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会员姓氏检索 :
                  书画人物评论
本栏目主要发表对书画人物、摄影人物的评论文章,以本站会员为主。
                  本版编辑团队
本版主编:寄南
主编寄语:
本版顾问:
本版副主编:
本版编辑:
                  本版精品文章
                  人气排行
                  文章信息
当前位置:  书画影廊  >>  书画人物评论
郑板桥同乡——喜禅的晚年生活
文章来源:宫本朋        访问量:3530        作者:宫本朋        发布:宫本朋        首发时间:2010-03-25 20:35:00
关键词:郑板桥同乡——喜禅的晚年生活
编语:

郑板桥同乡——喜禅的晚年生活

宫本朋

众所周知,诗书画三绝的清代郑板桥和近代墨竹名家喜禅和尚都出生在山东,可谓老乡。喜禅中年前随身携带着板桥画谱进行学习研究和临摹。

喜禅(1881~1953),和尚,著名墨竹画家,画竹落款时常见佛子昌庆,青龙山僧,绿涛僧,邮罗,泳溪等名,法名昌庆,原名延天循,又名延培基,伯庄,东阁,寿镝等,祖籍山东广饶人,其父延明智早年在老家当过县衙小吏,一传家乡遭受黄河水患,又传喜禅的父亲在衙门得罪知府,为了免遭杀族灭门的灾祸,光绪中叶,带全家老小来到辽宁庄河:在今庄河兰店乡(原庄河县石山乡鲍码屯)安家,喜禅当时只有8岁。因家庭生济无奈,14岁托人入庄河兴隆寺佛门,16岁开始受师叔悟三熏陶,刻苦学画墨竹,苦读佛典,同时练习硬气功,奏单管及各种乐器。立志成为与板桥齐名的墨竹名家,他徒步行走过鲁,皖,苏,湘,鄂,川等尽十省。一生三次走访湖北竹林,第一次,约在喜禅20~30岁左右,曾在湖北省黄冈竹林用竹干和长草自盖了草棚住了一年,细致的观察了竹子的自然形态变化。

喜禅的晚年生活,可以用“穷困潦倒”四个字来形容,但在艺术上是他一生中最辉煌的时期,达到了墨竹的最高境界。书画鉴定家杨仁恺对他的作品评价很高。独创一派,可与板桥齐名。著名学者于植元教授见到作品高兴地说:“喜禅,我们都是山东人,画的太好了,这是‘我们’的骄傲`······”他的大段时间生活在现庄河市大营镇得胜村双泉寺里的东厢房里。(雅称东阁)

双泉寺位于庄河大营镇人民政府东4公里,英那河东的青龙山上,顺着双泉寺的大殿远远的向南望去一望无垠,源源不断的英那河就像一条青龙在飞舞,缓缓流向远方。整个双泉寺在青龙山环抱之中,双泉寺的大殿背靠青龙山,左右副殿在青龙山的山里的依护下,这可算是佛家保地,圣地出人才。在双泉寺的东面有一条通向大连柏油路,西面是一条千年的老河——英那河,这是英那河的中游,这里景色宜人,双泉寺因喜禅名气更大。堪称辽南一大文化名寺。

喜禅经历了双泉寺兴盛,衰败与繁荣,1947年土地改革运动,双泉寺毁于这场浩劫,仅剩下一些东到西歪的土墙,僧侣离散,喜禅这是开始游乐,过起了半僧半职业的书画家。194910月,双泉寺做了简单的重建,僧侣反寺,恢复了佛事活动,喜禅做了双泉寺的主持。1953年的寒冬,喜禅病死在双泉寺。享年72岁。

在这样困窘的生活条件下,喜禅仍对艺术锲而不舍的追求,这种精神破似“愚公移山”,北方的寒冬是刺骨的,凉气是难挡的,加上喜禅中年去湖北竹林住宿写生,受到湿气,中风面部口眼歪斜。喜禅的身体逐弱而病增。东厢房冷大了,喜禅就大口大口的嗜酒御寒,甚至把多年未洗的僧被裹在身上御寒;深夜里,再冷了,就把火盆点起,室内的墙壁,物品被烟火燎得像黑山洞一样,物品杂乱一团,不堪入目。喜禅这时真真切切体会到了人间疾苦。直到生命的追后的一刻,他仍笔耕不辍画下了一幅不尽生机的通天笋,就这样简简单单的谢世了。喜禅年青时,他的墨竹已经享誉辽,吉,鲁等各省日本,韩国各国。且画风气韵很足,不少人已经意识到他的墨竹会有升值的空间,但喜禅本人聪明过人,也许自古文人相轻。赠画相对少一些,喜禅的墨竹经常被一些商铺或大有钱人花不等的价钱购买。

直至晚年,,50岁后喜禅患上“大烟瘾”,不得不以画换“大烟泡”,当时一个大烟泡能换一两幅墨竹。喜禅有许多次大烟瘾犯时,他就自己往胳膊,身上等各个部位扎马非针。,以解烟瘾。他的不少画作至今海留下了他的浓迹,可能是一二滴,也可能是七八滴,落在宣纸上。这时绘画的墨竹堪称神来之笔,是任何一位墨竹画家所难以达到的境界,加上喜禅运的气功功力深厚,堪称神品。

