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会员姓氏检索 :
                  散文
本栏所称的散文,是指以抒情、记叙、论理等方式表达,不讲究韵律的现代散体文章、随笔等。
                  本版编辑团队
本版主编:惜若
主编寄语:散文是融汇了作者真诚个性及深层人生意蕴的文学样式,表达方式自由洒脱,其本质特性是形散神凝。
本版顾问:
                  本版精品文章
                  文章信息
当前位置:  散文日记  >>  散文
腊月, 我的童年回忆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访问量:592        作者:秋水伊人        发布:秋水伊人        首发时间:2014-09-22 09:48:01
关键词:中国诗赋网
编语:

腊八饭

    东北人都知道“腊七腊八,冻掉下巴”这句俗语,而我们兄弟姐妹小时候却最喜欢腊八的到来,就因为最爱吃腊八那天母亲做的黄米饭,外面的天寒地冻根本就无法抵挡腊八饭的诱惑。自己家种出来的大黄米,绿色健康无污染,纯天然食品,加上母亲那双巧手,让我们每个腊八都欢天喜地。我们会兴高采烈地帮着母亲挑选出上好的红芸豆,看着她把豆子放在大锅里煮。我们也会抢着烧火,看她把豆子煮沸两次,至八分熟,再把淘洗好的大黄米加入锅里,多次翻搅,最后留少量米汤,盖上锅盖焖一会,收汤以后,掀起锅盖,看着那黏黏糯糯的黄米饭简直垂涎欲滴。盛到花碗里,夹一筷子荤油,再放上一勺白糖,荤油化在黄米饭里,白糖在饭里搅匀,吃上一口,热乎乎的,又香又甜,咽到肚里,暖和极了,熨帖极了,大人小孩都吃得喜笑颜开。

杀年猪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小孩小孩你别哭,过了腊八就杀猪。”这是我们小时候奶奶和妈妈一到腊月都会念给我们听的歌谣。
    进入腊月,离过年就不远了。小时候,每到腊月里,父母就会找人来杀年猪了。一头散养了两年的200多斤的大肥猪不仅能让我们在当天狠狠滴解馋,还会给我们一顿丰盛的年夜饭。
    而杀猪的时候,母亲往往会落泪,因为听到猪的嚎叫她心有不忍。可是看到孩子们欢蹦乱跳期盼着食物的眼神,母亲又会微笑,然后开始忙着切酸菜,蒸小米饭。请来杀猪的往往都是村里有着多年杀猪经验的人。父亲会找周围有力气的壮劳力来抓猪、捆猪,而杀猪人则用锋利的杀猪刀捅进猪的咽喉,在一声声惨叫中,会有人端着大瓷盆接猪血,一边接一边用捆成小捆儿的高粱秸搅和,以免猪血成坨。猪不叫不动了以后,众人会把它抬到锅沿上,用早已烧开的一大锅沸水陆续浇在猪身上,把猪毛褪下、拔掉、洗净。然后把猪放到两张八仙桌上,开始开膛,陆续取出猪心、猪肝、猪肺子、猪下水,然后开始卸猪肉。一般会把猪卸成四半,称为“四角”,前角、后角各两半。同时会有人冲洗猪的肠子、肚子等下水,冲洗多遍才能干净。杀猪人往往也都是灌血肠、煮血肠的高手。一般都是先在大锅里煮(老百姓俗话叫呼)猪肉、猪肝、苦肠,开锅以后加入切好的酸菜,俗称烩菜。把先前煮好的猪肉等捞出来以后再煮血肠。等到这一大锅的肉、菜、血肠都熟了,就可以上菜开饭了。也有很多人家为了让餐桌丰盛,会另外做些炒菜。
    这时村里德高望重的人、周围的邻居、村里的亲属们都会被请来吃猪肉,热气腾腾的大炕上人们团团围坐着八仙桌,边吃边聊着一年的收成,那肥瘦相间的红白肉片、细腻流油的血肠、又香又酸的烩菜,蘸着酱油泡着的蒜泥吃下去,热乎乎、滑溜溜,鲜香爽口、满嘴流油,再喝上几口桶装的散白粮食烧酒,吃着大锅里闷的焦黄的小米饭,额头上很快会出现细密的汗珠,切肉切菜的妇女们离不开菜板,盛饭的大盆子一会就见了底,赶紧再去锅里舀第二盆。小孩们咋咋呼呼,其实吃得并不多,他们更欢喜的是那种热闹。
    饭后人们说笑着,哈着酒气,打着饱嗝,摇摇晃晃地归去,母亲会每样盛些在盘里盆里,吩咐我们给周围的邻居或老人送去。饭后父亲会把猪肉摆放在院子的角落里,铲来冰雪覆盖其上,浇上水,冻起来,等到腊月二十六再刨开,取出猪肉、准备过年,猪头、猪蹄会继续留在里面,二月二的时候再拿出来。 而杀猪时的烩菜往往会让我们吃上一整个腊月,使我们每天的餐桌上都有荤腥。

