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会员姓氏检索 :
                  诗论
本栏目所称的诗论,主要指对本站除辞赋骈文、书画影廊发表的作品外的文艺评论,评论内容包括作品与作者。
                  本版编辑团队
本版主编:隔岸听箫
主编寄语:
本版顾问:
本版副主编:
本版编辑:
                  本版精品文章
                  文章信息
当前位置:  诗赋文论  >>  诗论
关于如何写格律诗词之我见(一)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访问量:1762        作者:秋水孤帆        发布:秋水孤帆        首发时间:2010-02-27 09:48:00
关键词:关于如何写格律诗词之我见一
编语:

关于如何写格律诗词之我见

 ()

  最近好多朋友让我谈淡关于写格律诗及词的一些看法,现初浅述之如下,与朋友们共同探讨,如有不当之处,还望各方家及诗友斧正。

  写诗词无外乎四点,一是炼字,二是修辞,三为谐律。四为造境。谐律其实很容易,只要弄懂规则就可以了。比如格律诗,只要把握住“韵,声,粘,对,拗救。”等一些基本规则既可。如果你一旦注明自己写的是格律诗七绝,七律,五绝,五律那么就必须遵其格律,不可以服从意境为由而借口任意出律。其实大到人生,小到游戏,都有规则,都有约束,但是在约束下不违反规则,照样能随心所欲,玩的快乐。有人说中国传统的格律诗即是“带着镣铐跳舞”的文字游戏,所以真的玩好既不易但也有趣、耐看。     格律诗词有自己的标准格式与变化规律。汉字是一字一形,一字一音,只有中国文字分四声,读来抑扬顿挫。四声分两大类即平和仄。诗中只有平仄交替才会产生音韵美,而这种音韵美,恰恰是产生与平仄的变化之中。大家知道中国的《易经》中分阴、阳两大类的爻,它们分别组合后即变化无穷,代表了天地间的万物。“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周易正是用阴爻与阳爻才变化出丰富多彩的卦象,而交际舞却是用左右脚的变化才展现给人们蓬嚓嚓的优美舞步的。那么格律诗不也正是由平仄的变化才使其千百年来在文坛上久盛不衰吗!

  中国的近义,同义词很丰富,不是找不到相近词汇的。假如自己写的诗失粘,其它平仄又合律,难以改动,那么你就声明是“阳关体”好了。如:王维的代表作 《渭城曲》“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轻轻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在中唐以前人们最重视的是犯孤平对失粘失对并不看的很重要,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首很著名的诗,其中第一联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就失对。象这种失粘,失对的例子很多,如:柳宗元的《江雪》,孟浩然的《春晓》李白的《静夜思》等,但不能称之为格律诗,只能称乐府诗”“古绝”“古风。当然不是格律诗不等于不是好诗,但挂羊头卖狗肉是要不得的。

  添词要照谱添,一个是平韵,一个是仄韵(包括入声韵),另一个就是换韵,换韵有三种, 1平仄通叶格既换韵不换部,如,《西江月》、《蝶恋花》、……等。 2平仄转换格既换韵又换部。如,《清平乐》、《调笑令》、……等。 3平仄错叶格既换韵后又回到原部。如《相见欢》、《诉衷情》……等。

  最近我有个朋友乘兴照词谱添了100首《满江红》词,但却不守律。还自称:不在乎格律,有好的意境可以放弃格律云云。我说;你既然选中了这个词牌,就必须遵守规矩,否则你去写自度曲,自由诗好了,为什么还冠以词牌名呢?比如《满江红》这首词本应是以入声为韵的,如岳飞的《满江红》其韵脚为歇,烈,月,切,雪,缺等都是入声。我这朋友坚持偏要用仄声。《清平乐》,本来是换韵又换部的,他却用平仄同部。我对他说:“你用了《满江红》的词牌,而又不是按照它的格律,那末,最好就另外起一个词牌的名字,如《满江黑》或其他,以便与《满江红》相区别。”,“我看还是老老实实按照旧格律比较好。因为旧格律毕竟有了长期的历史,经过了许多发展变化,成了定型。这在一方面固然说明它已经凝固起来了,变成了死框框”。当然这不是我说的,而是邓拓先生在《燕山夜话》中讲的。如果你非要坚持,那你只能是孤芳自赏了。

