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会员姓氏检索 :
                  赋论
本栏目所称的赋论,主要指对本站辞赋骈文版块的作品与作者进行的文艺评论。
                  本版编辑团队
本版主编:隔岸听箫
主编寄语:
本版顾问:
本版副主编:
本版编辑:
                  本版精品文章
                  文章信息
当前位置:  诗赋文论  >>  赋论
对当下辞赋创作所面临的理论缺失与现实困境的几点意见
文章来源:博客        访问量:2398        作者:刘长焕        发布:高原风        首发时间:2011-05-10 10:26:21
关键词:中国诗赋网
编语:
北京20115月辞赋论坛提交论文

 

摘要:当下辞赋创作群体,在辞赋理论的研究、创新和践行上存在着许多缺失和偏差,这一问题充分暴露在时下公开发表的大量辞赋作品中。面对这一困境,辞赋学者虽然以冷眼作看似清醒的旁观,但是这种于创作无补的现实则反证其学术研究和价值干预的缺位。当下的辞赋作家和辞赋学人如何凝聚合力,以期实现彼此互动状态下的共同提高,是我们不能回避的问题。回溯历史,古人辞赋创作实践,着力在“经国不朽”上的价值定位,是值得我们再认、挖掘和尊重的,也许只有这样才达成更多的尊重和更善意的批评,从而实现文化的繁荣和审美价值多元走向,有助于辞赋创作打上时代烙印,记录和描述这个前所未有的时代,并促成辞赋创作走向高雅,摆脱困境,服务社会、提升价值。

关键词:辞赋  理论  创作  困境

一、辞赋理论尤当重视

 中国古典文学有着悠久的传统审美经验,其创作理论体系也博大精深,有着长期的学术积淀,这就为当下辞赋作家在进行“古典”形态的辞赋创作实践提供了可资参考借鉴的文艺思想,这是今天的辞赋作家尤当重视的内在功夫与基本修养。

刘勰在《文心雕龙·诠赋》中说:“《诗》有六义,其二曰赋。赋者,铺也,铺采攡文,体物写志也。昔邵公称∶‘公卿献诗,师箴瞍赋’。传云∶‘登高能赋,可为大夫。’诗序则同义,传说则异体。总其归途,实相枝干。故刘向明‘不歌而颂’,班固称‘古诗之流也’”①。这一段话在辞赋学术的话语场中被广泛运用,但是就目前中国辞赋创作的现状和所取得的业绩来看,我们和汉赋的辉煌成就实在是相去甚远,我们今天对于“体物”“写志”这些传统文学恪守的美学取向,并没有真正运用在辞赋创作实践上,以至于刻画事物的粗糙和文辞的俗滥铺天盖地,各位不妨看看《光明日报》登出的“百城赋”,越靠后越是不堪卒读,究其原因大体有三:一是作者心态闪烁,无“志”可写,徒有铺陈而未能深挖主题价值;二是基础知识鄙陋,才学贫瘠,驾驭语言文字的功夫尚欠火候;三是纱帽气息笼罩,不善于客观、辩证、曲折、巧妙地反映生活,代之而起的是应景应事之作泛滥。

刘熙载《艺概·赋概》说“言情之赋本于《风》、陈义之赋本于《雅》、述德之赋本于《颂》”②,那么我们对于辞赋的理解如果背离了“六义附庸”,何可言赋?尊重辞赋的文体架构和中国诗学传统,无疑是辞赋发展变化中必不可少的基础。刘熙载还说:“乐章无非诗,诗不皆乐;赋无非诗,诗不皆赋;故乐章,诗之宫商者也,赋,诗之铺张者也。”赋作为“古诗之流”其实本质上还是诗,诗道以追求“高雅”的审美为目标,《诗序》说“诗言志”③,在这一个层面,诗赋合璧,无非一精练,一宏大之别。所以,创作辞赋的作家应该以诗词为基础修养,非诗人者言赋,则当有底气不足之嫌。知道辞赋理论的常识而后谋辞赋之创作,乃可知进退得失,有品鉴手眼,则知何为“可”何为“不可”。如此,则当下辞赋界泛滥之作可得收敛,尊体崇法之作可得弘扬,与时俱进彰显潮流之作可得提升。

