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会员姓氏检索 :
                  散文
本栏所称的散文,是指以抒情、记叙、论理等方式表达,不讲究韵律的现代散体文章、随笔等。
                  本版编辑团队
本版主编:惜若
主编寄语:散文是融汇了作者真诚个性及深层人生意蕴的文学样式,表达方式自由洒脱,其本质特性是形散神凝。
本版顾问:
                  本版精品文章
                  文章信息
当前位置:  散文日记  >>  散文
远逝的辘轳声
文章来源:原创        访问量:897        作者:裴国杰        发布:我骄傲        首发时间:2013-10-18 18:32:08
关键词:中国诗赋网
编语:

                                                                远逝的辘轳声

                                                                    裴国杰 

      我生长在一个小山村,那里有我的父老乡亲,泥土里泛着亲昵,呼啸中着托付。村民对石头有执着的爱,无石不村,无石不路,无石不院。喜石者,西石也。
       
沿学校后墙往西走便是景楼宅院,举目一片片明清古建筑群,栉比鳞次,随着时代的更替,相继而成。一街两行,各有其所,展现了老村的乡土气和古朴味。家家院落俱是以石为基,垒石为墙。所有的官道,全是用河滩里五颜六色的漂卵石 铺成。相书曰:“五行齐全,洪福连连”。人们用“大如碌碡,小似拳头”的石头,大小交错,长圆互补,黄白相映。碎石补其缺,泥沙充其缝。 恰逢雷雨刚过,人们呼吸者清新空气,站在宽敞斑斓,不粘不滑的石坡上,雨水从脚下石缝里涓涓流去,别有一番情 趣。“以人为本”也不是当 代人的专利,我们的先人早已把它体现的淋漓尽致。此路中高边低,高处一溜石头大小相称,整齐如珠。行走正中一步一石,不偏不倚,不长不短,根本没有难走的感觉。步步登高,似天街、如神道。此情此景,在 方圆 十里八村,也是独一无二的景 致。 
       
石 坡中有一青亭。亭者,有顶无墙之所也。祖先的绝顶聪明表现于此,六角之“亭台楼阁”,在古宅群里分外显眼。它是我左邻右舍的能工巧匠们一铲灰、一块砖,一把泥、一片瓦精工而成,亭子的顶是圆上带尖,角是弓中带翘,檐是直中带弧。亭内顶绘有太极和八卦图。往远处看:槐花像漠漠飞雪般洒落在人家庭院,毛毛细雨如罗面垂柳丝随风摇曳。燕语叽叽榴吐火,莺声呖呖柳含烟。小伉俪在朦胧中依偎如若西湖畔许仙白蛇,演绎风流韵事。仰望石墙深院,云雾飘渺;俯瞰天街神道,胜似画图。亭子下有口古井,井口是用一整块厚石板凿成,口边立一石碑,上头也凿碗口大的洞。架一根平木一边挂辘轳,一边吊磨盘,好一个四平八稳的汲水架。
       
星转斗移,寒来暑往,经风吹雨打,辘轳早已消磨了它的棱角,一身滚圆上被井绳勒出圈圈凹痕。儿时常爬到井沿朝下看,井底水面像磨盘大的 圆月,鉴可照人。“飕、飕”凉 气 从井口腾腾而出。男人们黎明即起的头件事就是去挑水,把水缸倒满满的。他们 把桶放到 井台上,先来个三环套月,再摇晃一下,看是否挂妥了。古铜色汉儿们一手杈腰,用另一长满厚茧的手掌摁住辘轳控制速度,“吱嗷、吱嗷”……“啪”,桶沉到井底。再手握辘轳把,“吱咛、吱咛”一圈圈地绞上来。小时候看大人们绞水,充满了好奇与羡慕。他们挑上清凌凌的水,扁担“咯吱咯吱”地发出有节奏的响声,碰着人点点头再问个好。这是清晨最美妙、最悦耳的和谐乐曲。等我年龄稍大些,也重复着他们的动作,绞水时觉得有些吃力,往“定子、转子”处“呸、呸”两口吐沫,“吱咛、吱咛”声,旋即由高音变成低音了,轻巧了许多。遇见年老体迈者,还得帮他们绞上来,再拎到井台下。
       
