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会员姓氏检索 :
                  名山赋
本栏目所展示的作品,主要指写作内容以山岭峰峦为主题的辞赋骈文作品。
                  本版编辑团队
本版主编:mpg5307
主编寄语:古今万物尽能辞,期墨客骚人,高手连来网上; 天地百科皆可赋,盼华章丽句,佳篇屡现屏前。
本版顾问:
                  本版精品文章
                  人气排行
                  文章信息
当前位置:  辞赋骈文  >>  名山赋
戊子初冬婺源游
文章来源:文/明石秋色        访问量:2026        作者:明石秋色        发布:明石秋色        首发时间:2008-11-28 12:30:00
关键词:
编语:

 

 戊子初冬婺源游
文/明石秋色

  戊子初冬,赏红枫红叶,游婺源古城,明清古居。心之正,情愈浓。山之青,水之纯。清净闲暇,妩媚丽人。三生有幸,四季如画。婺源,生态乡村。婺源之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文化与生态相得益彰。古风蔚然,文气沛然,"书乡"之誉名至实归。 山麓水畔、村落与亭榭,遗址与乡野,古屋、古洞、古树之"四古"风韵连贯古今,傩舞、徽剧、茶道、抬阁、地戏若夫绚丽多彩,青山碧水,藏龙卧虎之地。民风淳朴,耕读礼仪之乡。承千年文脉,朱子生辉。国学渊源,流芳百世。 汤显祖绝句诗——“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梦境为底,方悟自然之朝华,质朴雕琢,不落凡尘之俗气。
  婺源置县,唐开元二十四年(736),“洪真谋叛”,三年讨平。为统治计,析休宁县回玉乡与乐平县怀金乡,于二十八年(740)置婺源县,隶歙州。天宝元年(742),歙州改为新安郡;唐代,婺源均随歙州而从之。五代十国之时,吴武义元年(919)歙州隶吴,婺源属之。937年吴亡,婺源又随歙州隶南唐。宋开宝八年(975)南唐灭,婺源随歙州入宋。太平兴国元年(976),歙州隶江南道东路,后江南道东、西路并为江南路;宣和三年(1121),歙州改为徽州。元至元十四年(1277),州改路,婺源随徽州路属江东建康道;二十一年徽州路改隶江浙行中书省,二十三年徽州路又改隶江南行台;元贞元年(1295),婺源县改为婺源州,仍隶徽州路。至正十七年(1357),徽州路改为江南行中书省兴安府,二十四年复改兴安府为江浙行省徽州府,二十六年徽州府直隶中书省,婺源州均隶属。明洪武二年(1369),婺源州复为婺源县,隶属徽州府。洪武十三年中书省撤,徽州府直隶六部;嘉靖三十三年(1554)徽州府隶广德道,四十五年隶徽饶道,隆庆六年(1572)隶徽宁道,婺源县均随徽州府属之。清顺治二年(1645),徽州府属江南省;康熙六年(1667)属安徽省,十三年属徽宁道,雍正十一年(1733)属徽宁池太广道,咸丰四年(1854)属皖南道,同治四年(1865)复属安徽省。其间婺源县均隶徽州府。
  中华民国元年(1912),废府留县,婺源县直隶安微省。三年六月,婺源改属安徽省芜湖道,十七年八月,废道,复直隶安徽省;二十一年十月,隶安徽省第十行政区;二十三年九月,划属江西省隶属第五行政区;三十六年八月,划回安徽省隶属第七行政区。
  1949年5月1日婺源解放,属华东区赣东北行政区浮梁专区;9月,改属江西省乐平专区;11月,属江西省浮梁专区。1950年6月,婺源定为丙等县。1952年10月,属江西省上饶专(地)区(现为上饶市)至今。
  婺源徽地,切入赣属。民多与不甘,怀徽地情节,挥之不去,尤赣之飞地也。即为既定,任命由天定。至于今入徽地,视为赣地也。婺源民风确与赣地民风相去相左是也!但今日入婺源,乃政治假手,得益于中共统战之需求是为成行。即行则安于现状,可谓民主党派,得“河蟹”之福仰赖。云云诸事,蕴怀凄凄。


