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会员姓氏检索 :
                  短篇小说
本栏所称的短篇小说,一般指不超过5000字的小说。其基本特征是篇幅短小,情节简洁,人物集中,结构精巧。
                  本版编辑团队
本版主编:暂 无
主编寄语:朋友,欢迎关注本频道,还犹豫什么?请让你的键盘,借助你的才华,在这里倾诉你的心灵吧!
本版顾问:
本版编辑:
                  本版精品文章
                  文章信息
当前位置:  小说故事  >>  短篇小说
10•《搜奇列传》之吕祖传奇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访问量:2322        作者:羽砚        发布:羽砚        首发时间:2014-03-21 22:43:10
关键词:中国诗赋网
编语:
10•《搜奇列传》之吕祖传奇
诗曰:
问君可羡道人家,山水清凌品香茶。云雾缭绕仙踪驻,富贵百年是浮华。
看清此番一场梦,何苦名利总挣扎。笛音可伴筝鸣曲,逍遥海角与天涯。
 且说素有“蓬莱八仙”之一,之称的纯阳祖师吕洞宾。其原本是大唐德宗年间,山西省浦州永乐县人。其姓吕,名岩,又名煜,字洞宾,道号纯阳子,又号回道人,乃是三教共拥的一位尊神。于佛教中,将其尊为“圆通文尼真佛”,简称“文尼真佛”、“光圆自在通佛”。而于道教中,则将其尊为“妙通真人”、“妙道天尊”、“纯阳演正警化孚佑帝君”,简称“孚佑帝君”、“广济正道神人”、“灵宝真人”、“一气真君”、“妙通宏仁普惠帝君”、“兴隆大道天尊”、“道法玄明仁极无上天尊”、“伭元广法天尊”等。然于儒教中,更将其尊为“纯阳夫子”、“恩主公”、“仙公”等。其与少阳帝君、正阳帝君、大道帝君、辅极帝君,同排道教五祖之列。故此,后世之人便将其,俗称为“吕祖”。此外,其吕祖还位列于“五文昌神”之中。然其五文昌神者,乃分别是:文昌帝君、大魁星君、朱衣神君、孚佑帝君、关圣帝君。其与观世音菩萨,及关圣帝君三位圣者,乃是民间信仰之中,最为广泛,影响最大的三位神明。真可谓是,家喻户晓,无人不识。
 相传,其吕祖原本出生于,大唐贞元十四年,农历四月十四日。乃是“蓬莱八仙”之中,民间传闻,最为广泛的一位神仙。然其蓬莱八仙者,乃分别是: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吕洞宾、韩湘子、蓝采和、曹国舅、荷仙姑。据苏州之地,百姓言传,其吕祖者,乃是一位身背药葫芦,云游四方,行侠仗义,能为百姓消灾祛病,悯老济贫,点渡世人,慈悲至极的神仙。故此,于苏州当地的中医,便将其奉为医药业的祖师爷,尊称其为“天医星”。此外,其更被后世百姓,尊称为“剑仙”、“酒仙”、“诗仙”。于《全唐诗》中,收其诗作,约有二百余首。另外,于民间更将其视为,理发业的祖师爷。
  除此之外,更有相传,其吕祖者,乃是五大帝君之首的东华帝君,应劫转世临凡。而于东华帝君座下,则有二大弟子,一乃蓬莱八仙之一的汉钟离,二乃终南山之地的火龙真君。而此二人,则便是日后,吕祖相继遇到的二位恩师。然其五大帝君者,乃分别是:东华帝君、南华帝君、西华帝君、北华帝君、中华帝君。此间,但若说起其吕祖前世,东华帝君者,乃是主掌学仙簿录之神。并司掌天下众男仙,其父为盘古,母为太元圣母,妹妹为西王母。其常与领导女仙之众的西王母并称。本姓倪,字君明。于天下苍生为始时,生于碧海之上,创造万物,在东方主理阴阳之气,号曰:东王公。凡修道升仙者,需先拜东王公,后拜金母。方才得升九天,入三清殿,拜太上老君,见元始天尊。其在仙界之地位,亦是十分之高。故此,凡修道求仙之人,特尊崇之。然修仙之经典、方法,也是由此位神君,传于世上。出于此种原因,其便被世人尊为“仙道之祖”。除此之外,其更被世人尊为东王公、东海青童君、东华大神方诸青童君、扶桑大帝、元阳父扶桑大帝、东华紫府少阳帝君等。然其诞辰为,农历二月初六日,居于东海昆仑山、烟霞洞中。另外,其还曾化身降世为全真教始祖,名唤王玄甫,为“北五祖”之首,续之为汉钟离、吕洞宾、刘海蟾、王重阳。
 且再言,然在其应劫下凡之前,曾与其后世吕祖之妻,白氏牡丹之前世,有过一段难解之缘。然这白氏牡丹之前世,乃是西王母座下的随身侍女牡丹仙子。
 话说当年,其牡丹仙子与东华帝君,于一次蟠桃会上,产生误会。遂便使得牡丹仙子,对其产生了,爱慕倾心之情。当日,正于蟠桃盛会之上,诸路神仙,西天佛老,菩萨、罗汉,妙影、仙真齐聚一堂,其盛况实可谓是空前绝后。
  而向来与西王母并称的东华帝君,自然受邀也在其列。其座骑栖木苍龙,载乘着东华帝君与南华、北华、中华帝君等。都升座于瑶池亭台上空,七彩祥云之上。而其南华帝君之座骑,乃为吐火麒麟。北华帝君之座骑,本是啖水神鳌。中华帝君之座骑,是为土山麋鹿。西华帝君之座骑,本为瑶池金凤。
  只见此时,其西王母,便命众位飞天仙娥,为来此盛会的与会大众,献上蟠桃。然就在这献桃之际,其牡丹仙子,竟一时不小心,将桃篮之内的数枚蟠桃,掉落在地。对此,西王母立时大怒,便要惩处这牡丹仙子。但却被一旁的其兄长东华帝君,予以了解围。
 此后,其牡丹仙子便对东华帝君,逐渐有了爱慕倾心之情。随即,于此时的凡间,长白山之地。竟有穿山甲妖为害,对此,东华帝君便欲下凡除妖。但只因此妖,唯有西王母头上所戴的金簪“定山神针”能除。还未等东华帝君,与西王母提及此事。此时,一厢情愿的牡丹仙子,便被感情冲昏头脑,于得知此事后,遂便私自盗得金簪,交到了东华帝君手中。
 而这时,本以为西王母,已然得知此事的东华帝君。便未深加考量,立时手握金簪,下凡除妖。但待妖魔被诛后,却不曾想,其大错已然铸成。
 于是就这样,其东华帝君由于降魔伏妖心切,未顾大局。将取金簪之事,未告予西王母,却被牡丹仙子,私下盗取。此间,更使牡丹仙子对其产生误会,心生爱慕。故此,这东华帝君,便被玉帝降旨打入天牢,面壁思过二百载。后又因凡间,仍有诸多妖魔为患,急需八仙归位,普救苍生。待其出得天牢后,遂便被玉帝派下凡尘,投生为吕祖,以应千年情劫,得以八仙归位。
 然其牡丹仙子,却因私动凡心,另又私盗定山神针之罪。进而触犯天条,遂便被西王母贬下凡间,投为下贱青楼名妓十世。且每世皆都短命夭亡,自此,便饱受任人摧残、凌辱之苦。而于第十世,其名唤“白氏牡丹”。而其出生之地,便也就是吕祖所生之处。此后,其更被当地阔家公子,及一些顽劣之徒,捧为花魁榜首。此间,便遇其东华帝君之转世吕祖。待二人相识后,以此应得千年情结,便互生爱慕,随即,坠入爱河。故此,其吕祖便将这白氏牡丹,不顾家族至亲,及父母二老之反对,而娶进家门。但未曾想,此二人,只不过是露水姻缘,最终以悲剧收场。待白氏牡丹,为吕祖产下一子后,便携子搬出吕府。从此,这夫妻二人,缘尽情牵。
 于正史相传,其吕氏家族,世代书香,历朝仕宦。其吕祖之曾祖父吕延之,曾任浙江东道节度使。而其祖父吕渭,曾任礼部侍郎、潭州刺史,并生有四子:吕温、吕恭、吕俭、吕让。而其父吕让,曾任海州刺史,并娶妻董氏翠英,育有五子四女,而吕祖乃是其三子也。然其五子四女者,乃分别是:吕风、吕云、吕岩、吕海、吕雷,及吕梅、吕兰、吕竹、吕菊。
 单说在其吕祖诞生之时,屋内异香满室,屋外上空仙乐阵阵。这时,只见有一长须蓝袍道人,驾一白鹤。周身四下屡绽白光,而那白鹤,则更鸣啼飞驰,自天而下。于飞入其母帐中后,遂便消失不见。随即,待其出生后,便生来金形木质,道骨仙风。更自幼聪颖过人,气度不凡,熟读经史,一目十行,且过目成诵,出口成章。于十岁便能文,十五岁就能武,精通百家经籍。然在其,于襁褓中时,其父吕让便请来马祖禅师,为其看相。待马祖禅师,一见这小吕祖,遂便甚感惊奇。便言说,此子气宇轩昂,实乃天界大罗神仙,转世临凡。待来日,其必会出家修行,重返仙界。
 随即,待其长大成人后,于十八岁时,只见其已然长成一位,甚是不可多得的年轻才俊。但见其身高八尺二寸,天生鹤顶龟背、虎体龙鳃、凤眼朝天、双眉入鬓、额宽身圆、鼻梁直耸、颈修颧露、面色白黄,左眉角有一黑痣,如蝇头大小。更见其身着一袭米黄锦缎长袍,头扎华阳巾,腰系兰花玉坠,足蹬黑靴,手握折扇,形貌酷似张子房。但却不失温文尔雅,英俊潇洒。
 由这时起,其吕祖便发奋攻读,专心仕途。此间,其还竟不顾父母反对,私自做主,于当地青楼烟花之处,娶得头牌名妓白氏牡丹为妻。但只因此段婚姻,其父母二老,并不认同,最终,只不过,维持了一年半之久。待白氏牡丹,为其育下一儿后,便再也忍受不住,吕家全族上下,对自己的鄙视与侮辱。于是,在不得已之下,便携子搬出了吕府,此后,便为此子,取名唤作白氏郎。随后,其白氏牡丹便携幼子白氏郎,远赴南海普陀落伽山,投于观世音菩萨座下,终日青灯古佛,以断情缘。而其子白氏郎,于长大成人后,便在机缘巧合之下,拜得天师钟馗为师,亦也出家修道。自此,待其恩师赐予“青锋伏魔宝剑”后,遂便道果得证。由此仗剑天涯,云游天下,专以斩鬼除妖,伏魔卫道为己任。
 且回头再言,于这时,眼见妻儿,离己而去的吕祖,心内装着满怀的悲痛与不舍。已然看淡了世俗,遂便发誓终生不娶。与此同时,便于心中,也已有了出家修行的念头。于是,便在此后的两三年内,其吕祖竟终日借酒消愁,颓废不堪。此后,待到唐文宗开成二年,举进士第,其吕祖便重新振作,出任江州德化县令一职。但此番好景不长,后因宰相李德裕,结党营私。然吕祖不愿偕同,遂便弃官,隐居归乡。此后,其吕祖家道中落。更为不幸的是,其父母二老,竟因家中失火,而双双逝去。自此,其便更为窘困,真可谓是,穷困潦倒,贫苦异常。对此,其家族亲眷,却也全都自顾不暇,对其爱莫能助。
 却说于吕祖,十九岁时,其曾有位同乡好友,名唤苟杳。此人自幼父母双亡,家境异常贫寒。吕祖对此,甚为同情,遂便与其义结金兰。于结义时,其苟杳十八岁。故此,吕祖年长是为兄,苟杳年幼是为弟。于这以后,吕祖便将义弟苟杳,请至家中居住,希望其能刻苦读书,日后也好有个荣光出头之日。
 此后,忽有一日,吕府之内,来了一位林姓客人,名唤林向阳。乃是这当地的一位丝绸客商。待一见苟杳,一表人才,且又刻苦读书,遂便甚为赞赏。便于花厅之内,与吕祖对谈时,甚为诚恳的言道:"吕先生,林某有意将舍妹林婉珠,许配予您的义弟苟杳。但且不知先生,您意下如何?"吕祖闻此,遂便生怕耽误了苟杳的前程。立时予以婉言谢绝,连忙推托。
 但不曾想,待苟杳得知此事后,遂便甚为动心,并对吕祖表示,自己同意此门亲事。
 吕祖见此,便设好计谋,故意对苟杳言道:"既然贤弟,对那林家小姐甚为倾慕,若是愚兄不予成全的话,岂不是有违此番大好姻缘。也罢,愚兄也素闻,那林家小姐,平素贤惠端庄,且又貌美绝伦。贤弟现今既然主意已定,那愚兄也不便再加阻拦。不过,待你二人成亲之后,愚兄要先陪新娘子睡上三夜,你可应允否?"
