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会员姓氏检索 :
                  格律诗
本栏所称的格律诗,指五言或七言的绝句和律诗。
                  本版编辑团队
本版主编:尤俊峰
主编寄语:续写国学经典,遍寻网络情缘。风花雪月惹人怜,静守心香一瓣!
本版顾问:
                  本版精品文章
                  文章信息
当前位置:  古风雅韵  >>  格律诗
妙玉梅雪煎茶
文章来源:原创        访问量:1260        作者:嫣栀扣        发布:嫣栀扣        首发时间:2012-12-09 18:56:39
关键词:中国诗赋网
编语:
江南嫣栀

                这首诗发表出来,我知道很多人会拍砖,可有人也许知道这首诗的理由,这首诗的题材是采用了红楼梦妙玉雪梅煎茶。


                          梅树楼台谁春借,借春茶艺舞寒天。
                    天寒梅落折枝晓,晓枝红花雪里潜。
                    潜里梅红仍雪鲜,雪鲜梅瓣泯甘甜。
                    甜甘妙玉三杯演,正是红楼梅雪煎。


     妙玉用三杯论,狠狠数落了宝玉一通,妙玉并没有因此而罢休,乘胜追击。又在饱茶的用水上继续拿宝玉开涮。她发明或制造了泡茶的极品水“梅花雪”,说是收集梅花上的雪,置于瓮中,埋人地下长达五年。讥笑宝玉连这样的宝水都不曾见识。冰清玉洁的玄妙可以谈的上是琴棋书画无一不精,细心的曹雪芹先生实际上借着黛玉的情绪作了文笔的修饰,他写道黛玉知妙“天性怪癖,不好多话,吃完茶便约着宝钗走了出来。”黛玉们惟恐避之不及,而文人们却蜂拥而上,对妙玉的饮茶妙论顶礼膜拜,一时间,妙玉几乎成了天下数一数二的品茗大师了。时至今日,我见过用荷花的露水,竹叶上面的露珠,花瓣上面的露珠,花瓣的汁等泡茶的,还没有尝试梅花瓣的雪水,另外我也用过喜马拉雅山的雪水泡过茶,每一种的口味以及演绎出了来的感觉都不同,每一种都有每一种香融水的反馈。不知这《红楼梦》200多段的茶文化的写喻,给今天茶文化带来了什么样的价值以及推动,大家说说,曹雪芹这个曹大公子,在当时茶文化还处于原始年代,他就可以妙笔茶莺,曹雪芹这一生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传奇人物?可我还知道,他对古董,茶,诗词,吃,全部是一等一的专家,就在当今他这样的人才也是凤毛麟角,我对曹雪芹每一段文字叙述的泡茶都特别的细嚼慢咽,也尝试了,不过失败的机会远远超出成功的机会。先说到这里吧!

--------------------------------------------------------------------------------------------------------------------------------------
-----规则-----
⊙仄⊙平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平(韵)
⊙仄⊙平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平(韵)

------------ (蓝字应平,红字应仄) --------------
梅树楼台谁春借
借春茶艺舞寒天【天:八寒】 押韵
天寒梅落折枝晓
晓枝红花雪里潜【潜:八寒】 押韵
潜里梅红仍雪鲜
雪鲜梅瓣泯甘甜【甜:八寒】 押韵
甜甘妙玉三杯演
正是红楼梅雪煎【煎:八寒】 押韵
检测结果(中华新韵)----------------------
平仄存在2个问题。对仗请自行判断。(本程序暂不能判断拗救)
第6字 春 应仄
第23字 枝 应仄
存在多音字:落 鲜 鲜 ,请根据词意判断平仄
-----------------------------
这首诗我有意的,其中缘由解释来就很长篇,唐伯虎的桃花庵也是一种借鉴,为了诗镜舍掉一两个平仄,也是值得的。
----------------------------------------------------------


浊者清也: 不晓其中意,焉能胡乱点。实际接尾二字捣练也可以和韵的,假如完全和韵岂不更完美。欣赏!呵呵呵谢谢,你这个提议是不错,但要是一个懂茶的人看了,就会给我一句总结-------------狗屁不通,知道为什么,因为梅雪是梅花上面的雪,存放多年泡茶,玩水的人知道,存放的雪水华润度很高,泡茶的人知道,只有梅雪煎茶,没有雪,梅,单独用了煎的,,,,,这首诗我是有意的,舍了平仄两个,以其达到诗的完美度,从中华新韵来判断,是押韵的。
    这首诗每一句都是有出入的,一个泡手一眼就知道,但必须很懂诗词的,少一不可,多一也不行。
-----------------------------------------------------------------------------------
我是在这篇文章偷到精的,不然我都不敢私自这样大胆,舍掉平仄,大家看看吧!

