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会员姓氏检索 :
                  诗论
本栏目所称的诗论,主要指对本站除辞赋骈文、书画影廊发表的作品外的文艺评论,评论内容包括作品与作者。
                  本版编辑团队
本版主编:隔岸听箫
主编寄语:
本版顾问:
本版副主编:
本版编辑:
                  本版精品文章
                  文章信息
当前位置:  诗赋文论  >>  诗论
山与云:人生必须承受的重与轻
文章来源:原创        访问量:2299        作者:李犁        发布:程奎        首发时间:2009-03-19 10:02:00
关键词:诗评
编语:

——于连胜哲理诗《风景线》的哲学思考

 李 犁

  用诗歌锻打人生的格言,就像在一堆的石头里提取几克的黄金,这需要诗人对语言的精拣淘洗和冶炼,同时也是对作者胸襟和眼光的考验。所以一首美好的诗歌,也是诗人人格和品质的凸现,它的敞开和收缩都是作者自身的光辉在开放和凝聚。于连胜的这首《风景线》就是最好的证明。

  这是一首不到一百字的小诗,但它的含量却是深远甚至是无限放大的。它通过山和云的辩证关系,寓示了人生的现状选择和走向,是一篇关于怎么认识人生的方法论。其中流露出的从容淡定还有豁达和清醒正是诗人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人生态度,它标明了作者的人生品位和格调。

  这里,我们可以把山和云理解成人生承受的重与轻,这是一个哲学范畴的论题,重代表责任,由此延伸出使命拯救负担等外界的压力;轻代表不要责任,由此引申的逍遥虚妄无欲放任等飘浮状态。米兰·昆德拉著名的小说《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就是从哲学上解释了生命的这两种状态。他的大意是说生活中最沉重的负担压迫着我们,一直把我们压制到地上。但是,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也就越充实,越真切实在而有意义。相反当负担完全缺失,人就会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就会远离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个半真的存在,其生命似幻似影,从而变得虚轻和飘浮而没有意义。像此诗开头说的:“山/太重了/所以/寸步难行//云/太轻了/所以/飞上了天”。这是责任和负担给他们带来的幸与不幸。像生活中的有些人因责任而变得沉重,反而不能前行;而另一些人虽然没有负担能轻装走远,但是因为没有责任没有内容,其生命不过是一个影子,因没有灵魂而失去意义。于是不能前行而缺撼的山因落脚长久而变得喜悦,能远行的云却因总是生命短暂而生出遗憾。这是他们各自的优点和缺憾,反映了生命的不足和局限性。

  从哲学上探讨这些问题,到这里生命似乎一下迷茫了!我们究竟是选择重还是轻?怎么才能做到轻重并举?这是一个宏大的命题,我们不妨在诗歌的启迪下走得更远一点。

  重与轻这是一个涉及到生命之根的选择,古今中外的哲学家一直争论不休。我们中国就由此产生出儒家道家佛家等多派学说。这些都关乎个人对生命的认识和人生的选择。而国外的音乐家贝多芬就是沉重的选择者。他主动选择人生中的困难和沉重,这是和他命运交响曲是一致的。他把这样的人生理解成“必然,沉重,价值”三部分,因为这种选择是生命的必然,所以沉重,因为沉重才有价值。这是积极的人生观,类似佛家的“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这样的选择在中国更不鲜见,古人早就有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等好多主动承受生命之重的豪言壮语。连当代武侠小说作家金庸都提倡“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这是中国文化传统的精髓和血脉。所以选择重而轻视轻,选择为了大家的利益牺牲自己,而反对为了个人的逍遥独来独往正是中国文化的核心。所有这些不可能不影响着始终沐浴着中国文化的诗书画三栖作者的于连胜,所以他在解决“山”和“云”的各自局限性上采取了互补和共同“大义”的精神:

    终于清醒的云

    才化做雨

    去装点

    山的壮丽……

 

    属于永恒的山

    才穿过云

    去俯瞰

    云的变幻…

   这是积极的人生观。云因清醒去为别人化为雨,山因信念而挺拔到云里去俯瞰。这时山和云都因克服了自己的不足而变得完美了,人生的轻与重也因能主动奉献而圆满了自己,并得到了完美的统一。

  我们也可以把这些看成是诗人于连胜的人生哲学,是他自己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生活中是否人人都能做到这样自觉地修正自己的不足,主动地去做别人的春雨?这又涉及到另一个哲学命题。那就是正确认识你自己。