 待苟杳闻得此语,不禁立时愣住。但于思前想后,便还是咬牙答应了。随即,于苟杳成亲这日,吕祖满面春风。而苟杳却无颜见人,遂便干脆躲于一边,不与众人见面。夜里,洞房内红烛高照,新娘子头遮盖头,倚床而坐。
 这时,吕祖闯进屋来,也不说话,只管坐于桌前灯下,埋头读书。待林氏婉珠小姐,独自一人,等到半夜。其丈夫仍未上床,遂便只好自己和衣睡下。次日天明,于醒来后,却见其丈夫早已不见。如此一连三夜,皆是这样,此般真可难为坏了这林小姐。
 随即,这真正的新郎官苟杳,好不容易总算熬过了三天。待于第四日夜里,其苟杳刚进洞房,却见其娘子,正坐于床上,伤心落泪。见此,其便连忙上前赔礼。
 而这林小姐,却仍还只管低头哭泣,并不停的以手中香帕,擦拭着泪水。随即,便抽泣着,对其诉苦道:"相公啊,却是为何,你一连三夜,竟不上床同眠。却只顾对灯读书,天黑而来,天明而去?"
待闻得此语后,此时的苟杳,立时目瞪口呆。待过了一阵儿后,其才醒悟过来。于是,便双脚一跺,仰天大笑道:"哈哈哈,原来是大哥怕我贪欢,忘了读书,用此法来激励予我。大哥如此这般良苦用心,可真是难为他了!"
 却见此时的苟林氏,于闻得此语后,甚是一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样子。随即,待苟杳说明此事经过后,其夫妻二人,便甚为欢喜,并齐声说道:"大哥此恩,我等夫妻二人,将来定作报答!"次年,其苟杳果然功成名就,金榜题名。被朝廷封为,工部侍郎之职。对此,其夫妻二人,便与吕祖一家老小,挥泪而别,就此赴任去了。
 待于数年后,此年初夏,吕祖家中突遭变故。先是妻离子散,后又家破人亡。于此无奈之下,吕祖便想起了自己的义弟苟杳。遂便一路之上,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来到这京城长安,找到了苟杳府上。待其得知吕祖家中,突遭诸多变故后,亦是非常同情。遂便立时,予以热情款待,但就是未提,银钱帮扶之事。待吕祖于此处,一连住了月余后,其竟分毫未予吕祖。对此,吕祖以为这苟杳忘恩负义,便一气转家而来。
 然待吕祖回家一看,却见这家里,竟盖了新房,遂便甚为奇怪。待他刚要迈进家门,却见大门,门橼之上竟悬有白绫,便已得知,家中又有人死。
 此时,其便慌忙跑进屋内。但见这屋内正中,放有一口棺材,而棺材头前则放有其自己的灵位。只见此时的兄嫂弟妹,侄男侄女、外男外女,家族宗亲等,皆都批麻戴孝,正在嚎啕大哭。吕祖见此,立时一愣。随即,便向众人言道:"你们这是在做什么,我吕洞宾还没死呢。何故如此荒唐,真是岂有此理。"待闻得吕祖声音后,其嚎哭众人,不禁大骇。随即,便将此事的缘由,告予了吕祖。原来,就在吕祖赶去长安不久,家中便来了一伙人,为吕祖盖建新房。待房舍建好后,那一众便就走了。但于前日中午,家里又来了一帮人,并抬着一口棺材,进到院来。言说是吕祖自身,于苟杳家中病死了,而这棺材之内,便就是吕祖的尸体。如此这般,方才出现了此番闹剧。吕祖一听,便知此乃义弟苟杳之计。于是,便与众人合力,打开棺椁。
 却见这棺材刚一打开,里面所装丰盈的金银珠宝,立时散落一地。并于金银表层,附有一封信件,其上写道:"苟杳亦非负心郎,路送金银家盖房。兄令吾妻守空房,吾让兄亲哭断肠。"待吕祖看完此信后,方才如梦初醒。便苦笑一声道:"贤弟啊,你这一帮,可帮得为兄好苦啊!"从此,吕苟两家,世代交好。
 但吕祖却因此事,更加看破世事,洞悉人情世故,遂便决意出家修道。并将这金银财帛,与房屋众等,全数分赠予家中兄弟姊妹。而其自身,便由此皈依道法,出家修行。并又广游五湖四海,后游至终南山时,便决定隐居于此。从此仙风道骨,超凡脱俗,过着与世无争的清闲日子。
 此后,在其四十岁时,于终南山当地,得遇恩师火龙真君。随即,便得恩师奉玉帝之命,所赐的“雌雄青锋宝剑”一柄,并授“天遁剑法”。后又授予其“日月交拜之法”。
 但若说起其恩师,火龙真君者,本姓郑,名东阳,字晓晖,号曰小祝融,道号火龙。本为火德星君座下,火之精所化。于战国时,避乱于山东崂山,访求仙道,日食草根、树皮八十余载。后于终南山火龙洞处,得遇其恩师东华帝君,赐其大丹一服,由此通体皆赤,须眉改易。另又授其丹经一卷,道书三十篇,自此朝夕捧读,极力研求,二年后始得妙旨。于是,仗离地之精,吸太阳之火,复借本身三昧,修炼成道。进而使得玉帝命仙官、仙吏,召其于通明殿下,奏对称旨,敕封其为火龙真君。然世人则称其为火龙真人。后在大唐贞观年间,归顺于金阙顺天龙王座下,是为伏魔先锋神将是也。然其座下,更有贤徒四人。其大弟子乃是天马神王百驹仙官,现为金阙顺天龙王之座骑。二弟子则是孚佑帝君、纯阳祖师吕洞宾,现为金阙内相孚佑帝君。三弟子本是天师钟馗,现为赐福镇宅圣君。四弟子原是武当之地张三丰,现为通微显化大天尊。
 此间,于坊间传闻,其九天玄女、四海龙母之“天遁剑法”,亦是火龙真君所授。此后,这九天玄女又将此一绝学,授予其爱徒荷仙姑。然其“天遁剑法”者,本是火龙真君于修道时,自创之绝技,乃属天授。但由于火龙真君者,乃是一位不慕名利,行踪飘浮,隐遁修仙之人。其一向之行为,便是我行我素,性情率直。故此,其虽有诸位高徒,其各自名声响彻中华大地。但其自身,却甘于隐遁,销声匿迹,于终南山火龙洞内,逍遥自在,禅定清修,甚是很少有人知晓。
 却说恰赶初春的某一日,吕祖独自一人,于终南山之地,自己隐居的茅蓬旁闲游。此年,其吕祖正满四十岁。这时,却忽见自对面走来一位,通身皆赤,赤眉赤须,且又轻捋腮下五缕赤红长须之人。待吕祖抬眼细看,更见此人身高九尺,红眉红发、发挽银簪且长过肩,浓眉大眼,颧高鼻耸,赤面红须,五缕长髯飘逸随风,如同缕缕火焰一般。怒目凝眉,甚为庄重。且又红袍加身,腰系火龙玉带,足蹬乌云皂角靴,背携红焰火龙鞭,左手轻捋腮下长须,右手握持黄金火龙杖。
 待此人走近后,便对吕祖言道:“吾乃金阙顺天龙王座下,火龙真君是也。今奉天帝玉皇大天尊之命,特前来收汝为徒,授汝剑法。”随说着,便展开其左手,立时红光一闪,便变出了一柄宝剑。
 此时,那火龙真君又对吕祖言道:“此乃雌雄青锋宝剑,乃为上古神器,今特奉玉帝谕旨,钦赐于汝。”
 吕祖见此,便近前躬身抱拳施礼,向其参拜道:“即是玉帝谕旨,那吕某又岂能有违。现徒儿吕洞宾,拜见恩师火龙真君。”随一边说着,便俯身跪拜,并双手擎托接过了宝剑。随即,其火龙真君,便授予吕祖“天遁剑法”,以待来日,降妖伏魔,匡扶正义。后又授予其“日月交拜之法”。由此,吕祖便自称“一断贪嗔,二断爱欲,三断烦恼”。