关于诗歌的“不怎么写”与对《题九曲溪》各种修改建议的回答

    2012年11月11日,我在对秋瞳先生《旅游的意义》三首七律的评论中,再次提到诗歌的“不怎么写”的问题,此前,我与了凡先生也讨论过“不怎么写”的问题,而我在读了秋瞳先生的诗之后,认为她也同样面临着这个问题。
    写什么?怎么写?不怎么写?这是诗人成长的三个阶段。逐步解决这三个问题,方可叫真正努力的诗人。其实,古诗的高峰和格律本身的形成,也是在解决“不怎么写”之后,才得以完成的。
    关于诗歌的不怎么写。古诗的格律化,已经解决了“不怎么写”的形式上的问题,但内容上并没有解决,因此,为了符合形式上的要求,古诗慢慢变得“假大空散”,比如,由于对仗的要求,“云对雨,雪对风,大陆对长空……”,意象总是大得吓人,也空得可以,如果是没有真情实感地硬对,那么,最坏的是导致意象的散乱,虽然花花绿绿,绿肥红瘦,却是东拉西扯,让读者不知所云,作者也不明确自己到底想表达什么。
    我讲的“不怎么写”的问题,目的是在内容上解决诸如“假大空散”之类的不足,使格律诗真正地回到现实生活之中。由于本文不是论文,我就只提出个人的观点,而不展开论述了。
    一、我还是主张只用3000个常用字写诗,写那种具有中等文化水平就能读懂的诗,写那种具有一般悟性就能感同身受的诗,写那种朗朗上口并便于记忆的诗……
    二、我还是以“炼字炼词炼意象炼意境,炼到就像随手拈来;有情有理有趣味有思想,说着如同脱口而出”,作为本人写诗的追求。
    三、在用字上,我主张:尽量用字,少用词;尽量用字的本义,少用变义;尽量用常用字,少用或不用冷僻字;尽量用实词,少用虚词;尽量用名词、动词,少用形容词;形容词尽量做名词、动词用;巧用数词、量词、颜色词、摹声词……
    四、在逻辑上,我主张两条腿走路,一条是逻辑思维,一条是形象思维,协调运用,交替前进,如同一只手的手掌与手背,少了谁都是“鬼爪子”,唬人可以,难成大美。
    五、在修辞上,可以说没有修辞就没有诗歌。每一首诗都是一个大的隐喻,读诗和写诗都要运用修辞手段。我主张适度地运用修辞,在符合语法要求的前提下,获得对语法的超越。
    六、在意象的选择上,我主张多选取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意象,越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越好,少用古人已经用过一万遍而现已不存或换了说法的意象;我主张选取最能够表达作者情感和思想的意象,少找与中心意象离得太远的意象。
    七、在造境上,没有意境就不是诗歌。意境,主要通过意象的组合而形成。我主张意象在境中,每一个意象都要在意象体系中具有作用,意象太多,容易乱境,太少则构不成境,删繁就简,把没有作用的、可能起负面作用的意象割爱掉。

    这里表述一下我个人的主张与实践。下面以《题九曲溪》一诗为例,抛砖引玉,并借此答谢各位诗友对我的批评指正。
    这首诗,经过秋瞳、江海客、深山鸠客、肆酒疏狂、夜雪天山、陪您走天涯等众多诗友的批评指正,特别是田园牧哥的点醒,我综合吸纳了所有建设性意见,修改了多遍,成之不易。
    修改后的诗如下:

    笑看人生险阻多,
    武夷九曲也蹉跎。
    这是起联:我主张诗要深入浅出,此诗路径不同,其理一样。此诗以大白话开门见山:中心意象是武夷山的九曲溪,诗眼是蹉跎,表达的主题思想是如何对待人生的磨难。很浅,一看就能懂。这叫明进暗出。

    丹山斧削寒云笼,
    碧水弓弯乱石磨。
    这一联是承联,主要写九曲溪所处的环境。武夷山是丹霞地貌,所以叫丹山,而不是青山或别的什么山;红色的山峰如斧削过一样,却被寒云所笼罩,意味着“蹉跎”。碧水如弓一样弯弯曲曲,被嶙峋的山石和溪中的各种石(乱石)所“磨”(磨难、磨砺、折磨)着。还是“蹉跎”。此联的主体是九曲溪。隐喻人被环境所迫,人的被动一面。意义上,扣紧主题,不离“蹉跎”。

    一路逶迂牵两岸,
    满溪清澈逐层波。
    此联还是承联,此联的主体,还是九曲溪。一路逶迂牵两岸,溪流一路,如同人的一生,在两岸之间逶迤迂回地前进,却“牵”着同样起伏蹉跎的两岸,共同前进。“牵”体现出溪的主体性、主动性。隐喻人在环境中的主体意识的。满溪清澈逐层波。清澈,在这里是形容词当名词用,指水。满溪,则成了数量词。这就是修辞。层波,起伏的波浪,当然不知“层波”此意义者,也可理解为层层波浪。此,隐喻人对自己的挑战,人要战胜自己才能真正赢得人生。在“蹉跎”中表现了主体意识。

