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会员姓氏检索 :
                  游记
本栏所称的游记,主要指作者通过描写游历、旅游、游玩、游览、参观、访问、考察等旅行见闻,来记事、抒情、说理的散文。
                  本版编辑团队
本版主编:惜若
主编寄语:散文是融汇了作者真诚个性及深层人生意蕴的文学样式,表达方式自由洒脱,其本质特性是形散神凝。
本版顾问:
                  本版精品文章
                  文章信息
当前位置:  散文日记  >>  游记
神秀宏伟的历史画卷——颐和园
文章来源:原创        访问量:1056        作者:李宣章        发布:李宣章        首发时间:2011-04-03 22:06:04
关键词:中国诗赋网
编语:

 

 

神秀宏伟的历史画卷——颐和园

李宣章

     颐和园,我国现存最为完整、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素有“皇家园林博物馆”之美誉。多年来,这幅神秀宏伟的历史画卷,一直萦绕在我梦中。庚寅仲夏,在清华学习期间,我慕名走进这一神秀之地,领略了昔日皇家园林的风韵。
来到北京西郊,穿越历史的隧道,一幅幽远而苍凉的历史便浮现在脑海。颐和园的前身为金贞元元年(1453)年帝王修建的行宫和花园。明弘治七年(1494年)建成“好山园”。相传建造时在山麓挖出石瓮,故山取名“瓮山”,湖取名“瓮山湖”。清康熙1664年改“好山园”为“瓮山行宫。”乾隆时期,国力强盛,1750年对其进行改建,1764峻工后取名“清漪园”。慈禧太后60岁寿辰时,“瓮山”改名为“万寿山”,“瓮山湖”易名为“昆明湖”。1860年遭遇英法联军的疯狂抢劫和火烧。光绪七年(1884年)慈禧太后垂帘听政后,挪用海军经费重建,并取名“颐和园”。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的蹂躏和浩劫,1902年慈禧太后再次动用巨款,修复了破烂不堪的颐和园,再现了原貌。
  夏日的清晨,薄雾尚未褪去。远远看去,被层层轻纱薄雾笼罩下的颐和园,宛如出水的仙子,散发出几分神秘的气息。当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晨曦辉映中的东宫门,显得庄严寂静。拱卫在宫门前两侧的一对铜狮,勇猛威武。光绪皇帝御笔、盖有慈禧太后印玺的“颐和园”三字金字大匾横挂在宫门上。

    透过苍凉的历史,让人体味到这一皇家园林的深厚的文化底蕴。慈禧将此园取名为“颐和”,旨在取其颐养精神、心情平和之意。全园由宫廷区、昆明湖和万寿山三大部分组成,总面积290万平方米,水域面积约占四分之三。环绕在山湖之间的宫殿、寺庙、园林建筑十分典雅,宫廷区以仁寿殿为中心,慈禧晚年大部分时间在这里垂帘听政。这个统治中国长达48年之久的女人,一刻也没有因为国事的艰难而改变其奢侈的生活方式。她为自己颐养天命而大兴土木,颐和园竟是挪用海军军费而建,结果中国海军成了这颐和园中一艘永远也无法开动的石舫,让中华民族饱受灾难和屈辱。

    但作为皇家园林的代表,颐和园的神秀不愧为风景园林艺术之典范。园内湖光山色、庭园美景,各式宫殿、寺庙和园林建筑3000多间,人文、历史和自然景观巧妙融合,涂抹上厚厚的文化底蕴。颐和园的每个景点,都雕刻着神秘的历史故事,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饱含深沉的历史苍凉,给人以无穷的暇想。

     从颐和园东宫门进入仁寿门,深幽的庭院点缀着历经火烧后仍顽强生长着的损缺古松。这损缺的古松,似乎在默默地控诉英法联军的滔天罪行。
跨过深深的庭院,出现在眼前的是仁寿殿。仁寿殿原名叫勤政殿,光绪年间取孔子《论语》中“施仁政者长寿”,改名为“仁寿殿”。 仁寿殿是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理政的地方。相传,慈禧太后对“仁”字十分看重,处处以“仁慈”标榜,幻想以“仁”换取长寿。

    仁寿殿建筑及室内布置突出一个“寿”字。南北暖阁墙上面有100只蝙蝠捧着一个“寿”字,寓意“百福捧寿”,九龙宝座的玻璃屏风上有用不同写法精雕而成的226个“寿”字,殿四周的滴水瓦上还有412个寿字图案。整个仁寿殿都蒙上一层浓浓的“仁寿”色彩。其实,慈禧心如蛇蝎,被她曾害死的忠良正直之人,不胜梅举,故上天没让她长寿,死后不久,便墓盗尸毁,真是报应!

