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会员姓氏检索 :
                  诗论
本栏目所称的诗论,主要指对本站除辞赋骈文、书画影廊发表的作品外的文艺评论,评论内容包括作品与作者。
                  本版编辑团队
本版主编:隔岸听箫
主编寄语:
本版顾问:
本版副主编:
本版编辑:
                  本版精品文章
                  文章信息
当前位置:  诗赋文论  >>  诗论
郭有生:撩开人情的面纱——读诗人张弛现代诗《秋风又起》
文章来源:原创        访问量:1340        作者:郭有生        发布:郭有生        首发时间:2021-11-07 15:39:47
关键词:撩开人情的面纱 郭有生 秋风又起 张弛
编语:

撩开人情的面纱
——读诗人张弛现代诗《秋风又起》

郭有生

     
      感秋生兴,落笔味深。

      作者站在一个新的时空,有自己的视角,有自己的情思,有自己的笔法,写出一首韵味绵绵、让人盘桓玩味的好诗。
     你看起笔一句“不觉得冷。许多人还在更冷的地方”,作者从客观之冷,迅速切入主观之冷,生理之冷切入心理之冷。从艺术现象学看,就是从“物”之现象,切入心之现象,而心之现象,正是诗歌抒情所要表现的一种无形现象。
      刘勰在《文心雕龙》说“龙凤以藻绘呈瑞,虎豹以炳蔚凝姿”。作者把无形之象寄寓在有形之象中,写得文采熠熠,闪烁诗性的光芒。
      他们在苦苦寻找火把
      这句采用了一种隐喻的修辞手法,以形似性切入,洞彻了一种社会心理。人们在生活中当处在黑暗时刻会希望火把的出现,人在社会生活中也会遇到许多困顿的黑暗时刻,也希望有人给你帮助,让自己看到给人光明与希望的火把,但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很难得到。
      主动送来的“火把”难见,就只能去“寻找”,寻找不得,心里自然“冷”!
谁还记得谁?谁还是谁的谁?
      一个代词“谁”,用到了艺术的极致。一连五个谁,由具体之谁,泛化到普遍性意义的谁,揭示出一种生活现象。由一个点的现象,膨胀到整个面的现象,让我们也把理性的目光对准这个反映“冷漠”这个社会主题焦点。急促的语言节奏,蕴含着作者的深深关切与担忧。
     对此,我们接着会发现,作者把情感写得像小说家的笔法,波澜起伏,跌荡生姿。“灯火辉煌,龌龊落惶而逃”,让人喜,而涌上情感波峰;“历史如果可以改写/谁不想成为史记?”让人心情黯淡,而又落入情感波谷。
     
       人品,影响气韵;气韵决定诗歌是否生动。北宋郭若虚说:“人品既己高矣,气韵不得不高;气韵既已高矣,生动不得不至,所谓神之又神而能精焉”。

      你看这句:“寻找那些已被时光掠走的衣裳”,表层意义看到了秋天,人们又一次关注到衣裳能给人温暖。从深层意义看,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的关系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疏远,我们需要寻找这样的衣裳,即温暖。
      诗歌追求真善美,其真对客观世界来说是真实,对主观现实来说是真诚,即感觉、思想和情感的真诚而不虚伪。作者这两句诗,是从心中柔软处流出,是对现实社会生活的一种思考。此“真”是人品质在诗歌中的投射,是对芸芸众生的心底关切。气韵生动由此基础而生发。
      孟子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这四端,是传统人品的内涵。作者在第四节中写道“秋风又起,谁在等你?/海誓山盟抛到九霄云外/锦书难托。时不时响起的/耳光,煽疼了秋天”。这里从社会爱情现象的一个点切入,表现了反映道德修养的基本恻隐之心,蕴含着道德情感的喜恶,让我们看到人性角度的道德是非判断。
    这些角度,是诗歌最厚重的内容。气韵没有道德的支柱,就会坍塌,就会猥琐,生动就会被淹没。
     
      没有思想的诗歌,内容苍白;没有思想的情感,是浮云而没有根系。

     看作者这么一句诗:“寻找老情人,寻找那些/情意绵绵的话,寻找一份/记忆中的牵挂”。
      新修辞学,隐喻、转喻、反讽和传统修辞学中的含义有很大的区别,并且新修辞学不仅用于文学,还用于绘画、书法、雕塑、音乐等各种艺术领域。也就是说这些领域也讲修辞。
     张弛这句诗,从新修辞学来看是转喻。转喻是从相关性切入,类似于传统修辞的借代,但不完全相同。作者在这里显然在写人的情感价值追求,那么价值在哪里呢?
“谁可倚靠?谁可寄托?/愁心与明月,又是/谁的诗篇?”价值既在物质,更在精神,“倚靠”和“寄托”各有指向。而情感生活的最高境界是能成为令人咀嚼不尽的“诗篇”。
    作者在这里只问不答,给读者留下辽阔的思维空间,似反问又似疑问,似一个指向的问题又似多个指向的问题,似清晰之问又似朦胧之问,巧妙的让不同的读者思考所关切的不同问题,这样答案就在读者心理。于是读者不仅仅是读者,也是诗歌的创作者。读者的思想,就顺着作者的预设,而渐渐在品读中生发、深化而直抵本质。 
    好诗,我明天再读几遍……

附原诗:

秋风又起
文/张弛

不觉得冷。许多人还在更冷的

地方。他们在苦苦寻找火把
寻找那些已被时光掠走的衣裳
寻找老情人,寻找那些
情意绵绵的话,寻找一份
记忆中的牵挂

谁还记得谁?谁还是谁的谁?

灯火辉煌,龌龊落惶而逃
历史如果可以改写
谁不想成为史记?

云层厚重,机声隆隆

那些被裏挟着的人
又是谁的化身?
头皮发麻,身心俱疲
谁又是谁的
掘墓人?

秋风又起,谁在等你?

海誓山盟抛到九霄云外
锦书难托。时不时响起的
耳光,煽疼了秋天

谁可倚靠?谁可寄托?

愁心与明月,又是
谁的诗篇?

洒瓶瓶倒了,酒杯杯碎了

一场又一场盛宴结束了
眼里的风景淡了
心里的人远了
咫尺天涯,冷
自秋风起
【收藏此页】    【关闭】    【本有评论 0   条】
文章评论
目 前 还 没 有 此 文 章 的 相 关 评 论 信 息 !
在线评论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诗赋绽芳蕊 今来觅知音
关于我们  |  走近诗赋  |  入网须知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诗赋网    Copyright 2008-2016   zgshi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8006388号
诗赋杂志投稿邮箱:sunwulang@163.com
联系人:轻盈     QQ:418193847、1969288009、466968777     QQ群号(点击链接)     电话:15609834167     E-mail:sttst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