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会员姓氏检索 :
                  长篇连载
本栏所称的长篇连载,是指对长篇小说等体裁的分期、连续发表。
                  本版编辑团队
本版主编:暂 无
主编寄语:朋友,欢迎关注本频道,还犹豫什么?请让你的键盘,借助你的才华,在这里倾诉你的心灵吧!
本版顾问:
本版编辑:
                  本版精品文章
                  文章信息
当前位置:  小说故事  >>  长篇连载
知青点里蹉跎事儿(11)(12)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访问量:1033        作者:大河涛声        发布:大河涛声        首发时间:2012-08-21 21:40:58
关键词:中国诗赋网
编语:
标签:

 

长篇小说:

   知青点里蹉跎事儿 

 寄语 上山下乡的经历,对广大知青而言,

   收获的不仅是痛苦和磨难,更多的是历炼和成熟。

  

    腊月二十九,逛年集时突遇气温骤降,眼看一场暴风雪即将来临。

    回村的路上,我们顶着刺骨的北风艰难地行走。有些透不过气儿的感觉,天渐渐暗了下来,密集的雪糁儿打在脸上如针刺一般。

 

第十一回  异乡过年终不忘

 

      我们顶风冒雪从公社的年关大集上艰难地回到了村子里,天己经暗得象黑了天一样。风带着呼哨儿,雪糁儿早已变成了鹅毛雪团儿在风中打着旋儿地飘落下来。

    记得那年春节是个瞎年,没有三十儿。腊月二十九就是除夕。吃晚饭的时候,村里边响起了稀稀落落的鞭炮声,算是有了些除夕的味道。

    我呆在知青点儿正在百无聊赖,清冷无助之时,就到场院抱些柴草来,笼上一把火,驱一驱这满屋子的寒气,暖一暖冻得象猫儿咬似的脚,火刚点燃,长荣队长便如同雪人般的闯进屋来,一边跺着脚,一边从怀里掏出一碗饺子,“趁热吃吧,娃儿。吃饱喝好不想家嘛!迟一会儿我叫几个人儿,来你这儿热闹热闹!”

    话音刚落,民兵连长就领了一杆子半大小伙子进屋来了。好几个人手里还拿着一个装了木把的铁家伙,连长告诉我,这东西叫:“铳”,装上火药和铁砂可以打兔子,不装铁砂可以放空炮听响儿。我数了数整整十杆铳。

    此时长荣队长说:“今儿是除夕,按老规矩还放三十铳,一会儿装药时候都精点儿心,别出差头儿,装好了挨个儿放!”还说这平时打铳叫打铳,过年打铳叫“打年”,说是祖上传下的说法,说年是一个专门祸害老百姓的妖魔,除夕之夜常常骚扰百姓,要打铳把它吓跑才会保一方平安。

    装药很快。装好后大伙儿一字儿排开站在风雪中,民兵连长用手电筒又认真地检查一遍,即下命令:“打年喽-------,放!”。“嗵,嗵,嗵…”一连十发,犹如礼炮,震耳欲聋。震得屋檐上直掉雪团儿。

    不少村民打着纸灯,带着孩子赶来凑热闹。紧接着又放了两番儿,震得小娃儿们用双手捂住耳朵。

    一阵欢腾过后,队长对我说:“学娃儿,明儿初一上俺家过!”

    连长说:“离俺家近,上俺家!”

    我说:“分了恁多东西,我自已会做饭。谁家也不去了!”

    “那中!你自个儿锻炼锻炼也中。往后日子长着咧!”

    大伙儿渐渐散去了,留下了一片沉寂。

    这里的土炕是不可以烧火取暖的,只是没有木材打床而用土坯砌起的土台子而已。我硬咬着牙钻进冰窖似的被窝儿,吹熄了油灯,辗转反侧不能入睡。一阵阵的孤独和失落伴随着旷野上风声如期而至,直闹到鸡叫三更,我才迷迷糊糊的朦胧过去。

    这个春节是丰盛的。分得五斤猪肉、一条羊腿、三条鱼、八斤豆腐、十斤粉条。村民还给我捐了红白萝卜大白菜。够用。我自已蒸了一锅馒头,比在家里吃得好!