靠猪油

    杀猪的时候取出的猪油会有两大盖帘那么多,所以每年腊月里母亲都会在某个晚上靠猪油。在大锅里放上一锅水,把猪油切成小块放进水里煮。煮了一遍又一遍,沸了一次又一次,直到水靠没了,锅里只剩下清亮亮的猪油和油梭子。而我们最解馋的时候也就到了。母亲会挑选一些容易消化的、吃起来格外香的部分给爷爷奶奶和我们小孩子吃。可是有时候因为晚上八九点钟才靠好,小弟或者小妹会等不及睡着了,怎么叫都叫不醒,叫醒了也不肯吃东西,又打着哈欠睡过去,那就只能等到第二天早饭的时候过瘾了。我因为嘴馋,每年都会等到靠好的时候,嚼着又香又酥的油梭子大饱口福。如今想想还会直流口水,可惜那样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母亲也会感叹,如今的猪都是快速育肥的,肚子里都没有油,拿什么靠油啊!

蒸豆包

    腊月对于我们来说是丰盛美好的,但对于父亲母亲来说却是劳累疲乏的。父亲母亲会整天整夜地忙碌着,为过年做准备。一般进入腊月就要淘米准备蒸豆包了。父母会借来粮食茓子,把自己家种的大黄米、玉米碴子用大锅淘洗三遍,然后控净水,装在布袋子里,拉到磨坊磨成面粉。然后烧一大锅开水,用两个大瓦盆把黄米面粉和玉米面粉按一定比例搀和在一起,用略烫的温水和面,然后用拳头揣面,直到把面和得又软又匀,然后盖上用细高粱秸扎成的盖帘,上面再蒙上大棉被,放在炕头发面。与此同时,要挑选出红芸豆或者红小豆豆粒放在大锅里煮熟,用豆馅杵子把豆粒捣碎成泥,然后再由大家伙把豆泥攥成豆馅,等到黄米面发好以后就可以包豆包、蒸豆包了。
    发面很讲究时间、还要每天多次查看、揣面、调整位置和温度,发好的面蒸出豆包来有着黄灿灿的颜色和有天然的甜味,发不好的面蒸出豆包来颜色浅黄而味道泛酸,发过劲儿的面蒸出豆包来颜色泛红而味道苦涩,都难以下咽。豆馅的制作也有讲究,水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蒸的时候不能太硬也不能太烂,否则都不会好吃。蒸豆包都是用大锅,火候也很讲究,时间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否则不是没熟透就是蒸烂了。蒸熟以后揭豆包也是一项技术活,揭好的豆包不会露馅,不会碎,光溜溜,四方方,很好看,让人一看就有食欲。揭不好的豆包要么露馅、要么碎烂、不光滑,没有型,很难看。母亲是蒸豆包、揭豆包的高手,她每年做的豆包不仅我们家人爱吃,而且亲属们、邻居们也都爱吃。特别是居住在城市里的亲属们,他们能从众多人家送去的豆包里吃出哪些是我母亲蒸的豆包。
    小时候家里有爷爷奶奶、兄弟姐妹四人、加上父母双亲共八口人,每年都要蒸一大瓦缸(过去腌酸菜的那种大缸)豆包。而吃两顿饭的间隙,能够啃几个冻豆包则是我们兄弟姐妹的一种享受,绝不亚于现在孩子们的零食,而且比零食、小食品更解饿更健康。

做新衣


 
    其实夏秋两季的农闲时候,母亲就开始忙着拆洗全家人的棉衣棉裤,纳鞋底、做鞋帮了,而腊月里母亲更忙的一件事是为全家老小做新衣服,无论是外套、裤子、棉衣、棉鞋,里外三层,每人有份。除去做饭、喂猪的时间,母亲几乎都忙碌在缝纫机上、煤油灯下,日夜不停地忙碌着。因为人多,往往到三十那天全家人的新衣新鞋才能全部做好,而母亲往往嗓子哑了,腰也弯了,手指肿了。但是除夕晚上全家人都穿上新衣服的时候,母亲笑了。
    母亲从小聪慧,一看就懂,一学就会,而且还有自己的创新,无论吃的穿的,她做出来都非常带劲,非常好,时常被周围人夸奖和学习。农村里流行的衣服样子、鞋样子,母亲都会做给我们,让我们穿上好看舒服的衣服鞋子。多年以后,她还记得我们百天的时候、每年过年的时候穿的什么颜色什么样式的衣服,令我钦佩不已。
    过年的时候,母亲还曾经给我和奶奶各买了两朵彩色的绢花,让我们戴在头上。奶奶不好意思戴,就送给二姨家的二姐了。

