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会员姓氏检索 :
                  诗论
本栏目所称的诗论,主要指对本站除辞赋骈文、书画影廊发表的作品外的文艺评论,评论内容包括作品与作者。
                  本版编辑团队
本版主编:隔岸听箫
主编寄语:
本版顾问:
本版副主编:
本版编辑:
                  本版精品文章
                  文章信息
当前位置:  诗赋文论  >>  诗论
宋词调的根本内涵
文章来源:原创        访问量:1340        作者:胡跃荣        发布:胡跃荣        首发时间:2011-03-26 14:45:42
关键词:宋词 声律
编语:

胡跃荣著:《诗词漫谈》

 

第二节  宋词的调之根本内涵

 

在读朋友的诗词时,总是会看到诸如“这个字要用上声、那个字要用去声”的评语,真让人哭笑不得。词谱上为什么有“可平可仄”?若连“可平可仄”都没搞清楚,又怎么搞得清楚哪里该“上、去、入”的?正如每个网站都有文章说“《满江红》只能用入声韵”,居然他们都没看过宋人甚至宋词人大家的不是入声韵的《满江红》?却可以如此自信地说得天花乱坠?

更有甚者,居然还常能遇到那种用文言文语调评《西江月》的人,竟然文绉绉地论古追源似地大侃《西江月》中的叶仄韵只能用入声韵,还敢说《西江月》的六字句中第五字不能用平声,等等这类人闭着眼睛说的瞎话你也信?文学研究难道都是这样信口开河的么?别因为那些写诗论词论的人的旁征博引就以为他们都是饱学之士,他们所能列举的已经是他们所见所闻的极限了,其实都是些少见多怪的谬论,随便举一个例子便可以轻松地推翻他们的长篇大论,而且还一定会招惹他恼羞成怒。

众所周知,有些词牌格式可以描述完全不同的内容而表达完全不同的情感,而且人们都知道,同一句话,甚至同样几个字,如果用不同的语气语调来说,就可以表现不同的情感和态度!于是可知,如果完全倚仗词牌格律所生成的声律结构而不存在语气语调的能动性的话,同一个格律可能会有这样表现不同内容和不同情感的功能么?显然不可能!词牌词式的声律系统是基础但却是死板的,得靠作者用语气语调和语法句法以及谋篇系统开发词式所具备的声律的潜在品质,而宋词艺术与唐诗艺术相区别的第一特征就是其词牌格律所生成的声律结构是可以与语气语调和语法句法的可变性相适应,所以词牌词式的声律结构的实质在于揭示和融合语气语调和语法句法的运用技法,这才是宋词的调的根本内核和诗词创作的本质所在!

换句话说,词式的基本声律结构只是基础,与这个基础兼容的作者的语气语调和语法句法才是表现事物和表达情感的核心与手段!由于语气语调和语法句法的变化,才诱发了声律的微妙变化,才能让声律协同表现和强化完全不同的内容和情感,如果词式的每个字处都不能改变平仄结构甚至不能改变上、去、入声,那么复杂而细腻的情感表现又怎么可能得以实现?由此可知,宋词格律其实是规定并暗示了作者运用语气语调和句法句型的处理方法的,只是现在的人们已经不能解读了而已,一个字一个字地照字符的读音套格式,自然就失去了宋词艺术的根本内涵。

所以说,凡是机械地套用格式的人其实根本就不知道唐诗宋词为何物!现行的词谱中所谓“可平可仄”因为没有任何理论依据,根本就没有说明声律结构与语气语调和语法句法之间的关系,所以也同样是问题多多的。那些说“这个字要用上声、那个字要用去声”的人也不过是仿此鹦鹉学舌而已,理由无非是“姜夔在这个字处用了去声,所以你就得在这个字处用去声,不然就不好听”,你千万别以为他真能听明白,说不定他有先天性失聪呢!之所以八百年来宋词艺术不能被开发和继承,根本原因是人们丢弃了宋词的根本内核。中国的诗词学会、诗词协会遍地都是,其成员人数逾千万,他们都做了些什么呢?他们的义务和责任就是守住这些传统的歪理邪说而不是捍卫、挖掘和发展传统文化?

如果一个词牌有十个宋人独立地填过(而不是和词),我想这些人肯定不敢说“这个字要用上声、那个字要用去声”的,估计偶然能说这个的机会都没有,所以他们只好拿自度体来说事,决不敢用名诗名句来验证!至于宋代别人都不填的自度体是否真有“这个字要用上声、那个字要用去声”的可能,只有天知地知!即使有人说这个自度体只能用“一东”韵,那个自度体只能用“三讲”韵,还真的只能由得他乱侃。事实上,无论这些人如何吹捧黄庭坚、温庭筠,可他们的自度体就从来就没一个受人欢迎,即便使用了他们首创的词牌名,人们也不会遵守他们“首创”的词式,就连天才词人柳永的绝大多数自度体也都不被人们问津。所以,试图用“这个字要用上声、那个字要用去声”的方法强迫别人接受某个人的自度体或为其差劲的格律遮羞终究不可能达到目的。

大家看看下面的例子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绕佛阁》词式

仄平仄仄,平仄仄仄,平仄平仄。平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仄仄,平仄仄仄,平仄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

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

《绕佛阁》显然不是双调而是两段词(即便是按“合了双调乐曲的就称为双调词”这个标准,被人们称为双调的许多词牌词式就根本套不上),上下阕格式无可参照。该词式是吴文英或周邦彦的自度体,这些人构式无理无章无法,只要合了曲就行,所以词式中几乎没有符合诗律的句式结构,每句都可以是“合句式”,诗的影子都没了,唯一留下的只有韵脚才让人觉得像诗。意味着创式者根本就不讲究诗律,才至于句读参差的合句式会特别多,临摹者照格式填出来的东西一般都是没法读的。于是人们自然会说:这样的词式不是东西!

