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会员姓氏检索 :
                  其它文论
本栏目所称的其它文论,主要指除版块道诗论和赋论内容以外的其它评论。
                  本版编辑团队
本版主编:隔岸听箫
主编寄语:
本版顾问:
本版副主编:
本版编辑:
                  本版精品文章
                  文章信息
当前位置:  诗赋文论  >>  其它文论
略谈对联中的词性对仗
文章来源:《中国楹联》        访问量:2674        作者:南方        发布:霜天晓角        首发时间:2010-03-29 00:53:00
关键词:略谈对联中的词性对仗
编语:

略谈对联中的词性对仗

  作者:南 方

(《中国楹联》2005第2期)

  一、词的分类和兼类

  词是最小的能够自由运用的语言单位。词的分类实际上是词的语法分类。词都具有一定的语法功能,按照词的不同功能可以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再细分有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语气词等。

  汉语的词性有固定的一面。同样一个词,在不同场合下有不同的性质,但词义是一样的,这些词称为兼词。在对联创作中一定要弄清词的兼类性质,否则会产生词性不对仗问题。例如:

  动词与名词互兼的:代表、建设、领导、教育、指导、武装、思想、觉悟、解放……。

  形容词与动词互兼的:密切、丰富、健全、团结……。

  名词与形容词互兼的:科学、矛盾、理想、经济……。

  连词与副词互兼的:另外、随、同时……。

  二、词的歧义

  前面讲的兼类是指一个词在义不变情况下的不同词性问题。如:“教育”这个词,不论是动词还是名词,其意义都是一样的。汉语中还有一些词,在不同场合下,其意义不一样,这是词的歧义。有的是同音异义,有的是异音异义。例如:“白”字指颜色时,是形容词;指说话(道白)时,是动词;指什么也没得到时(白来一趟),是副词。再如“先生”这个词,用在称谓上,是名词;用在动植物生长方面,“先”是副词,即先后的先,“生”是动词,即生长、出生的意思。“校”字读xiao时是名词,读jiao时是动词。

  在对联创作中,利用词的兼类、歧义特点,能够拟出很多巧妙有趣的对联。如有人拟一上联,求征下联:锤子锤碗锤不碎。

  第一个“锤”字是名词;第二个“锤”字是动词;第三个“锤”字,可以是名词,也可以是动词。这就要求下联也必须有同样的“一词多性”的特点。否则就是词性不对仗。

  例如,有人给辽阳白塔拟一副对联:

  遍野黄花,好似金钉钉地;

  辽阳白塔,犹如玉钻钻天。

  上联中的“钉”字,一名一动;下联中的“钻”字也是一名一动。

   1980年笔者为大连市电视知识大奖赛拟一对联上联:棒棰岛面腾细浪,求征下联。联中“棒棰岛面”有两种语义,一是“棒棰岛”为专用名词,是有名的风景区。另一是“棒”为名词,“棰”为动词,“岛面”为名词。下联也必须有如此的特点。

  在不少的征联大赛中,就是利用了这一特点而制出难度很大的求偶联。例如广州某单位拟的征联出句为:天使矿泉,天天饮用保康健。这是利用了汉语词的歧义与兼类特点而设了难关。有两处,一是“天”字,名词和副词两种词性;另一是“使”字,名词和动词两种用法。这类的单联求偶例子很多。

  三、对联中词性的“正对”关系

对联中上下联所对应的词,必须是同词性的,即“正对”关系。符合这种对应关系的,称为“词性对仗”。例如:

   名词对名词:

  高潭悬日月;

  深水映春秋。

  动词对动词:

  去草搜奇石;

  留云补断山。

  形容词对形容词:

  室雅何须大;

  花香不在多。

  量词对量词:

  千朵莲花三尺水;

  一湾明月半亭风。

  副词对副词:

  少目焉能识文字;

  欠金安可望功名。

  介词对介词:

  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

  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

  叹词对叹词:

  咦,哪里放炮?

  哦,他们过年!

  四、对联中的词性变化

  下面一副对联:

  春到草先绿;

  风来花已知。

  乍一看,联中有形容词对动词情况,这是不是“词性不对仗”呢?我们说这是对仗的。因为汉语中有很多词在使用中发生了“变性”。如:表示颜色的形容词红、绿、黄、蓝、白等,后面加上一个“了”字,就成动词了,“草原绿了”、“花红了”、“麦子黄了”等中的形容词都变成了动词。表示形状的形容词宽、长、短、高、肥、窄等,后面加“了”字也可变成动词。另外,一些动词后面加了“的”字成“着的”,也可以变成形容词。如:断的、碎的、破的、裂的、开的、熟的、生的等,都成了形容词性的词了。由于对联用语是很精炼的,往往省去了“了”、“的”、“着的”,然而,还是变了性的词。如:

  新壶蒸绿片;

  破笔绘枯枝。

  由上所述,在评价对联的词性对仗问题时,一定要弄清楚词的变性问题。

  五、词性对仗的通融

  词性对仗原则上必须是同类词相对应。但由于汉语的词类有些是相近的,且语法功能又是一样的,所以在创作对联时,也允许一定的通融、灵活。例如:叹词、语气词、象声词之间可以相对仗。

  有的名词与代词可以相对仗。如:

  山若有灵就识我;

  水如无意莫回头。

  有的形容词与动词可以相对仗。如:

  莺歌燕舞;

  海晏河清。

  有的形容词与数词可以相对仗。如:

  百家纷踵迹;

  大隐始著书。

  有的名词与量词可以相对仗。如:

  万家灯火;

  百尺波涛。

  有的量词与数词可以相对仗。如:

  七鸭浮塘,数数三双一只;

  尺鱼跃水,量量九寸十分。

【收藏此页】    【关闭】    【本有评论 3   条】
文章评论
诗赋家王铁 评论 (评论时间2010-06-03 10:13:00)  
雅致高古之士,简明清爽之文。学习、拜读![顶]
轻盈 评论 (评论时间2010-03-29 10:06:00)  
楹联课堂呀,学习了[欢迎]
春暖鹿鸣 评论 (评论时间2010-03-29 09:34:00)  
此举甚好![顶]
在线评论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诗赋绽芳蕊 今来觅知音
关于我们  |  走近诗赋  |  入网须知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诗赋网    Copyright 2008-2016   zgshi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8006388号
诗赋杂志投稿邮箱:sunwulang@163.com
联系人:轻盈     QQ:418193847、1969288009、466968777     QQ群号(点击链接)     电话:15609834167     E-mail:sttst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