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会员姓氏检索 :
                  热点网文
对非博客的网络佳作选择转发,转发时须标明文章作者及出处。
                  本版编辑团队
本版主编:诗人雪珂
主编寄语:
本版顾问:
本版副主编:
                  本版精品文章
                  文章信息
当前位置:  佳作诗话  >>  热点网文
【诗人鹰之】写作的快乐
文章来源:新浪博客        访问量:1631        作者:诗人鹰之        发布:诗人雪珂        首发时间:2017-06-22 17:03:35
关键词:中国诗赋网
编语:
      写作的快乐
     文/诗人鹰之
灵魂如海,诗歌如鱼,而你是个钓翁,写作的快乐就是垂钓的快乐。
  因此,选择做一个诗人,相信灵魂的存在是前提。
  诗人为什么不能把自己当作唯物主义者?如果是那样,那等于提前宣布自己是个天生的失败者,写作的快乐便荡然无存。因为,诗人因为往往是现实生活中的失意者、失败者,才想起来写诗,诗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生活欠他们的一叠叠账单。别忘了,陶渊明是穷死的,杜甫是饿死的,柳永是落魄死的,看起来满不在乎的李太白,也是窝囊死的,达观自在的苏东坡,是颠沛流离死的。当然了,这其中也有例外,比如既有经天纬地之才又有扭转乾坤之志的毛泽东,但历史上毕竟只有一个毛泽东,我辈只有望洋兴叹的命。
  那么,写作的快乐究竟是什么?我想跟赌徒、猎人的快乐也差不多,就是一种对未知性的永恒期许,你永远都不知道在下一分钟与一首什么样的诗相遇。写作的快乐是写作本身,而非写作为你带来了什么,否则,当你真正获得了你想要的,那种令你周身愉悦的惊喜感也随之迅速退潮,而求之不得,则很容易陷入一蹶不振的垂头丧气之中。
  那么,如何能在长达一生的旅行中永葆这种快乐?当然只能把写作当作一种修行,何谓修行?和尚打坐、吃斋、念经算是修行吗?道士炼丹、面壁、画符算修行吗?当然不是,这只是一种修行的表象,真正的修行是修心,是悟道,或者说是思,这和写作是行为是殊途同归的。思就一定获得快乐吗?当然不能,只有思有所得时才能获得快乐,思有所得,就是悟道,悟道就是你的思由量变转化成了质变,和发明家发明一种新鲜事物是一样的,因此,写作的快乐就是思的快乐。
  写作的快乐分为两种:一种是词语炼金术的快乐,因为发明一个词语,一种说法而沾沾自喜,这种是小快乐,因为他们只关心自己,不关心世界,只强调艺术境界,而谈不上思想境界,还未走出一个凡人的喜怒哀乐。在儒家当政的几千年里,大部分名家都只获得了这种小快乐,无论陶渊明、李白、王维,还是曹植、柳永、李清照,都是只获得这种小快乐的小家碧玉。至于有人说,他们不是天才,谁又是天才?在他们生活的年代还有谁比他们强?这我回答不出。儒家当政,本就外行领导内行,即使有真正的大家,也不允许他们出现并走进文学史。写作的大快乐,只有少数人获得,老子、庄子便是少数人中的佼佼者,曹雪芹、鲁迅、毛泽东也是真正获得这种大快乐的天才,因为他们自觉的将这个世界放在肩头,一生沉浸在一种“无我”的大思考中,只有他们和释迦牟尼、耶稣、荷马、但丁、莎士比亚是同级别的。
  为什么很多人都不能获得写作的快乐?因为他们被动沉浸在一个被遮蔽着的因果轮回中出不来,比如,有的人因为最初的感情纠葛写抒情诗,一旦这种感情纠葛的因一点点淡化,他的写作成就这个果便跟着一点点弱化,继而消失,他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制造垃圾;而有的人因为读了几本玄学书,而沉浸在装神弄鬼的词语隐喻游戏中,尽管身后也有一帮追随者,但真正他悟道的那天,他自然会明白,实际上他只是做了一次前人的义务广告宣传员罢了,白白虚度了虚伪的一生,误己害人。还有的跟着政治跑,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这种写作不但不能获得快乐,反而获得的痛苦,政治本身就是虚伪的,所谓的“政治抒情诗”,本就应该是对政治的批判,而不是对虚伪的颂歌。还有些人热衷写感觉、写身体,这都是一种青春期的生理病,长大了,病就好了,谈不上快乐与否。还有很多人迷恋亲情、友情、故乡,尽管不排除有少数真情实感的佳作,但更多的是无病呻吟,陈词滥调,即便是快乐充其量还是凡人的快乐,而非诗人的快乐,写作行为只是其身上可有可无的衍生品罢了,永远也不可能写作行为极致的快乐。
  写作的最高境界是写出“无我”的诗,那也是获得最极致快乐的必由之路,当然这种“无我”不仅仅是王国维所言的艺术上的“无我”,而是灵魂世界里的“无我”,艺术境界里的“无我”,只是一种技术手段罢了。所谓“无我”,就是诗中的所有“我”字,可以被“我们”所代替,诗人的品级就是普遍性的品级,当然,这并非说最具普遍性的诗就一定是伟大之诗,只是说,普遍性只是个写出伟大之诗非那样不可的前提。
  将灵魂和身体分开才是一切修行的最高境界,写作者的修行也是,让灵魂自由自在,让身体若有若无,二者不能成为彼此的拖累。释迦牟尼便是将灵魂和肉身自觉分离开来的修行第一人,他之前的修行者,则从未离开把修行视作肉体体悟的行为艺术,比如这一世刑罚自身,下一世便享受身体的完美愉悦,这一世饥寒交迫下一世便富贵龙华等等,那么,所谓修行无非“1”+“-1”=0,成了一种灵魂重复给肉身打工的行为艺术。而释迦牟尼的修行里根本“无因”,无自己的喜怒哀乐贪嗔痴在内,那样那个果便成了永远接近却无法触及的“无我之果”,或者说,根本谈不上“果”。当然,“无我”并不就是“无”,而是所有的行为只剩下一个字——爱,因为我爱,所以我写作,因为我教会了这个世界怎样去爱,所以这个世界也必将爱我,这便是写作者的真谛,冥冥中的天意所在。
  把写作的快乐与出名、发表、获奖挂钩,等于将自己的快乐交在他人手上保管,如果你有幸生在春秋战国或民国也就罢了,如果生在儒教当政的时代,那你这一生就谈不上写作的快乐了。看看当前的诗歌生态吧,体制内的作协、诗协都是一帮子虚伪者在玩,学院派著名诗人、理论家,普遍有学问无生命体验,皆是诗人这种动物的反面,而他们推举的民间诗人,又是普遍有体验无学识,全是上不得台面的土特产,写作者的快乐离他们远着呢。
【收藏此页】    【关闭】    【本有评论 0   条】
文章评论
目 前 还 没 有 此 文 章 的 相 关 评 论 信 息 !
在线评论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诗赋绽芳蕊 今来觅知音
关于我们  |  走近诗赋  |  入网须知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诗赋网    Copyright 2008-2016   zgshi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8006388号
诗赋杂志投稿邮箱:sunwulang@163.com
联系人:轻盈     QQ:418193847、1969288009、466968777     QQ群号(点击链接)     电话:15609834167     E-mail:sttst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