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会员姓氏检索 :
                  诗论
本栏目所称的诗论,主要指对本站除辞赋骈文、书画影廊发表的作品外的文艺评论,评论内容包括作品与作者。
                  本版编辑团队
本版主编:隔岸听箫
主编寄语:
本版顾问:
本版副主编:
本版编辑:
                  本版精品文章
                  文章信息
当前位置:  诗赋文论  >>  诗论
律诗声律规则的扬弃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访问量:1037        作者:江建平        发布:坦然        首发时间:2009-08-28 17:02:00
关键词:声律扬弃
编语:
                                      律诗声律规则的扬弃 

    继承传统的原则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借用唐代书法家孙过庭《书谱》中的话,要求是“古不乖时,今不同弊”。继承传统不能简单地沿袭,而要结合时代,按适用的要求进行扬弃。 
    律诗的用韵,从唐以降,几易其书,就是为了适应语音的变化。数百年沿用至今的《平水韵》又因语音的变化,出现了同音不同韵和同韵不同音的混乱状况,显示出已经不合时宜(古已乖时)。所以大多数诗词爱好者要求今不同弊,提倡用新韵。
     律诗的声律规则也存在不合时宜的问题,所以要实行扬弃。
声律是律诗(亦称近体诗和今体诗)区别于古体诗的最明显的一个特点。 
    “本句节奏点的平仄交替”(汉语一般两字为一个节奏,第二个字为节奏点)是声律中一条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规则。它具有声律的和谐美,可以使诗的语言产生抑扬顿挫,铿锵有力的效果。为诗词的发展、成熟乃至文章语言的锤炼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律诗两句为一联。第一句为出句,第二句为对句。“对句节奏点的平仄与上句相对”这条规则是要一联中两句的平仄有所变化,不至雷同。 
    “出句节奏点的平仄与上句相粘”(律诗的起句也是一联中的出句,因是第一句也就无所谓相粘)这条规则是让上下两联的平仄格式发生变化,避免雷同。 
    这三条规则都有特定的用途,是必须继承和发扬的。 
    “奇句尾不押韵用仄”、“偶句尾押韵用平”、“三连声不在句后”也是必须遵守的三条规则。特别是三个平声在句后称作“三平调”,更是律诗的一个大忌。2007年6月试行的由中国楹联学会发布的《联律通则》将尾三仄和尾三平均排在避忌之列。
按照这六条规则,我们便可以推导出律诗的平仄格式,而无须死记硬背。(见我空间《律诗格式推导法》)。
    这六条规则衍生出的“一三可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声律规则,简洁明了,很适用。就是七言诗句中第一和第三个字(五言诗句中第一个字)的平仄可以宽泛,错了也无所谓。前人有“一三五不论”的说法是不严谨的,第五个字一定要论的,为的是避免三连声在句后。第二、第四和第六个字(五言诗句中第二和第四个字)的平仄必须严格,不允许出错。错了便为拗句。如果是平声用作了仄声,可以在第二句的规定位置补上一个平声字给救过来才行。(祥见《律诗格式推导法》) 
    以上这些规则在声律中都有着一定的功用,而且仍有适用价值,应该继承发扬。唯独“忌孤平”这一条应该摒弃。 
    在我说出摒弃的理由之前,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孤平。 
    五言“――∣∣―”句式中的第一字如果用了仄声字,就是犯孤平。因为除了韵脚之外,只剩一个平声字了。七言是五言的扩展,所以“∣∣――∣∣―”句式中的第三字,如果用了仄声,也叫犯孤平。 
    唐人将“孤平”作为一大忌,一定是有它的道理的。然而前人对忌孤平没有说出其所以然,致使现代人也就无从考证其所以然,延续至今我觉得也无须再探询其所以然了。理由是现在与唐代相去久远,许多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再做这方面工作不仅困难,而且已经没有意义了。(我揣测很可能是为适应“吟”唱的需要。过去常听到这样一个词“吟诗填词”。吟诗一直延续到民国时期,现在也许还有老人会吟诗,但为数应是寥寥无几了。五.四运动以后,总体上都被朗诵取代了。因为朗诵不存在孤平的问题,随之就产生了对孤平的质疑。)现实需要的是看它乖不乖时,有没有弊,适不适用,是属于精华还是属于糟粕,便可决定是该继承还是该摒弃了。
    我们知道,在律诗中还有“| ∣ ∣――”的句式,同样除了韵脚之外,也只剩下一个平声字。另外“∣ ∣― ―∣”的第三个字用了仄声,便成 “∣ ∣ ∣ ―∣”,句中道道地地只有一个平声,而前人虽称为拗句,但规定可救可不救。若不救,不也是孤平吗?为什么这两句不为犯孤平,而“∣―∣∣―”就犯孤平了呢?这些问题既然不知前人忌孤平的道理也就无法解答。解答不了这些问题,所谓的犯孤平在当今就显得没有道理,就是乖时。更何况“∣―∣∣―”并没违反“本句节奏点的平仄交替”这一规则,也不影响句子在朗诵时声律的和谐美。现在看来,对“∣―∣∣―”这种句式救与不救一个样,无所谓犯孤平,也没必要再作为大忌。  
    由此不难看出,前人所谓的“忌孤平”现在已经失去意义了,已经乖时了,而且有束缚人的创作和违背“一三可不论”规则的弊端,当属糟粕,所以应该摒弃。换句话说,就是要废除所谓“孤平”的禁忌。今后诗人对忌孤平要做到必须知之,未必用之。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倡导,在没有形成共识,没有废除这个规则之前还是要忌孤平的,否则会被人视为门外汉,诗作也不会被选用的。
这个意见我在2000年县诗协的同道小聚时曾谈到过,没人反驳,也没人接受。今日整理成文,希望引起同道的关注,更恳乞得到方家的指教。
 
