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孙五郎应邀参加“201... [水含珠]
- 百家姓氏赋集编撰工作启... [春暖鹿鸣]
- 《新世纪中国诗典》已出... [李犁]
- 首届中华辞赋北京高峰论... [轻柔的霞]
- 10万元诗词联赋歌征文... [春暖鹿鸣]
- 辞赋监审苍山牧云先生接... [春暖鹿鸣]
- 鞍山 62岁钢镚为旭日... [雨晴]
- 宁明梅开四度再次获奖... [寒江雪]
- 清华樵夫赋作精美视频推... [admi]
- “瑞家杯”对联征集大赛... [春暖鹿鸣]
- 孙五郎辞赋讲座报道引发... [寒江雪]
- 薄酬征集百名书法家书写... [诚实成诗]
- 10万元诗词联赋歌征文... [春暖鹿鸣]
- “相约北京”大型文化联... [轻盈]
- 本站召开冰花诗歌赏评会... [轻盈]
- “万姓宗祠”全国对联征... [中国诗赋]
- 侯铭专版发表于《市中新... [雨晴]
- 26万元大奖民族赋征文... [春暖鹿鸣]
- 首届国际诗人瘦西湖虹桥... [北京文艺]
- 《中国诗赋2013金榜... [诚实成诗]
汪春茂,中国诗赋网站会员,中国诗赋学会会员。现为黄山市政务服务中心地税窗口首席代表,黄山市政府政务服务中心第一党支部书记、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泛徽州诗社社长,分别在《诗刊》《诗歌报》、《星星诗刊》《飞天》、《安徽文学》、《新安晚报》、《葡萄园》、《中国当代诗人》、《诗深圳》、《中国税务报》等全国各地八十多家报刊杂志发表作品五百多首。连续七年被评为优秀公务员,被市直机关工委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党员。2017年网络投票被评为黄山市政府网上办事大厅先进个人。
2013.7.19号《新安晚报》发表《江水的浸润,在一幅画里延伸》对汪春茂的诗歌作品做了专门报道。
为新安江工程创作的组诗《新安山水》11首获得黄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评价。
说起黄山诗歌,不得不题及徽州。上世纪70年代末,因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亲临黄山,高瞻远瞩地提出了“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的口号,昔日的徽州迅速形成了以黄山为中心的旅游开发和建设热潮,整个徽州地区也改名为黄山市,现在这里已成为吸引国内外众多游客的国际化旅游城市。而题及徽州诗歌,又不得不题及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创始人祖籍徽州的胡适老先生。中国新诗从1917年2月胡适率先以“尝试者”的姿态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蝴蝶》等8首白话诗算起,至今已有88年了。徽州是有着悠久诗歌血统的地方,这里曾经产生过张志和杜荀鹤,吸引过李白和苏东坡,现代的汪静之和章衣萍在新文学的历史上也有一定的定位。
汪春茂八十年代即以“青春派”诗歌独特风格深受读者青睐,读他的诗你总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被其灵秀的情感流露所打动。2011年回归诗坛以后,诗歌侧重于对地域山水、名人以及重大历史事件的写作,擅长于在场的瞬间用诗性的语言体现出历史永恒持久的魅力,且对诗意和语言的把握非常地精准到位。
《走上生活之岸》是安徽诗人汪春茂人生的第一部诗集。该诗集收录诗人自1987年至今三十年(中途停笔十七年)创作的部分代表性诗歌。重庆著名博士诗人重庆市政府文学奖获得者唐诗先生及民刊《诗印象》主编徐凝先生共同为该诗集作序,台湾92岁老兵鲍德建先生为该诗集题写书名。
作者汪春茂居住的城市,是一个宜人、宜居、宜诗的国际化旅游城市。能够有幸生活在这样一个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徽文化博大精深的地方,生于斯,长于斯,无疑是他一生的荣幸。他的大部分诗歌都于这里的生活、这里的山水有关。当然由于工作和旅游的关系,该诗集也记录了作者在部分海内外著名景点的足迹。
汪春茂创作谈--让诗歌走进生活
安徽 汪春茂
起初的身体是浑浊的,迷茫的,甚至是不自由的。像是在水里的波浪一样忽而被推至浪尖,忽而被推至谷底。完全不由自己做主。所有的事情都是碎片化的、零星的、无法完整保留下来。好在还有一颗诗心在,让我能够坚实地踏在徽州这块土地之上。岸上的一切都是新奇的,春夏秋冬又在不断地变化着,这让生活富有了诗意。
1987年6月13日,我在《徽州报》上发表了第一首诗作《走上生活之岸》。
那时的徽州文学氛围很浓厚,身边也聚集了一大群文朋诗友。一些民办的报刊杂志也大量的发表了本人的一些拙作,比如台湾的《葡萄园》、《黄河魂》,还有本地的《黄山诗歌报》、《火花》等。一些有名气的纯文学官方刊物《诗歌报》、《飞天》等也都陆续发表了本人的作品。
八十年代可以说是诗歌生存、写作最充满激情的岁月。1989年成立的黄山市青年诗歌协会,本人还出任协会的副会长。
90年代以后,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纯文学包括诗歌受到市场经济的挤压再加上一些先锋诗探索的失败,诗歌的语言越来越晦涩难懂,一些诗人怪异的行为,脱离生活,脱离大众,导致诗人日益被边缘化,纯文学刊物也出现了倒闭潮。
正是出于诗歌环境的恶劣,一大批才华出众的诗人迫于现实生活的压力纷纷选择逃离诗歌。本人也正是在这样的情景之下停止了诗歌写作,没有想到的是这一停竟然就是近二十年的光阴。
一直到2011年2月我女儿在出国留学澳大利亚之前替我收集整理了大量以前在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过的诗歌作品放入博客中和全国各地的诗友进行交流。我迅疾感到网络和博客对诗歌艺术推动的强大力量,大开了眼界,大长了见识。忽然觉得一夜之间又出现了那么多写诗、爱诗的人,这又激发了我对当前诗歌状态的关注和重新审视。同时写诗的激情又在我的身上还魂了。许多以前的诗友、朋友看到后,纷纷在博客中发纸条、留言、评论,给予了我莫大的指导、支持和鼓励。
我所居住的城市,是一个宜人、宜居、宜诗的国际化旅游城市。能够有幸生活在这样一个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徽文化博大精深的地方,生于斯,长于斯,无疑是我一生的荣幸。我的大部分诗歌都于这里的生活、这里的山水有关。
在我最近写的大部分诗歌作品中都非常注重意向、情节、心境的自然流露,在写作的形式上不拘一格,呈现出一定的自由度,诗歌仿佛是信手拈来,水到渠成。一直以来把写能让普通大众都能看得懂的诗歌作为一种精神和艺术上的追求。正如我在博客中所介绍的诗观一样,隐去曾经的一切,隐去浮躁的心,安静下来读些洗涤灵魂的诗,写出灵魂深处的绝唱。不求名,不逐利,只求生活中的诗意,只求诗意中的生活。
二0一五年八月二十六日
下面是汪春茂老师的新书剪辑照片,中国诗赋网全体会员祝贺汪老师新书问梓!期待他2018年的精彩!

诗赋绽芳蕊 今来觅知音
版权所有:诗赋网 Copyright 2008-2016 zgshi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8006388号
诗赋杂志投稿邮箱:sunwulang@163.com
联系人:轻盈 QQ:418193847、1969288009、466968777 QQ群号(点击链接) 电话:15609834167 E-mail:sttst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