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会员姓氏检索 :
                  游记
本栏所称的游记,主要指作者通过描写游历、旅游、游玩、游览、参观、访问、考察等旅行见闻,来记事、抒情、说理的散文。
                  本版编辑团队
本版主编:惜若
主编寄语:散文是融汇了作者真诚个性及深层人生意蕴的文学样式,表达方式自由洒脱,其本质特性是形散神凝。
本版顾问:
                  本版精品文章
                  文章信息
当前位置:  散文日记  >>  游记
滇池之游感怀(一)
文章来源:原创        访问量:2377        作者:来仪        发布:来仪        首发时间:2015-04-22 18:18:23
关键词:中国诗赋网
编语:

几个小时之后,一下子由萧瑟寒冷的初春,到了这个繁花似锦。四季如春的城市,让我感觉十分的惊奇,那里一片片的红色的土地,生长着无数的奇花异草。山石嶙峋。削壁千仞,街道旁尽皆是花树喷香,那碧绿的树叶好像是塑料做的,亮绿翠滴。但是用手去触摸。才知道是真实的自然绿色。我们一行十几个人,住在校园的宾馆中,每家一间,而我则是单独的一间客房,屋内设施齐全,服务周到,我们住在那里,交流起来很方便,大家聚集在一起,想想大家那童年的苦日子,而今奔往四面八方,能够有这样一个机会相聚,真是不容易,也许这样的机会不是很多,因此我们十分的珍惜。

 床很舒服,我起来的时候已经是清晨六点,看看大家还没起床,我自己便到户外去溜达。嘿,我发现这里六点多了,还没有亮天哦。于是我又回到宾馆待到七点多了,我才出去,顺着洁净的林荫道,我看到少数的离休的老干部在打高尔夫球,和网球,还有几个人在和我一样的散步。那里每一个地方都像是花园,那高大的树木结满了粉红色的鲜花,一串一串的,配上别致,错落的小楼。简直就是一幅绝美的图画。而这样的画面绝非是人工所为,完全是大自然的赋予的美丽。随意,真实。我不敢走的太远,一会有车来接我们起参加朋友的婚礼。那里的婚礼大多是下午举行,其他仪式和我们这里也没有多大的区别,盛大的婚礼让我们见证了英俊的新郎和美丽的新娘深厚的情感与坚贞的爱情,同时也认识了不少新的朋友。

 第二天,我吸取了头一天的教训,所以七点多才起床,我们的第一站是圆通寺。这是一个古老而别致的寺院。这个古老的寺院的进门通道的每一块方砖上都刻印着申酉年某年月某月日的字样,圆通寺内青山、碧水、彩鱼、白桥、红亭、朱殿交相辉映,景色如画。与其他佛寺不同的是,进山门后不是上坡,而是要沿着中轴线一直下坡,大雄宝殿地处寺院的最低点。寺宇坐北朝南,富丽堂皇,整个寺院以圆通宝殿为中心,前有一池,两侧设抄手回廊绕池接通对厅,形成水榭式神殿和池塘院落的独特风格。殿内供奉有清光绪年间精塑的三世佛坐像,大殿正中两根高达10余米的立柱上,各塑有一条彩龙,四壁还塑有五百罗汉像,均堪称中国佛寺中的上乘之作。整个寺院错落别致。殿宇巍峨,佛像庄严,楼阁独特,山石嶙峋,削壁千仞,林木苍翠,吸引历代诗人墨客留下了许许多多赞美的诗句,并被誉为“螺峰拥翠”、“螺峰叠翠”,一直是昆明的八景之一。现在经过大修,更显其风采,如同一座漂亮的江南水乡园林。从建筑学上讲,它闹中求静,以小见大,并借背后螺峰山之景,形成别具一格的水院佛寺,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我跪拜在高大的佛像前,在功德箱里扔了几枚硬币,祈祷自己的运气。其实,我知道这个冰冷的佛像什么也不能给我,可是我还是宁愿信其有,不愿信其无了哦。

走出圆通寺,我们去了昆明的大观楼,大观楼公园在昆明市内西面,面临滇池,与太华山峰隔水相望,故又称“近华浦”,是滇中闻名的旅游胜地。大观楼的整体布局是继承明清的园林建筑特点。浓缩了昆明古代、近代园林历史文化的发展脉络,是一部栩栩如生的昆明300多年的园林发展史。南园景区体现中西合璧的近代园林文化,景区内春风杨柳、层波叠影、南堤春晓、暗香浮动。西园景区利用现代造园手法营造洋洋大观的滇池景观和现代休闲娱乐公园。

