劳动哦!
    历史书(包括许多人物传记)既然是真真假假,所以古人说,“尽信书不如无书”;但我说,“尽不信书便无智”。全信不行,全不信也不行,读者确实处在两难境地。那么,面对历史书,怎么办?关键在哪里?我说,关键在“活学活用”。不会活学活用怎么办?那就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吧,自己受骗了再去骗别人。不过,我相信,这仅是少数人;即使这少数人,通过自己的社会实践,也是会逐渐改变的;只有极个别人改不过来。
     社会总是在进步的。文明、民主、富强(包括文化、科技的强)程度总是在不断提高,逐步上新台阶,“忆”的真实性、客观性也会不断提高,不断进步。
     人类的认识,是时代存在的反映,总有时代烙印,仅是相对真理;但也总是与时俱进,逐渐接近绝对真理。所认识的真理,也不是数量上的简单增添,而是会有质的飞跃。时代也在发展,宇宙也在发展,真理也在发展。人的认识发展永无止境,人的认识的相对性,也不会有终日。
         (图片选自网络)



【收藏此页】    【关闭】    【本有评论 1   条】
此文章已经被修改 5 次         最后一次的修改时间为:2018-12-08 08:54:16
文章评论
李宣章 评论 (评论时间2018-11-15 21:19:53)  

 了解中国,眼睛需要向上,也要向下,要看远看近,要看东西南北,要六面看、六面听。这样才能获得立体感。也要学会位移观察,连续观察。

精彩!

在线评论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诗赋绽芳蕊 今来觅知音
关于我们  |  走近诗赋  |  入网须知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诗赋网    Copyright 2008-2016   zgshi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8006388号
诗赋杂志投稿邮箱:sunwulang@163.com
联系人:轻盈     QQ:418193847、1969288009、466968777     QQ群号(点击链接)     电话:15609834167     E-mail:sttst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