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会员姓氏检索 :
                  其它文论
本栏目所称的其它文论,主要指除版块道诗论和赋论内容以外的其它评论。
                  本版编辑团队
本版主编:隔岸听箫
主编寄语:
本版顾问:
本版副主编:
本版编辑:
                  本版精品文章
                  文章信息
当前位置:  诗赋文论  >>  其它文论
郭有生:好看,欣喜还耐看——读作家刘小玲中篇小说《脸面》
文章来源:自创        访问量:1922        作者:郭有生        发布:郭有生        首发时间:2018-10-28 15:49:05
关键词:好看欣喜还耐看 脸面 郭有生 刘小玲
编语:

     好看,欣喜还耐看
           
            ——读作家刘小玲中篇小说《脸面》

           
            郭有生 

   
    好久不看小说了,也渐渐失去了年轻时那种对小说的痴恋,但近日翻看《延河》杂志,还是被我市著名作家刘小玲的中篇小说《脸面》所吸引,那艺术魅力催我一口气从头读到尾,不禁让人赞叹——好看而且耐看。

  一部小说,自然应当有文化底蕴的辉光。当年看《红楼梦》,就非常感叹这一点,曹雪芹就连人物的姓名,也要做足文章。比如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和贾惜春,以谐音的方式藏着“原应叹息”,暗示了人物的命运;霍启谐音祸起,娇杏谐音娇杏,又和情节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贾珍、贾琏、贾环、贾瑞和贾宝玉,都是“玉”字辈,自然是富贵锦绣的一辈,而贾蓉、贾蘭、贾芸、贾芹,则属于“草”字辈,则暗示贾家这一辈,一个个是草包,预示着家族的衰落。再如《西游记》中,为何称猴称猪,也有深意。鲁迅先生说“假欲勉求大旨,则谢肇浙(《五杂俎》十五)之‘《西游记》曼衍虚诞,而其纵横变化,以猿为心之神,以猪为意之驰,其始之放纵,上天下地,莫能禁制,而归于紧箍一咒,能使心猿驯伏,至死靡他,盖亦求放心之喻,非浪作也’数语,已足尽之。”作家刘小玲的《脸面》,在人物命名上,也不苟且,比如小说的主人公“杨巧杏”,一看名字就是一个山村阡陌走来的人物,其“巧”暗示这个人物有乡村人看好的女红;其“杏”,既暗示有小家碧玉般杏花的美,而更暗示“红杏出墙”的情节故事;而其姓“杨”,或许是质朴伟岸,或许是水性杨花,都颇耐人寻味。而丈夫韩贵山倒是讽刺意味十足,言“贵”而却处于卑贱的下层;言“山”,却不能成为一家人的靠山。而“老王”,似乎是风月之“王”,财富之“王”,也有令人遐思的意味。
  好看,第一要素自然是语言,而要耐看则更需要深厚的文学功底。高尔基曾说:“文学的根本材料是语言,是给我们一切印象、感情、思想等以形态的语言,文学是借语言来作雕塑描写的艺术。”《脸面》这篇小说,随处可见看似土俗而藏大雅,看似平常却蕴奇巧,看似直白又韵味绵绵的语言。比如这一段肖像描写:“人凭衣衫马凭鞍,杨巧杏一打扮,山山川川都显出来了,可耐看了,要是远看,更是直格柳柳端,苗格条条展。”可谓既有乡土气息,又有炼词之巧;既写出了杨巧杏出门借钱时不忘自尊,而又点出了她容貌的光彩夺目;既呼应情节之因,更为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再比如这么一段:“她不敢对他有任何想法,却想让他对自己有想法,她想让他有想法,又不敢对他说,要他对自己有想法。可气的是,两杯酒下肚,她对他有了想法,他却死猪一般,不可能对她有想法。”你看,一个回环往复的“想法”,却实在有语言艺术之趣,诙谐地把心理冲突的焦点鲜明的凸显出来。在杨巧杏心里是善与恶的较量,是人性与道德的厮杀,是矜持与放荡的叫板。佛教有云:心生种种魔生,心灭种种魔灭,颇是耐人寻味。
  小说有细节描写,人物才会活起来。 语言有语言细节,行动有行动细节,肖像有肖像细节,心理有心理细节,这些细节就是一个人思想情感、个性特征的小小细胞。
  善于细节描写的人,首先能写出“这一个”而不是“那一个”。一颦一笑,与众不同;一举手一投足,与众不同;一望天一看地,与众不同。福楼拜在《作家的素养》中说:“当你走过一个坐在自己店门前的杂货商面前,走过一个吸着烟斗的守门人面前,走过一个马车站面前时,请你给我描绘一下这个杂货商和这个看门人,他们的姿态,他们整个的身体外貌,要用画家那样的手腕传达出他们全部的精神本质,使我不致于把他们和任何别的杂货商人,任何别的守门人混同起来。还请你用一句话就让我知道马车站有一匹马和它前后五十来匹是不一样的。” 你看作家刘小玲写儿子考上榆钱市重点高中时,那感觉——“车内,坐着杨巧杏一家四口人。国道两边的山水树木人羊狗都向后甩去。在她的眼里,这些山是美的,树是翠的,水是清的,人是和蔼的,羊是可爱的,狗是诚实的。” 这感觉,反映了杨巧杏那在独特情境下的感觉,独特场景中的感觉,独特身份里的感觉,独特眼光中的感觉。