园内的大观楼是1938年建造,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是公园内最重要的景观。清乾隆年间,布衣寒士孙髯翁撰写的180字长联,气势宏大,意境深远,几百年来脍炙人口,被誉为“天下第一长联”,毛泽东给予了“从古未有,别创一格”的高度评价。大观楼也因“绝世长联”而跻身“中国名楼”。

 下面我把这副长联抄录在此。供大家观赏

 上联---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州,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周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下联---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上联一派喜气洋洋的气氛。作者登临楼上,奔来眼底的是茫茫空阔无边的滇海。随即敞开衣襟推掉头巾,观四面的景观:东边的金马山如奔驰的神骏,西边的碧鸡山如翱翔的凤凰,北边的蛇山如蠕动的长蛇,南边的鹤山如展翼的白鹤。凭楼四望之后,又回到眼前那浩瀚的滇池里,那一处处螃蟹和海螺状的岛屿边缘,点缀着如少女鬟髻鬓发般摇曳多姿的杨柳;那一簇簇水草和瑟瑟的芦苇,似禽鸟那五彩缤纷的羽毛点缀着水中的云天和红霞。前面,作者在观看滇池和四周的群山后,曾发出文人学者们,何不选择这名胜地的高楼登临欣赏一番的感慨。这里,作者在描绘了眼前池中的胜景后,再次由己及彼,概叹:不要辜负了美好的胜景吧——那四周飘香的稻谷,那波光万顷的浪涛,那六月盛夏的荷花,那三月春风中的杨柳。作者通过写景抒情,那心旷神怡的喜悦之情跃然纸上。

 而下联,主要是写历史。重点在一个:叹;字上,追根溯源,道出了历史发展变化的必然规律,展示出了一幅颇耐人玩味的历史画卷。作者乘兴看够了眼前的美景之后,立即联想起云南风云变幻的历史,发出了无限的感慨——千古的英雄豪杰们,都随滚滚的历史长河悄然地流去了:那雄视一代的汉武帝,为了打开西南通途,曾在长安凿昆明池,训练水军;大唐皇帝曾册封南诏,立铁柱刻颂功德;宋太祖竟手挥玉斧,划疆立界,让大理自治;元世祖忽必烈走甘肃经四川,占云南灭大理,招降吐蕃,继伐中原。这一系列宏伟壮观的景象,费尽了英雄们的移山心力,然而,这一切犹如彩楼帘外萦绕的朝云,不等珠帘卷起,便在萧萧的暮雨中消失了。那些纪颂功德的词句,都随着那断碣残碑。埋没在夕阳和农家的炊烟里。留给我们的只是寺庙里传来的钟声,江岸边点点的渔家灯火。天上南飞的两行秋雁,还有那睡在山林间文人雅士醒后的一身清霜。这怎能不令人为之感叹!

 (1774)春正月初九日,孙髯翁于玉皇诞辰跨鹤西归,享年九十上寿。苗雨亭公感念至交之情,将先生殡葬于弥勒城西苗氏茔地。

光绪三十三年丁未岁(1907),弥勒士子协力筹资为先生修墓立碑,墓碑正中刻有”清处士髯翁孙先生墓”十个大字,旁刻一联云:

古冢城西留傲骨;

名士滇南有布衣。

墓前华表上刻有光绪十九年癸巳岁(1893)弥勒贡生杨晓云撰写的八十言长联:

读大观楼长联,脍炙人口久矣。就苹天苇地,濡染笔墨生辉,布衣有何能?几经昆池劫灰,常图不磨文字;

出挹爽门半里,追绕马鬣依然,叹断碣残碑,灭没名流不少,吾侪非好事,一存滇南傲骨,以昭先正典型。

民国三年甲寅岁(1914),爱国志士杨杰任弥勒县长,又为髯翁修墓,立碑为志。

民国二十六年丁丑岁(1937),杜希贤任弥勒县长,重修孙髯翁墓,并撰《辑刊凭吊孙髯翁先生墓诗碑序》,勒石于墓左,其文有“相传先生晚年,伤伯道无儿,幸中郎有女,远适弥勒,以舐犊情深,常遨游于丘、弥之间,设帐授徒,门墙桃李,一时称盛。后殁于弥,葬挹爽门西郊,郡人士立碑以志之曰:‘清处士髯翁孙先生之墓’……”。

在1958年“大跃进”年代,先生的墓碑被毁,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才得以重新修复。并将墓联改为先生生前自挽联。

这回来得忙,名心利心,毕竟糊涂到底;

此番去甚好,诗债酒债,何曾亏负着谁!