      仁寿殿依山傍水,山上柏松葱翠掩映,两旁牡丹族拥。殿前古树参天,花木扶疏,迎面是一座太湖石似屏风挡住仁寿门入口。仁寿门前左右有像“狮头”和“猪脑”的两块青石,似门卫镇守着“仙山琼阁”的皇家大门,西侧庭院墙上饰以砖雕九龙图案,并有两座随墙门,使偌大的庭院既封闭又透风,既庄严肃穆又生机勃勃。四组山石和一只乾隆款识的铜麒麟,更添庭院园林之雅趣。

  仁寿殿之侧是玉澜堂。玉澜堂取名晋代诗人陆机“芳兰振蕙叶,玉泉涌微澜”诗句,意为如玉般的清泉泛起微微的波澜。堂前挂有“晓色轻团竹岭烟,渚香细莲须雨”的楹联。玉澜堂是光绪皇帝的寝宫,东西两侧均有配殿。东配殿为“霞芬室”,西配殿为“藕香榭”。这原本为充满诗情画意的地方,然而“戊戍变法”失败后,玉澜堂竟成为软禁光绪皇帝的地方。凝视东西配殿用砖砌封的墙,当年光绪皇帝与世隔绝、痛不欲生的情景似乎浮现在眼前,令人感慨万端。
从仁寿殿出来,经过宜芸门,一个深深的四合院——宜芸馆便展现在眼前。宜芸馆是光绪的皇后孝定的寝宫,两边配殿为“藻绘呈瑞”和“忍凤长肩”,院后有用一根铁棒护驳着一棵300多年的古柏。据说,这棵古柏原来形状象龙头,仁慈看到后非常生气,觉得龙压了倒了自己这只凤,于是命人将龙头砍掉,让凤出头,自己独揽朝政。

    乐寿堂在宜芸馆之旁,里面曾演绎神妙的故事。庭院清幽永隽,玉兰、海棠、牡丹争相吐艳,松柏垂青,一块重约20吨左右的洁白巨石,漏透皱瘦。这块石还有一段神奇的传说。相传明朝官员、书画家米万钟,一生爱石成癖,在北京西南郊房山石窝发现这块大石突兀凌空,吊首俯卧,宛如蛟龙出海,当即决定把石运回自家花园,装点门面。米氏不惜财力雇用百余人,用40匹马拉的大车运石,七日运出,又五日至良乡。终因力竭财尽,痛惜之余,只好将此石弃置于良乡道旁,并砌之围墙,盖了一座茅屋加以保护。此石被称为“败家石”。100年以后,清乾隆皇帝去河北易县清四陵扫墓,路过良乡,发现如此秀美的巨石,遂把它运回清漪园,并拆墙破门安置在乐寿堂内。据说,孝圣皇太后见运回此石十分不高兴,说:“既败米家,又破我门,其石不祥……”。此时,机智多谋的刘罗锅眼睛一亮,说道:“太后息怒,此石形状像元宝,似灵芝,象征着财源滚滚破门而入,灵芝仙草延寿年,这是皇上祝太后多福多寿呀!”,乾隆听此一说,甚为高兴,于是当即给石头起了个典雅的名字,叫“青芝岫”,以避忌讳,并在门外摆设铜鹿、铜鹤和铜瓶各一对,以镇此石,寓“六合太平”之意。

    站在在石前,细品多姿多态的“青芝岫”巨石,听着娓娓动听的传说,令人浮想联翩,魂牵梦萦,回味无穷,不愿离去。也许是因这块巨石之故,自乾隆之后,大清国运日衰,江河日下,丧权辱权,最后走向灭亡的境地。

