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会员姓氏检索 :
                  辞赋北京高峰论坛专题
                  本版编辑团队
本版主编:mpg5307
主编寄语:古今万物尽能辞,期墨客骚人,高手连来网上; 天地百科皆可赋,盼华章丽句,佳篇屡现屏前。
本版顾问:
                  本版精品文章
                  人气排行
                  文章信息
当前位置:  辞赋骈文  >>  辞赋北京高峰论坛专题
孙继纲在高峰论坛上的发言
文章来源:转自碑赋文化网        访问量:2370        作者:孙继纲        发布:轻柔的霞        首发时间:2011-06-06 18:52:05
关键词:中国诗赋网
编语:
一、洛阳是文化之圣城 二、辞赋乃文化之瑰宝 三、辞赋发展之踪迹 四、辞赋发展之现状 五、洛阳与中国辞赋之渊源 六、当代洛阳的辞赋研究与创作。

    

各位专家,各位学者,各位朋友,大家好!

        我发言的题目之所以是《洛阳与中国辞赋》,不仅仅因为我是洛阳人,而且因为洛阳跟中国辞赋有着密切的联系。2007年,在洛阳召开的首届中国辞赋创作研讨会上,大家一致认为洛阳是辞赋之都,与中国辞赋有着极深的深远,下面发表几点看法:

    一、洛阳是文化之圣城

    说起洛阳,各位都很熟悉。她位于中国中部、黄河之滨、洛水两岸,以古时处洛水之北而得名。

    洛阳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 中华民族史前的英雄人物 “三皇”、“五帝”就生活在这里;开启中华民族文明之光的“河图洛书”的传说也发生在这里。

    公元前二十一世纪,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王朝在这里建都,自夏以降,有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晋等十三个朝代建都于此,故称“十三朝古都”。因“九”表示多的意思,所以又常称“九朝古都”。历代在这里累计建都时间长达1500余年。

    由于洛阳历史上长期作为中国的国都,是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不仅在这里产生了一大批对社会和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人物,而且也诞生了一些对中国思想文化有重大影响的学说。比如,儒学奠基于此,道学渊源于此,佛学首传于此,玄学盛行于此,理学开创于此。

    今日的洛阳,洛水穿城而过,高楼比肩而立。长达二十公里的洛浦公园,象两匹绿色的缎带镶在洛水两岸。这里风光昳丽,惠风和畅,文化底蕴丰厚,是一个非常适合人们居住和游览的风水宝地。洛阳不仅是一个先进的制造业基地,一个优秀的旅游城市;更主要的是她时至今日,仍以一个文化圣城的姿态彰显着自己的诱人魅力。

        二、辞赋乃文化之瑰宝

        辞赋是中国一种古老的、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介乎诗歌与散文之间、受中国春秋战国时期产生的文学样式《诗经》与《楚辞》影响而形成的一种特殊文体。中国辞赋学会会长龚克昌先生讲,这种文体为中国所独有,可谓国粹,堪称国宝。

        从修辞手法上讲,它是运用诗歌“赋”、“比”、“兴”的表现手法中的“赋”,以铺陈的方法,华丽的词藻,写出要写的事物,体现作者的胸臆。《文心雕龙·诠赋》释:“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班固在他的《两都赋》中说:“赋者,古诗之流也。”讲的是辞赋所用的手法是诗的延续。

        从体裁上讲,它是由诗演变成为一种韵文、骈文和散文相混合的文体。不象诗一样的短小、韵律整齐;也不象诗一样,可以用来歌唱,而是通过铺陈词藻达到体现物象、抒写情志的目的。《汉书·艺文志》中说:“传曰,不歌而诵为之赋”。其中骈偶成句,韵脚整齐者为骈赋(又称俳赋);声律入格、平仄依制、用韵讲究者为律赋;以散为主、韵无成规者为文赋。除此以外,还有以屈骚为主要形式写成的赋为“骚赋”;以类似汉赋大家司、杨、班、张所作的描写城池宫阙、江海游猎等巨大对象和场面的赋称“大赋”。

         三、辞赋发展之踪迹

        赋在中国先秦时期(距今约2200至2800年间),还处在萌芽状态。这个时候的作家有屈原、宋玉等,他们皆为楚人。荀卿 , 赵国人,是先秦辞赋作家中的另一个重要代表,有“赋篇”《礼》、《知》、《云》、《蚕》、《箴》存世。

        到了两汉时期 (距今1800至2200年间),辞赋进入了发展、成熟的时期。在这个时期诞生了贾谊《吊屈原赋》、司马相如《天子游猎赋》、扬雄《甘泉赋》、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等如林佳作,这是中国赋史上的辉煌时期。

        魏晋以后,随着历史的演进、朝代的更替、赋的内容由两汉以颂扬铺陈为特征的汉大赋,转入以抒发个人情志为主调的短简。这时著名的赋家和赋作有王粲的《登楼赋》、曹植的《洛神赋》、陶渊明的《小园赋》等。   