喜禅晚年,嗜白酒成癖,不管高度酒还是一些“劣性酒,都把佛门戒归抛在脑后,他虽然详读过经律论三藏典籍,却主张“佛在自性中,顿悟便成佛”的禅宗论点。当时有文人作诗曰:“铁骨瘦材如竹枝,大江南北坐禅宗。酒中仙境入佛门,多情多爱人间美。”喜禅喝完酒的画作与于众不同,那仲墨法是一种仙笔,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醉竹”之乐也,难得的天才的画家。于吸完大烟泡和扎完麻非,是两种意境,但作品价值可为墨如黄金。

一俊遮百丑,喜禅的墨竹享誉亚洲,但作为一名和尙,不吃素,但喜禅从来不受黄卷青灯的约束,他不礼佛规,经常吃一些肉食和野物,并常常活跃于社会的各个阶层,喜禅深的民心,人缘颇好,受到老百姓的礼遇和称赞。

婚姻乃佛门清规,1934年,因大营镇得胜村姚屯农民姚振英的儿子加入了抗日便衣队,被高龄乡寇半沟警察署连父带子抓获,,被转入瓦房店监狱,姚家女到双泉寺跪求喜禅,索画求父。喜禅深受人名关天,步行到瓦房店为伪官们画竹一个多月,最后保出姚振英,姚女为了报答救父之恩,,以身相许于喜禅,但一子女未留,待到1953年喜禅老死后,姚女为了逃避“二两粮”,跑到黑龙江省,后杳无音信,也听说196几年村民见过姚女来到喜禅旧居,后病死于黑龙江。

喜禅为人仗义,以诚相待。四十年代岁秒,由于连年灾荒,人口急剧赠多,有一次,喜禅途径大孤山(今丹东市东港大孤山镇),见一位年迈的老母亲领着几个孩子去要饭,孩子们已经接连几天没有吃上饱饭,有个小丫头已经面黄肌瘦,奄奄一息,喜禅见此情景心里非常难过,眼泪瀑滚,连忙提笔舞墨一中堂墨竹,递给老母亲,断断续续的说:“这这幅幅画画快快去换点东东西给孩子们吃吧。”老母亲领着几个孩子来到一个商铺,兑换食品,而后这几个孩子都没被饿死,长大成家之后都成为建设家乡的人才,每年他们都到双泉寺后山的土墓悼念喜禅。

喜禅的墨竹送给不少生活拮据的农民,塔岭的刘老汉收藏了喜禅的四联墨竹,临终前,他把视为黄金的四联传给他的儿子,,当他的儿子翻新房准备结婚时,用喜禅的画换来了砖和木材,解决了一大半资金。新房上梁那天,刘老汉的儿子长跪于新房不起,泪水成流,这件事成为当地民间家话。

家在庄河青堆镇古稀老人周德昌含泪回忆起:“1950年秋,因他的父亲换上了结核病,家中孩子多,无钱治病,以致人黄面瘦,奄奄一息,走投无路时:听说双泉寺喜禅的墨竹很有名,且值很多钱,·······于是,周德昌兄妹三人来到寺上跪拜喜禅,当喜禅得知真情后,含泪画下了四联,让他们带回去,当把周家老爷子得病治好了,他的父亲说:“德昌,快去给喜禅老人打瓶酒,不要忘了救命恩人。长大了,要做一个有良心的人······”

1933年,庄河青堆镇警察署关押了两名当救国军的农民,想要杀害,正当日伪军桑原正治指导官向喜禅索画,喜禅趁画竹之机,强烈向桑原要求将二位农民保释,之后,两位农民得救了,并深深感谢喜禅给了他们第二次生命。

喜禅言语寡少,也不曾把画竹理论表述的很清楚,说话要仔细听,才能分辨清楚。他一生从未收过徒弟,只是在他的影响下有一些画家才从他开始学画墨竹,成就最高的是已故画家张国安。喜禅青少年怀揣着板桥的画谱,后来胸有成竹,抛下画谱,喜禅画竹落款用诗和遣词很生动,但有时也有重复使用,但书法从不雷同,随着心情,感情挥洒自如。

喜禅能左右腕管笔,自譬蹊径,左手画竹,右手书法,常常见到喜禅墨竹巧夺天工的珠联璧合,墨竹有自然,书法有节奏,这和喜禅的单管乐是密不可分的,他的单管技巧深厚,音律和谐。

喜禅晚年穿着很不干净,又是几个月也不洗涑,出门背着一个僧带,袋里装着大小不等长鎽快剑式的自制毛笔,还有几块墨盒和石墨台,简陋的很。他画竹很少自己研磨,别人研的居多,他首先构思竹子的形象,看他真的象到到了跃跃欲出时,就在纸上笔走龙蛇,特别是他的通天笋,是历来画家所没有的,喜禅的墨竹给人以无穷的鼓舞力和生命力,使人感到画面的空间是无限的,蕴含着意味深长的墨韵。

喜禅的作品在“文化大革命”损坏,烧毁,掩埋无数,又被日伪军掠走无数。在庄河只剩下屈指可数.

【收藏此页】    【关闭】    【本有评论 2   条】
文章评论
赵凯 评论 (评论时间2010-03-27 14:07:00)  
喜禅——头一回闻其人。
寒江雪 评论 (评论时间2010-03-25 23:09:00)  
从宫先生的笔下,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喜禅这位令人尊敬的僧人画家![抱拳][抱拳][鼓掌][鼓掌]
在线评论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诗赋绽芳蕊 今来觅知音
关于我们  |  走近诗赋  |  入网须知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诗赋网    Copyright 2008-2016   zgshi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8006388号
诗赋杂志投稿邮箱:sunwulang@163.com
联系人:轻盈     QQ:418193847、1969288009、466968777     QQ群号(点击链接)     电话:15609834167     E-mail:sttst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