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会员姓氏检索 :
                  格律诗
本栏所称的格律诗,指五言或七言的绝句和律诗。
                  本版编辑团队
本版主编:尤俊峰
主编寄语:续写国学经典,遍寻网络情缘。风花雪月惹人怜,静守心香一瓣!
本版顾问:
                  本版精品文章
                  文章信息
当前位置:  古风雅韵  >>  格律诗
中国诗赋节
文章来源:原创        访问量:1036        作者:兰亭逸士        发布:兰亭逸士        首发时间:2011-05-17 22:03:05
关键词:中国诗赋网
编语:
中国诗赋节
    中华诗赋节,也叫中国诗赋节,中华诗赋活动日,简称“诗赋节”。
    早在20世纪40年代,文艺界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始将端午这天定为“中华诗人节”。宣言中提出:“我们决定设立诗人节,是要效法屈原,把他的精神发扬光大,是要使诗歌成为民族的呼声……”从此,端午这天就成了中国诗人的节日。届时举行诗人集会,交流创作,朗诵诗歌,抒发爱国热情,在救亡救国、和平建设中均起到了鼓与呼的积极作用。
黑龙江学者王泽生2007年通过辞赋比较学提出以屈原的逝世纪念日农历“端午节”——五月初五,为“中华辞赋节”(中国辞赋节)——中华辞赋发端纪念日。因为屈原的去世,标志着楚辞学的形成。因此,汉朝把屈原的辞——从诗经向辞赋过渡的楚辞,称做赋。2011年5月14日,中国辞赋协会在王宇斌的提议下,并深入研讨了辞赋节的可行性和文化内涵后,正式集体启倡,把农历五月初五定为中国辞赋节,从而进入星火燎原的实施阶段,在全国引起了巨大反响。
    我们认为,可将两条思路综合,把农历五月初五定之为中华诗赋节。其理由如下:
    一、屈原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招魂》《天问》《九章》等。其作品文字华丽,想象奇特,比喻新奇,内涵深刻,不仅是中国诗歌的起源之一,而且是辞赋的起源之一。西汉末年,刘向将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承袭模仿屈原、宋玉的作品共16篇辑录成集,定名为《楚辞》。由于屈原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故楚辞又称为骚或骚赋,汉代人亦普遍把楚辞称为辞或“辞赋”,故屈子是为中华辞赋之先启之始袓(下府岸人语)。且屈原的去世,标志着楚辞学的形成,也就是说最初步的辞赋体在那个时代确立了(王泽生语)。
    二、屈原崇高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忘我的文学精神,是其诗赋文学的基本性格与特点。屈原热爱祖国和人民,衷心地希望国家强盛和统一,在整个中华民族历史上放射出璀璨的光芒,具有亘古常新、永不磨灭的意义。
    三、“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公元前278年,秦国攻破了郢都,被放逐的屈原于当年五月五日,在绝望和悲愤之下怀抱大石投汨罗江而死。其壮怀激烈的气节和风骨,融注着我们民族伟大而悠久的历史精神,显示中华民族的无穷力量。由之,屈原的逝世纪念日,即毎年的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应当明确为“中国诗赋”和中国诗赋人之重大纪念日。
    四、诗歌,尤其是古体诗词,是学习辞赋的基础。中国诗赋节的推出,有利于使诗歌界和辞赋界携手并进,共同为振兴古典文学而努力。当然,在具体的诗歌会议上叫中国诗人节,在辞赋会议上叫中国辞赋节,俱互不相违。
    五、“中国端午节”,已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历代有大量诗、词、歌、赋等文学作品传世。
    六、端午也称为解粽节,在这一天可以剥出本来的内质。以此日为诗赋节,可用习诗赋之喜悦洗却心中块垒,以研诗赋之文明荡涤内心世界,以诗赋之努力服务当代社会,为创建和谐、美好的世界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收藏此页】    【关闭】    【本有评论 6   条】
此文章已经被修改 12 次         最后一次的修改时间为:2017-03-20 12:35:45
文章评论
兰亭逸士 评论 (评论时间2011-06-01 08:50:20)  
谢宁海来访,端午快乐
宁海风晴 评论 (评论时间2011-05-28 09:24:25)  

端午将至,问好老师!

兰亭逸士 评论 (评论时间2011-05-24 10:00:08)  
谢花影点评,问好。
花影 评论 (评论时间2011-05-19 10:52:13)  

问好逸士,端午节为诗赋节,可见对国文化的重视~

庄河教师 评论 (评论时间2011-05-18 04:23:57)  
逸士,很抱歉!您在上传文章时系统又出现一点小问题,别着急!会想办法处理的!
在线评论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诗赋绽芳蕊 今来觅知音
关于我们  |  走近诗赋  |  入网须知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诗赋网    Copyright 2008-2016   zgshi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8006388号
诗赋杂志投稿邮箱:sunwulang@163.com
联系人:轻盈     QQ:418193847、1969288009、466968777     QQ群号(点击链接)     电话:15609834167     E-mail:sttst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