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会员姓氏检索 :
                  其它文论
本栏目所称的其它文论,主要指除版块道诗论和赋论内容以外的其它评论。
                  本版编辑团队
本版主编:隔岸听箫
主编寄语:
本版顾问:
本版副主编:
本版编辑:
                  本版精品文章
                  文章信息
当前位置:  诗赋文论  >>  其它文论
关于当代诗词改革发展的评论
文章来源:自行创作        访问量:3596        作者:陈维        发布:陈维        首发时间:2015-12-04 13:21:04
关键词:中国诗赋网
编语:

关于当代诗词改革发展的评论

 

 

文学,是人类文明的精神宝库,诗词,是文学的精华和组成部分。我国有悠长而浩瀚的诗词遗产,继承和创新诗词文化,是我们的责任。肩负责任,不仅仅是把前人的传统继承下来,更重要的是古为今用,在传统基础上的改革创新。不光是保存下来,更要推向前进,发扬光大,展现新时代诗词特有的风格和魅力。

目前,我国诗词文化,正处在旧体诗词的继承,新诗的创新发展时代。如何做到,对旧体诗词的继承必然的导向新诗的创新发展,新诗的创新发展又必须在对旧体诗词传承基础上进行。在旧体诗词基础上嫁接新诗,实行新旧诗体的结合,相得益彰,优势互补。树立当代诗词的科学发展观,结合时代发展,与时俱进。推进诗词改革,开创诗词发展新时代,使诗词创意与自然和社会发展的实践相结合,新旧诗体相结合,与民歌民俗相结合,与世界文化相结合。让我们共同努力,开创诗词大普及、大提高、大发展的新局面,使诗词文化融入社会民众,汇入文化主流,变为激励和鼓舞民众的精神财富和力量。

当今时代,整体诗界规模之大,人数之多,是历史以来之最。旧体诗词传承和新诗的创意发展,把诗词文化推向前所未有的繁荣。在诗词发展的大好形势下《中华诗词》的成立,是诗词历史性衍生和必然结果,标志着诗词从此进入文学载体而成为重要组成部分。诗歌已是由极少数阶层向更宽广范围发展,由沉淀于案例灯下的作品走向自然,走向社会,成为新思想、新情感、新语言的鲜活元素,新时代的充满活力的诗章,开创着诗词历史上的全新局面。

在当今诗词发展的新形势下,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地影响到诗词文化的发展,这就是新诗改革和传统的传承各走极端,存在矛盾。解决这些矛盾,不为传统而传统,不为创新而弃本,跳出古老陈旧的圈子,把握时代脉搏,突出时代的精神,走传承改革,创新之路,创造新时代特有的“精品”,是当今诗界的重大课题。

新诗改革中,一部分人走向极端,不仅使传统的诗词脱离原本,甚至否认古体诗词的精华。一时间,让古体诗词靠边站。近些年来,由社会上老干部群体在各地兴办,创造了大大小小的诗坛,继承了我国古体诗词传统,使频于消沉的传统诗词文化重新振兴。但却忽视了诗词是社会的产物,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存在发展的。重视了传承,轻视了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改革、创新。诗词不能满足,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走向守旧的极端,致使不能融入社会广众,打入文化市场,真正汇入文学主流而站在文学的边缘。

从各地诗刊中可以看出:一个共同的特点,多是沿袭古代的形式写当代的内容,虽然内容上写今人今事,但形式上仍沿用古老的一套,以形式上没有创新,固守雷池,穿新鞋,走旧路,换药不换汤,缺乏新时代的新颖与活力。就像世上居家每年春节的门前对联,中间大“福”字,楹联都是“平安”、“发财”、“幸福”、“上进”之类的好话。千家万户的对联没有成千成万的样式,年年换对联而内容、形式却仍然依旧。以遍及全国各地、成篇累牍,千词万韵的诗篇中,多是传承,少有改革创新。数量大,质量差是当前诗界的共症和普遍现象。多是平常,少有精品,多是同类型,少有创新类。

不为传承而传承,跳出古老、陈旧的圈子,突出时代精神,走传承、改革、创新之路,创造新时代特色的精品,是当今诗界的首要任务。

新时代的政治制度,经济体制,已不再是千百年来封建王朝的腐朽。没落、封闭的社会境况,新时代的思想文化,同是适应时代需要进入普及的、开放的、新型的境界。因此,新时代的诗词应当通俗化,大众化,具有时代气息和特点,使诗词作为少数人的财富,为少数人服务,进化为社会大众的精神财富,为全社会服务。

诗词,以古诗经、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都是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为适应社会发展所进行的改革,创新。诗词发展到了今天,虽然出现数量上的发展,但并没出现质的变化与飞跃。整体上仍然是古老、陈旧的形式填充新的内容,表面上看似发展,实则仍处在徘徊,停滞状态。找不到新时代所具有的特征,在形式上只有传承,难有创新、发展,即只有量的发展,缺乏质的提升。