    按照当地的风俗,初一到初六是很忙活的。初一拜大年、初二回娘家、初三看老舅、初四访老姑、初五请朋友……天天有事儿干,人们一忙,我这里就冷清多了,常常是端着饭碗看着门外的飞雪发呆。满碗的土猪肉也没有吃出香味儿来。

    这场雪竟然断断续续地下了五天,把整个村子和原野凝固成了一幅木版画。黑白交错,毫无生气。只有它的画外音------那可怖的风声在肆意地嚎叫。

    豫南的冬天是很清冷的,没有很好的取暖方法。屋里和外边常常是一个温度。实在太冷了,农户家会在屋中间放一个泥巴做的火盆,在上边堆些个树枝柴草,燃来取暖,满屋子的浓烟时常会把人呛的鼻涕一把泪一把的。上了年纪的老人,会有一个象小提篮儿似的小陶筐,做完饭,把灶坑中的余灰装进小陶筐里,提在手上用来取暖。被窝儿太凉,娃儿们不愿钻进去,他们就在灶坑里放上两块土坯,做完了饭,土坯也就烧热了,然后用破布包起来,放进被窝儿里,这样子被窝儿才不至于凉得进不去。

    这些方法我都效仿过,也算是入乡随俗吧!

    初六,雪停了。太阳一出来,眼晴发扎。长荣队长昨晚儿找我说今天他请客,约民兵连长、小队会计、老保管和我一齐到他家做客。半晌时分我就锁上屋门往队长家走,雪积得很厚,走上去咯吱咯吱作响。深一脚浅一脚地来到队长家,队长站在门里说:“跺跺脚,快进屋儿吧!”

    屋里,队长嫂子在灶台前不停地忙活着,一台很旧的小方桌上已摆好了四、五个菜。这时民兵连长、会计和保管也陆续进屋。宾主落座,一人一个小黑陶碗,个个斟满了酒。

    酒过三巡,菜尽五味,醉意初上,海阔天空。

    队长讲起了抗美援朝的传奇故事,老会计忆起了剿匪反霸,民兵连长说起了三反五反,我绘声绘色地讲述大串连去北京两次见过毛主席。

    三个人听得是津津有味儿,连连称:“嘿,你有福,你真有福气!”

    这桌酒席一直喝到昏天黑地才罢休。

    临走时,队长叫来了大儿子把我送回了知青点儿。

    我成年后离开父母的第一个春节就这样度过了。

 

第十二回  场院比武定工分

 

     我在热情和寂寞的交织中渡过了离家后的第一个春节,说不出是个啥滋味儿。

     初六下午,回家探亲的六位同学也按时返回了知青点。知青点一下子热闹起来。不少人问这儿问那儿,打听着城里发生的新鲜事儿。

     旧历正月十五,公社召开了第一次全体知识青年座谈会。一百多知青都到齐了。会上公社杨主任亲自讲话,把我过年不回城,主动接受再教育,和贫下中农打成一片,过一个革命化的春节的“光辉事迹”大讲一通。也叫我大大小小地风光了一回。还让我结合学习毛主席著作谈体会,做演讲。最后发给我一个奖状,命名为“知识青年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真有点儿意外收获,沾沾自喜。

     随后的日子倒有一段平静,刚过完春节,地里的雪还没化凈,不太忙,终日里就是往地里送粪。两个人跟一车两牛车,装装车,运到地里卸卸车。为春耕大忙做准备工作。

     说话间出了正月到了龙抬头的月份。生产队用节省下来的一千斤小麦种换回了一匹白色的骒马,这是卢湾村祖上以来没有过的事儿。过去这里的畜力主要是黄牛,一个生产队就有三四十头大黄牛。还有几头毛驴用来拉碾子拉磨的。养马是开天辟地第一回。全村人都来围观看热闹,品头论足、说这讲那地。长荣队长最后决定这匹马由村东头一个称为“卢王”的老汉喂养,单独给了两间草房做马厩,马料定量一天一斤黄豆。一条壮牛一天才三两黄豆哩。真是一马顶仨牛呀!

     说起“卢王”其人,颇有些传奇色彩。他自幼家贫,五岁时被送到戏班子里当小跟班儿,受尽苦难。长大后刻苦学戏,终于在二十几岁时唱红了角儿。宛东南一带几个县颇有些名气,流传着“舍了爹,舍了娘,舍不下卢王《反西唐》”的佳话。他生性耿直,不媚权贵,有一次,一个军阀看上了戏班里的一位女演员,点名要她进府上唱堂会。卢王班主知其用心不善,便强辞拒演,结果被抓入监,受尽酷刑。因此废了一条腿,从此便和舞台绝了缘。但他的骨气一直很受村里人崇敬。他在村民中可算是见多识广的人了。解放后他结朿了漂泊的生活,回到家乡定居下来。

