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会员姓氏检索 :
                  诗论
本栏目所称的诗论,主要指对本站除辞赋骈文、书画影廊发表的作品外的文艺评论,评论内容包括作品与作者。
                  本版编辑团队
本版主编:隔岸听箫
主编寄语:
本版顾问:
本版副主编:
本版编辑:
                  本版精品文章
                  文章信息
当前位置:  诗赋文论  >>  诗论
郭有生:袁枚这样看好诗
文章来源:自创        访问量:1712        作者:郭有生        发布:郭有生        首发时间:2020-01-30 15:40:56
关键词:袁枚这样看好诗 郭有生
编语:

袁枚这样看好诗
 
——品读《随园诗话》


郭有生 


      怎样的诗才算好诗,《随园诗话》中不乏精深的见解。

      孔子论诗,但云兴、观、群、怨,又云“温柔敦厚”,足矣!
     袁枚赞赏孔子的观点。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何谓“兴”,《说文解字》云:“起也。从舁从同。同力也。虚陵切 。”也即诗歌,能使人情动于衷,如朱熹解释云“感发志意”,属现代人所说的感染作用。而“观”,郑玄认为是“观风俗之盛衰”,也即可以由此看到社会的时尚、民俗、价值观、理想追求等等,属认识作用。“群”,则说的是教育作用,孔安国所谓“群居相切磋”,以使人产生共识共情,而形成社会的凝聚力,可以说凝聚方可成“群”。而“怨”即所谓“怨刺上政”,其实谈的就是情郁于中而宣泄的抒情作用。倘若一首诗,没有任何社会价值,怎么能说是好诗呢?
      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絜静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其所谓“温柔”与粗野相对,诗的教化,陶冶了人的性情,让人由粗野变得文明起来,温润柔和,待人使人感到如沐春风;其“敦厚”,则更蕴含着真诚、胸襟、仁义的深度和广度,使性格得到了重塑。
       孟子论诗,但云“以意逆志”,又云“言近而指远”,足矣!
      这个词语最早见于《孟子·万章上》:“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这是说不能以个别文字影响对词句意义的表达,也不能以个别词句影响对全诗主旨的表达,要以诗意集中表现自己的情志,这才是真正懂得诗。这是好诗的另一个标准。
       孟子又说:“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这儿是说语言浅近而意义深远,是历来诗人追求的的一种境界。诗歌语言浅,则易懂;语言近,则贴近人们的生活。意义深,则直抵生活本质;意义远,则耐人寻味,诗意悠悠,让人“三月不知肉味”。这是好诗的又一标准。
       不料今之诗流,有三病焉:其一填书塞典,满纸死气,自矜淹博。
       这是诗歌三病之一,指整篇诗歌塞满了典故,一纸死气沉沉的文字,还夸耀自己学问广博。此病,是掉书袋,雕章酌句,堆砌典故,往往语言晦涩艰深,不易理解,而且远离生活、僵死腐化,看似文化底蕴深厚,实质食古不化。袁枚认为,即使语言藻饰也当有自然、鲜活之美,他说“熊掌、豹胎,食之至珍贵者也;生吞活剥,不如一蔬一笋矣。牡丹、芍药,花之至富丽者也;剪彩为之,不如野蓼、山葵矣。味欲其鲜,趣欲其真;人必知此,而后可与论诗。”
      其一全无蕴藉,矢口而道,自夸真率。
      此是诗歌三病之二,指语言过于直白,不懂含蓄隽永,随口而道,还自夸真率。
      诗歌更应该讲究言有尽而意无穷,讲究留有空白,形成空筐结构,“召唤”读者品味、想象。诗歌,味由此而生,意由此而绵绵不尽,趣由此而委婉曲折、萦人心魄。司空图在《与李生论诗书》中说: “文之难, 而诗之难尤难。 古今之喻多矣。 而愚以为辨于味, 而后可以言诗也。 ” 这正反映了人们对诗“味”的追求,而味倘要耐于咀嚼,则离不开蕴藉。
      人们也常把“味”和“韵”合为一个合成词“韵味”。何谓“韵”呢?钱钟书在《管锥编》中说“范温释‘韵’为‘声外’之余音遗响,及言外或象外之余意,足徵人物风貌与艺事风格之‘韵’,本取譬于声音之道”,这正可从侧面,让我们对诗“味”的深度把握。
      近又有讲声调而圈平点仄以为谱者,戒蜂腰、鹤膝、叠韵、双声以为严者,栩栩然矜独得之秘。不知少陵所谓“老去渐于诗律细”,其何以谓之律?何以谓之细?少陵不言。元微之云:“欲得人人服,须教面面全。”其作何全法,微之亦不言。盖诗境甚宽,诗情甚活,总在乎好学深思,心知其意,以不失孔、孟论诗之旨而已。必欲繁其例,狭其径,苛其条规,桎梏其性灵,使无生人之乐,不已慎乎!唐齐已有《风骚旨格》,宋吴潜溪有《诗眼》:皆非大家真知诗者。
      此是诗歌三病之三,指讲究平仄讲过了头,心里念念不忘严格按照沈约提出的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等八种声病为戒。袁枚认为如此一来,讲究过于繁琐,途径过于狭窄,条规过于苛刻,就会给性灵戴上镣铐,让创作诗歌没有活人的乐趣了。本来格律诗人们就称为“带镣铐的舞蹈”,这没什么错,但过于严苛,就会窒息艺术生命。唐人早就注意到了这一点,所以他们并不随之亦步亦趋。近代提出的孤平说,也有此弊。启功等人所谓的孤平,是格律诗中,不论那一句,“一平被两仄所夹”,就是孤平;而王力却提出,有韵脚的句子,除韵之外,只有一个平声字,就是孤平。你看诗论专著《诗人玉屑》和《唐音癸签》也没“孤平”这样的概念,这岂不是庸人自扰吗?
【收藏此页】    【关闭】    【本有评论 0   条】
文章评论
目 前 还 没 有 此 文 章 的 相 关 评 论 信 息 !
在线评论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诗赋绽芳蕊 今来觅知音
关于我们  |  走近诗赋  |  入网须知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诗赋网    Copyright 2008-2016   zgshi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8006388号
诗赋杂志投稿邮箱:sunwulang@163.com
联系人:轻盈     QQ:418193847、1969288009、466968777     QQ群号(点击链接)     电话:15609834167     E-mail:sttst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