 此后,更又在吕祖,六十四岁这一年。于长安酒肆,得遇其第二位恩师汉钟离。后于“黄粱一梦”,遂得感悟,拜求大道。后经恩师汉钟离,生死财色十试,其吕祖,始终心无所动。此间,但若说起其恩师汉钟离,与吕祖之间的师徒之缘,还甚是颇有传奇色彩。
 且说恰逢,于吕祖六十四岁这年,刚至盛夏的某一日。其吕祖于长安之地,一座名唤“乘风酒家”的酒肆饮酒。却见这时,有一青衣白袍的道士,头梳髽鬏,长须袒怀,笑面盈盈,左手轻摇芭蕉蒲扇,右手握笔刷刷点点,竟在这酒馆的墙壁之上,写下了三首绝句。
其一云:“坐卧长携酒一壶,不教双眼识皇都。乾坤许大无名姓,疏散人间一丈夫。”
其二道:“得道真仙不易逢,几时归去愿相从。古言住处连沧海,别是蓬莱第一峰。”
其三为:“莫厌追欢笑语频,寻思离乱可伤神,闲来屈指从头数,待到清平有凡人。”
 吕祖见此,遂便甚为惊叹此人状貌奇古,诗风飘逸。便起身近前,对其躬身抱拳施礼道:“且不知这位道长,该如何称呼。在下吕洞宾,于这厢有礼了。”随说着,便对其拜稽起来。
 这时,却见那道士放下笔杆,于酒桌之上。一边微笑着轻摇蒲扇,一边来回踱着步子,回吕祖道:“且莫要先问贫道是谁,你且先吟一绝,待贫道观你之志。”
 随即,吕祖便抄起笔杆,于墙上写道:“生在儒家遇太平,悬缨重滞布衣轻。谁能世上争名利,臣事玉皇归上清。”
 此时,待这道士见此诗后,遂便回吕祖道:“贫道乃云房先生,汉钟离是也。住于终南鹤岭,且不知你可与贫道同游否?”闻此,其吕祖并未应允。
 当晚,其吕祖便与这汉钟离,同在此家酒馆,住了下来。期间,这汉钟离竟于客房的小灶之上,亲自为吕祖烧饭。然吕祖,却忽然昏沉不已,遂便于床上倒枕昏睡。却说,于梦中,其吕祖竟然梦见自己中了状元,且做了高官。并娶得两位富家之女为妻,待生子婚嫁之后,子孙满室,簪纺满门。如此又过了,将近四十年,其后更又做了丞相,且并专权十年,权势甚大,一手遮天。然于无意中,竟遭仇人陷害,故此犯下重罪。后以通敌卖国之罪,罢官抄家,满门抄斩。然就在刑场之上,于刀斧手就要砍下那一刀时,其吕祖竟猛然惊醒。随即,汗流浃背,唏嘘不已。而此时,其汉钟离为他所煮的米饭,仍还未熟。
 此时,那汉钟离一边坐于灶旁摇着蒲扇,一边微笑着向吕祖言道:“黄梁犹未熟,一梦到华胥。”
 闻此,其吕祖便惊叹道:“道长何出此言,难道是知吕某梦境不成?”
 这时,那汉钟离回吕祖道:“你之梦境,升沉万态,荣辱千端。五十载光阴,不过一瞬罢了。得不足喜,丧又何足一悲。世人要经过,所谓大彻大悟,方才明了,人生一世,只不过是一场大梦罢了。”闻得此语,其吕祖恍然大悟,遂便立时下得床来,俯身跪拜,拜得汉钟离为师,以求渡世之术。
 于是就这样,从此以后,其吕祖便就成为了汉钟离之徒。随即,其恩师汉钟离,便予吕祖十试,以探其道心,是否坚定。而十试者,乃分别是:
 一试: 一次吕祖于终南山之地,回乡探亲,忽见家人全都病死。吕祖对此心无悔恨,只是厚备棺椁火葬。然于须臾之际,死者却全都复活,无病无恙。
 二试: 吕祖到集市售卖草药,本已议定价钱,但买者却突然翻脸,只给一半银钱。吕祖对此不加任何争执,丢下草药,转身离去。
 三试: 吕祖某日出家门,遇一乞丐倚门乞讨,吕祖当即赠钱赠物。但不曾想,那乞丐不但索要没完,竟还恶语相向。吕祖见此,便只好再三笑谢,不予争辩。
 四试: 吕祖于山中牧羊,见有一饿虎奔来,追赶羊群。吕祖便将羊只,阻拦在山坡之下,而自己却以身相挡。对此,饿虎竟原路返回。
 五试: 吕祖于山中草舍内读书,竟有一十七八岁的女子,风华绝代,光艳照人。自说归省娘家,迷了路,天已将晚,脚下无力,便想借此稍加休息。对此,吕祖予以应允。但未曾想,那女子竟对吕祖百般调弄,夜晚时,还竟逼吕祖与她同寝。吕祖对此,不为所动。如此这般,一连三日,那女子方才离去。
 六试: 吕祖于一日,前往郊外采药。待回到家时,其家中财物,竟全都被盗贼劫去,所剩些许,却也难抵朝夕之用。对此,吕祖毫无怒色,遂便由此亲自耕种自给。此后,于一日,其竟然锄到数十片金子,见此,吕祖立即将这金子掩埋起来,不动分毫。
 七试: 吕祖偶遇一卖铜之人,待买回些许一看,竟全是金子。于是,其吕祖便立即找到那卖铜之人,将金子全数予以了退还。
 八试: 有一疯狂道士,于集市卖药,言说人服此药,将立即就死,并可转世得道。但十天光景,已然过去,此药却不曾售出少许。对此,吕祖便前去,全数买下。而那道士却说:“你当速备后事。”然而,待吕祖将药服下后,却仍还安然无恙。
 九试: 某年初春,河水泛滥,吕祖与众人一道过河。待走到河道中央时,却突然波涛汹涌,见此,众人全都亦是十分惊恐。而吕祖却端坐不动,稳如磐石,心无挂碍。
 十试:吕祖于一室独坐,却忽见眼前出现,无数只奇形怪状的魑魅魍魉。对其摩拳擦掌,虎视眈眈,后又言打言杀,吕祖见此,毫不畏惧。后又见,有数十夜叉,押来一死囚厉鬼,但见那厉鬼血肉淋漓,哀嚎哭泣道:“吕洞宾,你前世杀我,如今,我要你偿我命来,还不予我拿命来。”随说着,便见这厉鬼,张牙舞爪的直向吕祖奔来。
 吕祖见此,便回那厉鬼道:“杀人偿命,天经地义,今日我吕洞宾的命,且就还予你,以了夙世恩怨。”随说着,便起身寻刀,欲要自尽,偿还那厉鬼性命。
 然就在这时,忽听得空中一声吆喝“退。”而再看那些鬼魅,竟全都消失不见。
 此时,却见有一人,一边哈哈大笑,一边手摇蒲扇从天而降。待吕祖抬眼一看,原来,竟是其恩师汉钟离来此。吕祖见此,遂便急忙近前倒地参拜。
 这时,汉钟离对吕祖言道:“哈哈哈,好好好,徒儿啊,为师试探你十次,你都不曾动心,如此可见,吾徒定可成仙得道矣。如此这般,却也不枉为师的一番良苦用心哪。哈哈哈,哈哈哈。”
 随即,汉钟离又向吕祖言道:“尘心难灭,仙才难得。为师寻徒迫切,予以十次考验,你皆受得。为此,且待为师传授予你,点铁成金、点石成银之术。”
 吕祖闻此,遂便问恩师道:“徒儿启问恩师,且不知这铁石所变之金银,于后世复原否?”
 汉钟离回言道:“于三千年后,金银当该复归铁石原貌。”
 吕祖闻此,遂便不悦道:“既是如此,那徒儿便万万不可学得此术,以免贻害后人。”
 汉钟离听得此语,当即摇扇,哈哈大笑道:“哈哈哈,哈哈哈,好好好。吾徒慧根深种,且慈悲为怀。今有此想,其功果盖天矣,现当得证无上道果。其三千功,八百德者,亦在此内全皆包括。现且随为师,回山悟道去吧。”
 吕祖闻此,方才了悟。此乃又是其恩师,对其一试,前后总共十一试也。
 随即,其吕祖便随恩师汉钟离,来到了终南山鹤岭之地。然于此后不久,清溪郑思远、太华施真人,从东南凌云而来,待与汉钟离相互问候之后,遂便一起落座。
 此时,施真人问道:“钟离道兄,站在一旁这位,是何许人也?”
