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会员姓氏检索 :
                  其它文论
本栏目所称的其它文论,主要指除版块道诗论和赋论内容以外的其它评论。
                  本版编辑团队
本版主编:隔岸听箫
主编寄语:
本版顾问:
本版副主编:
本版编辑:
                  本版精品文章
                  文章信息
当前位置:  诗赋文论  >>  其它文论
《选一个白桦做我的情人》后记
文章来源:袁野诗集        访问量:952        作者:袁野        发布:袁野        首发时间:2010-12-27 10:08:56
关键词:白桦 情人 后记
编语:

       

短短两三年在网络空间所积累的许多心情,终于可以在朋友们的帮助下编成一本诗集,并可为自己撰写一篇后记(一直为别人作嫁衣裳),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这让我想起许多与诗歌有关的人和事,想借此一并说出来,给自己情感一个交代,给喜欢我的人一些感激。

木子美说:一切都将死在时间里。也许有了这本诗集,我和我注定会消失的心情能像一条鱼一样,可以在时光之水中多游弋一些时日。

说到水,立刻就想到曾经生活过的那个烟波浩渺、水天一色,古时被叫做爱琴海的大湖。那长达200里弧线优美的白沙堤岸,那些被潮汐冲上岸来的晶莹、透明带着玛瑙波纹的小石子,湖岗上那些被雕琢成风的岸松,湖水中那些悠然自得的天鹅、大雁、野鸭,以及白鱼滩、鲤鱼岗、丁家亮子这些带有渔腥味的地名,都在我的眼睛和心里构成一种天然的喜欢,并有了想把这一切表达出来的冲动。现在我知道这种喜欢和表达的愿望,就是天然的没有变成文字的诗。

更早的时候是住在现在被称为中华巴洛克建筑时,一对毕业于东北工学院的夫妻邻居,他们让还是儿时的我在唐诗宋词里读到一种古老的韵律。我的朗读被小学老师欣赏,以至今天还可以一字不差地背诵出白居易的《卖炭翁》和《观刈麦》。

被现代抒情诗所启蒙,是在一个被叫做连队的地方,看到了一个很有才的家乡战友所创作的现代叙事诗《椰林曲》,其中一句“花落花开/整整三个春天”,我被这种跳跃性的时空转换所倾倒,开始读一些被叫做诗的“诗”。

再回到城里住在一栋被木栅栏围起,春天散发出丁香花浓郁芳香,秋天花坛开满波斯菊的俄罗斯建筑里。那带有雕花的门窗,古朴典雅的壁炉,安着轱辘镶着俄罗斯铁艺栏杆的单人弹簧铁床(我总幻想这床曾睡过一位美丽的俄罗斯姑娘),以及邻家那位叫柳芭的俄罗斯女孩,让我的生活有了很浓的异国情调。也就是在这时,姐姐送了我上下两本《普希金抒情诗选》,我体验到了普希金对待生活和爱情的态度以及与人决斗时的冲动与激情。

而正式学习诗歌是在一些更大的房子里,记得最大的房子是能坐下几百名既虔诚又激情文学青年的位于阿什河街上的省委俱乐部,布道者是一位著有多部诗歌理论极具演讲天赋的著名诗歌理论家(《诗的技巧》、《诗歌美学》、《诗歌语言的奥秘》、《诗问》的作者谢文利教授)。我被他的演讲深深打动,以至思路常常出轨,回答不出教授的问题来。在命题习作中我也没能写出让人称道的好诗来。论及进步的活,因该是潜移默化的影响,更多的是情感上的交流,最喜欢的是随教授到山野处采风。

使我收获最大的当是在这里结识了一些对我非常有益的诗友。他们能时常为我贫乏而枯燥的生活增添一点亮色,以各种各样的理由创造一些聚会,包括为我过生日。严格地说我的第一个生日是口碑极佳、德宽仁厚的军旅诗友德仁君为我在69师军营旁的小酒馆度过的,他还找了一个写军史的参谋助兴。席间举杯语出惊人:“今天全世界都在为你过生日,因为你的生日是圣诞节!”自此,十多年来,一直不曾间断。筱竹、秀子、船江、凯子等诗友也曾为我举办过生日宴会,最浪漫的一个生日宴会是在马家沟河畔一个叫小渔船的酒家福州舱中度过的,现在我还能记起诗友们的祝福和挂在墙壁上闪着柔和光线的小桅灯。

真正勾起我对现代抒情诗写作激情是在“触网”之后,我在互联网上看到了一个可以随意表达个性情感需求,自由进行文学交流与创作的广阔空间。就在腾讯QQ上建立了一个名为“丢在季节里的歌谣”的空间,题写了:“你是我心湖上挥之不去的浮云 ,我是你眼睛中不忍离去的依恋。”的个性签名,以“日月轮回”和“三耳兔”为昵称,开始了有感而发的现代抒情诗写作,每一首诗我还配上了与诗意相融或相近的优美图片,获得极佳的效果,受到很多空间网友的关注与“追捧”。我把部分留言取名“来自网络空间的溢美之词”也一并编入这本诗集中,因为我觉得我能写出这些我自己也比较满意的诗来,与他们的鼓励是分不开的。很多网上作品都保留着原生态状况,很像粗糙的毛坯,编集子时曾想到过要“加工”一下,转念放弃了,因为毕竟是对情感流程的一种记录,“加工”后可能完美一些,但会破坏心境的自然与真实。

很多诗留有我生活或情感的印记,但每首诗并不是都有一个特定的对象,很多时候只是一个稍纵即逝的情感流程。其实过程往往比结果更耐人回味。很喜欢诗人兼诗歌理论家李犁关于创作对象的一段描述:“诗人虚构的爱可能是他内心最真实的隐秘,是从他情感和思想上撕下来的最真切的血肉。所以它疼,它凉。这也就形成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和他诗歌的底色。而它的疼和凉又是通过温软的方式表达出来的,这就更让人心里隐隐作疼。”

我把一些早期报刊杂志发表的诗歌作品也收入集中编为一章,取名为“在历史的墙面上涂鸦消失的时光”,这些作品与本集其他作品不甚协调,但一路走来毕竟要留下些印迹,一如历史不应割裂开来。

作为《后记》篇幅已显过长,还是落入俗套就此收笔吧。

感谢即将赴新疆采风的著名诗人,哈尔滨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亦师亦友的李方元先生为诗集作序。并向为诗集编印出版、装帧、构图、打字、排版、校对做出贡献,付出辛苦的德仁、秀子、冯月、玉芳、杨丹丹、曲亮亮等诗友、朋友致以真诚的谢意。

                          2010年10月8于北京


【收藏此页】    【关闭】    【本有评论 2   条】
此文章已经被修改 1 次         最后一次的修改时间为:2010-12-27 10:20:54
文章评论
袁野 评论 (评论时间2010-12-28 12:32:34)  

谢谢扬帆,是那个木子美,虽然有争议,但文笔还不错

扬帆 评论 (评论时间2010-12-27 19:35:33)  

恭喜作者,你的诗歌终于化茧成蝶。

另,你提到的木子美,是那个“啥”风靡一时的网络木子美吗?

在线评论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诗赋绽芳蕊 今来觅知音
关于我们  |  走近诗赋  |  入网须知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诗赋网    Copyright 2008-2016   zgshi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8006388号
诗赋杂志投稿邮箱:sunwulang@163.com
联系人:轻盈     QQ:418193847、1969288009、466968777     QQ群号(点击链接)     电话:15609834167     E-mail:sttst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