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会员姓氏检索 :
                  知韵识律
诗词曲赋联的格律知识。
                  本版编辑团队
本版主编:暂 无
主编寄语:朋友,欢迎关注本频道,还犹豫什么?请让你的键盘,借助你的才华,在这里倾诉你的心灵吧!
本版顾问:
本版副主编:
本版编辑:
                  本版精品文章
                  人气排行
                  文章信息
当前位置:  诗赋课堂  >>  知韵识律
律诗、词、楹联对仗格律连环比较论
文章来源:《中国楹联》        访问量:1771        作者:李景新        发布:霜天晓角        首发时间:2010-03-29 00:41:00
关键词:律诗、词、楹联对仗格律连环比较论
编语:

律诗、词、楹联对仗格律连环比较论

作者:李景新(《中国楹联》2005第3期)

  律诗、词、楹联,都是具有格律要求的文学形式,可称为律体文学。在研究律体文学的形式时,往往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对仗问题。就纯修辞意义的对仗而言,无论在哪种文体中,对仗都没有什么区别,都要遵循对仗的最一般规律。但是当着眼于文学形式的特点,使之带有体裁诗学的意义之时,对仗在不同的文学形式中,除了具有纯修辞意义的共同特点之外,还具有体裁所赋予的不同特色。由此看来,对律诗、词、楹联这三种律体文学中的对仗,有着比较研究的必要性,这既有利于我们对三种体裁不同特征的深入探索,也具有创作上的指导意义和启发意义。王力先生的《汉语律诗学》及其主编的《古代汉语》教材,对律诗和词中的对仗已作了较为详细的比较,而把楹联的对仗与律诗、词作比较的研究则还很薄弱,因此,本文试图填补这个缺憾,对三者的区别作较为详细的连环比较,以抛砖引玉。

   一、体裁要素

  “对仗是律诗的必要条件”,楹联更是以对仗作为最基本的要素,可见,对仗成为律诗和楹联的体裁要素。但是作为体裁要素的比重,在两种文体中是不同的。律诗需要部分对仗。律诗由四联构成,典型的格式是两联对仗。也有只用一联对仗的,但这种情况不能说明律诗规定要用一联对仗,而是因为“还有些人稍存古法,偶然在颔联里免用”,而且主要存在于五律中,七律颔联不用对仗的较少,因此只被看作是变例,这种情况晚唐以后就很少了。也有用三联甚至于四联对仗的,但也不是律诗的要素所规定,而是诗人即兴所用,也被看作变例。因此,我们今日所谓律诗,其必须的要素是两联对仗。

  楹联则需要整体对仗。因为楹联本身是由一组对偶句构成,无论上联、下联句子多长多短,上、下联之间都必须处于对仗状态。有一种情况例外,即上、下联之间看似不对仗,但上联内部、下联内部在相同的位置上各有自对的词或短句,人称为自对,其本质仍然是对仗,这也只能看作是变例。

  与律诗、楹联相比,在词中,对仗没有形成必须的要素。词中构成对仗的条件是相连的两句字数相同,但相连的两句字数相同时,却出现有的作品用对仗,而有的作品不用对仗的情况。如《永遇乐》起首二句,李清照词写作“落日溶金,暮云合壁”,是对仗的;但辛弃疾则写作“千古江山,英雄无觅”,没有用对仗。同一词牌下也有类似情况,如辛弃疾《满江红》,前阕两个相连的句子“不贪英雄江左老,用之可以尊中国”没用对仗;后阕两个相连的句子“且置请缨封万户,竟须卖剑 黄犊”用了对仗。因此,王力认为:“词的对仗并不像律诗那样有硬性的规定。”又说:“我们很难说词的对仗是为词律所规定的。”。

  二、对仗的位置

  就定格而言,律诗的对仗有固定的位置,即中间两联要用对仗。在其他位置用对仗,或颔联不用对仗的(颈联不用对的几乎没有),“都算特殊情况,不构成一般规律”。

  楹联的对仗无所谓位置,这是因为它通体都处于对仗之中。这也可以看作是对仗要求固定位置的特殊情况。

  词中对仗则“很少有固定的位置”,考其原因,一是词为长短句,必须相连的两句字数相同,才有可能构成对仗,而相连的两句字数相同的情况,在不同的词牌中则或有或无,有者也不一定位置一样;二是即使相连的两句字数相同,也未必都用对仗。如《满庭芳》前阕起二句常常对仗(周邦彦:凤老莺雏,雨肥梅子),《鹊桥仙》后阕起二句常常对仗(秦观:柔情似水,佳期如梦),《玉蝴蝶》前阕六七两句可以对仗(柳永:水风轻、萍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因此可以说“词的对仗不像律诗的对仗那样固定。”。

   三、与音律的结合

   律诗的对仗,在一定位置上要与平仄相结合。因为律诗上下联之间平仄是相对(相反)的,撇开可以不太讲究的“一三五”(五律为“一三”)位置的字不论,“二四六七”(五律为“二四五”)位置上的字,则必须平仄相对(特拗例外)。因此,在组织对仗句时,必须考虑这些位置上字的平仄问题。

  词的对仗则不限定平仄相对,因为它要随词律的要求而定。如陆游《诉衷情》:“心在天山,身老沧州。”平仄平平对平仄平平。贺铸《青玉案》:“一川烟草,满城风絮。”仄平平仄对仄平平仄。苏轼《江城子》:“左牵黄,右擎苍。”仄平平对仄平平。

