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会员姓氏检索 :
                  赋论
本栏目所称的赋论,主要指对本站辞赋骈文版块的作品与作者进行的文艺评论。
                  本版编辑团队
本版主编:隔岸听箫
主编寄语:
本版顾问:
本版副主编:
本版编辑:
                  本版精品文章
                  文章信息
当前位置:  诗赋文论  >>  赋论
我的辞赋观---浅谈辞赋的改革与命运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访问量:2433        作者:冷林熙        发布:冷林熙        首发时间:2018-02-26 08:54:57
关键词:中国诗赋网
编语:
                      我的辞赋观/冷林熙
                          ---浅谈辞赋的改革与命运                         

                     孤斋僻阁风雨路,千古美文名虚徒。                                        
                     我劝文昌爱百姓,不拘一格创新赋。

     
      始于先秦,盛于汉魏之辞赋文体,因兼具诗歌、散文之优势特点,而颇有写人、绘景、状物、抒情、咏叹、叙事、论理之妙能。其如诗如歌,高雅俊逸之风格神韵,使一些文笔大师声名远播,流芳百代,也让多少看官读者入痴入迷,千古诵吟。      
      然而,也不无遗憾的是,由于历史的局限和人为的偏念等诸多因素,使辞赋的发展终难摆脱衰多盛少,风雨飘摇的历史命运,而远不如同为古生古长的诗词戏歌小说那么百花齐放,多而普广。其一时之历史兴盛,也只不过瞬现于区区蕞尔之宫院圣殿而已。乃至因为偏倡辞赋之韵律骈偶等古僻形式,而使读赋写赋者又难又少。致中华文苑,久久出现韩愈所批评的“从三国到隋唐”等“八代之衰”的凋敝景象,甚而至今遗患难除。      
      笔者在成都从事家教写作和受聘开展文化旅游新兴项目创意策划,特别是探索传统文化同家乡新农村建设结合打造“中国辞赋之乡”,开展创新辞赋之写作实践期间,以成都及周边地区之山水风情、历史人文等题材,写下新赋文稿近两百余篇。相继有荣获首奖,入选辞书,和上墙、刻碑、登报之派用,并大多被“中华诗词论坛”,“中华风雅颂”评为精华文章。并被“中华辞赋家联合会”先后收入书库。特别是,当我将其发表于那些更多百姓读者的网站上,点击者多达数千、数万甚至十数万之时,则更增加了我推而广之,奉献大众,服务社会的期望与信心。    
      尤其,惊见百姓大众,十之八九不知赋为何物。而常常囿于狭小业圈的作赋者,大多不论题材和读者对象,一味追深求古,盲目崇骈,偏于强化辞赋的“文学性、师古性、小众性”的旧时特点,而失于弱化它的“兼容性、记实性、大众性”发展需求;甚至只为求得学究专家之好评,争得赋赛之虚荣奖赏而寡喜,等等;(本来各种辞赋评奖只有专家而无大众参与就很值得商榷)而让唯尊“骚、骈、律之古赋,才为辞赋之正宗正品”之偏见一统天下。致不少作赋、读赋者,醉迷于古旧程式之作,孤芳自赏;而不知如此你推我促,使本来就命运孤寂而今虽稍有转机的辞赋,又随时面临重走与世隔离老路的严重危机。更不知,甚至还不愿看到,浅显而流畅的新赋,尤可亲近百姓,万家飘香,等等。正是这些,则更使我铁心坚毅,矢志不移,献身辞赋创新改革,不见辞风赋气之匡正而誓不罢休!                        

      为便于人们对辞赋的特点要义,有个比较容易的了解掌握,我对辞赋的定义试作一个浅显明白的概念性表述:那就是----凡有一定量分的铺陈、比兴、对偶、等古风新韵而文辞舒美以明显区别于绝、律诗歌和散文者,都可称之为赋。          

       早在20多年前的高中语文课本上,穆青的《山海关赋》,就为我们开创了新旧辞赋并存的先河。但因辞赋改革终没有像诗词歌戏小说那样引人践行,而至今裹足不前。乃至不为认可而让人匪夷所思。使辞赋始终处于命运堪忧的情状。叫读、写二者,都敬而远之。绝大多数人,可望而不可及,想看,看不懂,想写,写不来!难怪竟有人激叹危言:“辞赋文体,早已过时,不再适用了。----”
        虽然,我也曾喜欢、欣赏、学写过古赋。也一贯主张今古各类辞赋并存相长。但为辞赋长足发展和相对广普的良知和责任所警示,我不得不历经万千反思而深切悟知:种种古赋,甚而形为绝美之作。作为专门家研究、收藏甚或用以借鉴一些好的元素而使辞赋之“创新不失谱味”则是无可厚非的。但它绝不是现实,更不是未来首当推崇、提倡的辞赋发展的适时主体与顺世潮流。正所谓“继承不可拘泥,不是复古”为佳之,更不能把承古强化为比古赋还刻板,比古人更加古僻!须知,我们的文章到底是写给今人和后人,而不是叫古人死人看的啊!        
      我的家乡坛罐及别的成都周边地域均为古蜀,尤其是三国文化的重要发祥衍生之地,名胜古迹,先贤遗风,世代英贤人文情脉,多而厚重;当今发展,累累硕果,步步高楼,而未来之城乡统筹,改革推进,成都东南龙泉山东麓,川中丘野,又有“三湖一山”广阔地域之文化旅游,“天府新区”及新农村建设,更具天赐良缘,大好机遇,无与伦比。借以新赋华章,简明、畅达,鲜靓、生动之奇功,将“天府之国”,今日蜀都之骄人风貌展现于世,其玉溅珠烁,脍炙人口,异彩流光,动人情怀,自会有目共睹,不言而喻!      
        作为辞赋之新篇习作,《蜀赋新篇》《赋韵天府》选了成都所辖及近邻之一市、一区、一县、一镇,一乡、一村、一坝、一山、一水等地域,特别是川西、川中、川南、川北城乡结合部之典型地区为题材集点。试想让古旧之辞赋不再束之高阁,孤守于幽深庙堂,学府书斋而得以继承发展,使之与时俱进,踵事增华,开一代平民文赋、散赋、语赋之新风,让其走进寻常百姓之家,成为助推城乡统筹,破解“三农”难题,构建西部发展高地强省,独一无二之“文化品牌”岂不快哉,乐哉 !    恰逢中华文化更需大力发展之际,而以此书奉献给热心传统文化,有志于打造“中国辞赋之乡”的英贤、同仁们,让其大展身手,创出盖世功业,广施大善于万民,又是何等之至欣至喜之幸事也! !

                                        
                             中国华晟辞乡赋市工作室                                                    
                             四川成都市锦江菱窠书屋
                             2018年2月重发时有改动

【收藏此页】    【关闭】    【本有评论 0   条】
此文章已经被修改 6 次         最后一次的修改时间为:2020-01-08 21:55:04
文章评论
目 前 还 没 有 此 文 章 的 相 关 评 论 信 息 !
在线评论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诗赋绽芳蕊 今来觅知音
关于我们  |  走近诗赋  |  入网须知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诗赋网    Copyright 2008-2016   zgshi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8006388号
诗赋杂志投稿邮箱:sunwulang@163.com
联系人:轻盈     QQ:418193847、1969288009、466968777     QQ群号(点击链接)     电话:15609834167     E-mail:sttst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