     卢王的马厩,是村里人的“单身俱乐部”,半大小伙儿单身汉,无冬论夏,只要吃过晚饭,便一溜烟儿的往马厩里跑。这里是男人的世界,除了这匹母马外,极少有异性光顾。一盏马灯挂在槽头,母马悠闲地“咯嘣咯嘣”地吃着草料,男人们横躺竖卧地歪在草堆上,“吧嗒吧嗒”地抽着旱烟袋。海阔天空无所顾及地大论天下奇观。荤的素的一锅煮,骚的腥的一勺烩。这儿成了雄性荷尔蒙的释放地,成了性启蒙的讲习所。

     确实也难怪,这里的文化生活太落后了,太枯燥了。全公社才有两份报纸,大队一级连报纸也没有。没有广播,公社和大队之间仅有一部象《地道战》电影里的手摇电话机。我哥哥后来从城里寄来了一部自已装配的矿石收音机,已是最现代化的文化用品。我把从耳机里听到的消息再口述给大家听,大家听得津津有味儿。才慢慢地改变了马厩里的腥骚味儿。

     后来,长荣队长发现村民挺关心国家大事,于是就安排我当上了“新闻播报员”,上午不出工,在家听广播,记录整理好了,下午参加生产劳动。中间工休的时候给大家播新闻。晚上吃饭的时候,让我爬到村中央最高的一棵老槐树上面,用一个手执的铁皮喊话筒,(据说是长荣队长从朝鲜战场上带回来的),向村子的四个方向重复播报新闻。不少村民常常端着饭碗站在门口听。村民们对我可恭敬了,好象我知道的事情最多,戏称我是“万事通”。

     春耕开始了,生产队要给我们七条汉子评定工分。以便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分配原则-----按劳取酬。

     长荣队长和村干部外加几位贫下中农代表组成考评小组。在村东的场院上摆开擂台,场院中央有一个碾轧麦秆用的青石滚子,直径有一尺半,长有三尺多,重约四五百斤。队长先叫村上的几个棒劳力(每天拿十个工分的),登场竞技。要把这青石滚子搬立起来,然后推倒,反复三次为胜。这是个智力加体力并用的考题。我目不转晴地盯住他们的每一个动作,想看穿其中诀窍。五名棒劳力依次表演完毕,我似乎看出了一点儿门道。这石滚分大小头儿,一头儿稍大两三寸,而他们却都是搬动大头儿,没有一个是搬小头儿的。我心中好象有点儿底数了。

     下面该知青上场了,逐一登场亮相,结果他们个个都是选择搬小头儿,怎么也起不来,一个个败下阵来,就连我们中间的大力士、体重达一百六十多斤的彭大个儿都败北了,大家疑惑不解,村民则仰天大笑。

     该我入场比试了,我也是底气不足,心中忐忑不安。因为我身高刚一米七,体重刚一百二十斤,也没啥胜算把握,只好硬着头皮上吧!我学着棒劳力们的样子,走到石滚旁边,围着石滚子走了一圈儿,停在了大头儿的一端,扎好马步,俯下身子,把整个前胸贴紧石滚的端面,双手插在石滚下面,憋足了一口气,大吼一声:“走!”整个身子向前一拱,嘿!这石滚子竟然被我立起来了。场院一片叫好声。紧接着我又一脚把这石滚蹬倒在地,又是一片叫好声。

     我把几个知青弟兄叫到一起,秘传诀窍。结果第二轮有四人胜出。第三轮全部及格。评分结果是仅有一人定为九分,其余全部是十分。

     不知不觉中,我们周围的山岗、村舍在悄然中披上了绿色的春装,我们也迎来了知青生涯中第一个新鲜、繁忙、艰苦和多事的春天。

     

 

 

【收藏此页】    【关闭】    【本有评论 2   条】
文章评论
大河涛声 评论 (评论时间2012-08-22 21:34:11)  
谢谢主编提示,下次照此办理。
洒家无戒 评论 (评论时间2012-08-22 14:05:43)  
拜读。另外能不能把背景图去掉,清清爽爽地直接发文字?
在线评论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诗赋绽芳蕊 今来觅知音
关于我们  |  走近诗赋  |  入网须知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诗赋网    Copyright 2008-2016   zgshi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8006388号
诗赋杂志投稿邮箱:sunwulang@163.com
联系人:轻盈     QQ:418193847、1969288009、466968777     QQ群号(点击链接)     电话:15609834167     E-mail:sttst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