在新时代精神和物资生活都快节奏发展变化情况下,诗词文化仍不能适时地适应时代的发展而发展,诗词仅限于写诗人圈子内,不能融入社会大众,汇入文学主流去占领文化市场而处于边缘化。虽然社会上以退、离休老干部群体为主的诗坛、诗人遍及各地,却只能是诗人写诗诗人看,社会大众在一边。这些自发式诗人、诗坛,多是有诗无发表,有发表无发行,不能跳出狭小的圈子融入社会,变成精神财富,汇入文学主流成为载体。

我们的诗人朋友,如果尊重事实,服从现实,不睁着眼睛说瞎话,就请到全国各地走一走,看一看,听一听社会大众对当今诗词的评价和要求。看一看全国各地大大小小书店多是文学类、学生类书籍,难以见到诗词类书籍。纵然有少量诗词类,也只是到处一致的唐诗、宋词、元曲“三百篇”。翻来覆去还是那几类老诗词的花样翻新,只不过换一换编者、译者罢了。多是古人,不见今人,多是传承类,不见创新型,只代表传承,不代表发展。久而久之,这种现象自然使诗词缺乏新颖与活力,得不到全社会的信任和公认。

与此同时,以各地不同形式的诗词中,同样存在一种误区:很多诗篇,尽管书名不同,几乎都是青一色的,千篇一律地流于形式,难以找到经典的、创新的东西。所能见到的只是不同人,不同形式的对古人的重复,对他人的重复,对自己作品的改头换面的重复,对原有作品的复制、再复制,仿似开了复制加工坊。难以见到新的作品,新的形式和内容展现社会,旧味重嚼,如此作品,在现实社会中缺乏活力,从而不能对社会民众产生感染力与号召力,如何能占领文化市场?只有直面现实,尊重事实,发扬优势,克服弊病,才能使诗词文化健康发展。

形成以上原因,责任不在读者,而在于形形色色的诗词作者。从目前各类诗词作品中,不难看出以下几种现象和原因。

一、变态改革先锋派

新诗,是新时代历史发展的产物,和旧体诗词一样,都是语言和文化艺术。新诗与旧诗各有所长,具有表明快,少约束,短、平、快,意象化的优势,一般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及现代意识,表述大众化,通俗化的特点,目前,新诗以一种鲜活的元素日趋发展,安必将成为当今时代诗歌的载体。

五四运动以来,我国诗词文化进入新的时期,随着封建制度的没落,新文化运动的兴起,随着语言、文字的改革,继唐诗、宋词、元曲之后,诗词改革已成为历史的必然性。一些进步诗人试图诗词改革,在百年的诗词改革发展中,出现了很多新诗作品,对社会的进步产生了巨大的感染力和号召力,为新中国的解放和建设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新诗改革中,除了很多优秀作品外,与此同时,也有部分人,不顾及我国诗词传统的根深蒂固,不顾及诗意盎然、音韵、节奏的精华,以及短小精干的特点,进行诗词改革变态,一味西方化而更甚于西方化。实行粗编乱造,又臭又长,用白话口语化,散漫化,杂乱无章的白话散文化,进行颠三倒四的语言泡沫堆积。不讲究诗词的艺术性,前言不搭后语,牛头不对马嘴的粗编乱造诗词垃圾。无滋无味,如同嚼腊。有些人还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奉为经典,精品扭曲了新诗改革,走向改革的极端化。

唐、宋以来,虽然出现了宋词、元曲,但格律诗始终是诗词的主体,无可替代。新诗改革只能在传统诗词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可以全盘照搬,也不可以全盘否定,只能对旧体诗词传承基础上,为适应新时代的特点,进行适度、适中的改革创新。

有些改革先锋派,在一定时期,甚至否认格律诗存在的价值,否认诗词是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因为如此,才导致改革的极端化,对整体诗词文化产生负面影响。

二、保守复古派

诗词,是语言的高度凝练,语言和文学,又是人类生存的表达方式和体现,是社会发展各个历史时期,不同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客观存在决定的。语言、文字,从古象形文字、隶书、橼书、楷书到白话汉字,从文言文到白话文,再到现代汉字简化,信息化、数字化,不断地改革,更新,穿越几千年时空,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地变化、改革更新,从未停留在一个基点上一成不变。而那些保守派,不顾及历史时代的发展和世事的变化,用古封建时代的思想文化方式、方法来衡量,要求现代人思维方式,语言交流及眼界、情操完全回归到古代人的境界。让诗词机械地照搬,承袭古老形式,套用唐、宋、元格调,律,韵,中古音韵,古汉语的平上去入,阴阳上去,以古老的韵律,词牌来约束、硬套,规范现代诗词。甚至认为现代语言,文字都要回到康熙字典的匡匡内去,否则,不合格,越了规程,不是诗也不是词。

诗词来源于社会现实生活,又服务于社会现实生活。什么样的社会现实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文化和诗词,离开了社会现实,诗词就没有题材。不同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决定不同的思想文化,从未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和规定,诗词是写给大众看的,不是制造图书馆里的陈列品。通过对诗词的品读,融入读者的思想境界,从而产生社会影响力。这就要求新时代诗词写作必须大众化、通俗化。用社会大众谁也看不懂的语言、文辞、词汇,玄虚故弄的典故展现给社会,自然不受欢迎。你唱你的“阳春白雪”,我唱我的“下里巴人”,自然站在一旁凉风去吧!