最长的对联概述

所谓“天下第一”,是后代文人墨客对其文学水平、艺术成就综合评价得出的一个带有主观色彩的评价,在达到一定的共识后,渐渐流传开的。

但就字数而言,“天下第一长联”并不是指最长的对联。有许多对联的字数远远超过之,但就艺术成就而言,大多稍逊一筹。事实上,古人也早就注意到这一点,如清人欧阳兆熊语“楹联至百余字,即多累坠,极难出色”(《水窗春呓》),所以,对于对联,单纯追求长往往不在考虑之列了

抚摸着大观楼门前的两幅长联,我浮想联翩。在网络上其实我早就读过这个对联的故事,对孙髯翁先生的故事也略知一二。可是当我真实的站在大观楼前,抚摸着这两幅对联的时候,那个感觉是不一样的。追古觅今,历史就是这样,也许这就是自然规律。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所有的英雄创造的业绩和功勋不过都是人类发展史上一个过程,当然我的话有点消极。可是却是我此刻真实的感悟。

 晚上,我们在酒店吃了饭,依旧在校园宾馆休息,第二天。我们带了好多吃的喝的,自驾两辆车,环游五百里滇池,那天天气很好,湖水清波荡漾,湖边古木参天,石峰壁立。观景台,海鸥嬉戏。站在滇池的上峰全城的风光一览无余。连绵的山峰像一个睡美人一样,拖着她那长长的头发。滇池就像一个明珠镶嵌在这座高原之上。成为这个地区的一大景观。在那里我感觉天很近。好像随手就可以摘下一片云彩。把她披在自己的身上,晚上我们依旧回到宾馆休息。

第二天,我们一行人马一路直奔大理。 一路上我们吃特产,饮甘泉,观风光,我发现,那里的山很陡,红色的土质松散,好像一场大雨就能把整座的山冲塌,山底下不是用石柱坚固山体,就是拉上丝网稳固山体。我想应该是防止水土流失吧?

 可是这样陡的山,几乎找不到人行的痕迹,可是山顶上依然住着人家,还种着庄稼。可能是旱稻,也可能是小麦,都已经收割了。那样的土地,连牛都上不去,有的几乎无法耕种,他们是怎样生活的呢?又是怎样与外界联系的呢,他们的生活来源是什么呢?那陡坡上一块块巴掌大的梯田,能作为他们生存的唯一来源么?我找不到他们上山和下山的道路。我觉得那是一种原始的生活,一定很艰苦,与其说是世外桃源,不如说是与世隔绝。

 到达大理的时候已经将近傍晚,那天的风很大,听说下关的风也是大理的一个特点。

每年春、冬是下关的风季,一年之中,平均有35天以上的大风,最大风速达10级,下关因此而赢得了“风城”的雅号。

下关风的形成是因为苍山十九峰太高,挡住了东西两面的空气对流,而苍山斜阳峰和哀牢山脉的者摩山之间的下关天生桥峡谷便成了下关空气对流的出口,所以下关的风特别大。下关风还有一种奇异的自然景象:如人朝北走,风自南面吹来,风揭行人头上的帽子,自应落于身前,谁知是落在身后;如人向南走,风迎面吹来,揭行人头上的帽子,理应落在身后,反而落在面前。我们去的那天真正的体验了下关风的厉害。风很大却很干净,不会有风沙扑面的感觉。整个人在风中行走,感觉风很清爽,大理是一座古城,那青石铺成的街道。由南到北,一条大街横贯其中,深街幽巷,由西到东纵横交错,全城清一色的清瓦屋面,鹅卵石堆砌的墙壁,白墙,青瓦,雕角的墙面有各种龙虎山水的图案,显示着大理的古朴、别致、优雅。和白族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大理有文献楼、南城门楼、五华楼,北城门楼,一字排开,巍峨雄壮,古朴自然,城墙古老斑驳。大门上的每一个大铜钉都诉说着这里曾经发成的一切。这是一条非常热闹的街道,沿街店铺比肩而设,出售大理石、扎染等民族工艺品及珠宝玉石。街巷间一些老宅,也仍可寻昔日风貌,庭院里花木扶疏,鸟鸣声声,户外溪渠流水淙淙。“三家一眼井,一户几盆花”的景象依然。