  其实这些规则一旦弄懂,写诗添词会很容易的。但真正一首好诗词,並非遵律就为佳,“律诗只论平仄,终生不得入门”。重要的是能表达出一种美好的意境与令人回味无穷的佳句來。有的人一生写诗词上千首,如果有几首那怕是一首传世,那也足矣。如宋时的苏麟当时是浙江杭州巡检,他看到当时范仲淹周围人都巴结范而写首著名句子,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而流传千古。他一生也仅写这首。与贺知章齐名号称吴中四士的张若虚在《全唐诗》中也仅存两首,但一首春江花月夜却让世人皆知。所以,对初入诗词门的朋友,当然不要为什么清规戒律所难住,就象喜欢踢足球的人,首先弄懂什么叫越位”(如诗词中的出律)什么叫合理冲撞(如诗词中的拗救)。一旦这些规章懂了,最后的目的是进球(如诗词中的佳作)

  写诗前首先要谋篇布局,律绝也讲究起,承,转,合,也就是要平起,顺承,跳转,妙合。这样一首诗出来才会有味。有好多朋友喜欢写景,写景要言情,铭志。而不单单是为写景而写景,当然也有纯写景物的,也有不讲起承转合而成千古名诗的,如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首诗虽说是全都写景,也没什么转合,但也不失为一首好诗,就象四幅画一样,呈现在读者眼前。可是,它照比杜牧的《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比起来就逊色多了。杜牧在此诗中前两句,通过一件旧兵器的发现,一件小事的描述,让人没感觉到与赤壁有什么关系,而在第三句中突然一转,假如东风不给与周瑜取胜的天机,恐怕他的爱妻小乔,早己为曹操所获了。作者就发现一件前朝旧兵器,而联想到赤壁大战一件大事。读起来让人浮想联翩,回味无穷。假如我们要写《赤壁》的话,肯定会把赤壁大战写得如何壮观,场景何等宏大但效果可想而知了。所以,我等也写不出这样留传千古的杰作的。

  在诗词创作中,意象塑造是最为重要的。意为立意,象为结象。意为作者的主观思想,如观念、意识、情感、志趣…等。象指客观物象,包括景象、事象、物象、现象、幻象…等。立意后,要求作者找个“形象大使”以代替自己发言,而不是直接说出来。如大家知道的《离骚》中即以美人,芳草作为“象”来抒发作者热爱国家的“意”。

  通过以上简述,我的观点是,要写好格律诗词,首先要有“技术层面”的功夫,即是懂得,熟悉“四声、平仄、押韵、对仗、拗救…”等。其次是“艺术层面”,要在“意象、意境、语言、章法、布局…”上下些功夫。对古典格律诗词要;继承传统,去粗取精,发扬光大,走出新路。

  综上结合一些体会,一首《西江月.写诗感怀》与大家共勉。

 

