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会员姓氏检索 :
                  杂文
本栏所称的杂文,主要指现代散文中以议论和批评为主而又具有文学意味的杂体文章。包括随感、短评、杂说、闲话、漫谈、讽刺小品、幽默小品、知识小品、文艺政论等短小的文艺性社会评论。
                  本版编辑团队
本版主编:惜若
主编寄语:散文是融汇了作者真诚个性及深层人生意蕴的文学样式,表达方式自由洒脱,其本质特性是形散神凝。
本版顾问:
                  本版精品文章
                  文章信息
当前位置:  散文日记  >>  杂文
谈格律诗与现代诗
文章来源:辛维书        访问量:1171        作者:老书        发布:老书        首发时间:2011-05-14 19:48:43
关键词:中国诗赋网
编语:

格律诗与现代诗
   诗这个字对于每个人来说并不陌生,古往今来,连刚学会说话的儿童都会背几句,在世人面前看起来很简单的文字里,且有着高深万变的游戏规则变化,将精练的文字组合起来,便形成了诗,然而就有了写诗的人,号称诗人。但有的人对诗人有着不同看法,有人说写诗的人是在孤独中行走一生,有人说写诗的人所写的诗只是给文人看的,有人说诗人写的诗只能给自己看,还有人说诗已被古人写绝了,现在的诗人还能写出什么呢?为此,面对这些话题,对于现在的诗人来说是否要加以深思?
   在看似诗濒临衰退的当今,诗人,用文字的精华加心灵,用实际行动编写诗的芬芳,让诗复兴,成为当今社会中文化上的精神食粮。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资上的丰富,文化生活随之自然的也丰富多采,诗更不例外,可以说诗歌是散文的浓缩,格律诗是诗歌的浓缩,是文学艺术的精华,所以诗可称得是文学的顶峰。
   回味不同的人对诗人所阐明的观点综合来看,不能单纯的看问题,主要是看读者是不是真的喜欢作者所创作的意境和吸引力,不同意境的诗适合不同层次的读者,这是读者与作者的相互共鸣产生火花的交点。诗人要想做到这点首先要掌握以下几点:跟上时代,深入生活,走向大众,构思新颖,雅俗共赏,遵守格律,对仗工整,诗情画意,情景交融,曲径通幽。如唐白居易写的“草”在农村里从未读过书的老人都听懂理解诗的含意,唐李绅的“悯农”、唐李白的“静夜思”在社会上人群中,在斗大的字未识一篓的大老粗们的口里时常的能够听到,他(她)们笑着吟咏的声音,这就足以证明,深入生活走向大众……的诗(思)路,我们的先辈们在这方面做的非常到位,这对于他们来说诗人不是孤独的,不单纯是写给文人看的,也不是写给自己看的,所以我们要向先辈学习,思考历史,思考让当今百姓认可的文化,在琳琅满目丰富的知识里,能够品味到点儿什么,写出一点儿通俗易懂,让普通的人都能理解而又吸引读者的作品来。正如鲁迅所说:“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再举一个与诗无关的例子,本山的小品为什么那么受欢迎,主要是社会上的老百姓都喜欢看,所以才走红。诗也是如此,读的人少,诗路就越来越窄,相反诗路就越来越宽。
   有的诗只是在狭隘的范围内体现问题,只有少数有同感的人才能产生共感。有的诗离奇古怪,给人一种异常的感觉,只有作者本人看得懂。有的诗像口号一样,有的诗是车轱辘话来回转,不但不吸引读者,可能还会使读者没有赏完就感觉不舒服。看来要想写出让社会大多数读者都喜欢、雅俗共赏的诗真的是不容易。至于后一种人所说的诗已让古人写绝了,其实这种说法是片面的,不现实的,因为李、杜生存时期还没有现在科学这么发达,现在有很多新东西那时还没有,起码连电灯这个名词李、杜等古人们都不知道,更没有人看到古文化里面有手机和航母这类的名词出现,所以说随着社会科学的发展,新生事物不断的出现,诗是永远不会写绝的……。

【收藏此页】    【关闭】    【本有评论 10   条】
此文章已经被修改 4 次         最后一次的修改时间为:2013-09-05 16:45:59
文章评论
老书 评论 (评论时间2011-05-26 23:11:28)  

海凝 朋友的点评,现已将初稿修改
不懂诗经陋汉唐,多由辩论伴书堂。
入家割草时到地,登校报刊常在旁。
心想求学难变改,胸无点墨岂轩昂。
回眸旧岁如一梦,愿把失文再补偿。


海凝 评论 (评论时间2011-05-15 23:33:35)  
欣赏问好,同意文中观点。进得去,出得来,方为创新之要旨。

未读诗经陋汉唐,正逢革命伴书堂。

回家割草时到地,登校报刊常在旁。
心想求学难变改,胸无点墨岂轩昂。
回眸幻觉如一梦,快将失文再补偿。
看先生用韵,应是平水或新编。看各句基本入律且讲求粘对,应为近体诗。
如此则学、一,两处应为平声,失、再,二字应有一平声;或再字换一平声兼救一、失,使出句对句皆得救。将多音字,作“把”理解的时候,读作平声。
若为新韵,则读、觉,二字应为仄声。将字同上。

老书 评论 (评论时间2011-05-15 23:26:26)  
谢庄河教师、赵凯、幸福群岛、秋子、伊文、纸墨茶香等各位朋友的点评,对于诗歌与格律诗来说每个人都有个自的看法,皆自明。本人所写阐明的短文,是在生活中遇到一些人对写诗的人的议论,便引发本人的阐述,其实要想写出一首好诗真的很难,本人可能比别人更难,虽然已在业余时间琢磨近四年,但就六年的学业,又赶上文化大革命,天天上课读报纸,和个位学业有成的朋友比,可能他(她)们几个月就能参透,所以本人的诗(思)路也是哩啦歪斜,瘸子打围坐首喊,难填一阕,有诗为证:
未读诗经陋汉唐,正逢革命伴书堂。
回家割草时到地,登校报刊常在旁。
心想求学难变改,胸无点墨岂轩昂。
回眸幻觉如一梦,快将失文再补偿。
纸墨茶香 评论 (评论时间2011-05-15 20:00:35)  

附议秋子,说得好。

伊文 评论 (评论时间2011-05-15 09:05:29)  
意境难以切合高古,便另辟蹊径玩新奇;新奇也玩不来就玩辞藻,辞藻玩不起就玩跳蚤(所谓分行)。于是乎,多见跳蚤不见诗也。一味效法西诗体律,而不知西诗之韵何在,径自以废韵为“诗”沾沾自喜,犹且自诩为创新也。分行而非文,无韵难称诗,畸形儿何其多哉!
在线评论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诗赋绽芳蕊 今来觅知音
关于我们  |  走近诗赋  |  入网须知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诗赋网    Copyright 2008-2016   zgshi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8006388号
诗赋杂志投稿邮箱:sunwulang@163.com
联系人:轻盈     QQ:418193847、1969288009、466968777     QQ群号(点击链接)     电话:15609834167     E-mail:sttst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