 汉钟离回言道:“此乃吕海州之子,吾徒吕洞宾是也。”待说罢此语,这汉钟离便命吕祖,上前拜见二位仙长。
 待吕祖施过礼,二仙走后。这时,汉钟离便对吕祖言道:“为师现要前往天庭,朝见玉帝,届时,当会表奏你之功德,使吾徒也能得入仙籍。吾徒且莫要久住于此,待十年之后,为师与你,于洞庭湖相见。”随说着,便又将“灵宝毕法”及数粒“金液大丹”,授予了吕祖。另又派得道童小雨,前往“云房洞”内取出二宝,遂便赐予吕祖。其二宝者,乃分别是“仙药葫芦”一只,及“降妖拂尘”一柄。
 这时,但见有两位金甲神人,站于虚空七彩祥云之上,手捧金简宝符。随即,便见这其中一人,对汉钟离言道:“云房先生,现玉帝下诏,命你为九天金阙选仙,汝需马上起行,随我等而去。”
 汉钟离闻此,便回旨道:“云房谨遵玉帝之命。还望二位尊神,稍待片刻,贫道现有话,要嘱咐徒儿一番。”
 二位金甲神人闻此,便回汉钟离道:“先生请便,我等稍待便是。”
 这时,汉钟离便又向吕祖言道:“徒儿啊,为师此番赴诏朝见玉帝,你在人间且好自为之。待吾徒立满三千功,积满八百德,便可修炼成真。届时,定当与为师一样,名列仙班。”
 吕祖闻此,便回师尊道:“师父,徒儿志向不同于您。弟子发誓,当应尽渡天下众生,方愿上升飞仙。”闻此,其汉钟离并未回言,于是便乘云冉冉而起。待转身后,便随二位金甲神人,直向天宫玉阙而去。
 待汉钟离,随二位金甲神人走后,其吕祖便自终南山而下,于江淮一带游历。然此时,于淮水之上,相传竟有蛟精,时常出没为害。此妖诡计多端,不但时常幻使妖法,降雨害人,导致洪灾,淹没民房。更还乘风破浪,于淮水水域,摧毁过往的客船。更有甚者,其此怪竟还化为年轻男子,专门淫乱良家少女,被摧残者,非病即死。对此,当地的百姓,苦不堪言,怨声载道。而官府想尽计策,驱逐蛟精,但都未成功。万般无奈之下,其官府便只好张榜招贤,希望能有异人,降伏斩杀此怪。
 与此同时,其吕祖,刚好游历至此,遂便揭榜降妖。待吕祖来到淮水岸边后,便拔剑挥舞,于大喝一声“去”后。但见其右手所握的“雌雄青锋宝剑”顿时脱手,直向水中飞去。不待须臾之间,便见淮水血红一片,有一大蛟立时浮在了水面之上。然此时,却见其剑自行飞回,跃入鞘中。对此,只见此时,那围观的一众百姓,及县衙县令、师爷、衙役众等,皆都惊异不已。
 随即,其淮水县令,便近前躬身抱拳施礼,向吕祖问道:“且不知这位仙道,该当如何称呼。”
 吕祖答道:“贫道只是一修道之士而已,有无名字,本非重要。”待说完此语后,便转身离去。随即,逐云踏浪,腾空而起,直向汉阳之地飞来。从此,江淮一带,终得太平。
 待吕祖,游历到汉阳后,便四下与人结缘。有时于街上行布施,有时或在乡村游玩。
 此间,偶逢一日,吕祖独自一人,于汉阳城外的郊外散步。待走到河边时,竟见有一男子,淹死在河内。见此,其吕祖顿发恻隐之心,遂便急忙将其死尸捞上岸来。此时,又见有一黑狗,经此路过。于是,吕祖便以法术取出狗心,为这男子安上,将其救活。
 但不曾想,待这男子苏醒后。不但对吕祖,未言感激之语,反倒破口大骂道:“好你个臭道士,我本一心求死,你却为何多管闲事,将我救活,简直是多此一举,真是岂有此理。”待说完此语后,便见那男子,仍还未予言谢。反而气冲冲的,转身扬长而去。
 吕祖见此,不卑不亢。待摇摇头后,便又用泥土,捏了颗心脏,填在黑狗的肚腹之中。随即,于施法后,此狗也立时复活。然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待此狗复活后,竟追着吕祖狂咬、乱吠起来。见得此番情形,但见此时的吕祖,背携宝剑,立时踏地凌空,右手轻搭拂尘,左手微捻胡须,便飞到了半空中的七彩祥云之上。此时,更见这吕祖,一边微笑着,一边向这地面狂吠的黑狗言道:“好个不分善恶美丑的孽畜。这可真是,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哪。”待言罢此语后,其便转身扬长飞去,直向汉阳城内飞来。
 待飞到城内后,此时的吕祖,便摇身一变,化作一位卖油翁。以卖油为名,暗想如遇买油之人,不贪多者,便渡化于他。一连数日后,其吕祖所遇者,皆是一些贪得无厌之辈。但唯有一位,唤作陈阿婆的老妇,于每次前来买油之时,从不贪多。对此,吕祖甚是惊奇,便于心中想道:“不想这世上,竟还有这等可渡之人。”便于一日上午,这陈阿婆再次前来买油之时。其吕祖所化的卖油翁,便向其言道:“这位老婆婆,凡来此买油之人,都想多要一些。但为何唯独你,不予贪占多要呢?”
 陈阿婆闻得此语,便回卖油翁道:“唉,你卖油也不容易,我一个老婆子,花多少钱买多少油,又怎可多要呢?”吕祖闻此,不禁甚为满意,遂便有意渡化于她。
 待吕祖现出真身,变回真容后,便跟着前面买油刚走的陈阿婆,来到了她家所住之地。待吕祖向这院内一看,竟发现于院子正中,有口水井。于是,这吕祖,便大摇大摆的来到了院内,左手轻捻三髭须,右手轻搭拂尘。随即,将这右手的拂尘,向那井内一甩,顿见几粒五谷米粮飞入到了井内。一时间酒香四溢,便从井内飘出。这时,那陈阿婆一见,吕祖来此,便甚为惊愕。
 随即,其吕祖便对陈阿婆言道:“陈氏,自此你可卖这井中之酒水,便能大富。”
 陈阿婆见此,便急忙问吕祖道:“且不知这位仙道,该如何称呼。有劳您施此法术,我陈婆子该当如何谢您哪。”
 吕祖闻此,便微笑着,立时轻搭拂尘,踏地凌空。待飞至半空后,便回陈阿婆道:“贫道乃终南隐士,纯阳子是也。”待说完此语后,遂便转身腾云而去。此后,这陈阿婆率膝下儿孙,卖了数年井酒,果然大富大贵。并且子孝孙贤,儿孙满堂,另为官出仕者,当有数十位之多。
 且再言,于这汉阳城当地,有一唤作辛玖之人。自身开得一家酒馆,其招牌唤作“辛记酒馆”。吕祖于到得汉阳之后,便时常来此,开怀畅饮,却从不付得分文酒钱。而辛玖对此,却从不索要。如此日复一日,待吕祖于此处,饮了将近半年的酒后,其辛玖仍还不予索要酒钱。
 对此,吕祖深觉此人可渡。便于一日,又来饮酒。席间,便对店主辛玖言道:“贫道赊欠你,那么多酒债,一直未能偿还,现且画得一只仙鹤,以付酒钱。”随说着,遂命辛玖取来笔墨,便在酒馆的墙壁之上,画了一只仙鹤。
 此时,吕祖又对这辛玖言道:“只要有客人,到此饮酒。店家,你便可唤这仙鹤,其便自会翩翩起舞。贫道可保,于数年之内,你便可大富。”店主辛玖闻此,不禁甚为欣喜。便留吕祖继续饮酒,但其却欣然拒绝,转身扬长而去。
 由此以后,果然如吕祖所讲。凡来此饮酒之人,都会一睹仙鹤起舞之奇观。且每次都见这仙鹤,于店主辛玖唤出后,便从墙壁飞下,立于厅堂之内,翩翩起舞。待跳完后,又会回到墙壁之上。见此者,无不称奇。于是,观赏者络绎不绝,酒馆内坐无虚席,不到数年,辛玖果然大富。
 忽于数年后的某日,吕祖再次来到这酒馆之内。店主辛玖,一见吕祖前来,遂便急忙上前招呼。立时备得酒席,予以热情款待。
 待吕祖坐下,饮了少许酒水后,便轻捋着胡须,问辛玖道:“店家,这几年店内来的客人,还算多吗。生意一向可还好啊?”
 辛玖闻此,便近前施礼,回吕祖道:“托道长的洪福,这几年小店的生意甚是红火,实在是富足有余啊。”
 吕祖闻此,遂便微笑着,左手轻捻胡须,右手轻甩拂尘。然就在这时,却见那仙鹤,竟然自墙壁之上,飞至吕祖面前。随即,便见这吕祖一跃飞起,跨上仙鹤,立时腾空而去。
 店主辛玖见此,不禁甚为诧异。随后,便在此处,建起了一楼,名曰:“黄鹤楼”。以此纪念,吕祖渡人,乘鹤而去。对此,后世还曾有诗赞曰: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于此以后,待吕祖与其恩师汉钟离,所约定的十年之期一到。其便来到洞庭湖,登上岳阳楼。此时,却见这岳阳楼上金光大显。待吕祖抬眼一看,竟是自己恩师汉钟离,脚踏祥云,从天而降。
 此时,那汉钟离向吕祖言道:“徒儿,十年未见,可一向还好。今日为师,特意来此践赴前约。如今,玉帝已然命你家眷,全都居于荆山洞府。而你之名,业已注入玉清籍中。”
 随即,其吕祖于数年后,终于功行圆满。经二位恩师,火龙真君及汉钟离保举。便被玉帝招至天上,于通明殿处,敕封其尊号为“玉清内相金阙选仙纯阳演正景化孚佑帝君三曹主宰兴行妙道天尊”,简称为“金阙内相孚佑帝君”或“孚佑帝君”。由此,其吕祖前身之元神东华帝君,终得归位。
 于是就这样,吕祖自此,隐显变化四百余年。随即,其便遍游民间,历江、淮、湘、潭、鄂、岳及两浙等地,济世化人,扶危救困。然于游历期间,其吕祖便身着纯白锦缎道袍,淡黄笑脸,头戴纯阳巾,左手轻捻三髭须,右手轻搭拂尘,足蹬黑白十方鞋。另又背携雌雄青锋宝剑,用以斩恶除邪、除暴安良,专管人间不平之事。腰挂仙药葫芦,其内装有灵丹妙药,为民祛病,赠医施药,消灾免难。
 且说在吕祖,于终南山,随恩师汉钟离修道之时。其甚是克勤克俭,专心修行。此间,也自然离不开,其终南山,乃是一处凡尘不扰,仙踪归隐之地。单说此处,山岚氤氲,云飞雾霭,清泉流动,苍松翠柏,花香鸟语,逐蓬而居,实是一处修仙问道之风水宝地。
 此后,于吕祖得道后,除在民间济世救人外,其还时常伴在恩师汉钟离身边,以为侍奉。
 单说正处南宋景炎二年,恰逢盛夏的某一日,艳阳高照,酷热难当。其吕祖于茅棚之内,正在侍奉师父饮茶之时。一边向其师父汉钟离倒着茶水,一边甚为恭敬地问道:“师父,弟子现有一疑虑,但且不知当问否?”
 但见这时,其坐于茶几旁的汉钟离,闻得此语,遂便微笑着轻摇蒲扇。待端起茶盏,饮了少许后,便回吕祖道:“哈哈哈,吾徒心中有何疑虑,但且直言便是。你我师徒之间,且又何必拘泥。若有疑虑,你且讲来就是。”待说完此语后,便顺势将茶盏,放在了茶几之上。随即,遂又不停地摇起了蒲扇。
 此时,且再看那吕祖,于放下水壶后。便抱拳施礼,躬下身来,回汉钟离道:“师父,弟子承蒙您慈悲引渡。遂使弟子远离生死之界,得获长生秘诀。但弟子现有疑惑,且不知于道门中之轮回,可有尽头否?”
