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会员姓氏检索 :
                  诗论
本栏目所称的诗论,主要指对本站除辞赋骈文、书画影廊发表的作品外的文艺评论,评论内容包括作品与作者。
                  本版编辑团队
本版主编:隔岸听箫
主编寄语:
本版顾问:
本版副主编:
本版编辑:
                  本版精品文章
                  文章信息
当前位置:  诗赋文论  >>  诗论
关于如何写格律诗词之我见(二)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访问量:741        作者:秋水孤帆        发布:秋水孤帆        首发时间:2010-02-27 10:01:00
关键词:关于如何写格律诗词之我见二
编语:

关于如何写格律诗词之我见()

前几天我在某论坛上发首七绝,有个很热心的网友给该诗以不错的平价,但随后又指出几处出律,我跟贴讨教之。其实他不说我也知道是指几处已拗救的地方“出律”了。应该说这位朋友对格律诗的基础知识还稍欠些。鉴赏或写格律诗如不懂拗救,那么对前人好多名作就理解不了,有可能把格律诗当古风。对自己写格律诗也有很大的约束。下面我就关于孤平拗救粗浅述之: 关于孤平与拗救:在格律诗的“仄仄平平仄仄平”句式中,如果只有一个平声(除平声韵脚外)前后都是仄声,这就犯了孤平。孤平在格律诗中是犯大忌的。人们不但在写律诗中避,在词中也避。甚至古风中也避,有人宁愿用仄仄仄仄仄仄仄也不愿用孤平。为了回避孤平,办法有两个一是在仄仄平平仄仄平的句式中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避免使用仄声字。如下例: 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这首诗首联第二句行舟绿水前第一字字是平声,如用仄声字就犯孤平了。颈联的第二句字也是如此。二是救孤平:如果在上例中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必须使用仄声字时,那就要通过“救”来解决孤平问题。我们通常称拗救。什么叫拗救呢?凡是平仄不依常格的句子,都叫拗救。前面一字了,后面必须用一个字来救,本句中、或在对句中“救”,所谓“救”,就是补尝,平用仄补,仄用平补。下面讲几种拗救;

 

1;本句自救:

格律诗基本句式(五言为例)

A()    B:平  

C()    D()

B式句中平平仄仄平句式中,如果第一字用了声,那么在第三个字必须用一平声字作为补偿,这样就变为仄平平仄平否则就犯孤平。例如:                                       

                                    夜宿山寺 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这首诗尾句中首字的“恐”字该平声字,却用了仄声字而“拗”。而第三字“天”该用仄声字却用平声字“救”。在此句中“天”字救了“恐”字,避免了孤平。这就是本句自救。在五言诗中这种当句救也叫一拗三救。在七言诗中仄仄平平仄仄平如第三字用仄声字那么第五字必须用平声字补偿。例如;

   甲申重阳登高赋 本作者

      菊折来三两枝,登高乘兴赏秋时。

      随风抛向长天处,朵黄花首诗。

这首诗中第一句的“折”字应是平声字却用了仄声字(入声),故“拗”了。但第五字“三”却用了平声字来补救,用“三”字补尝了“折”字避免了孤平,这就是本句救,我们在七言中管这种方式也叫“三拗五救”。

                         

 2;对句相救:

在格律诗A式句中,也就是五言诗“()仄平平仄的句式中,和七言诗“()()仄平平仄的句式中,五言第四字,七言第六字改用仄声字,那么在对句中五言的第三字,七言的第五字,必须用一平声字来补尝。这样就变成了:

()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五言)

()()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七言)

我们把这种形式叫对句救。例如五言诗:

访皇甫七 白居易

  上马行数里,逢花倾一杯。

  更无停泊处,还是觅君来。

这首诗首句的“数”字该平声字,却用了仄声字,“拗”。而下句中第三字“倾”该用仄声字却用平声字“救”。在此句中“倾”字救了上句“数”字,这就是对句救。

乐游原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这首诗首句五连仄,其中第四字的“不”字应该平声字,却用了仄声字,“拗”。而下句中第三字“登”该用仄声字却用平声字“救”。在此句中“登”字救了上句“不”字,这就是对句救。

再例如七言诗;

江南春绝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首诗首联第三句的“十”字该是平声,却用了仄声字,“拗”。而下句中“烟”该是仄声字却用了平声字“救”。以“烟”救“十”字,这就是对句救。

 

  汴河阻冻 杜牧

                 千里长河初冻时,玉珂瑶佩响参差。

                 浮生恰似冰底水,日夜东流人不知。

这首诗首联第三句的“底”字该是平声,却用了仄声字,“拗”。而第二句中“人”该是仄声字却用了平声,“救”。以“人”救“底”字,这也是对句救。

 再如: 

                              夜泊水村 陆游

腰间羽箭久凋零,大息燕然未勒名。

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记取江湖泊船处,卧闻新雁落寒灯。

这首诗颈联第一句中的有万二字都该是平声字,但用的却都是仄声字,,下句中字,应是仄声字却用了平声字,。这样就以字,补救了有万两个字。这就是对句救。同时也救了本句“向”字,也称一救三。

