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会员姓氏检索 :
                  杂文
本栏所称的杂文,主要指现代散文中以议论和批评为主而又具有文学意味的杂体文章。包括随感、短评、杂说、闲话、漫谈、讽刺小品、幽默小品、知识小品、文艺政论等短小的文艺性社会评论。
                  本版编辑团队
本版主编:惜若
主编寄语:散文是融汇了作者真诚个性及深层人生意蕴的文学样式,表达方式自由洒脱,其本质特性是形散神凝。
本版顾问:
                  本版精品文章
                  文章信息
当前位置:  散文日记  >>  杂文
“知足”与“知止”
文章来源:原创        访问量:850        作者:路上的歌者        发布:路上的歌者        首发时间:2009-11-10 17:52:00
关键词:知足不辱 知止不殆
编语:

 

晚上和几个朋友聊天,说起一位大家共同的熟人,一个非常聪明勤奋的人,先教书,后从政,正是仕途辉煌一路顺风时候,却因为受贿而获刑,一个政坛新星就此泯灭,心下恻然,一时生出许多感慨,想起知足与知止的话题。

知足与知止,最早见于老子《道德经》:“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认为,人的祸患多源于自身永不知足的贪婪本性,因此,圣人不仅要有优秀的道德修养、完美的人格魅力,还要筑牢廉洁自律的思想防线。“知足”是对于“已经得到满足后”的精神反刍;“知止”却是“获取过程中”的主动放弃。知足是不贪,知止是不随。知足常乐,能忍恒安;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大学》云:“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可见知足然后才能知止。

人的贪欲是个无底洞,“得陇望蜀”是普通人的心理常态,能够“得陇”而拒绝“望蜀”,没有大胸怀绝对做不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们之所以既不容易“知止”,更难得“知足”,其缘由概因一个“利”字的诱惑。所谓“身后有路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就是对那些既不“知足”、更不“知止”者耽于窘境的极好描述。这两句话最为绝妙的地方独在一个“忘”字上。“忘”什么?忘了人生的要义,忘了“既得”的后果,忘了“足”的现状,忘了“止”的理智。人一旦利欲熏心,便会头脑发昏,忘乎所以,因而做出不知止不知耻的事,像什么反目成仇,忘恩负义,落井下石,嗜痂成癖,挥金如土,鼠目寸光,牢骚满腹,沐猴而冠,寡廉鲜耻,东食西宿,瞒天过海,尽人可夫,爱财如命,投鼠忌器,暗渡陈仓,衣冠禽兽,见利忘义,弱肉强食……一个跟头栽进深渊里,再也爬不起来,万劫不复了。庄子说:“鹪鹩栖迟,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这是再平常不过的道理。

这些年,我们痛心地旁观一个个落马的贪官,都会感叹他们的不“知止”。孟子说:“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似乎悲观了些,但是,普通人和贪官之间,其“异于”“几希”却不乏现实的意义。人性的弱点有时并不因为“官”与“民”的身份差异而出现先验的区隔,就这一意义而言,贪官的劣迹败露,无论对于谁都是一种警示,问题是:假如让你坐到了他的位置上,你会做些什么?

一个人能够真心地感觉“知足”,已然不易;但若是能够做到“知止”,则非具备大胸怀不可。弘一法师一代高僧,身具大智慧,出家前曾为一位朋友写过一幅字,他认为自己的这幅字说出了人世间的“一个大道理”,所谓“大道理”,其实就是“知止”两个字。可见“知止”是人生的大境界、大关节,能够读懂这两个字的人,必是高人、智者和大擘。《大学》有云:“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不同的人、不同的事、不同的身份有不同的“所止”,关键在于明确身份,站好位置,把握好角色,时时、事事、处处做到“知止”。一方面,要正确对待名利。任何事物都有个极限,做人不知收敛,得寸进尺,一味争名逐利,凶险和灾祸也会随之降临。另一方面,要正确对待事业和人生。始终抱着适可而止的态度,“知止”不争,这样在生活上就一定会保持低调,就会“知止而静”。

想起两副著名的对联,一副是二百多年前,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郑板桥手书“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另一副是国学大师黄永玉的谐联“房屋三间,站也由我,坐也由我;老婆一个,左看是她,右看是她。”两副对联写得都极传神,但它们表意的境界却稍有差异:黄永玉传达的是一种“知足”的幽默惬意,而郑板桥表达的却是一种“知止”的哲思感悟。

“知足”是一种心态,而“知止”则是一种德行和智慧。知足不易,知止更难,这个道德命题需要每个人认真思考和实践。

【收藏此页】    【关闭】    【本有评论 2   条】
文章评论
洒家无戒 评论 (评论时间2009-11-10 22:02:00)  
“知足”是一种心态,而“知止”则是一种德行和智慧。箴言[鼓掌]
范彧 评论 (评论时间2009-11-10 21:28:00)  
“知足”是一种心态,而“知止”则是一种德行和智慧。知足不易,知止更难,这个道德命题需要每个人认真思考和实践。 值得深思的感悟
在线评论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诗赋绽芳蕊 今来觅知音
关于我们  |  走近诗赋  |  入网须知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诗赋网    Copyright 2008-2016   zgshi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8006388号
诗赋杂志投稿邮箱:sunwulang@163.com
联系人:轻盈     QQ:418193847、1969288009、466968777     QQ群号(点击链接)     电话:15609834167     E-mail:sttst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