        唐朝国力强盛,成就了诗的天下,也带来了赋的进一步辉煌,赋家与赋作的数量大大超过前代。特别是赋在“宣上德、颂升平”方面的优势,得到了朝廷的高度重视,把赋作为科举取士的必试文题,因而使赋在盛唐文坛上成为与诗体文学并艳的奇葩。这一时期的赋作很多, 如杜牧的《阿房宫赋》等。

        到了宋代,赋的发展趋向文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可以说是千古绝唱。

        金元时期,社会多有动荡,因此成熟出色的赋家、赋作较少。

        明清两代存赋甚丰。康乾盛世,赋体文学创作再度辉煌。康熙皇帝袭唐宋旧制,以赋取士,着人编《历代赋汇》,并亲为作序,使写赋、注赋、辑赋、研赋者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代。

        民国以后,由于种种原因,辞赋创作与研究逐渐失去了昔日的辉煌,以至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

        四、辞赋发展之现状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赋体文学的研究与创作呈现复兴之势。在已故著名辞赋学专家马积高、现任中国辞赋学会会长龚克昌等倡导下成立了中国辞赋学会,并连续召开了八届国际性的辞赋学学术研讨会。全国从事辞赋研究的高级人员达一百余人,出版专著数百种,发表论文上千篇。特别是会长龚克昌先生,几十年来潜心研究汉赋的思想价值及艺术贡献,为新时期的汉赋研究拉开了序幕、奠定了基石。

        与此同时,辞赋创作人员也逐渐多了起来。南通市副市长袁瑞良创作了《十赋黄山》、《十望长城》、《十叹长江》、《十问黄河》等多篇赋作;深圳颜其麟作赋70余篇;山东金学孟作赋数百篇、韩邦亭作赋数十篇;四川张昌余作赋40多篇,魏明伦、何开西各作赋30多篇;安徽潘承祥作赋百余篇;新疆王宇斌作赋40余篇;浙江周晓明出版《八风集》收入赋作数十篇;江苏梁思波作赋50余篇;江西张友茂作赋八十多篇;北京王铁出版《王铁碑石诗赋集》收入赋作近30篇,张心豪作赋20余篇;西安姚平出版辞赋两集收入赋作百余篇等。长期从事辞赋研究的专家学者不少也开始搞辞赋创作,并且成就了不少佳构,如:龚克昌、叶幼明、康金声、张善文、王晓伟、王志清、孙以昭、于海洲、李生龙、易闻晓、张诗剑等先生。同时还涌现出一批女子写赋高手,如:李东东、陈逸卿、陈瑞萍、张红云、戴国荣、马丽文、程晓燕、虹静等;和一批青年才俊,如:贾玉宝,贺晓贤,李牧童等。

        各种媒体对辞赋创作的宣传也非常給力。2005年中央电视台在《电视诗歌散文》栏目中,首次以赋体文学电视片形式播出《龙门赋》,接着又在《子午书简》栏目播出《十赋黄山之黄山雾赋》,可以说这是央视为促进辞赋复兴树起的一面旗帜;此后《光明日报》又于07年3月在该报开辟《百城赋》专栏,为辞赋复兴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再加上网络推波、信息助澜,使辞赋创作队伍与创作活动空前活跃。

        首届中国辞赋创作研讨会在“辞赋之都”洛阳召开,为辞赋复兴与繁荣树起了里程碑;2008年以来,北京、安徽两地先后在香港注册、正式出版《中华辞赋》(双月刊)和《中华辞赋报》,又为辞赋创作的繁荣又插上了双翼;除中国辞赋学会和山东大学、南京大学、泉州师院辞赋研究所外,中华辞赋作家联合会、中国辞赋家协会等多家辞赋创研团体应运而生。其中:闵凡路、周笃文、黄彦、潘成祥、周晓明、张友茂等先生可以说为辞赋文化的繁荣和传播做出了突出贡献。

        当然,在辞赋文化的繁荣和传播方面不止上述媒体、机构、社团和人员,恕本人掌握情况有限未能一一列举。

        另据有关方面粗略统计:

        目前中国境内从事辞赋创作的人员近千人,比较有影响的有百有余人,重点作者不下40人。

        从年龄上看,55岁以上的约占20℅,35—55岁之间的约占65℅,35岁以下的约占15℅。

       从分布情况看:按地域分,主要集中在洛阳、南昌、山东、北京、四川、浙江、上海、重庆、西安、深圳、香港、台湾等地;按职业分,不仅在专家学者、教师队伍、政府机关上至副部级官员、下至普通公务员中有大量的创作人员,而且在青年学生、军人、医生、农民中也不乏辞赋创作的爱好者。

        以上是我国长达两千年来的辞赋史上从未出现过的盛况,不仅值得我们所珍视。而且需要所有钟情于民族文化繁荣和发展的志士仁人同心协力,共襄宏业。

        五、洛阳与中国辞赋之渊源

         洛阳古称中国,其所在的河洛地区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不少作品的创作背景都出自这里,因此,素有“最宜诗赋洛阳地”之说。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任凭文体的变化,辞赋文化一直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洛阳与辞赋一直有着极深的渊源,被专家、学者称为 “辞赋之都”,这是因为:

