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会员姓氏检索 :
                  新诗
本栏所称的新诗,是指五四运动前后产生的、有别于古典诗歌的、以白话作为基本语言手段的自由诗,形式上分行排列。
                  本版编辑团队
本版主编:江东心音
主编寄语:诗是语言的活性物质和情感的活性元素。在人性的豁然中灵光一闪,精神破茧后,感应着持续抽丝。
本版顾问:
                  本版精品文章
                  人气排行
                  文章信息
当前位置:  现代诗歌  >>  新诗
我又一次感到自己的渺小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访问量:571        作者:蔡兴乐        发布:庐州男人        首发时间:2012-11-02 16:40:11
关键词:中国诗赋网
编语:

我又一次感到自己的渺小

 

———《故乡 在江淮分水岭》(组诗之20)

 

 

题记:巍峨大别山的余脉蜿蜒向东,出合肥,经肥西,直至肥东,形成一条绵延数百公里的丘陵地貌,成为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界线,谓之江淮分水岭。我的故乡,就在江淮分水岭上。因水资源缺乏,旱灾影响尤为突出,江淮分水岭上的乡亲生活依然清苦。可这里村民淳朴,古风犹存矣。

 

 

 

1. 我又一次感到自己的渺小

 

 

在干旱少雨的江淮分水岭

在一株茁壮成长的玉米苗面前

我第一次感到自己的渺小

 

像一株小草被人惦记

渺小的爱 渺小到低微

就是这匍匐生长着的小草

却懂得如何感恩生命

爱着大地上每一寸泥土

 

像一粒尘埃被人遗忘

这是怎样微不足道的小

一旦风停了 也会轻轻落下

落到母亲矮矮的坟前

 

在干旱少水的江淮分水岭

在一株已经收获的玉米秸面前

我又一次感到自己的渺小

 

 

 

2. 如今 母亲早已经离我而去

 

 

在我的故乡江淮分水岭

这些与我同一血脉的乡亲

他们习惯于农历里的日子

甚至一辈子都不出一次远门

却懂得耕种与收获的关系

 

只有努力做春天的主人

秋天里才不会成为过客

这是大字不识几个的母亲

一生说得最文绉绉的话

 

如今 母亲早已经离我而去

只留下一些时间和钻心的想

慰藉我孤独的梦境

 

用双手劳动 知道感恩

这是大字不识几个的母亲

传给她的儿子的座右铭

 

 

 

3. 其实它一点也不巍峨

 

 

其实它一点也不巍峨

其实它一点也不高大

我的故乡江淮分水岭

说白了 它就是一座丘陵

名不见经传

甚至 在数十万年前

它还是巢湖平原的一部分

 

可一朵花儿绽放着繁华

一粒盐里却浓缩着大海

 

比如江淮分水岭很小很小

小成地图上一个无名的点

永远藏在我的心里

可江淮分水岭又很大很大

那是母亲一辈子的江山

那是我毕生走不出的乡愁

 

 

 

4. 这样的日子有什么不好

 

 

回到故乡江淮分水岭

回到母亲郁郁葱葱的农历里

在一棵棉花苗下 悄悄的

听蟋蟀弹弹琴

回到耕种不息的犁铧旁

暂停写诗 暂停抒情

与我荷锄的母亲一起

房前栽些萝卜白菜

屋后种些五谷杂粮

 

或者 干脆与草木比邻而居

从此 不再去做钢筋水泥里

那些自命不凡的城市人

或者 关注一棵棉花的生长

让年迈的母亲与清贫的诗歌

从此不再受到一点风寒

 

你说 在江淮分水岭

这样的日子有什么不好

 

 

 

5. 这些最本质最真实的铁

 

 

我的母亲 她把劳动看作

一生中最该做的事情

犁铧 锄头 镰刀

这些最本质最真实的铁

它们用自己无比的锋利

与母亲的配合如此默契

直至 天衣无缝

令庄稼们感动不已

 

在干旱的江淮分水岭

小麦们不再无精打采

水稻们也是日夜拔节

更有一株玉米 亭亭玉立

在母亲与铁的协助下

走过七月流火

一起成为了丰收的功臣

【收藏此页】    【关闭】    【本有评论 0   条】
文章评论
目 前 还 没 有 此 文 章 的 相 关 评 论 信 息 !
在线评论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诗赋绽芳蕊 今来觅知音
关于我们  |  走近诗赋  |  入网须知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诗赋网    Copyright 2008-2016   zgshi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8006388号
诗赋杂志投稿邮箱:sunwulang@163.com
联系人:轻盈     QQ:418193847、1969288009、466968777     QQ群号(点击链接)     电话:15609834167     E-mail:sttst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