  细节还应当让人物有喜怒哀乐的情感,有独具个性的思想。英国菲尔丁在《<约瑟夫·安德路斯>的序言》中说:“把一个人的鼻子戈其他部分画得出奇地大,或者把他的姿态画得荒唐怪诞,比在画幅上表达人们的七情六欲显然要容易得多,值不得什么赞赏。我们说某画家画的人物“真象是在呼吸似的",大家都认为这对他是无上的推崇,殊不知若说他画的人物“真象是有思想似的”,这却是更大、更崇高的赞许呢。”对此,我们不妨看看《脸面》中的这么两小段:
  老王看着一阵心疼,关心道:“幸亏我回去取东西,否则这一路回去,手勒坏了。”
  杨巧杏内心一颤,眼角泛红,连连摇头,低声道:“没事,一会儿就好了。”
  杨巧杏那木头似的丈夫那会温存体贴,现在老王的细心呵护,让她感到似乎天降甘霖,来的突然,来的意想不到,来的好“解渴”,因此“内心一颤”;能疼能爱能关心到这么些细枝末叶上,好不感动,于是“眼角泛红”;但又诚惶诚恐,只怕越过男女大防之线,就不由“连连摇头”;而那一“低声道”,毕竟柔声细语,满含深情,也是对老王的不自觉回报。
  这篇小说的人物刻画,也很有艺术性。比如杨巧杏的灵秀聪慧,勤劳慈祥,却被性饥渴所折磨刻画的栩栩如生;韩贵山的木讷,不懂风情,描写的如在目前;老王的豪爽贴心,善解人意,企求在越轨中求得性爱的满足,表现的活灵活现;韩华好学乖顺,却因脸面而触犯法律,写得性情毕现。记得金圣叹评《水浒》说:“《水浒》所叙,叙一百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夫以一手而画数面,则将有兄弟之形;一口吹数声,斯不免再吷也。”鲁迅评《儒林外史》说:“皆现身纸上,声态并作,使彼世相,如在目前。”看来描写人物,如同对细节的处理一样,你是你,我是我,各有各的面目,各有各的情思,各有各的步履,那是小说家的追求,也符合大千世界的本相。哲学上不是说世界上没有一片相同的树叶吗?举个例子:
  老王家大门紧闭。
  韩贵山停在大门前踌躇了半天,等杨巧杏走近,他闪到一边。杨巧杏双手拢拢额前掉下来的两缕头发,拽拽裙摆,抬起右手,拿住门环在大门上撞击了三下。
  “嘟嘟嘟”三声脆响停止后,院里传来了一声男中音:“门不关。”
  “吱呀”一声响过,杨巧杏慢慢推开铁门,开到只能进一个人的时候,闪到一边让韩贵山先进去,继而她跟进去,随手关住门。
  你看夫妇二人为儿子上学去借钱,两个“闪”字用的多妙。韩贵山的一闪,把他性格的懦弱从灵魂深处表现了出来。是的,人总是在某种行为的临界点,会展示自己的性格,本来想好的事,当开始进入实质性的实施时,是骡子是马,自见分晓。你看杨巧杏,就毫不迟疑,笼发拽裙又表现了自己不愿在别人面前因邋遢而丧失脸面,而一闪更是知礼知节,丈夫走在前面自己跟在后面,那更是维护丈夫的尊严。笔力,总是才力的表现;才力又是洞察生活而绽放的绚丽花朵。这是一个小说家的看家本领,有道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一部小说,好看与否,关键在于情节。而情节其实就是一个个具体情境下人物的际遇、表现和结果,欣赏者往往对此有情感形成。梁启超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中说:“小说之以赏心乐事为目的者固多,然此等顾不甚为世所重,其最受欢迎者,则必其可惊可愕可悲可感,读之而生出无量噩梦,抹出无量眼泪者也。”而其情感,也会有种种不同,或撩起欲望,产生遐想,而不由让你迫不及待地读下去;或人物喜则自己喜,人物悲则自己悲,而形成情感共鸣;或形成情感评价,如羡慕如唾弃,如赞赏如贬斥。而读者一旦浸于其情,必如梁启超所说:“浸也者,入而与之俱化者也。人之读一小说也,往往既终卷后,数日或数旬而终不能释然。读《红楼》竟者,必有余恋,有余悲;读《水浒》竟者,必有余快,有余怒。何也?浸之力使然也。等是佳作也,而其卷帙愈繁、事实愈多者,则其浸人也亦愈甚!如酒焉:作十日饮,则作百日醉。” 刘小玲《脸面》就会让我们生出种种阅读情感, 而让人掀起情感波澜、萦心绕魂的是韩华杀了老王。这样的结局太出乎人的意料。但一想到《脸面》这样的题目,就会醒悟这是作家画龙点情之笔——韩华为了脸面而杀了老王,却使真相大白于天下,让韩贵山脸面尽失,杨巧杏脸面尽失,而韩华他自己也脸面尽失。韩华为小脸面,一时冲动而失去自己清华大学录取、前途灿烂辉煌这个大脸面 ,及父母对未来美好期待的大脸面。韩华为小我之尊而触犯大我之国家法律之尊,岂能被一个法治国家所容忍。 对这样的结局,震惊久久萦绕着读者,读者久久思考着血性当在社会道德和社会法治的轨道运行的必要性。
  好小说真是不仅好看,更是耐看,因为有味。 
                                                                                                                                                                                                                                                                                                                                                                                                                                                                                                                                                                                                                                                                                                                                                                                                                                                                                                                                                                                                                                                                                                                                                                                                                                                                                                                                                                                                                                                                                                                                                                               
【收藏此页】    【关闭】    【本有评论 1   条】
文章评论
逸云先生 评论 (评论时间2018-10-28 21:27:29)  
赏读佳作,笔力不凡。点赞问好师友,恭颂秋祺!
在线评论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诗赋绽芳蕊 今来觅知音
关于我们  |  走近诗赋  |  入网须知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诗赋网    Copyright 2008-2016   zgshi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8006388号
诗赋杂志投稿邮箱:sunwulang@163.com
联系人:轻盈     QQ:418193847、1969288009、466968777     QQ群号(点击链接)     电话:15609834167     E-mail:sttst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