 汉钟离闻此,便仍轻摇蒲扇回吕祖道:“吾徒有所不知,想我道门轮回,自当有始有终。自天地混沌初分,一小劫,乃是十二万九千六百年,届时,于世上黑白不辨,圣贤难存。然一大劫,乃是二十四万九千六百年,届时,儒教灭绝,不得流传。待再大劫数,乃是三十八万八千八百年,届时,道门关闭,弟子穷尽,教义尽毁。于此往上,乃是七十七万七千七百年,届时,释教亦也在所难免,于世灭绝,不得流传。此乃皆是定数,任谁无法更改,更亦无法逃避。”
 这时,吕祖闻此,遂便又接着问道 :“师父,弟子早已发下,游历天下,点渡世人之愿。但且不知,当于何处起步,又该何处驻足?还望师父,予以示下。”
 汉钟离闻此,遂便回言道:“徒儿,汝可知九九之数属阳,是为重阳也。另我道门,九九归真。依为师看来,你且先从山前九州起步,再到山后九州,后再到两淮流域三九二十七郡州,河北平原四九三十六郡州,关西五九四十五郡州,西川六九五十四郡州,荆湖七九六十三郡州,江南九九八十一郡州。此后,再至海外朝阳四州。吾徒若能踏遍此些之地,四百座郡州。定令你无一处不晓,无一处不游。”
 吕祖闻此,甚为大喜。随即,又问恩师汉钟离道:“师父,若如您所说,游遍这四百座郡州,如此广袤无垠,且不知该有多少人烟?”
 此时,汉钟离微笑着,轻摇蒲扇道:“哈哈哈,吾徒有所不知,此些之地,虽是广袤,但只不过三山、六水、一分人烟。”
 吕祖闻此,遂又甚为好奇地问汉钟离道:“师父,且不知您老人家,于成道之日,至今约有多少寿数?”
 汉钟离听闻此语,便回吕祖道:“为师于成道至今,前后历经过汉朝四百零七年,到晋代又是一百五十七年,再到唐朝又是二百八十八年,又到宋朝三百一十七年,共计约算,当有一千一百余岁。”
 吕祖随即,便又抱拳施礼,向汉钟离问道:“噢,那师父您,现已一千一百余岁。且不知,您共计渡脱多少人哪?”
 汉钟离闻此,回吕祖道:“只渡你一人。”
 吕祖闻此,甚觉惊异,便又问道:“噢,竟是这样。且不知师父您,为何只渡弟子我一人哪?难道是我道门森严,戒律繁杂,不降慈悲,更不救众生,于水火之中吗?师父,您若能给予弟子三年时间,弟子自可渡脱三千余人,以此壮我道门声势,大开普渡。”
 汉钟离听罢此语,遂便哈哈大笑起来。直笑这吕祖初入道门,出此狂言,妄下论断。若不能话付前言,渡脱苍生,如此该当如何收场。随即,便轻摇着蒲扇,向吕祖言道:“想那世间芸芸众生,见利忘义,违背本性,乖张暴虐。不忠不孝者多,不仁不义者广。如此狂辈逆徒,又怎能入我道门,修仙成道?”待说罢此语,又随即,看了看此时站于对面,很是不以为然的吕祖。遂便又复言道:“好,也罢,就且依你之言,为师就给你三年时间。若能渡脱一人,亦算你功劳一件。如此这般,且不知你意下如何?”
 但再看这时,这甚是不知深浅的吕祖,便自信满满的回师父道:“若是如此,那弟子现就辞别师父,出外云游,以期渡脱苍生,待回来时,再向师父复命。”待说罢此语后,便对其师父躬身抱拳,拜别施礼。随即,更又转身,欲要打点行囊,就此出发。
 此时,其恩师汉钟离连忙言道:“徒儿,且慢。为师还有话讲,你暂且还去不得。为师这里,现有一法宝,欲要传授予你,以便路上方便之用,你且稍待。”闻此,其吕祖便站下稍待。
 这时,但见那汉钟离,便唤得身边的小风、小雨二位道童,前往“云房洞”内取剑。然若说起,这二位道童小风、小雨者,其原本是吕祖于家中带出,共同修道的两位书童。然于吕祖拜在汉钟离门下为徒后,此二位书童,便也就由此成为了,此师徒二人身边的随侍道童。
 但听得,那汉钟离喊唤道童道:“小风、小雨,你二位童儿,且速到云房洞内,取出贫道的降魔太阿神光宝剑来。”
 待小风、小雨二人,闻得此语后,遂便全都稽首应诺道:“是,徒儿等遵命。”待回完此语后,便见这二童儿,全都转身去取。
 此间,汉钟离更又对吕祖言道:“徒儿啊,你有所不知。此剑乃是汝之前身,为师之恩师东华帝君,所赐之物。今日物归原主,也算了得为师一大心愿。”
 这时,那道童小风、小雨二人,业已将宝剑,从洞内取了出来。见此,其吕祖便急忙近前跪接道:“徒儿吕洞宾,授领恩师法旨。”
 随即,汉钟离便又言道:“吾徒当知,此剑乃上古利器,素能飞取人头。倘若吾徒于遇到险情之时,只要说出对方所在之处,及姓名等,另再念动咒语。其便会立时变作一条青龙,腾云飞出,待斩得对方头颅后,更会口衔送回。”
 吕祖闻此,遂便一边接过宝剑,起身站起。另又一边,仔细端瞧起了此剑。待于细看之后,此剑果然不同凡响。这时,更见那汉钟离,便将用剑、收剑的咒语,全都授予了吕祖。并劝其莫要擅用此剑,绝不可妄自念咒。随即,吕祖又再次欲要辞别师父,就此下山。
 汉钟离见此,便对其再次嘱咐道:“吾徒现要下山,为师也不阻拦于你,但有三事,你需答应为师才是。”
 吕祖闻此,随即,问师父道:“但且不知恩师,所要言说的是哪三件事?”
 汉钟离回吕祖道:“一者,莫要与和尚纠缠,无故挑起佛道二教纷争。二者,此宝剑,现今你拿得出去,当要拿得回来,千万不可丢失。三者,予你三年下山时间,无论能否渡脱世人,届时定要返回。否则,为师便将你,逐出师门,视为叛逆。吾徒能予答应否?”吕祖闻此,遂便微笑着,立时应承了此三例条件。随即,便下得山来,开始游化。
 于临走前,其吕祖甚是感激恩师,便对汉钟离言道:“承蒙恩师,传予弟子无上道法,弟子吕洞宾实是感激不尽。现有一诗,当献予恩师,以表谢意。”随即,便当下吟诵道:“二十四神清,三千功行成。 云烟笼地轴,皇月遍空明。玉子何须种,金丹岂用耕?个中玄妙诀,谁道不长生!”
 且说待吕祖念动咒语,随即踏地凌空,于驾起一朵五彩祥云后,便直向凡间奔来。但见其于到得凡间后,便朝游蓬菜岛,暮宿苍梧山。吟诵洞庭湖波光浩渺,叹赏岳阳楼月照风清。巡游五湖仙台道观,体察四海道士仙风。真可谓是,出入无踪影,往来不定迹。如此这般,便于人间,飘荡了一年的时间。但令其失望的是,其并未寻得一位,可渡之人。
 此时,其吕祖便想起,对恩师曾夸下的海口,遂便不禁有些焦急。待于一番沉思后,却见其忽然眉头一展,立时计上心头。遂便不禁,大喝了一声:“对呀!”原来其吕祖,想到的是,其恩师汉钟离,曾在终南山,授予其道术:于太虚之顶观看,若见有紫气萦绕,其凡间必定是有人,欲要称王称霸。但若有黑气翻卷,其必定是,有山怪水妖为祸人间。然若有青气飘渺,则必定是有人,得道成仙。
 待吕祖想至此处,不禁欣喜异常,便立时驾云,前往太虚之顶观看。这一看不要紧,竟见得有一处青气,七浮冲天而上。吕祖见此,便立即驾云前往,青气上浮之地。
 于吕祖赶到目的地后,待四下一看,却不知自己身处何地。于此不得已之下,其便念动咒语,更又大喊一声道:“当坊土地何在,今有孚佑帝君在此,还不速速现身回话?”
 待一阵清风过后,其当坊土地,便就立时,出现在了吕祖面前。但见其身穿五短青衣,白须白发,手杵龙形拐杖,腰间缠系黑虎尾巴。
 此时,只见这土地正神,躬身近前抱拳施礼,回吕祖道:“河南府当坊土地,参拜孚佑帝君。今不知是帝君驾到,小神若有失迎、怠慢之处,还望帝君能予海涵,望祈恕罪。另外,且不知帝君此番前来,有何法旨,需小神效劳?”
  吕祖询问土地道:“河南土地,先且免礼起身回话。这云端之下,青气飘浮之处,是何地方?且又是谁家男子、妇人,修仙得道,出此异象?”
  待河南土地免礼起身后,便回吕祖道:“帝君您有所不知。这下界之处,乃是西京河南府铜驰巷。巷内有位殷氏妇人,名唤殷玉娘,现年三十岁。但却不曾出嫁他人,始终守身如玉。其宿世信奉我道教,遂便积下许多阴骘及道果。此女乃是唐人殷开山之后裔,其七世女身现形,所以方才有得青气七浮。”
 待吕祖闻得此事后,便打发了那河南土地。随即,其自身驾云落地,化作一位褴褛污面道人,直向城内走来。待来到这铜驰巷口后,其吕祖抬眼一望,竟见有块铜牌。上书:“殷家浇造细致耐点清油蜡烛”的字样。此时,更见有一女子,身穿道袍,发挽银簪,眉间浮有青气,站于铜牌之前,与人交谈。然此女并非别人,而正是那河南土地,所言及的殷氏玉娘。
 见此,其吕祖不禁脱口而出道:“好!终于找到了。”于是,便迎面直向这殷玉娘走来。一边走着,一边甚是庆幸自己,此番终于得遇,可渡之人。如此此般,真可谓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但未曾想,那殷玉娘一见,有一道士向其迎面走来,立时无名火起。便冲着吕祖言道:“这是何处而来的道士,且不知你之道法如何。唉,那道士,既然来了,且就与我过过招吧。倒要看看,是你的道法高超,还是我的法术略胜一筹!”