        1、汉初赋作的先驱、骚体赋的集大成者贾谊出生在洛阳。他少年时期就极富才华,20几岁被汉文帝召为博士,有著名的论文《过秦论》、《治安策》、《鵩鸟赋》和《吊屈原赋》等存世。

        2、历代赋坛群星汇集在洛阳。洛阳作为千年帝都一直是名流才士、鸿生巨儒的荟萃之地。许多赋家或出生于斯,成长于斯;或就学于斯,为官于斯;或游历于斯,寓居于斯;形成了蔚为大观的辞赋作家队伍。据有关专家考证,历代与洛阳有关的赋家有300余人。著名的有贾谊、司马迁、班固、张衡、王充、傅毅、蔡邕、赵壹、班昭、曹操、曹植、曹丕、阮籍、嵇康、张华、左思、陆机、陆云、潘岳、王勃、杨炯、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德裕、欧阳修、范仲淹、元好问、王铎等。自古以来,洛阳不但有可观的辞赋创作队伍,而且有良好的传播土壤。左思一篇《三都赋》引起洛阳纸贵,成为千百年来文学传播史上的一段佳话。

        3、是大量琳琅的赋作歌咏洛阳。洛阳特殊的历史地位和文化积淀,成为历代文人雅士歌咏之所与向往之地。很有意义的是,洛阳在其显赫的政治地位失去之后,仍然成为人们凭吊怀古、寄托情思之所在。因而,成就了不少佳构,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二京赋》、曹植的《洛神赋》等都是享誉文坛、传颂千古的佳作,在中国辞赋史上留下了最为辉煌的一页。唐代诗人杜牧高度地总结了从先秦到两汉赋体文学的成就,在他的《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中写下了高摘屈宋艳浓薰班马香的名句

        六、当代洛阳的辞赋研究与创作

        洛阳作为“辞赋之都”,有着良好的创作环境和传播土壤。1993年,洛阳出现了被镌刻于旅游景区的第一篇赋作;

        2002年,中国辞赋学会、中华辞赋研究院与洛阳大学联合

         举办“首届国际辞赋创作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30余人,提交论文18篇,赋作14篇;

        2007年,中国辞赋学会、中华辞赋网、中国骈文网与洛阳大学联合举办“首届中国辞赋创作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70余人,提交咏洛赋作89篇,形成了洛阳是“辞赋之都”的共识,发出了申报辞赋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建议。

        在这种氛围下,近20年来洛阳涌现辞赋作家30余人,研究人员20余人,撰写研究文章、辞赋作品100余篇。其中有的作品见诸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等高端媒体,发表于中国辞赋学会组织的国际性的学术专业会议,收藏于国家级文学殿堂;不少作品被省、市报刊所采用,还有些作品被海外报刊所转载。

        洛阳辞赋研究机构先后多次派员,参加国际性和全国性的创研会议,应邀代表洛阳辞赋界同仁到日本冈山进行文化交流,讲授《洛阳与中国辞赋》。

原洛阳大学辞赋研究所关于“历代咏洛赋研究”的课题列入市社科联的重点研究项目,取得的成就,在洛阳大学专升本时作为文科成就的一项重要内容进行汇报。

        在洛阳大学辞赋研究所的基础上,成立的洛阳辞赋研究院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市长郭洪昌亲自担任名誉院长,在市领导的重视下解决了500平方米的办公用房;洛阳辞赋研究院编辑的80余万字的《历代咏洛赋评注》已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洛阳辞赋研究院受中国辞赋学会委托,在山东大学辞赋研究所、南京大学辞赋研究所协助下承办的、由市委常委、秘书长尚朝阳担任编委会名誉主任的中国辞赋学会会刊《中国辞赋》第一期近期将与读者见面。当代洛阳辞赋不但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而且在全国辞赋界也占有一席之地,具有自己应有的位置。

         洛阳的辞赋创研人员,将本着“尊重流派、包容个性,弘扬经典、开创新风”的指导思想,与全国辞赋界同仁一道,围绕既无愧于历史,又无愧于未来的目标努力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谢谢!

【收藏此页】    【关闭】    【本有评论 2   条】
此文章已经被修改 2 次         最后一次的修改时间为:2011-06-06 22:22:05
文章评论
轻柔的霞 评论 (评论时间2011-06-06 19:36:15)  
艳这样说我惭愧呢,一直太忙,很多资料一时也整理不全,抱歉,发文有些晚了。
争春吐艳 评论 (评论时间2011-06-06 19:26:35)  
会议已经结束,但柔霞的工作还在继续,这种对待工作的精神让人敬佩
在线评论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诗赋绽芳蕊 今来觅知音
关于我们  |  走近诗赋  |  入网须知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诗赋网    Copyright 2008-2016   zgshi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8006388号
诗赋杂志投稿邮箱:sunwulang@163.com
联系人:轻盈     QQ:418193847、1969288009、466968777     QQ群号(点击链接)     电话:15609834167     E-mail:sttst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