社会发展到当今改革开放的崭新时代,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都发生了根本变化,而那些保守派却死死地照搬古老方式,硬套当代诗词,一味食古不化,不越雷池半步,坚守古老,陈旧的诗词写作模式,用古老的模式,填充当今内容,这不是对传统的传承,而是对新生的扼杀。这类人把诗词的标准、格调,完全定在传统基点上,声称只有符合唐、宋、元的规定才是诗,是词,并且越古越好,无论内容如何刊物上不予刊登。机械地套用唐、宋时代的律、韵、词牌,不能有半点出入,否则,便不是诗,不是词,再好的内容也不得刊登,排斥诗坛之外。

那些头脑僵化的复古派,过于摹古的把诗词发展从一个极端推向另一个极端,这类人也高调诗词发展,实则成为诗词发展的障碍和枯桎,严重地影响到诗词文化的健康发展,只有传承基础上进行改革创新,才能开拓诗词发展的新前景,从量的发展到质的飞跃。

三、自由诗歌浪人

诗词,产生于社会现实生活,建立在文学艺术基础上,服务于社会现实生活。脱离社会现实,诗词就是没有题材,空洞无物。目前,我国诗人,诗词学会满天星,但真正闪亮发光的又有多少?有发表的能有几家,能发表,能发行上市的就更为罕见。更多的诗词都局限在小圈子,小地域,小本本,自写自看,不能融入社会大众变成财富。这类诗人一般都有一个共同点:多是追求形式,限于表层面,流行化,随风赶浪,见风使舵,多写景物少写人,多写死去的人,少写活在的人。敏感地回避社会矛盾,避开风险,缺乏个性,人云亦云。实行精神麻木,人性奴役,作游离于社会生活之外的诗歌浪人。

诸如此类,从一些诗词作品来看,几乎不约而同青一色的同类型。即用同一种方式、同一内容,千人一面,众口一腔的公式化,口号性的方法写诗,缺乏诗意艺术性,浮华于社会表层面的重复、再重复。这类诗词尽管风靡一时,由于不能引起人们的兴趣,随着时势发展变化,无形地消失,得不到社会的肯定与承认,失去存在价值。

社会,是矛盾对立统一的整体,没有矛盾及矛盾的斗争,社会就不存在。其中恶与善,是与非,光明与黑暗,先进与落后等等,已成为社会的普遍现象,无所不在,相互交错。颂扬光明、匡扶正义、揭露黑暗、批判邪恶,是文学和诗词的职责。脱离社会现实,用华丽的词藻表面造作,形式化、公式化的诗词,只能华而不实、空洞无物,无有实际意义。诗词产生于社会现实,都是为所处时代经济政治服务的,但这样不仅限于政治的豪情状语,空洞的政治口号,应当反映民情、民意、民众的喜、怒、哀、乐和悲、欢、离、合的现实生活,诗词因情而作,以情感人,突出时代精神和现实生活。

用科学发展观进行诗词改革、创新,面向社会,实行通俗化、大众化,让诗词具有时代气息,时代特点,体现时代脉搏跳动。没有时代精神的诗词,不管其律、韵、格式如何合拍、娴熟,都不是成功的好诗。文章因时而作,诗词因时而吟,时代精神是诗词的灵魂,任何恪守千年古韵,词牌、词藻,离开了时代特征,时代背景,不为社会大众所接受。与古人同行的诗与词,尽管吹得天花乱坠,地涌金莲,终将不能融入社会而为时代的发展所淘汰,这也是诗词长期边缘化的重要原因所在。

用科学发展观,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走出一条既要继承传统又不因循守旧,与时俱进,创建新时代的特色,适度、适中的诗词改革。创新之路,让继承传统和新诗改革融为一体。使诗词融入社会大众变为精神财富,汇入文学主流而成为载体,是古今诗词改革发展的首要任务和必经之路。

(诗词《古韵新风全集》作者 陈维)

 电话:151 8858 2403

【收藏此页】    【关闭】    【本有评论 0   条】
文章评论
目 前 还 没 有 此 文 章 的 相 关 评 论 信 息 !
在线评论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诗赋绽芳蕊 今来觅知音
关于我们  |  走近诗赋  |  入网须知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诗赋网    Copyright 2008-2016   zgshi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8006388号
诗赋杂志投稿邮箱:sunwulang@163.com
联系人:轻盈     QQ:418193847、1969288009、466968777     QQ群号(点击链接)     电话:15609834167     E-mail:sttst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