  正确认识你自己——这是古希腊时代就被哲人们反复强调的主题。在古希腊戴尔菲神庙入口处就刻有这句“认识你自己”的名言。还有不记得谁说的了:“在了解上帝之前, 人必学先要了解自己”。这是告诉我们,你要想了解世界,成为生活的上帝,你必须正确认识自己。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局限性,个人无力达到的地方太多了。有人曾经说过,人本身就是带着缺点降临到这个世界上的,人生的过程就是在不断改掉缺点、完善自己的过程,因此,敢于挖掘和暴露自己的缺点是非常有必要的。

  但是正确认识自己,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淮南子·原道训》中记载的那个叫蘧伯玉的人,到了五十岁才知道自己“有四十九年非”。可见,做到正确认识自己是多么的难。《伊索寓言》里说:当初普罗米修斯造人,让每个人身上挂两只口袋,一只装别人的缺点,挂在胸前;另一只装自己的缺点,挂在背后。结果,人人只稍一低头就能看见别人的缺点,而对自己的缺点却很难看见。卡耐基也说过:不经过教化,人从本质上是不愿承认自己的错误和缺点的,谁也不愿接受他人的批评,尤其是反对自己的意见和对自己负面的评介,没有人会否定自己,总觉得自己是对的。“忠言逆耳”啊!这就是人性的弱点。

  既然人性的弱点这么顽固,那么怎么让人正确认识自己的缺点,解剖自己的灵魂,时时忏悔时时更新自己的心灵呢?这又回到人生的意义上来。只要你在追索生活的价值,寻找人生的大义,不想虚度光阴,你就不会为了一己一时的私利和任性,而丧失你整个的人生,你就会探究并在意生命的轻与重,荣与辱,美与丑,善与恶,猥琐与伟大。山与云尚能为了拒绝平庸,追求卓越而修正自己的不足和片面性,何况人乎?

  同样正是让生命能拒绝平庸追求卓越,人更要对自己要有一个清醒而正确的认识。只有清醒地认识自己,正确地认识自己,明白自己的身份,弄清楚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才能把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做好,才能使整个社会得以有效运转,也才能使自己在与人相处、与事相处时,真实地了解和确切地把握自己所处的位置、角色和能力,才能够明白自己有什么长处从而加以保留并发扬光大,有什么短处从而极力避免,使自己的言行符合角色定位,实现自我完善。正如歌德所说: “一个目光敏锐,见识深刻的人,倘又能承认自己有局限性,那他离完人就不远了。”我把这些看成人生的意义和走向,也是个人正确把握生命的轻与重的最好方法。

  这就是我理解的人生完美的风景线,也是这首诗给我的启迪。也许更是于连胜写作此诗时翻滚在人格深处的江涛海啸。

                                     

                                      2009年正月初十凌晨

 

附:

                                       风景线

    于连胜

 

                                

                                 太重了

                                 所以

                                 寸步难行

 

                                

                                 太轻了

                                 所以

                                 飞上了天

 

                                  然而

                                 

                                  有山的喜悦

                                 

                                  有云的遗憾

 

                                  云的来去

                                  总是短暂……

                                  山的落脚

                                  总是长远……

 

                                  终于清醒的云

                                  才化做雨

                                  去装点

                                  山的壮丽……

 

                                  属于永恒的山

                                  才穿过云

                                  去俯瞰

                                  云的变幻……

 

  (原来报纸编者按:这首感悟人生的诗,凝炼、励志,寓意深刻,在第十届国际诗人笔会上引起众多诗人的强烈共鸣,曾被《诗刊》、《诗潮》、《诗歌月报》、《中华儿女》、《中国诗歌报》先后刊发,许多读者传抄收藏,这里应读者推荐配画选发)

 

【收藏此页】    【关闭】    【本有评论 6   条】
文章评论
柳笛  评论 (评论时间2009-02-21 14:07:00)  
诗好文更好,读诗有感悟,读文受启迪,谢得以学习之良机。
芊芊诗草  评论 (评论时间2009-02-06 17:18:00)  
诗好评也好!!!问好程老师
匿名  评论 (评论时间2009-02-06 01:01:00)  
牛年第一诗论!好! 树文
匿名  评论 (评论时间2009-02-04 22:57:00)  
是啊,这个世道,怎么一下子出来这么多高人啊!紫气东来、有凤来仪啦。喜哉,悲哉!悲哉,喜哉!
匿名  评论 (评论时间2009-02-04 22:55:00)  
岂止胜也?奎犁之流均咬钉嚼铁之人物也。哈哈。
在线评论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诗赋绽芳蕊 今来觅知音
关于我们  |  走近诗赋  |  入网须知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诗赋网    Copyright 2008-2016   zgshi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8006388号
诗赋杂志投稿邮箱:sunwulang@163.com
联系人:轻盈     QQ:418193847、1969288009、466968777     QQ群号(点击链接)     电话:15609834167     E-mail:sttst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