 吕祖见此,不禁立时叹息了一声,待从袖中抛下一张纸条后,遂便转身悻悻而去。此时,那殷玉娘见此,便近前俯身,拾起纸条。却见其上,写有四句诗曰:出山许愿渡三千,寻遍阎浮未结缘。特地来时真有意,可怜殷氏骨难仙。其署名为“纯阳子作”。待殷玉娘见得此诗后,其方才明了,这褴褛道士者,乃是孚佑帝君之化身也。遂便对此,甚为懊悔不已,但却为时已晚。
 随即,其吕祖仍还驾云,于虚空之中,四下寻找有缘之人。待其再次到得,太虚之顶一看,竟见有匹白马,自正东方,驾云飞奔而来。于这马匹之上,坐有一位送信符官。待马到至吕祖跟前后,便立即驻足不前。而其符官,则下马离鞍,从马背宣筒之内,取出一封信件,顺势递予了吕祖。
 待吕祖接过信件,展开一看,其上面写道:“禀以丹诚之信笺,特告金阙内相孚佑帝君。今有奉道信官王惟善,于东京开封府马行街居住。在今月十四日,请道一坛,就家里开建三百六十分位斋宴,请来道士两千余员,恭为纯阳祖师渡诞生辰。特此拜请吕祖驾临。”
 待吕祖阅过信件后,便自言自语道:“贫道还真倒是忘了,此般马上就到得贫道之生辰了!” 随即,便回符官道:“有劳信使,往来费力。”
 那符官闻此,便抱拳施礼,连忙回吕祖道:“帝君说哪里话,此般皆是小仙份内之事。但小仙一路颠簸,曾到得终南山,见过钟离仙长,方知帝君原在中原地带。故特寻到此,才见帝君。”随即,这符官于拜辞后,遂便挥鞭上马,立时腾云而去。
 随即,其吕祖便也驾起祥云,直向这东京开封府之地而来。待到得郊外上空后,便降下云朵,于一番变化后。立时化作一位瘸腿疥癞道士,直向这城内马行街,一瘸一拐的挪步而来。待到得街面后,便见旌旗飘舞,红榜高悬。有位道主,现正于坛前焚香念语,做着法事,请圣邀真。
 此时,这吕祖便于心内想道:“人若有愿,天必从之。现看这道主一番诚心,何不因此,看是否有缘,也好点渡于他。”待想至此处后,便未作言语,仍还一瘸一拐地直朝道坛走去。
 待来至坛前后,见那道主竟是宫廷宦官,其奉真修道,于眉宇间微微有些青气缭绕。于是,便又于心内想道:“此人时节未到。还是待贫道显些神通,也好点化于他。如其能够初心不改,意念坚定,久后则必成正果。届时,也好超渡于他。”
 于想至此处,其便上前施礼,对道主言道:“贫道云门子,乃最为擅长山水之画。且素能用水一碗,以绢一匹,无需用笔,便可作得一幅绝妙山水。待作好后,且送予你,也算贫道的一点布施吧!”
 那道主闻听此语,遂便唤人取来了绢墨。见此,其吕祖便端过一碗墨水,直朝桌面所铺的绢上拨去。一时间,直将这绢匹,弄得甚是脏乱不已。但却全然不见,什么山水或是画面。那道主见此,不禁甚是气愤的对吕祖言道:“好你这瘸腿癞疥道士,竟敢如此这般捉弄本官!来人哪,还不速速给我将其拿下!”于闻得此语后,但见其身边的一众,顶盔贯甲武士,立时扑上前来,欲要捉拿吕祖。
 吕祖见此,遂便甚为大失所望,转身扭头便走。还未等众人上前捉拿,其便已经化作清风,扶摇直上,驾云而飞。随即,便于空中变回了原貌,并丢掷地面一张白纸,竟正好掉到道主身旁。待这道主俯身拾起白纸,顺势展开一看,便见其上写道:“斋道欲求仙骨,及至我来不识。要知贫道姓名,但看绢画端的。”
 见此,其道主不禁甚感惊奇,遂便叫人取那绢来,也好展开一看。但这一看不要紧,却吓得那道主,立时倒地便拜,并如鸡啄米般急忙叩头,另于口中喊道:“还望孚佑帝君恕罪,帝君恕罪啊!小道有眼无珠,竟敢恶言顶撞冒犯,着实罪该万死。还望帝君慈悲,予以恕罪啊!”
 原来,于这绢上所画的乃是吕祖之画像,且甚是惟妙惟肖。此时,这道主见此,着实是后悔不已,却又无可奈何。对此,为表其对吕祖崇拜之情,遂便将这绢画,予以了装裱。随后,并又将此画,送予后宫太后娘娘,从此燃香供奉,顶礼膜拜起来。而其自己,则由此便到得武当山,弃俗出家,广修大道。
 单说吕祖寻求可渡之人,连连受挫。才知当初,不应对师父夸下海口。如此这般,又过了一年。此间,其又游历各地,但还未能如愿。于一日,但见这吕祖,再次来到太虚之顶,遂便仔细观瞧。只见于正南方之处,竟有青气上扬。吕祖见此,不免大喜,遂便立即驾云前往。待唤得当坊土地一问,方才得知,于这下界之处,乃是江西地界。当地乃属黄州黄龙山,此处有位傅太公,平素大积阴德,累世行善,故此,方才会有青气浮现。
 待吕祖得知此般境况后,其便腾云直向这傅家奔来。待到得门前后,竟见那傅太公,正于堂屋,与家中妻小一同进餐。随即,其吕祖便跨步进院,来到堂屋,近前稽首对这傅太公言道:“福生无量天尊。贫道此来,只愿与施主结份善缘。以增其福,使令开发道心。”
 此时,这傅太公见此,遂便起身抱拳施礼,回吕祖道:“还望仙道,莫要见怪!老朽家中,只斋僧人,不斋道士。”与此同时,其家中妻小,见有客人前来,便都起身退到了后堂。
  吕祖闻此,遂便不悦道:“这位施主,此言差矣呀。常言佛、道、儒三教,本是一家,却为何只斋僧,而不斋道啊?”
  傅太公回吕祖道:“仙道莫怪,老朽生性率直,还望仙道予以包涵。只因你道家谎话太多,导人迷信,进而痴迷,以致乱人心性,故不可斋道。”
  吕祖闻此,虽然心中甚为恼怒。但仍气定神闲的问道:“噢,难道我道教,竟有诸多这般不是吗,此话又怎讲呢?”
  傅太公回言道:“昔日秦皇、汉武听信道家之言,年年派方士,前往茫茫大海,及涛涛雪浪,寻找神仙。欲要采得长生不老之药,梦想羽化成仙。但最终还不是,怪力乱神,欺世盗名。以致童男、童女与术士,就此消失,去而不返。而秦皇、汉武,却也难逃填尸入土,遗臭万年。如此这般,又怎能令人信服你道教呢?”
 吕祖闻此,并未反驳。便右手轻甩拂尘,左手捻须。微笑着反问傅太公道:“哈哈哈,噢,今听施主此语,言我道家如此,那佛门又有何奇绝之处,使令你这般五休投地,心悦诚服呢?”
 傅太公回吕祖道:“且不言,灵山佛祖释迦牟尼。只说这黄龙山,黄龙寺之地的黄龙长老慧南禅师。其平日里讲经说法,普渡众生,广开方便之门,指引菩提之路。相传,其乃龙尊王佛之化身也。其所说之法如云,渡人如雨,甚是功德无量。于其法座之下,听经闻法者,每日不下千数,且皆都满心欢喜,各个拍手叫绝。但老朽我,可不曾见你道门,阐扬道法,普渡众生。只是一味地烧符念咒,做什么驱鬼降魔的法事。因此,老朽此生只敬佛教,不信道教。”
 吕祖听罢此语,立时怒气填胸。便向这傅太公问道:“敢问这位施主,此黄龙和尚,于今日,可讲经说法否?”
 傅太公回吕祖道:“黄龙禅师一年四季,讲经弘法,风雨无阻。且又如何,在乎今日一天?”
 吕祖闻得此语,便告别了傅太公。待出得傅府大门,其左手换搭拂尘,右手抽出后背所携宝剑,便直向这黄龙山奔来。欲要与这黄龙禅师,一决雌雄,比个高低,以消心头受辱之气。
  却说此时,那黄龙禅师,正于庙内,擂动法鼓,鸣响钟馨,招集众僧、居士,上堂讲经说法。然就在其,端坐于蒲团法座之上,刚要开卷讲经之时。竟见有一阵怪风吹来,而随之而来的,便是一股青气,直入黄龙禅师座下。
 这时,其黄龙禅师见此,遂便仔细观瞧此团青气。随即,待其思虑稍许后,便以右手拿起戒尺,于经案之上敲了几下,并对众人言道:“贫僧于今日,即不讲经,更不说法。但却有些话语,欲要问问尔等,其殿下四众弟子,可有人能回答否?”
 闻此,便见这殿下,左右端坐的四众弟子,各个交头接耳,四目相对。对这黄龙禅师的此番举动,全都甚是诧异不已。而与此时,竟见那吕祖,于人群之中走了出来。随一边向前走着,随一边怒目凝眉地,双眼望着黄龙禅师。并对其高声言道:“大和尚,有问但且讲来,且看吕某我,如何回答与你!”
 待黄龙禅师见得吕祖,此番盛气凌人的模样。便向其回言道:“贫僧今年胆大,黄龙山下扎寨。袖中祭起金锤,打破三千世界。”
 吕祖闻此,便听出此语,含有机锋,实乃试探自己。遂便不加思索,微笑着回言道:“大和尚!你前年不胆大,去年不胆大,却如何只今年胆大了!若有问,且再予讲来。”
 黄龙禅师听得此语,便回言道:“贫僧今年胆大。”
 吕祖闻此,便立时截断了黄龙禅师之言。随即,回言道:“停下!贫道从来胆大,专门偷营劫寨。夺了袖中金锤,留下三千世界。”
 于此时,这大殿之下的四众弟子,一见黄龙禅师语露锋芒。而那答话之人,更又应对自如。遂便全都不禁,立时拍掌叫好。
 见此,吕祖仍未罢休,便向这黄龙禅师言道:“大和尚,这四句偈子,只是个引子,算不得输赢。贫道也有一席话,且与你辩言。你我都属方外之人,现不赌黄白之物,更不赌粮田房舍,专赌性命如何。”
 待吕祖言罢此语,便见其将右手所握的宝剑,顺势插在了殿下的砖缝之内。随即,便对众人言道:“尔等殿下四众弟子,且听清楚。如果此番辩言,这大和尚若赢了,当拿此剑,斩了贫道。但如果贫道赢了,吾自当取黄龙性命。”待众人听罢此语,只见各个面如土色,皆都胆战心惊。
 紧接着,便见这黄龙禅师,与吕祖二人。你一言我一语,唇枪舌剑,你来我往,甚为激烈。此时,其吕祖,见自已稍占上风,便麻痹大意起来。致使其,竟被黄龙禅师一句话,直噎得不知如何作答。然就在其,正犯难之际,却不曾想,那黄龙禅师竟抄起戒尺,右手一扬,便就打在了吕祖前额之上。
  随即,黄龙禅师言道:“贫僧禅大合小,汝却禅小合大。本想依你之言杀了你,但我佛门慈悲广大,素来戒杀。如此一来,现且饶你一命!”