辞赋作家的感情应该是真实的,来自内心深处的代表正义、道德、主流价值和沉潜品格的真情实感,否则其创作必然流入低级、庸俗,甚至充满了铜臭。这种状况是一定要摒弃的,利用网络媒体不顾一切的炒作和献媚都将损害辞赋文体的宏大格局和高尚追求,从而堕落为趋炎附势或阿谀奉承的文字丑角,最终被历史淘汰出去,这是值得辞赋界警惕的。

二、赋家功夫在“赋”外

强化人文修养,孕化宇宙情怀是摆脱创作困境的内在功夫,这一点对于今天的辞赋作家显得尤为重要。司马长卿说“赋家之心,包括宇宙”④。说的是辞赋家的心性容量和格局,但把名利抛开,回望我们的内心,仰望无际的星空,追问终极关怀,以天地的大美为动力去驾驭文辞,则其格局自然博大渊深!王国维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⑤,毋宁说“一代人有一代人之格局”,汉代大赋之兴,气格来自山河一统,开疆拓土的国家意志,而南北朝动荡不安,则偏多内心哀怨缠绵清玄自在的诗文。到盛唐富丽堂皇,气象宏远,便特多精工浩大、气量卓然的作品。何以“赋”独盛于汉朝?后来者虽赓续不绝,然终是余音袅袅,多式微之象,这是应当引起反思的地方。

当今辞赋呈繁荣之象,然而这是一种“假象”,作家学力常有羸弱多病之态,终难和时代之格局相匹配,多数作品格局太小,远非发自真心,动之真情而后作,加之文化价值取径各异,庸鄙媚俗者占得风水宝地,抢得先机,文风浮腐套话连篇之积习不免浸染辞赋创作。更时下小品短信受宠,娱乐至死风气弥漫,充斥网络荧屏不绝于耳。社会道德伦理岌岌可危,政客之腐败未绝,文人之人格分裂,学术之造假不断,款爷之糜烂生活。凡此种种,更多精神信仰之枯萎等诸相纷杂,各自为阵,唯名利是趋,为色欲是尚,如此环境,可有辞赋之容身处?而更残酷者则有不少戴了辞赋家高帽的大人先生,随波逐流,粗制滥造,自甘堕落,无心学问,无心加强自身修炼,行笔草草,辞赋界良莠不齐,泥沙俱下之态势越演越烈,岂不令天下有识之士徒生悲叹乎?

三、赋兼才学的实践功夫

辞赋家必先有学问支撑,然仅有学问支撑,而无宇宙之关怀,则断不可做出旷世之雄文!魏文帝言:“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⑥。辞赋界的现状往往多令人啼笑皆非,大家知道有相当一批所谓辞赋家者,日做一赋,年成三百余篇,其多产几近“白热化”。又有自号天下辞赋第一者,分封诸侯,以赋坛“圣贤豪杰剑侠”分类,“十大人物”相称者,大有超越班马枚乘之气势,顿时生小儿游戏之感,平添笑料,暴露浅薄而已。

古人有《离骚》、《上林》、《两京》、《三都》之作,巍然屹立于文学历史,我们今天能否望其项背呢?恐怕没有哪一个胆大的辞赋家跳出来说:“司马相如不算什么,我们早已迈过去了”。可是不幸得很,我们一旦仰望历史,自然会感觉内在的苍白,古人的伟绩会把我们“皮袍下面的‘小’压迫出来的”

当下的辞赋人包括两类:一是潜心研究辞赋的历史、文体、规律、审美等等的学问家,如南京大学的许结、程章灿、山东大学的龚克昌先生等等,算是“辞赋学人”;一是辞赋创作的作者,无论学养功底、品格修养、凡创作辞赋者,因没有辞赋家协会,故暂不冠之以“家”的称号也可,那就时髦一点算作“辞赋人”吧。这两类人无疑是关注辞赋从古到今的发展轨迹的,学者以冷眼来关照,让学术恪守在学术的轨道上,作者以热情来写作,总是有追求价值最大的意图。我们的问题是,这二者如何融合,不能老是研究的人不创作,总是纸上谈兵,报了不屑一顾的眼光来鄙视当下的作者,更不能只关注历史而不留心现实,毕竟学术的土壤还是在共有的时空和时空中丰富多彩的生活现实。而我们的作者,姑且不论水平高下,凡有志于创作一篇属于自己生命吟唱的,有价值有思想的辞赋美文者,都不能不尊重学者们的意见,更不能漠视历史和现实,以牙还牙地说学者们是腐儒,是容易掉进书袋子里的无用书生,则我们的辞赋界总不免混乱与无聊。

