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会员姓氏检索 :
                  诗论
本栏目所称的诗论,主要指对本站除辞赋骈文、书画影廊发表的作品外的文艺评论,评论内容包括作品与作者。
                  本版编辑团队
本版主编:隔岸听箫
主编寄语:
本版顾问:
本版副主编:
本版编辑:
                  本版精品文章
                  文章信息
当前位置:  诗赋文论  >>  诗论
舍得点评(55)忆秋词的作业
文章来源:舍得之间点评        访问量:1632        作者:花月主人整理        发布:花月主人        首发时间:2010-05-02 09:29:00
关键词:点评
编语:

55 忆秋词
城中未省春光好,槛外无将秀色分。觅径拾阶钟鼓近,鸣禽甫动渺然闻。
遥观铁耒仍耕绿,暗嗅山僧应煮芹。莫问余心牵念否,撷桃花润染诗文。

[对仗小议] 点评前,先闲聊几句对仗的问题。近体诗写作之特点,重在对偶,妙在虚实。原则上颔、颈二联是必须对仗的,而首尾二联则不要求对仗。中间对仗可以够成精致典雅之工稳,形成文体的骨架,首尾不求对仗,则可体现虚实变化之灵动。这样的安排是为了避免文法过于单调而显得枯燥。这是近体诗一般的形式要求,但近体诗也不是刻板僵化的,也是允许有变通的。在对仗上,就可以有些变化。比如,仅颈联相对仗的,是“蜂腰格”,首联对仗而颔联不对仗的叫“偷春格”等等。而前三联皆对仗只是尾联不对的,也是时有所见的,下面要赏析的这篇律,就是这样在对仗上变体的近体诗。

城中未省春光好,槛外无将秀色分。
观看本律的起联,是采用了对仗的方式而写作的。我认为,形式是为主题服务的,采取什么样的表现方式,要根据主题以及所构思的特点而决定的。对仗,则表现出工稳的特点。起联便对仗,对于理趣诗、豪放诗以及庄谨一些主题格调的写作比较适合。但对于写情描景之作,尤其写《春》这样题材的作品,对仗的工稳性会对诗意的灵动性有所制约。观看本联,其实就感觉到了这点。这里注意到二个关联词“未省”和“无将”。“未省”是没有领略到的意思,“省”在这里只是感觉的意思。“无将”本是一个成词(谋逆之义),但作者在这里其实是没用这个成词的含义,而是引申了一下。
个人感觉,这两个关联词在诗句中的作用,只是体现了文典之表现,其实完全没必要这么写,有为了对仗或者为了表现“典藏性”而强凑的嫌疑。结合全篇,揣测起联本意是应该——城里品味不到什么春光,还是到野外去寻觅一下春色吧。但从写作表现上看,有些生涩。上下句字义显得雷同了。下句“槛外”本义只是门外的意思,引申到“野外”(俺给引申的,否则隔的太狠了)这个意思上,有点远了。依转折词的关联性质,有此“未省”的意思,下面就须要承接,上联有否定,下联要承接。而不应该写成并列关系。这样用词,就是不作对仗句,也要有流水意。“未省”和“无将”形不成这种流水的关系。在读鲁迅的著作时,描写祥林嫂捐门槛,了解过这个意思,但是在起句阶段,不多做此意象的引申。本联铺陈,形成分叙,有欠流畅。七律的起联,还是自然平稳点为好。建议起联采用流水对比较合适,并注意对仗的工整。

觅径拾阶钟鼓近,鸣禽甫动渺然闻。
起联求对,而颔联未对。可以看出这是作者有意采用的对仗形式——偷春格。是想在格式上也暗合题意吧,呵,可谓用心。对于这一联,描写上有些不够简练,炼字显得不足。“觅径”“拾阶”二个意象取其一便可,诗语上不需要如此细致的“重复”刻画。“鸣”“甫动”的搭配也嫌赘笔了。关于炼字的问题,我在前几天赏析作品时说过一个个人观点:一句之中不要使用三个(包括三个)以上的动词(动作),动多必乱,这样的语病谓之“多动症”。本联上下句的衔接不够自然,意上有些隔了。“渺然闻”这样的写法也很不妥,这里用不上“渺然”来形容的,此情此景,其实就是若有若无的“隐然”的意思。“甫动”在这里尤其别扭。还有个问题,就是关于“钟鼓”的。呼应下句的“闻”字,这里的“钟鼓近”应该是指钟鼓之声了吧?结合下面“山僧”的意象,这里应该是接近寺院了吧?那到底是钟声还是鼓声呢?人常说的是“晨钟暮鼓”,指的是早晨撞钟,暮时击鼓,而不会每天钟鼓齐鸣的。此词可酌。

遥观铁耒仍耕绿,暗嗅山僧应煮芹。
诗写到这里,就有点强行凑景了。说作者这里是在“凑景”,因为这样描写的可疑之处很多。前面有“钟鼓”的意象描写,就是说明了时辰,那么此时是耕作的时候吗?既然是“遥观”你分辨得出耕作者使用的是“耒”还是其他工具吗?前面又写了“觅径拾阶”“鸣禽……渺然闻”,本联还有“山僧”,结合起来看,想象得出是山中、野径、林密的景象,那你身在其中能“遥观”多远啊?不过,看这句“暗嗅山僧应煮芹”写的却是很有趣的,呵呵。

莫问余心牵念否,撷桃花润染诗文。
前面三联实际上是描述了一个出来踏青的过程,城里嫌闷,踏青野玩,描绘景致。描述的有点凌乱,但毕竟是理出了一条线索。无所谓起承转合,只是将过程一路写到了第三联。到这里应该是结最后一联了,作者在此忽生感叹句“莫问余心牵念否”---不要问我是否在挂念着。这句好象来的有点突兀了。“牵念”什么呢?为什么“牵念”呢?前面游玩的正开心呢,还在暗嗅煮芹的味道呢,此时此刻,有何牵念可言?嗅到煮菜的味道,饿了?最后一句属于凑字了,接引无由。

综合全篇,立意上比较贴题,扣合春的景象,描写城外踏青之旅。有游记的影子。对仗采用偷春格,暗合春之主题,选材用心。诗之结构不稳,结的突兀,影响全篇构架。遣词造句方面,有堆砌的痕迹,失之流畅。造境略有失之和谐,炼字尚嫌草率。

【收藏此页】    【关闭】    【本有评论 0   条】
文章评论
目 前 还 没 有 此 文 章 的 相 关 评 论 信 息 !
在线评论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诗赋绽芳蕊 今来觅知音
关于我们  |  走近诗赋  |  入网须知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诗赋网    Copyright 2008-2016   zgshi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8006388号
诗赋杂志投稿邮箱:sunwulang@163.com
联系人:轻盈     QQ:418193847、1969288009、466968777     QQ群号(点击链接)     电话:15609834167     E-mail:sttst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