 吕祖实难料到此番结局,但见此时,其脸一红,未作言语。只是双眼,目不转睛的盯着黄龙禅师。随即,大笑三声,待摇了三下头,拍了三下手后,便于地面砖缝之内,抽出了宝剑。待顺势将剑,放入鞘内后,便转身扬长而去。
  待四众弟子见此,便全都为黄龙禅师鼓掌。然其黄龙禅师,却按下戒尺,对众人言道:“殿下四众弟子,贫僧今日,大难临头。且不知明日,又当如何。”待四众弟子闻得此语,不禁甚感奇怪,便问禅师,此般何故。
 于是,其黄龙禅师解释道:“尔等又怎知,那道士大笑三声,摇三下头,拍三下手。此乃都是告诫贫僧,其在今夜三更之时,定当会来取吾头颅。”闻此,殿下一众,顿时哗然。
 随后,这黄龙禅师,便遣散了众位居士,并招集寺内的僧众,于寮房议事。但见此时的黄龙禅师,端坐于寮房之内的蒲团之上,对身旁的僧众言道:“贫僧今晚,亦是性命难保。倘若神通无碍,或可躲过飞剑之祸。但若顽愚陋劣,只怕没了头颅,丧了性命。尔等众僧,各自小心,关好门户,熄灭灯烛。另最好每人头戴巾帻,盖顶帽子,以此躲避一晚。待明晨,我等再见。”
  随即,这众僧便出了寮房。此时,其中有人言道:“可真是没想到,我等比丘平日里,与世无争,皆都心存善念,不问世事,弘法利生。如今说法讲经,竟讲出个大祸来,这可真是天理何在啊!如今,我等一寺三百余僧,马上就要像切西瓜一样,皆要被那道士,给活剐了!”待闻得此语后,立时,便见有不少和尚,就此溜出寺院,下山逃生去了。
  然再言吕祖,待其别过黄龙禅师后,已是傍晚时分。随即,其便蹬上黄龙山顶。此时,在其心中想道:“回归终南山之期,即将要到,但还仍未渡脱一人。若回山后,又该向师父,如何交代呢?再说,恩师曾嘱咐于我,且万万不可与和尚争论高低。但不想,今日竟被那黄龙老和尚敲了一戒尺。此般,我吕洞宾又岂能善罢甘休。好你个黄龙和尚,今晚,不是你死,便就是我活!”
 这时,其吕祖一边于心中思忖着,一边抬眼仰望星空。但见此时,已是星移斗转,正赶三更时分。其便立即抽出,后背所携的宝剑。随即,左手横搭拂尘,右手竖持宝剑,对剑言道:“现吾纯阳子,奉师遵法旨,将汝带身旁,以作卫身宝。汝且听吾命,前往黄龙寺,面见慧南师,立斩僧之首,取头速将回。”随即,便见这吕祖,顺势抛出了右手握持的宝剑,于口中说得一声“变!”后,但见此剑,立时化作一条青龙,迅速从小而大,驾乘起团团云雾,上下腾飞,龙吟怒吼着,便直朝黄龙寺方向飞去。
 待吕祖,于山上等待一阵后,一见天已四更。但宝剑与黄龙禅师的头颅,仍还不见踪影,遂便坐立不宁起来。随即,其吕祖便急忙念起收剑咒语,但毫无作用,宝剑仍还未得飞回。见此,其驾起祥云,眨眼之间,便就飞到了黄龙寺庙门之前。
 但却见这寺门大开,竟不见有任何僧人走动。吕祖见此,未作多想,便直奔寮房而去。于屋内,见有两枝红烛,立于佛龛之上,高高燃起。进而使得,整间寮房之内,如同白昼一般。而于佛龛之内的香炉,正燃一炉上等檀香,袅袅升烟,香气扑鼻。然再看那黄龙禅师,此时竟端坐于佛堂前的蒲团之上,正在闭目凝神,捻珠打坐。
 吕祖见此,便暴怒道:“你这和尚,还不速速还我宝剑!”
 黄龙禅师闻此,便微睁双目,对其言道:“好你个无礼后生纯阳子,竟敢如此狂纵妄为,胆大成性,着实太过目中无人。看来你之父母,为你取名,唤作多口子,是真没叫错!你若想寻剑,剑且就在这里!你且进屋,来取便是。”
  吕祖刚要迈脚进屋,便于心内又思量道:“现若取剑,倘被这和尚暗算,届时,又该怎办?”待想至此处后,便对黄龙禅师言道:“那和尚!你若还我剑来,我等便就此罢手,两不相欠。”
 黄龙禅师闻此,便回吕祖道:“纯阳子!贫僧不与你一般见识。事先本想斩了你,但看在你师父,火龙真君及汉钟离二位仙长面上,便也就饶了你。”
 吕祖听罢此语,便甚是愤慨的于心内想道:“你这和尚,可真够嚣张!我吕洞宾若是拔剑在手,定斩了你这秃头。”待想至此处,便见这吕祖踏步进屋,直向黄龙禅师面前,所插于地面砖缝的宝剑奔来,欲要拔出宝剑。但任凭其用尽全身力气,可那宝剑,却仍还丝毫未动,如同生铁焊地一般。
 黄龙禅师见此,遂便大笑道:“哈哈哈,纯阳子!常言道,人无害虎心,虎无伤人意。贫僧本想还了你剑,令你回去面承师父,但谁料想,你这修道之人,竟起邪念动心杀我。如此这般,还不与我速速忏悔,更待何时!”
 但见此时的吕祖,闻得黄龙禅师此语,遂便立时羞愧难当起来。更是已然得知,此剑乃是黄龙禅师,以禁法予以了禁锢。于是,便面带悔意的向黄龙禅师言道:“大和尚,还望您慈悲为怀,莫与贫道这年轻后生一般见识。贫道在此向您赔礼了,还望大和尚能予宽宥,还我宝剑。”
 黄龙禅师见此,遂便回吕祖道:“既是如此,且先听得贫僧四句偈语,你若能悟透,贫僧自当还你宝剑。”
 吕祖闻此,便回黄龙禅师道:“若是如此,那就且请大和尚讲来,贫道洗耳恭听便是!”
 这时,却见这黄龙禅师,从怀中取出了一张纸。待咬破其左手中指,点血于纸上,画了一个圈,圈中又点了一点后。便在边上,又写下了四句诗,其名曰:“丹在剑尖头,剑在丹心里。若人晓此因,必脱轮回死。”吕祖见此,不解其意,立时哑口无言。
 黄龙禅师见吕祖未解此谜,遂也不予点破。反倒是,随口喊了一声:“护法神何在?还不速速现身听派。”
 待黄龙禅师此语刚止,便立时见得,一阵风起,于寮房之内,突然金光大显。却见有一头戴金盔、身着金甲、足蹬乌云皂角靴,手握降魔宝杵的护法神,应声出现。然此神并非别人,其乃是护法韦陀尊天菩萨是也。这时,却见这韦陀,肩扛宝杵,急忙走到黄龙禅师面前,稽首问讯道:“护法韦陀尊天,今拜见龙尊王佛。现佛祖呼唤,且不知有何法旨?”
 黄龙禅师回韦陀道:“韦陀天将,现将这纯阳子,速速押入困魔岩。且每日命天厨,予他一个馒头。待其参透禅机,再引前来见我。”
 韦陀闻此,便回黄龙禅师道:“弟子领法旨。”随一边说着,便近前架起吕祖欲要走。
 吕祖见此,甚是茫然,便问韦陀道:“韦陀天将,你这是要带贫道,前往何处啊?”
 韦陀闻此,便回吕祖道:“纯阳子,你还是速随本座,奉佛祖法旨,前往困魔岩受罚,且莫再迟疑。否则,且休怪本座,对你不客气。纯阳子,虽说当初,你予本座曾有引渡之情,使吾皈依佛门之意。但如今龙尊王佛,法旨已下,圣命难违,本座只当公私分明。另你也本知,本座手中所握的这柄降魔宝杵,乃是释迦文佛所赐之物。其净重便有八万四千斤之广。只怕此杵,若打在你之身上,定当使你粉身碎骨。”
 吕祖闻得此语,便想起其恩师汉钟离,当初对其嘱咐的话,但却悔之晚矣。于是,便只好跟随韦陀,前往困魔岩参禅。而其宝剑,则仍还留在寮房之内。随即,其吕祖便于困魔岩内,参悟了数日,但仍还未解黄龙禅师的禅机,到底为何。正于吕祖思量间,但却见韦陀,竟突然不见了踪影。见此,其吕祖便驾云起身,飞出了困魔岩。
 但若说起此韦陀者,其原本与吕祖,乃是旧识。其乃贤劫千佛之最后,第一千尊佛,待成道时,号曰“楼至佛”。而于其他九百九十九尊诸佛,依次示现八相成道之时。其都会示现护法天将之身,持杵护卫。原来,于当初吕祖初得道时,曾在长安之地,引渡过身为木匠的韦陀,皈依佛门。并使其拜在南海观世音菩萨座下,成为护法善神。由此,其木匠韦陀,便被释迦牟尼佛,加封为“南无护法韦陀尊天菩萨”,并赐“金刚降魔宝杵”。自此,凡我中华大地,及佛法隆兴之处,及诸多庙宇之内,便就会有这韦陀尊天菩萨的身影。从此,这韦陀天将,便随缘赴感,护佑三洲。然三洲者,乃分别是:南赡部洲、西牛贺洲、东胜神洲。而北俱卢洲之人,由于福报过大,故不信佛法,便不在其列。
 且回头再言,此时,这吕祖便一路走,更于一路想道:“现今闹了黄龙寺,又丢得宝剑,这可如何是好?也罢,且先回终南山,向恩师请罪。其它,另作计较。”待想至此处,便见这吕祖,飞身腾云,直奔终南山而来。
 待到得终南山后,便直奔“云房洞”而来,但却见只有小风、小雨二位道童,于洞内看守。见此,其吕祖便上前询问,其恩师汉钟离现在何处。
  随即,便见这道童小雨,近前稽首回吕祖道:“回公子的话,现钟离师祖,正于山中采药。”
  待吕祖闻得此语,便未作歇息,入得山中,寻找其师而来。于见得师父后,其便双膝跪地,稽首叩拜道:“弟子吕洞宾,恳请恩师恕罪!”