西江月 写诗感怀

粘对韵声依律,起承转合谋篇。孤平拗救救何难,本下句中五变。

赋比兴为技巧,情观怨是诗源。遣词炼字字新鲜,且忌语空味淡。

注:“本下句中五变”:指七言格律诗中本句拗,“三拗五救”,上句拗,下句五字救。

【收藏此页】    【关闭】    【本有评论 6   条】
文章评论
浪里新花 评论 (评论时间2010-03-01 22:23:00)  
格律的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还是要破的,否则墨守成规,终难发展。若无人破格律,怕没有词的出现,若无人破格律,怕没有曲的出现,所以历史的发展要求格律不破不立,诗韵问题的确不一定是某代人能想改就改,问题是终于没有好诗出现,新诗又不成气候,现在有好的格律诗人吗?没有,否则,何以井水边无人歌柳郎词,有好的的现代诗人吗?还是没有。 有人把格律诗写的规规矩矩,除了让一般人拿起格律教程研究深入一下,终于明白原来很合律,别无用处,也不能证明就写得一手好诗,如果遵循旧的韵律,不妨再遵循旧的语言习惯,终于大家都写起唐诗来,没点时代面目,写得再好,还得把你当做1000年前人,自己知道别人这样以为,恐也高兴不起来,只好继续曲高和寡。 古人读点书,不管好不好,个个能写点诗,只要不用典,大体也看得明白,今人读了个古代文学博士,格律也懂却无半点诗才,呜呼于诗何益。 现代诗呢?越来越不明白诗人要说什么,我自以为算得上是个文学爱好着,很多当代诗歌看不懂,每当读到这些东西,我就惭愧不已,但很担忧:我好坏算个文学爱好者而且算是个诗歌爱好者都看不懂,一般识字的想看明白也不容易了,那么,这样的诗歌有前途吗?
秋水孤帆 评论 (评论时间2010-03-01 21:15:00)  
关于用韵问题早有争论,不是N言数语能说得清楚的。见仁见智吧,历史能证明一切。 记得胡适在1918年他写了篇文章<<文学改革刍议>>中提出"文当废骈,诗当废律";1944年柳亚子写了篇文章<<旧诗革命宣言>>中说"旧诗必亡",“平仄的消失,极迟是五十年以内的事”可他们的预言被历史证明了,没有行通! 所以,关于诗韵问题不一定是某代人能想改就改的吧?
寒江雪 评论 (评论时间2010-03-01 08:32:00)  
浪里新花,高见啊![鼓掌][鼓掌][顶][顶]
浪里新花 评论 (评论时间2010-03-01 07:30:00)  
最好别把入声牵进来,这个已经在现代汉语中不存在,你再坚持那就不合适了,符合大的平仄规律即可,语言语音是辩证历史地发展的,现在没有的东西你不必再去遵守,否则要时时背韵书,正如清人所言:“平生双下榜,该死十三元”,这样写诗累不累,格律诗形式上没有发展,内容上也不容易新鲜。事实上一首好诗还是重在诗意,除了夫子们没人计较他合律与否,虽工于格律却味同嚼蜡的东西太多了。 当然诗歌还是要尊重格律,但没必要那么严格,有些因素可以不考虑,就如入声之类已经是语言学历史了,音韵还可宽广些没问题。 现代新诗最大的问题是太没规矩,写得云里雾里,扔掉格律音韵的美学,诗意干渴,故作深沉,假哲学的面孔到处都是,唱也唱不起来,导致当代人对流行歌曲青睐有加,这就是诗歌的损失了。 古代文人的综合修养要求很高,写出来的东西多少合点规矩,懂得意境是诗歌的灵魂,现在的诗人,不知传能下几篇像样的东西,却清高深沉得可笑。
胡跃荣 评论 (评论时间2010-02-28 23:34:00)  
“《满江红》这首词本应是以“入声”为韵的”——参见满江红(柳永) 万恨千愁,将年少、衷肠牵系。残梦断、酒醒孤馆,夜长滋味。可怕许、枕前多少意(注:添字法,添一字),到如今、两总无终始(注:添字法,添一字)。独自个、赢得不成眠,成憔悴。 添伤感,消何计;空只恁,厌厌地。无人处思量,几回垂泪。不会得、都来些子事(注:添字法,添一字),甚恁底、抵死难拌弃(注:添字法,添一字)。待到头、终久问伊着,如何是。 再参见满江红(戴复古) 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卷长波、一鼓困曹瞒,今如许。 江上渡,江边路,形胜地、兴亡处。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
在线评论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诗赋绽芳蕊 今来觅知音
关于我们  |  走近诗赋  |  入网须知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诗赋网    Copyright 2008-2016   zgshi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8006388号
诗赋杂志投稿邮箱:sunwulang@163.com
联系人:轻盈     QQ:418193847、1969288009、466968777     QQ群号(点击链接)     电话:15609834167     E-mail:sttst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