  欣赏长廓是一种艺术享受。颐和园长廓,是当今世上公认的保存最完整、最长的一条人工艺术画廊,被录入《世界吉尼斯大全》。过了乐寿堂,来到邀月门,耳为之一新:一条东起邀月门、西至石丈亭,全长728米,共273间,中间建有象征春、夏、秋、冬的“留佳”、“寄澜”、“秋水”、“清遥”四座八角重檐的亭子,这宛若锦缎彩带般的长廊,横亘在昆明湖岸、万寿山前,江南美景,尽造其间,令人惊叹。据说,乾隆皇帝对江南美景情有独钟,他曾六次出游江南,每见到一处美景和听到一个典故,都让画师素描出来,悉数移绘在长廊的梁坊上,以便能在闲暇时品赏和回味。你看,长廊沿途穿花透树,山色湖光共一楼。那清新自然、秀丽典雅迷人的江南山水风光,以及栩栩如生的人物故事苏式彩画,令人四顾不暇。漫步其中,轻风习习,花香拂面,景随步移,步移景换,犹如身临江南山水之中,仿佛自己是画中人,不禁陶醉在这巧夺天工的艺术境界里。

   “昆明湖畔风舞柳,琼楼玉桥眼尽收。”颐和园的自然景观集于昆明湖,从不同角度观赏,给人不同的感受。站在长廓上,放眼南眺:昆明湖碧波荡漾,水天空阔,湖面浮泛轻舟,旖旎动人;浩淼烟波中,神山仙岛鼎足而立;南湖岛恰似蓬莱仙阁,屹立在远方的天边;一线西堤纵贯南北,六桥婀娜、景色天成,令人神往。

    来到湖畔,古木参天,绿意盎然。凭栏远望:远处南湖岛上绿阴簇拥,湖水环绕,龙王庙气势恢宏屹立其中;飞跨东堤和南湖岛之间的十七孔桥,像天空中的彩虹飞架在碧波万顷的昆明湖上,又像神话中的鼍龙状,如月浮游在平滑似镜的水中;安卧在青石座上具有水文警戒功用的镇水牛,好像一位不知疲倦的卫士,守卫着碧波荡漾的昆明湖,又似牛郎与西堤“耕织”村里的“织女”隔湖相望,似乎一幅“牛郎织女”天上人间动人图。

    再将目光移至近处:偶有几只不知名的小鸟从湖面一掠而过,激起层层涟漪,并不时地发出几声清脆的叫声;在突起的湖面人工堆筑的小岛上,“春江水暖鸭先知”的知春亭静静地屹立着,亭畔假山点缀,柳树吐绿,亭边荷花亭亭玉立,醉人心肺,据说春天来到的时候,这里就是颐和园中最早报春的地方;还有那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文昌阁巍峨庄重,把昆明湖装点得更加美丽多姿。

     细品昆明湖,天水一色,盈盈湖水,楫舟往来,漪涟闪闪,远山近黛,倒映其中。此时,我不禁记起毛泽东的两句诗:“莫道昆明湖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作为人工湖,昆明湖也许不够深,但置身胜境,不但可以尽情领略山水之妙,还能会尽人文之雅,人间仙境,莫过于此。

   从湖畔回到长廊的中段,排云殿耸立眼前。“排云”二字出自晋代郭璞《游仙诗》中“神仙排云时,但见金银石”诗句,寓意此殿为神仙降临之所。排云殿坐北朝南,依山面水,殿的正门为“万象光昭”,对面临湖的“云辉玉宇”牌楼,三柱顶托,色彩斑澜,雄伟壮丽。进入排云门共有三进院落。第一进院落,东西配殿“云锦”、“玉华”面宽7间,殿后有两排灰瓦顶房屋,俗称东西13间。庭中金水河波光潋滟,横跨在河之上的五道石拱桥气势如虹。第二进院落为排云殿,面宽7间,重檐歇山顶,加上对称于两侧三间复道和五间的顺山殿横列共23间。东西配殿“芳辉”、“紫霄”面宽七间。第三进院落为配殿,叫“德辉殿”。