 天黑了下来,我们在大理吃到了当地的名菜。大理砂锅鱼,青椒松茸和凉鸡米线。乳扇。还有好多叫不上名的佳肴。我们深深的感觉到了南北方饮食的不同。那就是辣。今晚的晚饭我们特意的嘱咐厨师一定不要放辣的。可是就几块小尖椒,就把我们辣翻了。

 晚上,我们在宽敞的客房各自安歇,夜里,风嗷嗷的叫,窗户被风刮的乱响。可是我依然睡的很香甜,我好像梦到了刘三姐和老财在白色的堵墙前唱山歌,又好像看到一个像孔雀的女子在翩翩起舞,我在梦里好像看到了国民党高级将领卢汉起义的呐喊声,那个临时指挥部就在就城里街道旁-杜文秀将军的-府衙内,我又好像看到唐三藏在大理国王那里更换通关文牒。啊--古老的大理。美丽的传说。中国文明的古国。

清晨,我们一行人马直奔崇圣寺三塔而去,崇圣寺三塔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历史文化名城、是大理国家级旅游风景名胜区的重要人文景观,也是中国南方最古老,最雄伟的建筑之一。三座塔变化中有和谐,对立中有统一,互相依衬,浑然天成,背后是终年积雪的苍山,前面是碧波荡漾的饵海,与“玉洱银苍”浑然一体,展现出一种自然、典雅的东方美。

出土文物展馆中展出有1978年至1980年,对三塔进行自明嘉靖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维修,维修时出土南诏、大理国时期的珍贵文物,有680多件,是迄今所发现的南诏大理国时期文物最为丰富、最为重要的一批,为中外文物界所瞩目。展出的写经、经卷、法身舍利、三塔的金模型、青铜镜、玉石和水晶佛像等等,把人们带入了历史的长河,须臾之间,便上溯了一千年,看到了盛唐时期洱海地区兴旺发达的经济和灿烂的文化,我们登上了三塔的最顶峰。在那里俯视整个三塔园林,真是妙不可言,那里。古木盘根错节。树干经过岁月的侵蚀。生长的玲珑剔透。简直就是一个天然的工艺品,让人赞叹不已。大自然的美丽远非人为可以攀比哦!当太阳出来的那一刻,埋在云层中的苍山终于露出了她的笑脸。我们站在百花丛中远远的看到了那山顶上的雪。当然,上午我们是无法看到洱海的月亮了。只是观赏了一下那水边的景致。 那清波潾潾的水,配上对面山坡上错落有致的白族特有的白墙灰瓦。雾气蒙蒙中,又一翻的情趣。

 五百里滇池风光

 五百里环滇池写真

  

圆通寺奇石

 

 圆通寺圆内美景

  

美丽的圆通寺

美丽的圆通寺

美丽的圆通寺。

美丽的圆通寺

美丽的圆通寺

美丽的圆通寺

 

  

  

苍山以及三塔

 

大观楼以及两旁的对联

 

 

 三塔最顶上的雨铜观音殿已经在云端中

 

 

 本图片均属本人拍摄引用请署名 

 美丽的大理古城
 
 大理古老的城门
 
 大理风光

 

 凤凰花--

大理古城

  

大理古城

 

 看看我们的狗狗多漂亮。一个是妈妈,一个是女孩

【收藏此页】    【关闭】    【本有评论 4   条】
此文章已经被修改 6 次         最后一次的修改时间为:2015-04-29 16:07:49
文章评论
来仪 评论 (评论时间2015-04-23 08:41:57)  

谢谢幸福群岛老师的建议和指正,均做调整。

幸福群岛 评论 (评论时间2015-04-23 08:24:44)  
朔料——塑料
幸福群岛 评论 (评论时间2015-04-22 21:54:51)  
图片看不到,有限制。可以把图片做编辑,再保存以后就没事了。
来仪 评论 (评论时间2015-04-22 18:52:57)  
所有图片均属本人拍照。
在线评论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诗赋绽芳蕊 今来觅知音
关于我们  |  走近诗赋  |  入网须知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诗赋网    Copyright 2008-2016   zgshi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8006388号
诗赋杂志投稿邮箱:sunwulang@163.com
联系人:轻盈     QQ:418193847、1969288009、466968777     QQ群号(点击链接)     电话:15609834167     E-mail:sttst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