每逢岁末年底,勤快的老妪、媳妇们,早早来到井边。放下水桶和搓板,抖出散发着污秽味的床单、衣服表褥里,有公婆的、丈夫的和孩儿的,还有隔壁五保户的。男爷儿们绞出水来,“噗嗤、噗嗤”地叼根烟卷,聊二丈八。女人们则不顾寒风刺骨,打打肥皂,揉揉洗衣粉,经多次漂涮,顷刻间“旧貌换新颜”,她们喜在心上,笑在脸上,辞旧岁迎新年。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不愉快的事也经常会发生。村里有的头被辘轳把打流血了,有的人胳膊被打骨折了。新打的牛皮绳缠在辘轳上,绞出来的水面上漂着几根牛毛,还得用手‘‘噗嗤噗嗤’’撩出去。有的人桶没套好,就掉到井底里啦,找几个人用两个镜子返光往出捞,实在捞不出来,就吊下去个人,一连就能捞出五六只,掉桶的人脸上带着谢意,喜咪咪地把桶拎了回去。至于井底有多大,掏井人说一丈高的梯子横在里面也能打来回。三九天滴水成冰,满石坡的溜冰也着实让老年人步履艰难。我村共有三井一泉,无私地滋养着一代又一代村人,功不可没
      
古井青亭,辘轳转悠。清泉石上流,扁担咯吱吱。古井的荒废也在一夜之间。一九九一年,是西石村最值得颂的一年。它改写了西石人凭肩挑吃水的历史,村委会投巨资实施饮水解困工程。干群齐协力,不几个月时间,创建几座蓄水池。白色塑料管走村串院,把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矿泉水送到千村万户。水龙头一开,幸福水哗哗声,村妇甜甜的笑声,鸡鸣犬吠声,奏出悦耳的田园交响乐。饮水当思源,乘凉莫忘本。还是共产党亲,社会主义好。时下热火朝天的新农村建设,连片的现代化建筑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城乡差别逐步缩小,到处都显现出都市的气氛 。 
       
光阴荏苒,岁月如歌。成年后奔波它乡,我对故乡的牵念愈发强烈时,耳边依稀传来了古亭里的汲水声:吱嗷吱嗷…… 啪 …… 吱咛 …… 咯吱咯吱…… 

【收藏此页】    【关闭】    【本有评论 6   条】
推荐理由:
叙述清晰、描写细腻,富有情趣!
李宣章
此文章已经被修改 4 次         最后一次的修改时间为:2016-11-17 20:32:14
文章评论
我骄傲 评论 (评论时间2013-10-30 21:03:17)  
雨晴 老师好,谢谢点评。
雨晴 评论 (评论时间2013-10-30 14:54:37)  

一篇很好的回乡散记。从乡村的现代到乡村的过去,抓住石头、辘轳两个意象特征展开,全文充满了对乡村的眷恋之情。欣赏了!问好文友!

我骄傲 评论 (评论时间2013-10-30 09:53:50)  
诗赋网里的老师和朋友水平是耿耿的。回复的多少都在意料中, 好帖子从来不乏看客。
我骄傲 评论 (评论时间2013-10-22 20:25:15)  
感谢各位老师关注,我会努力的。
李宣章 评论 (评论时间2013-10-19 14:44:43)  

叙述、描写生动、形象,好一个篇好散文!

在线评论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诗赋绽芳蕊 今来觅知音
关于我们  |  走近诗赋  |  入网须知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诗赋网    Copyright 2008-2016   zgshi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8006388号
诗赋杂志投稿邮箱:sunwulang@163.com
联系人:轻盈     QQ:418193847、1969288009、466968777     QQ群号(点击链接)     电话:15609834167     E-mail:sttst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