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会员姓氏检索 :
                  本版编辑团队
本版主编:隔岸听箫
主编寄语:
本版顾问:
本版副主编:
本版编辑:
                  本版精品文章
                  文章评论
    胡跃荣 评论 (评论时间2011-04-10 09:37:58)  
    谢谢剑魔君的支持!难得而贵!^_^
    剑魔之剑 评论 (评论时间2011-04-09 10:34:27)  
    支持胡先生!!!
    胡跃荣 评论 (评论时间2011-04-09 09:47:34)  
    回复夜雨:文章说“有不同的意见,双方也只需各自阐述明白了自己的观点就是”。如果我对质疑都回复便有了“诡辩”的嫌疑。见谅!
    江湖夜雨 评论 (评论时间2011-04-09 09:04:29)  
    胡老师太客气啦。夜雨认为您的论述总体还是很深刻的。上面一点意见只是直言几句,不知先生对我提出的意见怎样认为?
    胡跃荣 评论 (评论时间2011-04-09 08:53:03)  
    谢谢夜雨君点评!周末快乐!
    点评时间可能是记录的写点评的开始时间,所以刚才没看见,对不起。
    胡跃荣 评论 (评论时间2011-04-09 08:40:50)  
    周末快乐!哈哈!
    胡跃荣 评论 (评论时间2011-04-09 08:38:45)  
    谢谢三位女士点评!时代毕竟不同了!哈哈!大家祝你快乐!^_^
    江湖夜雨 评论 (评论时间2011-04-09 08:07:11)  
       大略看了一下胡老师的文章,胡老师对人类精神领域创作活动的一切有形无形的“造假”行为是深恶痛绝的,这点无可厚非,也值得赞赏。不过夜雨想就胡老师所说的一点进行一点讨论,即老师所说的“比如诗词的内容和意境被人改成‘和’之后,常常令人无可奈何”,并认为这是很隐蔽的造假形式。夜雨对此有不同的看法和意见。个人觉得胡老师在论述时不够细致,有失于偏颇和笼统。文学创作中自古以来就有“引用”、“隐括”、“和”等现象的存在,这种种手段不但不会有害处,相反还是一种文学创作上的借鉴和继承,不应一笔抹煞。比如说吧,在借鉴历史长河中那些优秀作品的闪光之点上,许多作品也并不直接袭用成句,而是遗貌取珠,化用其意,裁剪入律而浑然自成。如苏轼的《水调歌头》开头奇逸之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实际上化自李白的“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而气韵尤胜李白;如李煜的《虞美人》结尾那传颂千古的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是脱胎于李白的“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而形象更鲜明壮阔,情韵更胜;再如秦观的《满庭芳》中那令人叹为妙笔的“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实际上点染自隋炀帝杨广的《野望》中的“寒鸦千万点,流水绕孤村”,但意境却超过了原诗不知多少倍;而后来元朝马致远的名曲《天净沙》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那样的绝妙写景之句,却又是由前面秦观的词句衍生而来········ 如此例子在历来的诗词中举不胜举。-----难道说这些都是“隐蔽”的造假的形式?
        在宋词史上,许多作品在隐括前人的优秀作品时多点石成金、脱胎换骨,起到了提高词艺的促进作用。这本身就是一种借鉴和继承。 当然,隐括的运用在词中也存在着一个“限”与“度”的问题,即“袭故”与“创新”的问题。宋词隐括的创作方式上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隐括一个作品对象,改动词句,而不改其意。如苏轼的隐括词即使如此。第二种是隐括多个作品对象,杂取采集加以创造,也无从保留原意。像贺铸的《小梅花》和周邦彦的《西河·金陵》即是如此。这类作品正如龙之东鳞西爪,不见龙身,深具“神龙见首不见尾”之妙,见出作者博闻强记、灵活采集运用的精湛功力,代表隐括词的最高形式。所以隐括忌生硬照搬,宜自然化用;忌拼凑焊接,宜水乳交融。隐括的情况最好是出于意境、感情表达的确切需要,或在苦苦推敲而找不到比前人的词句更能恰当的表达时不妨化用,如诗仙李白就曾陷入过“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创作窘境。成功的隐括化用,“善于调度,正不以有蓝本为嫌”,“虽窃其意,而语加蕴藉”,从而浑然融入作者创作的心境,写出完美的意境,与剽窃与抄袭是绝对无缘的。运用时应尽量避免使自己的作品落入那种陈陈相因、毫无新意的袭用中,如果那样就难免沦为一种敷衍乏味的文字游戏,也就是被胡老师所指责的那种“隐蔽的造假”了。
        胡老师的本意是从文学创作贵在创新才具有永恒的生命力的基点出发的,这个宗旨值得赞赏,夜雨也只是就胡老师说所的一点展开了一点讨论,匆匆写就,不当之处,还望海涵。 
    花影 评论 (评论时间2011-04-08 16:25:11)  
    胡老师剖析的精辟透彻~花影学习
    薄暮 评论 (评论时间2011-04-08 15:37:52)  
    “假” 普存于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欣赏学习胡老师的宏论。
    轻盈 评论 (评论时间2011-04-08 13:40:41)  
    好长啊,逻辑严谨,问好胡老师
        共有 11  条评论 . 当前第 1  页,共 1  页           
    转到  

诗赋绽芳蕊 今来觅知音
关于我们  |  走近诗赋  |  入网须知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诗赋网    Copyright 2008-2016   zgshi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8006388号
诗赋杂志投稿邮箱:sunwulang@163.com
联系人:轻盈     QQ:418193847、1969288009、466968777     QQ群号(点击链接)     电话:15609834167     E-mail:sttst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