  楹联从上联、下联自身的结构上看,既可以像律诗,如纯五言或七言,也可以如词长短不齐。但无论那种情况,律联都要求上、下联之间处于平仄相对之中,因此,律联的对仗在一定位置上是有平仄要求的。如彭春农所作《虎丘景李堂》联:

  一序证前游,太白光芒神久在;

  三章怀绝调,牡丹使节我刚来。

  上下联之间的对仗完全与平仄相对结合,是典型的律联。

   四、与句式结合

   楹联对仗有一种情况是律诗所无、词体少有的,即多个句子连成句群而分别构成上、下联,这些句子的多少、长短、结构都非常自由,句群的复杂程度也一任自由,但有一点必须遵守:要对仗。正格是上、下联之间始终处于对仗状态,如《大观楼长联》,句群复杂,但上、下联之间始终处于对仗状态。如果上、下联之间不能始终处于对仗状态,可以运用自对的方式补救,这种方式可以看作楹联对仗的变格,或称对仗格律的拗救。如一副《咏水仙》:

  多年孕育,数日含苞,一朝放蕊,尽展平生韵致;

  万种柔情,千般意态,几缕香魂,全凭两袖清风。

  前三个短句,上、下联之间并未构成对仗,但它们在各自的句群中是自对的。

  律诗的联句是单纯五言句或七言句,不存在句群问题,更谈不上句群对仗了。

  词由长短不同的句子组成,有可能构成句群;如果相邻的两个句群的句数和字数相同,也有可能成为句群对。如柳永《玉蝴蝶》:

  水风轻、萍花渐老;

  月露冷、梧叶飘黄。

  但这种情况较少,并且句群的构成并不复杂,很简单,甚至于称不上句群,前人称之为“扇面对”。

   五、一字豆

   对仗的最基本的要求是上、下联字数相同。因此,作为长短句的词,要形成对仗,就须相连的两句字数相等。但也有一种情况例外,即相连的两句字数不相等时,也有可能形成对仗,这限于“上五下四”格式。它的实质仍然是字数相同的句子对仗,因为虽然上句为五字,实际是四字句前面再加一字豆,其中对仗的部分抛开了一字豆,而只有后四字与下一句形成对仗。如:吴文英《高阳台》:“正十分皓月,一半春光。”史达祖《齐天乐》:“想桔友荒凉,木奴嗟怨。”其中上句中的“正”、“想”为一字豆,均不在对仗之列。

  律诗每句字数相同,且无一字豆的句法,故不存在这个问题。

  楹联句法灵活,多有一字豆的句式,所以也有一字豆对仗问题。但它与词不同的是,它必须上、下联字数相同,因此,如果出现一字豆,那么上、下联相同的位置必须都是一字豆。如谭嗣同《时务学堂》:

  揽湖海英雄,力维时局;

  勖沅湘子弟,共赞中兴。

  上联“揽”,下联“勖”为一字豆,是对仗的。

   六、同字相对

   “律诗的对仗避免同字相对,词的对仗则允许同字相对。”词中同字相对可以形成一种富有特殊美感的修辞效果,如:吴文英《一剪梅》:“春到三分,秋到三分。”四字中竟有三个字相对,但这正显示了词体对仗的特色,从韵律到表情达意,都收到了非常好的艺术效果。

  楹联可以有词的句式,甚至于散文的句式,因此有同字相对的情况,如佚名《嘉祥曾庙》联:

  衍一人忠恕之心传,学惟省贯;

  开万世治平之事业,道极明新。

   “之”字上、下联相对,为同字相对。但是律联在平仄相对的节奏点上,则绝对不可同字相对,甚至于不可同音相对,因为一旦同字或同音相对,就必然违反平仄格律。就这一点是与律诗相同的。可见,上、下联同字相对不是楹联的特色,最起码不是律联的特色。但上、下联各自内部的自对,同字相对的情况却很常见,并且具有鲜明的修辞意味。如唐英《庐山虎溪三笑亭》:

  桥跨虎溪,三教三源流,三人三笑语;

  莲开僧舍,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李秀成《寝殿》:

  马上得之,马下治之,造亿万年太平天国于弓刀锋镝之间,斯为健者;

  东面而征,西面而征,救廿一省无罪良民于水火倒悬之会,是曰仁人。

  前者后两句、后者前两句自对,都有同字相对。这种自对中同字相对,可以说是楹联句群对仗中的一大特色。

【收藏此页】    【关闭】    【本有评论 2   条】
文章评论
春暖鹿鸣 评论 (评论时间2010-03-29 09:33:00)  
此举甚好![顶]
霜天晓角 评论 (评论时间2010-03-29 00:44:00)  
对于喜爱对联、格律诗及辞赋创作的朋友来说,李景新的此篇文章值得一读。
在线评论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诗赋绽芳蕊 今来觅知音
关于我们  |  走近诗赋  |  入网须知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诗赋网    Copyright 2008-2016   zgshi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8006388号
诗赋杂志投稿邮箱:sunwulang@163.com
联系人:轻盈     QQ:418193847、1969288009、466968777     QQ群号(点击链接)     电话:15609834167     E-mail:sttst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