    排云殿是专门为慈禧太后举行“万寿庆典”而建的,每逢阴历十月初十慈禧太后生日,慈禧太后端坐在排云殿的宝座上,光绪皇帝向排云殿行三跪九叩大礼,其余王公大臣依次跪伏于排云门的金水河桥南北,三品以下的大臣跪伏于排云门外的殿前广场。此时,鼓乐齐鸣,仪仗威严,四方香烟缭绕,场面隆重而又热烈,壮观而又气派。
走到长廓尽头,经过竹影参差的听鹂馆(金支秀华)、怀仁憬集,迎面是万寿山西麓岸边的水上石航。石航为乾隆皇帝取荀子“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之意而建。舫上原有中式舱楼,1860年英法联军焚毁只剩下残破的石舫船体,光绪十九年(1893年)仿一艘法国游轮重建洋式舱楼,并取“河清海晏”之意改称“清晏舫”。清晏舫是一艘永远不能启航的石舫。这艘大船船头靠岸边,船尾向着水面,船头低,船尾翘,身长36米,舱楼建筑多达326平方米,仿大理石贴面,砖雕挂檐,典雅别致,精巧华丽。细观石航,甚为感慨,“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历史的深刻教训,我们应当牢牢记取,以免覆舟的悲剧重演。
万寿山是颐和园的另一重要景观。而其东麓被称为“园中园”的谐趣园,其秀姿逐层展开,别具一格:它以300平方米的水池为中心,10座临水的亭台、楼榭和百间游廊,间隔有序,错落别致地环布四周;沿岸古松古柏,垂柳倒映其中,池中荷花亭亭玉立,山上野生花木相互衬托,处处流露出江南园林的婉约多姿和灵秀;后山东部的五彩宝塔,矗立在万绿丛中,雄伟壮丽;后山中部的四大部洲景区的须弥灵境和香岩印阁,彰显山地喇嘛寺院的气势;前山西部的“画中游”,左拥爱山楼,右抱借秋楼,楼、阁、廊依山而缀,在青山翠绿中,高低相宜,浅暗分明,酷似一幅精美的山水画;后山西部的几处小园林,园中小道旁的丁香,老干新枝在上方互结连理。置身其中,只见阳光从绿叶的空隙中投下稀疏的斑影,在路面上微微晃动。若是花开时节,清香四溢,沁人肺腑,天然养吧,十分宜人。
欣赏过颐和园,我脑海中留下一幅自然山水和皇家园林和谐统一的宏伟画卷。这幅神秀而宏伟的历史画卷时时展现在眼前,从古至今,从北京至江南,从人间至天上,目不暇接,令我陶醉,让我神往,留连忘返

【收藏此页】    【关闭】    【本有评论 13   条】
此文章已经被修改 9 次         最后一次的修改时间为:2011-04-08 18:42:41
文章评论
李宣章 评论 (评论时间2011-04-05 21:27:17)  
谢谢高飞阅读雅评!

节日问好!
高飞 评论 (评论时间2011-04-05 20:01:44)  
感觉作者的每一篇游记都把自己融在其中,绝对不是简单的风光游,他洞察或挖掘出历史的清晰画面,文章中作者对看到的一些充满热爱和激情,仔细,准确的描述它们,绝不走马观花,如同站在那里,跟历史谈了很久,如同蹲在那里,轻轻抹拭汉白玉上岁月的灰尘,然后才倾诉衷肠。
李宣章 评论 (评论时间2011-04-05 16:24:34)  
谢谢秋子秋水伊人 两位雅赏!
节日问好!
秋子 评论 (评论时间2011-04-05 14:03:39)  
宣章好悠闲啊,总看到你在旅游!颐和园,上次去已经是20年前的事了!
秋水伊人 评论 (评论时间2011-04-05 10:43:37)  
颐和园,不曾亲见,却是久闻大名。在先生的笔下,得见其风采,果然不凡!
在线评论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诗赋绽芳蕊 今来觅知音
关于我们  |  走近诗赋  |  入网须知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诗赋网    Copyright 2008-2016   zgshi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8006388号
诗赋杂志投稿邮箱:sunwulang@163.com
联系人:轻盈     QQ:418193847、1969288009、466968777     QQ群号(点击链接)     电话:15609834167     E-mail:sttst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