我们的现实是,辞赋在学术和创作上都面临困境,一个缺乏精品的时代,缺乏思想审美价值的辞赋界,不能再用数量来衡量作者的水平,问题的严重在于,我们不能只留给后人笑话小品和手机短信,这是值得深思的。辞赋的两类关注者,学者和作者应该融合,应该展开批评,更应该相互“给力”。

古人讲“赋兼才学”,鄙人以为,学者们拿起笔来写一写,或许能冷暖自知,激发一点“才情”何尝不是好事?作者们拿起书来读一读,放开腿去走一走,积累一点“学问”更有益于创作的提升。刘熙载说“赋家之心,其小无内,其大无垠,故能随其所值”⑦。

总之,我们生活在一个繁荣多元的时代,应该创作出能反映时代精神价值的,具备辞赋体裁特征的,有益于健康生活和崇高审美的作品。

 

注释:

①《周振甫讲<文心雕龙>》,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②、⑦《艺概》,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③ 《十三经注疏<尚书·尧典>》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

④ 《西京杂记》三秦出版社2006年版

⑤《人间词话》中华书局2009年版

⑥《魏文帝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作者:刘长焕,字粲然、号籬畔亭,汉族。1971年生于贵州金沙,中国九三学社社员,贵州师范学院发展规划处副处长、文学院副教授。文化部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辞赋创作中心主任(兼),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艺术市场研究中心研究员,贵州省历史文献研究会理事,贵州省古典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主要著述有:《中国对联学》、《中国古典诗词评鉴语用研究》、《二十世纪诗词发展简史》、《吟秋山馆诗词钞注评》。辞赋作品有:

1、《贵州赋》2008年《人民日报》发表,并《中华辞赋》发表,(2010年上海世博会贵州馆指定礼品)2、《贵阳赋》(2007年《光明日报》百城赋刊登)3、《金州赋》(2010年《人民日报》大地副刊发表)4、《茅台赋》(2009年《人民日报》发表)(《中华辞赋》全球辞赋大赛二等奖)5、《远大赋》(2010年《贵阳文化》发表)6、《黔茶赋》(2008年《贵阳日报》2010年《中华辞赋》发表)7、《黔灵山序》(2010年黔灵山征文一等奖,人选《黔灵山文化》一书)8、《贵州辣椒赋》(2009年《中华辞赋》发表)9、《华山赋》。

【收藏此页】    【关闭】    【本有评论 6   条】
文章评论
耕石斋主 评论 (评论时间2013-07-30 13:31:14)  
多读有益,大有启发。谢谢
政论先锋梁佩 评论 (评论时间2011-06-13 20:53:41)  
我们生活在后来者的时代,可以欣赏到古人各种不同流派风格,艺术形式的辞赋作品。窃以为,为文作辞应细察其妙,实赋己情。
一丁 评论 (评论时间2011-06-09 10:05:56)  

在尊崇古典历史的同时,努力创新,是当代辞赋学者、作者的一份责任!诸位网编亦应在尊重作者的前提下,把关斟酌,以弘扬国学之精华!斗胆。

高原风 评论 (评论时间2011-05-15 11:19:28)  
多谢诸先生厚爱!高原顿首!
独上西楼 评论 (评论时间2011-05-13 00:45:08)  

品赏刘先生美文宏论!

在线评论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诗赋绽芳蕊 今来觅知音
关于我们  |  走近诗赋  |  入网须知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诗赋网    Copyright 2008-2016   zgshi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8006388号
诗赋杂志投稿邮箱:sunwulang@163.com
联系人:轻盈     QQ:418193847、1969288009、466968777     QQ群号(点击链接)     电话:15609834167     E-mail:sttst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