                                 2009.7.1


1楼 幽兰 2009年7月1日 15时5分54秒
先生的观点可谓与时俱进,不管何扬何弃,为了发展的需要,是该有些扬弃。我碰到过一个老先生,曾经来过我的空间,他的空间里也写满了格律诗,只用平水韵写,他就很批评提倡用新韵的。

我的回复: 7月8日 07:49 
   有的人就爱抱残守缺,泥古不化,还故作高深,要人敬畏,近乎滑稽。殊不知声韵这类常识只不过是诗词的表相,作诗当在炼句和意境上用功。表相不是不要讲究,而是不要守住那些乖时的、不适用的和无意义的东西自我束缚。
    打个比方,古代男子不剪发,前人打制了一个精美的簪子插在发髻上,很适用,很自然,也很美。现在都理成了短发或光头,还要人将簪子作为传家之宝放在头上炫耀,即使有人功夫很深,能让簪子不从头上掉下来,又有何意义呢?自然吗?美吗?你不觉得滑稽可笑吗?我是有点忍俊不禁了。  
    对待传统和前辈,我们是应该有尊崇和敬畏的心情,继承传统和学习前辈也应该有虚心和谦逊的态度,但不能迷信和盲从,一定要多问问为什么,不单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这样才能学深学透,才能知道该扬什么,该弃什么,不至因盲从而出笑话。
    小时候听我哥说过一部喜剧电影,其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很能说明这个问题:一位女同志领着大家做操,每当做弯腰动作时辫子就垂下来,她便将辫子向背上一甩。学操的中间有一个人,每到此时也将臂膀向上一甩,成了一个很滑稽的噱头,逗得影院哄堂大笑。我们可不要成笑料呦。
    所谓与时俱进,就是要适应时代的发展,不能适应的就将被时代淘汰。以前的一切事物也都应适用于当代。没有适用价值的东西就将被人们抛弃,陈列到博物馆中去。
    事实就是如此。还以与头发相关的事来说明:以前每家的梳妆盒里都少不了清除头发上虱子的篦子。现在卫生条件好了,人们头上都不生虱子了,篦子成了废物当然就被抛弃了。这是很自然的事。  
    我们继承传统时,先要将前人的“梳妆盒”打开,将里面的篦子和簪子这类失去了适用价值的废物清理掉,留下梳子和镜子继续使用。这样才是明智之举。不知你意下如何。

现就用韵问题再说几句
    诗词押韵,为的是使诗词具有音韵美,让人感到和谐悦耳。韵是什么?《说文》里注:“韵,和也。“即和谐的声音“。怎样才能使声音(语言)和谐呢?从理论上讲,在语句的某个地方重复出现相同的语音,就能产生乐感,让人感到和谐。
    在诗词的韵脚处只要使用韵母相同的字或韵母不同而读音相近的字,便可出现这种效果。
    《平水韵》存在同韵不同音和同音不同韵的情况。同音不同韵就是将韵母相同的字分在不同的韵部,不准混押,纯属自己刁难自己。同韵不同音使创作出的诗词有的已经不和谐了。
    懂得了这个道理,就知道为什么要提倡声依普通话,并且需要一本有权威性的新的韵书了。同时也知道我为什么说守旧的人是抱残守缺,泥古不化,故作高深了。
    他们不愿与时俱进,拒绝接受新鲜事物也就罢了,无须强求他们。但迂腐到“狠批评提倡用新韵的”的程度,就不得不让人感觉悲哀了。就连毛泽东主席对待律诗也主张:声律要严,用韵要宽。
 
【收藏此页】    【关闭】    【本有评论 3   条】
文章评论
鼓风女儿 评论 (评论时间2009-08-25 22:55:00)  
致敬!!![赞啊][顶][咖啡]问安!
儒子驴 评论 (评论时间2009-08-21 23:15:00)  
科学发展观。长知识,说理透彻!大赏![顶][顶][顶][顶][顶]
大雅清风 评论 (评论时间2009-08-21 07:21:00)  
议论精当,分析透辟,很有道理,大赏,学习。向博主致敬。
在线评论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诗赋绽芳蕊 今来觅知音
关于我们  |  走近诗赋  |  入网须知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诗赋网    Copyright 2008-2016   zgshi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8006388号
诗赋杂志投稿邮箱:sunwulang@163.com
联系人:轻盈     QQ:418193847、1969288009、466968777     QQ群号(点击链接)     电话:15609834167     E-mail:sttst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