再如:

元夕逛灯街 本作者

   里长街彩光,银花火树映天堂。

   龙飞凤舞灯数,虎跃鸡鸣车几行。

   户户窗前照圆月,人人身上饰新装。

   星移汉转玉轮去,仍是满城烟火香。

这首诗颔联第一句中的“数”字应该是平声字,但用的却都是仄声字,“拗”了,但颔联下句中的“车”字,用平声,这样就以“车”字,补救了“数”字。这也是对句救。

 

 3:可救可不数;

同样也是在A式句中既五言诗“()仄平平仄七言诗“()()仄平平仄中,五言诗第三个字,七言诗第五个字,用了仄声字,而五言第四字,七言第六字没用仄声字,这种情况叫半拗或“小拗”,是可救可不救的。例如:

天末怀李白 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这首诗颔联第一句第三字用了仄声字,是半拗。本来可救可不救的,但作者在下句中第三字字给救了。也是对句救。例如七言律诗:

咸阳城东楼 许浑

独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州。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这首诗颔联第一句第五个字应用平声,却用人仄声字,是半拗本来也是可救可不救的,但作者在下句中第五字却救了,本来这里当用仄声字而用平声字,救了字是对句救。在本句中字本应平声,所以字又救了字。因此在此诗中既有本句救又有对句救。

再如:

                                    闻笛 本作者

                                            傍晚园中杨柳垂,盲童横向湖吹。

  游人可懂曲中苦?同在天涯乐是谁?

   

这首诗第三句中“曲” 字应平声,但却用了仄声字,是“半拗”也叫“小拗”是可救可不救的,故本诗未救。

 

4;特殊的平仄句式:

在基本句式C式句型中既五言诗“()平平仄仄,七言诗“()()平平仄仄句式中,可以在五言的第三,四两字平仄互换位置,七言的第五,六两字的平仄互换位置,既由原来的,“()平平仄仄变为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变为“()仄平平仄平仄但在这种情况下,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必须用平声,不再是可平可仄的了。以上这种格式在唐宋诗中也是常见的,也可以算是一种正规格式。如下例;

月夜 杜甫

今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这首诗第三句遥怜小儿女就用的是”()平仄平仄的格式。第七句何时倚虚幌也是用的这种格式。再如下例七言诗中;

 

郊行既事 程颢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围。

兴逐乱红穿柳巷,困临流水坐台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飞。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防游衍莫忘归。

这首诗中第七句况是清明好天气用的是“()()平仄平仄的格式。再比如:毛泽东主席的《送瘟神.其二》中第七句借问瘟君欲何往《答友人》中第七句我欲因之梦廖廓都是用的这种“()()平仄平仄的格式。在律诗中这种格式,一般都在第三句或第七句中。所以这种格式,称为特殊的平仄格式,也可以当正规的格式用了。

 

格律诗拗救公式:

 

  (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

  (平)                           

                            (平)平(平)仄          

                            (仄)  

 

【收藏此页】    【关闭】    【本有评论 8   条】
文章评论
隔岸听箫 评论 (评论时间2010-03-06 09:21:00)  
胡兄所见,高人一筹,赞同![咖啡]
秋水孤帆 评论 (评论时间2010-03-01 21:39:00)  
关于“拗救”,无外乎用我们现代语言就是给“政策”。如果有好的句子非要破律也未尝不可,但前提是“救”。如“向晚意不适”五仄,那么后句为“驱车登古原”,一“登”字救之。“南朝四百八十寺”中“八”、“十”字出律,下句“多少楼台烟雨中”。一“烟”字救之。因此,古之大家关于拗救的诗很多。所以正格的也不见得都是好诗。因此,古之大家关于拗救的诗很多。所以正格的也不见得都是好诗。
鼓风女儿 评论 (评论时间2010-03-01 08:25:00)  
学习中~~~一一问好!茶~[咖啡][咖啡][咖啡][咖啡]
轻盈 评论 (评论时间2010-03-01 08:14:00)  
好想去看胡老师上课,一定很有学识,很有风度,很有思想,很有风格![鼓掌]
胡跃荣 评论 (评论时间2010-03-01 00:05:00)  
古人也是平凡人,不可能每件作品都是精品,今人要胜古人才是,何必迷信古人?还是实事求是的好。“上马行数里,逢花倾一杯”并非好句——上马行三里,逢花饮一杯——未必不可。“向晚意不适”无一平声字,原就无可取之处,此诗好的是后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浮生恰似冰底水,日夜东流人不知”也无特别之处。至于人们说“宋人无好诗”就不用我再说什么了。而“南朝四百八十寺”这样的数字句,通常与地名、人名一样是可以不论平仄的。还有多处“孤平”也不必细说。
在线评论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诗赋绽芳蕊 今来觅知音
关于我们  |  走近诗赋  |  入网须知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诗赋网    Copyright 2008-2016   zgshi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8006388号
诗赋杂志投稿邮箱:sunwulang@163.com
联系人:轻盈     QQ:418193847、1969288009、466968777     QQ群号(点击链接)     电话:15609834167     E-mail:sttst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