  景德镇一江南名城
  出洪州,经昌万,宿金城大酒店。景德名镇,物华天宝。高楼比肩,街道整洁。昌河逶迤,空气清新。心旷神怡,文心大发。汉唐以降,景德镇即以盛产陶瓷而著称。宋始与汉口镇、佛山镇、朱仙镇并称四大名镇。明清之际,“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此都”,“瓷都”一时闻名雅尔。据《浮梁县志》记载,景德镇春秋战国时地属楚国东南境,秦属九江郡番县,汉属豫章郡鄱阳县,三国时为吴地,东晋设镇,始称“昌南”,后易名“新平”,辖于江州,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更名“浮梁”,北宋赵恒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定名“景德镇”,辖于浮梁县。中国CHINA即为瓷器,景德镇,窑火千年不熄;东方之城,秉承传统万代!史料记载:新平冶陶,始于汉世。新平,即为景德镇。宋景德元年,宋真宗赐号景德。即景德镇名称之由来。 “景德一镇,业陶者在焉,贸陶者在焉,海内受陶之用,殖陶之利,舟车云屯,商贾电骛,五方杂处,百货俱陈,熙熙乎称盛观矣。”

  婺源大鄣山
  戊子初冬,皆同党,婺源游,向趋之久矣。晨曦微露,展久违乡村画卷。快巴疾驶,顾四野风景流变。美不胜收也!群山逶迤,大路崎岖。峡谷幽深,溪水潺潺。大鄣山卧龙谷,如卧龙盘柱,玉龙吐珠。飞泉瀑流,砰然泄银吐玉;潭幽碧绿,宣泄遗世独立;峰奇石巧,点缀枫红绿叶;原始古朴,狂野天然。泼墨山水,鬼斧神工。胜境乐土,雄浑跌宕。魂牵梦萦,人间美景。世外桃源,洗涤尘烦之圣土。仰视:“树在石上生,石在水中长,瀑在岩上飞,泉在山间唱。”近视:巧石嶙峋,溪流潺潺。飘洒素娟白练;枝叶扶疏,色彩斑斓炫目;潭静池幽;随势起伏回旋;溪折水绕,平缓随意漫流;涧狭流急,飘逸游龙飞舞;喧泄腾嚣,张扬百米瀑布;霓虹一现,紫气交织升腾;轰然震耳;天籁之音鸣响。山水无常属,闲者是主人。高瀑震憾,翠鸟呜啾。红叶知秋,层林尽染。古朴栈道,道尽人间风华;朴拙茅舍,重现太白文雅;古雅茶亭,驻足静观弈棋;精巧石屋,自然妙趣天成。

  大鄣山,亦称“三天子鄣”,地处皖赣边界,北屏婺源,属黄山余脉 。清代诗人汪循《登大鄣山》诗云:“清风岭上豁双眸,擂鼓峰前数九州,蟠踞徽饶三百里,平分吴楚两源头。”山峰林立,巍峨雄伟,俯瞰平川,一览无余。生态纯净天然,名茶灵秀之地,《山海经》称之为“三天子都”。“婺绿”_大鄣山茶“香高、汤碧、味厚、汁浓”驰名中外,享誉世界。

【收藏此页】    【关闭】    【本有评论 1   条】
文章评论
mpg5307  评论 (评论时间2009-01-08 08:43:00)  
文史知识丰富,堪与史志相发明。
在线评论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诗赋绽芳蕊 今来觅知音
关于我们  |  走近诗赋  |  入网须知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诗赋网    Copyright 2008-2016   zgshi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8006388号
诗赋杂志投稿邮箱:sunwulang@163.com
联系人:轻盈     QQ:418193847、1969288009、466968777     QQ群号(点击链接)     电话:15609834167     E-mail:sttst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