这样一来,“倚声填词”者及其鼓吹者当然会很尴尬,必需为挣回面子而强词夺理。这就是“倚声填词”者为何会说“这个字处要用上声、那个字处要用去声”的根本原因,因为如果较真的人一个字一个字地与他们核对平仄,他们自然就无法向人交代了,只有这样他们才能说明:为什么你填这个词牌会“很难听”而不是这个词牌原本就无声律可言,因为是你没临摹得像!你如果临摹,就得按“倚声填词”者的样品中的每字倚音而且“平上去入”四声在每个字处都得丝毫不相差才行,否则就是“不通音律”!自然其中也就再无“可平可仄”可言了,也绝对不容许别人说“该词式的某个地方不和谐”——“惟我独尊”便是“倚声填词”的实际内涵,他们说的“倚音”其实也不是倚乐曲之音,而是倚他们所吹捧的原作之字音而不许有一丝走样,以此树立他们的“权威”并“确认”他们的作品绝对是极好的而不是极差的,而且“逆我者必须亡,顺我者未必昌”!这便是中国低级文人的丑恶嘴脸!就连宋代的文豪们也实在忍受不了这样的环境,所以纷纷退出了词坛,到了南宋,词坛上几乎就不见文豪的影子了。说穿了,宋代这样一群“倚声填词”者只不过是一群自恋狂而已,他们严重地破坏和阻碍了诗词文化的发展,甚至导致了宋朝的灭亡,文化的堕落总是社会堕落最直接的写照。后人受这些人的恐吓以至于迷失了自我,甚至大脑都出现了思维障碍。

事实上,没被人们接受的自度体,只不过是宋代当时的自由体诗而已,这样简单而浮浅的道理还不明白么?若不打着“倚声填词”的旗号,怎么可能有机会让写自由体诗的人来统领宋词文化?而且南宋这类自由体诗人统领的还是格律诗文化——真是莫名其妙!按王国维的说法,像他们这样无篇无句、无章无法随意乱来写诗填词,“一日百十篇也可得”,难道还真让这些“一日百篇”的人来引领诗词文化?那些过分崇拜古人的先生们别老是把一些很浮浅的东西弄得很诡秘好么?试想一下,人家随意做的一个句子,要你按其“平上去入”来拼文字,有多少机会作出好句子来?不信你就试一试这个句子:“悄悄的,我要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这是自由体诗句,你能按其“平上去入”不变,做出这么样一个动人的诗句来?或者这个句子也可以造楹联么?可注意了,这里还不需要诗词的前后照应,不需要谋篇,只要酌句就是了,若是在这么宽松的条件下“倚声填词”者还不能做好,又还能有什么话说呢?按那些未经人们普遍检验的自度体填词不就是这么回事么?

所以说,一个好的宋词词式,首先得是一个整合了语言规律、规则和特点并包含了语句语法的结构系统,这个系统还与语调语气密切相关,而绝不可能由语言规律之外的东西所决定!因为它是诗而不是别的什么东西!

 

 

【收藏此页】    【关闭】    【本有评论 8   条】
此文章已经被修改 2 次         最后一次的修改时间为:2011-04-14 11:45:39
文章评论
生活哲学 评论 (评论时间2011-04-02 16:28:25)  
颇有收益!赞赏胡跃荣 诗词漫谈论点.
雨晴 评论 (评论时间2011-03-26 23:36:01)  
欣赏学习胡老师文论!问好!
胡跃荣 评论 (评论时间2011-03-26 22:02:49)  
谢谢游侠先生的长期关注!周末快乐!经典词牌有一个好处,除了长短句搭配外,句子的结构基本和律绝句式是相通的,声律明快也就可以通心了。^_^
胡跃荣 评论 (评论时间2011-03-26 21:55:54)  
回复江湖夜雨:估计朋友每天读书读得太多,所以记忆不太好,我那些《词谱真鉴》、《词式解说》凡你想过的都讲过了,不记得了?再去看看?我摘录几段来的话觉得太累,我也得休息呢,朋友!
大师之称不敢当!人家称呼老师则没必要推迟,却也没必要误会,我只当是称呼我的职业而已。周末快乐!
五陵游侠 评论 (评论时间2011-03-26 19:14:59)  
拜读胡老师大作,关于声律真的不是很懂,我写的所谓词只能算临摹而已,不过象绕佛阁这样的词牌我是从来不碰的,更喜欢西江月、鹧鸪天这些与诗句式相近的词牌。学习!问好!!祝周末愉快!!
在线评论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诗赋绽芳蕊 今来觅知音
关于我们  |  走近诗赋  |  入网须知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诗赋网    Copyright 2008-2016   zgshi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8006388号
诗赋杂志投稿邮箱:sunwulang@163.com
联系人:轻盈     QQ:418193847、1969288009、466968777     QQ群号(点击链接)     电话:15609834167     E-mail:sttst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