 汉钟离一见吕祖,这般模样。遂便轻摇着蒲扇,对其微笑道:“哈哈哈,徒儿游历回来了?且不知吾徒,现渡脱几人哪?徒儿,且还是先将宝剑,还予为师吧!”
 吕祖闻此,便甚是羞愧的回言道:“还望恩师,饶恕弟子,狂妄无礼之罪!”随说着,其便将自己,此次游历所惹的祸端,如实讲述开来。
 待汉钟离听罢此言后,便对吕祖言道:“为师曾再三吩咐与你,定莫要与佛门争斗,无故挑起事端。如今闯得大祸,且还有何脸面,前来见我?徒儿啊,你为何如此糊涂呀。你可知,我佛道二教,自古以来,便殊途同归。意在点渡世人,使其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正本清源。但只因苍生根器不一,故此,方才使得二教圣人,设下种种方便权宜之法,随缘渡化。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且二教意理不相违悖。既然如此,现我等佛道弟子,又何必自相仇视,非要一较高下呢。如此这般,岂不有违二教圣者,予我等的诸般教戒。如此看来,若能共尊共荣,共渡苍生,岂不乐哉?”
 闻此,却见这吕祖,跪于原地,连连谢罪道:“是是是,恩师教训的是,弟子知错了,还望恩师息怒。弟子知错了。”
 随即,此时的汉钟离又复言道:“徒儿啊,现今你道法短浅,法术未精,且又怎敢与人争斗高低?如今,你人未能渡脱一个,却想房门收尸,真是狂妄至极!但见吾徒初犯,为师现且就饶你一次。还不速去,取回为师的宝剑!”
 吕祖闻此,便哀求师父道:“师父啊,您有所不知。那宝剑现被黄龙禅师,以禁法禁住了,望恩师解救弟子,能够将其取出。”
 汉钟离回言道:“且莫要多言,为师早已得知。现且拿上此封信,送予为师师兄龙尊王佛,其便自会将剑还你。”待说罢此语,其便递予吕祖一封信。并嘱托,莫要将封皮弄破。
 吕祖见此,遂便急忙叩头谢师,待接过信后,便直奔黄龙寺而来。待到得庙门后,知客僧便告予了黄龙禅师,并带吕祖入得寮房之内。随即,便见这吕祖,再也不敢造次。躬身近前,并甚为恭敬地双手递呈上了,其恩师汉钟离,予这黄龙禅师的书信。
 待黄龙禅师,拆信一看。只见这书信之上,画有一圆圈,圈外有一点,并配四句诗道:“丹只是剑,剑只是丹。得剑知丹,得丹知剑。”于观得此诗后,便见这黄龙禅师,轻捋白须,微微一笑,向吕祖言道:“哈哈哈,现看在你恩师汉钟离面上,贫僧且将宝剑,归还予你!”待说罢此语,其便轻轻从地上取出宝剑,递予了吕祖。
 此时,但见这吕祖,近前接过宝剑后。便又对黄龙禅师,稽首询问道:“贫道纯阳子,现拜祈大和尚。今贫道有一疑惑,但且不知禅师能予开示否。贫道之师汉钟离曾言,与大和尚您,乃是师兄弟关系。且不知我佛道有别,此般是何缘由?”
 黄龙禅师闻此,便予吕祖开示道:“纯阳子,汝当谛听。于九十一劫,当约三千九百亿年前,之庄严劫中,有千佛之首“普光如来”降世,号曰“燃灯古佛”或“定光如来”。当初,贫僧曾为“金龙王”身时,便与你之恩师“正阳子”之前身“欢喜罗汉”,及我佛“释迦牟尼”之前身“善慧童子”,便同拜于燃灯上古佛座下为徒。尔时,定光如来便予我等悬记。于未来世贤劫中时,贫僧当证无上大道,于“九龙降魔无忧国界”成就佛果,号曰“龙尊王佛”。而善慧童子亦可了证菩提,于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此五浊共存之“娑婆世界”成就佛位,本为此贤劫千佛之第四尊佛也,号曰“释迦牟尼佛”。然其欢喜罗汉者,则会由佛向道,于此娑婆界内,成为玉帝近臣,即“蓬莱上洞八仙”之一,号曰“太极左宫真人”。故此,贫僧与你之恩师,实是师兄弟矣。”
  吕祖闻此,早已心悦诚服,遂便近前稽首,问黄龙禅师道:“噢,竟是如此。此外,贫道现还有一问,当需请教大和尚。禅师法语‘圈子里一点’,与吾恩师法语‘圈子外一点’,此般到底有何缘故?”
  此时,黄龙禅师一见,吕祖态度现已改变,便向其问道:“纯阳子,现你肯拜贫僧为师吗?若肯的话,贫僧且传道予你。”
  吕祖闻此,遂便满口应承道:“弟子纯阳子,自愿皈依吾师慧南大和尚。”于是,其便前三拜,后三拜,又于礼佛三拜后,立时合掌,跪于地下,恭聆法要。
  这时,但见这黄龙禅师,予吕祖开示道:“纯阳子,于当初论禅时。你曾言说,一粒粟中藏世界,这小,正合了大圈子上的一点。贫僧曾答,一粒能化三千界,这大,正合了小圈内的一点。此乃禅之道也!现且传予你。”吕祖闻此,遂便茅塞顿开,立时大彻大悟,证得大慈圣果。
  如此这般,真可谓是:一念魔心一念佛,无争无念出娑婆。黄龙点渡纯阳子,佛道同源无需搏。
  于是就这样,随即,其释迦牟尼佛,便降下法旨。由龙尊王佛之化身,黄龙禅师传旨,加封其吕祖为“圆通文尼真佛”,简称“文尼真佛”、及“光圆自在通佛”之尊号。待其授过佛祖加封,辞别过黄龙禅师,又予师父汉钟离,归还了宝剑后。其吕祖便自此,于终南山之地,跟随恩师潜心修行,了悟大道。
  也于这时,其八仙齐聚,各归各位。于是,遂便奉得玉帝之命,长久驻足于蓬莱仙岛。故此,其八仙者,便被后世之人,称之为“蓬莱八仙”。由此,其八仙归位,便展开了一番腥风血雨的降妖伏魔之战。待普天之下的众多妖魔,皆被八仙合力收伏、斩杀殆尽后。其凡间中华大地,总算得以安宁。自此,四海升平,安居乐业。随即,其八仙便又奉得西王母之命,前往五湖四海,采集长生草药,以炼长生灵丹,随缘济渡世人。
  待八仙游完五湖后,便来到四海之首的东海之滨,欲要腾云飞过海面。但却见,此时的东海,海面之上,竟然一时间巨浪滔天,波涛汹涌起来。
 吕祖见此,便向其余众仙提议道:“众位仙友,依贫道看来,我等还是各自祭出法器,漂于水面之上。来一个各显神通,遨游东海如何。”众仙友闻此,遂便全都欣然应允。于是就这样,其八仙,便就各自祭出了法器,漂在了东海水域之上。
  但见这时,其吕祖左手轻搭拂尘,右手抽出后背所携的雌雄青锋宝剑,待抛于水面后,其便一跃飞起,站在了水面漂浮的剑面之上。随即,乘风破浪,一跃千里,直向东海对面奔来。然与此同时,其铁拐李、汉钟离、韩湘子、蓝采和、张果老、曹国舅、荷仙姑,此七位仙人,亦也分别将自己的法器,药葫芦、芭蕉蒲扇、汉白玉笛、七色花蓝、纸叠毛驴、朝天笏板、青萼莲花等,全都祭出,抛于水面之上。而各自便也全都,一跃飞起,落于自己法器之上。此时,其八仙便相视而笑,各自飞奔遨游于茫茫东海之上。不待多时,此一众便渡过了东海。也是自这时起,“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成语,便于民间,广为流传。直至后世,被人演绎成传奇故事。
  于是,从此以后,其吕祖之名,与“蓬莱八仙”遨游东海的故事,于市井民间广为流传。然其八仙扶危济困,降妖除魔,普渡众生的事迹,亦是不胜枚举。由此,其供奉吕祖的寺庙、道观、祠堂,遍布华夏各处,终日香火绵延。直到如今,其燃香拜祈、求签问卜者,仍还络绎不绝。于是就这样,其“金阙内相孚佑帝君”之名,便于世间万人传颂,成为佳话。
  此般,后世更有诗,赞吕祖曰:最羡清净道人家,醉雨晨风一壶茶。道骨纯阳超物外,采气天地日月华。拂尘一缕清虚泪,昆仑峰顶志攀爬。三清玉皇同朝拜,一箫一剑舞虹霞。
  而吕祖于成道后,为纪念得遇二位恩师,火龙真君与汉钟离。遂便也作得诗文《得火龙真君剑法》。其诗文如下,赞曰:
昔年曾遇火龙君,一剑相传伴此身。天地山河从结沫,星辰日月任停轮。
须知本性绵多劫,空向人间历万春。昨夜钟离传一语,六天宫殿欲成尘。
【收藏此页】    【关闭】    【本有评论 0   条】
此文章已经被修改 7 次         最后一次的修改时间为:2016-05-14 18:16:50
文章评论
目 前 还 没 有 此 文 章 的 相 关 评 论 信 息 !
在线评论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诗赋绽芳蕊 今来觅知音
关于我们  |  走近诗赋  |  入网须知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诗赋网    Copyright 2008-2016   zgshi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8006388号
诗赋杂志投稿邮箱:sunwulang@163.com
联系人:轻盈     QQ:418193847、1969288009、466968777     QQ群号(点击链接)     电话:15609834167     E-mail:sttst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