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会员姓氏检索 :
                  杂文
本栏所称的杂文,主要指现代散文中以议论和批评为主而又具有文学意味的杂体文章。包括随感、短评、杂说、闲话、漫谈、讽刺小品、幽默小品、知识小品、文艺政论等短小的文艺性社会评论。
                  本版编辑团队
本版主编:惜若
主编寄语:散文是融汇了作者真诚个性及深层人生意蕴的文学样式,表达方式自由洒脱,其本质特性是形散神凝。
本版顾问:
                  本版精品文章
                  文章信息
当前位置:  散文日记  >>  杂文
老鲁论道:何为天道?——天道就是空无,就是一张洁白无瑕的白纸。
文章来源:原创        访问量:343        作者:鲁邦升        发布:鲁邦升        首发时间:2023-07-20 17:33:26
关键词:诗赋网
编语:
老鲁论道:何为天道?
——天道就是空无,就是一张白纸。
     
      近段时间,老鲁一直在思考老子在《道德经》中说的“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这句话。

      天道无亲,说明天道是没有亲情的。因此,天道对万事万物是一视同仁的。既没亲疏之分,亦无好恶之别。该特征意味着天道不仅绝对公正,且给任何人的机会也绝对公平。
      假如老鲁的诠释成立,那么问题来了:天道为什么要常与善人?有善人必有恶人,善、恶的评判标准又是什么?佛家云:“众生平等,既无高下,亦无善恶”。王阳明亦云:“无善无恶心之体”。假如天道是一个能主宰我们命运的主体,那么就不可能会有善恶之分,好坏之别。对万物均应一视同仁;假如天道有善恶概念,那么天道也会执着于相,进而会有主观价值判断。这就会导致二分法,进而会有分界线,会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评判体系。凡有中心者,必带有感情色彩。一有感情色彩,就不可能客观公正,就不是无上真理。而且,假如“常与善人”成立,也与前句“天道无亲”相矛盾。
      可见,如仅从字面来解释,这段话是自相矛盾、狗屁不通的。而老子,不可能会说“狗屁不通”的混话。所以,老子所说的“天道”,一定是另有所指,不是众生所理解的意思。
      经过几天思考,老鲁恍然大悟。原来,天道并不是我们正常思维所理解的至高无上、法力无边,能决定我们命运的上帝、菩萨、大神什么的,而是指自然。自然就是自然而然、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鸿蒙。既是指宇宙,又是指广泛无边的虚空。正如老子在《道德经》第14章所说的:“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且“不可致诘,混而为一”。在老子看来,道是“无状之状,无物之象”,并“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但却可以“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又如老子在《道德经》第21章说的:“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可见,老子对道的定义,与佛家所说的“万法皆空”中的“空”是同一个意思。
      因此,在老鲁看来,天道就是虚空,就像一张洁白无瑕的白纸。道,既不是生命,也不是物体。既处处不在,又难以琢磨;既有形,又无形。我们可以在道上任意涂画,道从来不会提出任何异议,也不会给我们诠释任何道理。道,唯一做的就是两件事:一是记录我们的所作所为;二是把我们的所作所为反馈给我们自己。道,遵守的就是“能量守恒”和“质能互变”两大定律。我们做了什么,祂就记录什么。所谓“头顶三尺有神明,不畏人知畏己知”就是这个意思。由于能量是守恒的,而我们的言行就是一种能量,能量就是一种业力,也是佛家所说的因。根据引力定律,在机缘成就时,因就会转化成果,果又是以象的形式表现的。《易·系辞上》曰:“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除非我们是圣人,否则难以看懂天象。
      所以,大道本来至简,只是一般人难以感悟而已。如果人人都能感悟,老子也不会在《道德经》中,不惜以一章的篇幅写下“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的感叹。
      道,是无法用文字来表达的,只能依靠我们的心灵去感悟,否则也不会有“拈花一笑”的典故。也正因为如此,所以老子才会在《道德经》开篇就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接下来又说“玄之又玄”。
      由此可见,老子所称的“天道”,并不是指能主宰我们命运的宇宙法则或自然法则。在老鲁看来,宇宙根本不存在什么“玄之又玄”的神秘法则,更不存在能主宰我们命运的上帝、菩萨、大神。假如说非有自然法则,那就是因果;假如说非有天道,那就是我们的良知。由于天道本来就是“空无”,故才会从空无中生出万有。我们在这空无的道上涂了什么,就会留下什么,最终又反馈给我们什么。佛家说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只是时间未到”,讲的就是这个意思。
      所以,能主宰我们命运的不是上帝、菩萨、神仙等,而是我们自己的良知。我们的良知就是天道。修行的目的,就是要找回良知。假如能完全理解王阳明的“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并能做到知行合一,那我们就是佛陀、就是圣人。
      据此,老鲁形成以下结论:与其去烧香拜佛,倒不如去审视自己的良知。天下谁也保佑不了我们,能保佑我们的就是自己的良知。我们谁也靠不住,唯一靠得住的就是我们自己。决定我们命运的,不是天道,而是我们自己的心智。所谓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就是在诠释善恶报应这一因果关系。
【收藏此页】    【关闭】    【本有评论 0   条】
此文章已经被修改 6 次         最后一次的修改时间为:2023-07-20 18:50:40
文章评论
目 前 还 没 有 此 文 章 的 相 关 评 论 信 息 !
在线评论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诗赋绽芳蕊 今来觅知音
关于我们  |  走近诗赋  |  入网须知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诗赋网    Copyright 2008-2016   zgshi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8006388号
诗赋杂志投稿邮箱:sunwulang@163.com
联系人:轻盈     QQ:418193847、1969288009、466968777     QQ群号(点击链接)     电话:15609834167     E-mail:sttst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