扫房子糊墙

    年关将近,住在土房子里的人们首先会用笤帚清扫房顶和墙壁,都会买回报纸,用面粉打好糨糊。我家里通常是父亲领着我们糊墙,母亲则忙着为我们做新衣。糊墙时,我通常负责刷糨糊,父亲负责往墙上贴报纸,大弟弟负责用笤帚把报纸扫平乎。小弟小妹往往负责递送报纸给父亲。通常一整天下来才能把两间里屋墙壁糊好,而大家都会累得腰酸背痛脖子难受。但是糊墙结束以后,整个房间都亮白如新,令人心情格外大好。糊完报纸一两天后,我们会在适当位置糊上年画。那时候的年画样式很丰富,有领袖画,如毛主席、周总理;有四大名著连环画,如刘姥姥进大观园;有四大美人故事画,如昭君出塞;有娃娃抱鲤鱼之类的通俗画,还有各种风景画……很多小孩比如我,就是通过这些画学到了很多知识。

倒 计 时

    从腊月二十六往后,似乎过年就进入倒计时了,有歌谣为证:“二十六,刨猪肉;二十七,杀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也有人说是贴倒有(对联的俗称),三十晚上坐一宿……” 这就是童年腊月里,我们欢欢喜喜唱的歌谣。
    二十六的早晨,父亲会用铁镐把冻在院子里的猪肉刨出来,我们几个帮忙抬进屋里,放在大瓦盆里解冻,等到二十九下午,肉都化开了,母亲就会把它们卸开,一部分放到大锅里煮,另一部分留着炒菜用。
    二十七,杀年鸡。家里散养着的大公鸡,一个一个被我们从鸡窝里抓出来,只留一两个作为种鸡。父亲和母亲杀鸡,我们负责接鸡血,帮忙褪毛,摘绒毛,然后由母亲负责开膛,把鸡下水掏出来,我们帮忙收拾干净,我最拿手的就是剥鸡胗,我剥的鸡胗通常不会破损,而每次完整地剥好一个鸡胗我都会有一种成就感。杀鸡的当天晚上往往就能先吃一顿炖鸡心、鸡肝、鸡胗。然后把鸡冻在仓房里,等着过年和正月里饱餐一顿或者招待客人。   
    小时听母亲说,正月里不能生米下锅,所以家家户户都要蒸豆包、蒸馒头,还有很多人家把小米饭、大碴粥做成饭团子,留着正月里吃。每到腊月二十八,母亲都会发面蒸馒头,大白馒头、黑面馒头、豆馅馒头都要蒸上几大锅,冻着放到正月里吃。母亲蒸的馒头又喧腾又好吃,也是我们餐桌上的一大享受。特别是新出锅的大白馒头,吃起来松软香甜,是留在我们回忆里的美好味觉。
    二十九的早上,家家户户会抢先贴对联,好像先贴好对联就抢到了新年里的好运气一样。贴对联往往也是父亲领着我们去做的。院门、房门、仓房们、鸡架、狗窝、猪圈,到处都贴着吉祥话,飘着村里人自己扣的挂钱儿,过年的气氛就这样浓厚起来了。二十九、三十,家家户户都陆续地煮起猪肉,然后摘菜、磕鱼(把鱼收拾干净)、摘蘑菇、木耳。
    一切准备就绪,大年三十就剩下做饭、炒菜、大吃大喝啦!中午我们家的传统菜有:家常凉菜、蒸肘子肉、小鸡炖蘑菇、红烧鲤鱼、炖排骨、炒花生米、木耳炒鸡蛋、炸刀鱼。吃喝过后,我们会在兜里揣着老妈给的糖块、糖球,拎着老爸用罐头瓶子给我们做的灯笼,走东家串西家,跟小伙伴一起疯跑疯玩去。我们会在人家燃放的鞭炮堆里搜寻没有燃着的鞭炮,我们会凑在一起打扑克……回到家里,会有妈妈泡好的冻梨、冻柿子吃。爸爸会去别人家或者找一些人来家里看小牌、打麻将,而妈妈和奶奶会在家里包饺子。等到煮好饺子吃年夜饭的时候,妈妈会让我们洗脸,穿新衣服,迎接新年的到来……


    在我童年那个物质缺乏的时代,农村的腊月过得是那么丰富多彩,而如今身在城市,每一天都像过年,即便农村腊月里人们也不用那么忙碌了,一切都已远去,年味也随着溜走了。
 

【收藏此页】    【关闭】    【本有评论 0   条】
此文章已经被修改 3 次         最后一次的修改时间为:2014-09-22 20:53:25
文章评论
目 前 还 没 有 此 文 章 的 相 关 评 论 信 息 !
在线评论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诗赋绽芳蕊 今来觅知音
关于我们  |  走近诗赋  |  入网须知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诗赋网    Copyright 2008-2016   zgshi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8006388号
诗赋杂志投稿邮箱:sunwulang@163.com
联系人:轻盈     QQ:418193847、1969288009、466968777     QQ群号(点击链接)     电话:15609834167     E-mail:sttst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