    长篙在手千峰退,
    峡谷时时起棹歌。
    这是转结之联。人与溪,本体与喻体合一了。长篙在手千峰退,是转句。对人来说,只要撑起生命的长篙,任何艰难险阻都会退去;对于溪流来说,它的前进,就是两岸蹉跎起伏的山峰的后退。表达的是一种生命的豪情和意志。峡谷时时起棹歌。是结句,结句既是对应上句的结果,也是对全诗的总结和生发,并要首尾呼应。绿色小溪姐姐的人生,与九曲溪是一样的,都在峡谷之中(说明:绿色小溪姐姐生病多年,行动不便,听觉不聪,却爱诗如命。我见过很多的溪流,直到去了武夷山的九曲溪,才突然发现,她的人生就像这九曲溪一样,峰回水转,虽然蹉跎,却十分美丽,在深山峡谷中唱出了生命的歌谣。我写此诗的目的,是以此诗祝福她,并向所有如她一样的坚韧而美丽的生命,表示我发自心底的崇高敬意),只要撑起生命的长篙,就能“时时”扬起生命的“棹歌”。棹歌,是行船撑筏时所唱之歌,是劳动之歌,奋进之歌,不是悲歌、也不是情歌。此歌依然还在九曲溪的环境之内,是从峡谷中的九曲溪上唱出来的,所以叫棹歌,而不叫别的什么歌。如不用棹歌,而用别的什么歌,意象就很可能散。所谓“不怎么写”,此为一例。

    我说这么多,只是表达个人的一点肤浅的见解,我说的是见解,不是常识。所以是危险的,不一定对。我毫无指责其他诗友的创作观的意思。每个诗人都有各自的理论,坚持就好。我从不反对别人的任何观点。反而特别重视与我不同的观点,我认为观点的碰撞,是促进我们前进的重要因素。欢迎批评
--------------------------------------------------------
题南京小桃园

(七律)

周贤望

城上楼台城下川
城川合抱小桃园
桃红柳绿蜻蜓舞
柳暗花明蝴蝶跹
柳影挹江江挹梦
桃花流水水流烟
桃烟柳梦春光暖
最是人间四月天
----------------------------------
唐诗之中,无论律,绝或其它体裁都有一个和诗词格律同等重要的地方,就是避免诗中有重复的字。古人要求很严,但我认为应尽量避免就是了。重复不是连字,例如碧海青天夜夜心【李商隐】诗词不简单,要注意的还有很多。

-----------------------------------------
避免诗中有重复的字”,你说得很对。不仅是尽量,而是必须。但是,像此诗这样的修辞格,字词的重复使用,是完全可以的,故意为之,更增韵味!可参看本网诗论文章!更可仔细品味古代诗歌格律要求的真正意义所在


------------------------------------------------

   梅树楼台谁春借,借春茶艺舞寒天。
                    天寒梅落折枝晓,晓枝红花雪里潜。
                    潜里梅红仍雪鲜,雪鲜梅瓣泯甘甜。
                    甜甘妙玉三杯演,正是红楼梅雪煎。
------------------ -------------------------------------------------------------------------------------------------------

                第一句,是妙玉在寒冬梅花树下面弄春,第二句在寒冬里借春,把茶艺来演绎。第三段,天寒地冻,白雪打在梅枝上,苦了罗裙采摘梅花瓣上面的雪,第四句,将采摘的梅花瓣的雪放在罐子里,埋在地下面,第五句,梅雪存放在地下面,随着时间的转化,梅雪滑润香甜,第六句,梅花瓣的雪用来演绎茶的变化,会让茶层层叠出茶汤感觉。这梅雪泡茶很是甘甜。第七句,就这样特别的茶,妙玉以三杯论戏弄了宝玉的贪杯。第八句也就是古人说的玉水琼浆,也只有红楼才能做到----------梅雪煎茶!

 

【收藏此页】    【关闭】    【本有评论 1   条】
文章评论
尤俊峰 评论 (评论时间2012-12-09 20:47:42)  

哈哈,嫣栀扣老师这首诗写的很有特色,意境也很高雅,要是不看最下面的文字中对每一句的解释,还真不明白其意思,不过,我个人还真不喜欢这种捉迷藏的写法,直言了,见谅!我还是最喜欢你下文中的《题九曲溪》那首,那种意境,就是精品!

在线评论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诗赋绽芳蕊 今来觅知音
关于我们  |  走近诗赋  |  入网须知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诗赋网    Copyright 2008-2016   zgshi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8006388号
诗赋杂志投稿邮箱:sunwulang@163.com
联系人:轻盈     QQ:418193847、1969288009、466968777     QQ群号(点击链接)     电话:15609834167     E-mail:sttst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