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会员姓氏检索 :
                  散文
本栏所称的散文,是指以抒情、记叙、论理等方式表达,不讲究韵律的现代散体文章、随笔等。
                  本版编辑团队
本版主编:惜若
主编寄语:散文是融汇了作者真诚个性及深层人生意蕴的文学样式,表达方式自由洒脱,其本质特性是形散神凝。
本版顾问:
                  本版精品文章
                  文章信息
当前位置:  散文日记  >>  散文
君子津感怀
文章来源:怡情养性的博客        访问量:1063        作者:怡情养性        发布:怡情养性        首发时间:2010-08-30 10:46:00
关键词:君子津 怡情养性 散文 内有辞赋
编语:

“君子津”,是一个令人敬重的名字,是一个引人遐思的古渡。我第一次看到“君子津”这个名字并知其得名缘由,是2006年夏天一个周日上午到黄河上中游分界点看黄河的时候。那天我欣喜地看到了母亲雕像,也看到了母亲雕像一侧石碑上的文字。一字一句地把那些文字读完后,我为河口“史称君子津”而惊喜,更为“君子津”的得名缘由而感慨。我对“君子津”产生了极大兴趣,以至于回家之后,心情还是不能平静。兴致所驱,斟酌再三,写出了一首《永遇乐·君子津》,现将原作做了些修改呈给大家:

丽日怡心,清风拂面,欣往河口。水卷悠波,树披绿帔,船望中流走。岸边雕像,母亲慈爱,盈溢圣洁宽厚。界碑志,仁行义举,摄来并与存就。

昔时洛贾,病卒安葬,其墓金银尽守。桓帝闻悉,叹言君子,津号由此有。船工德重,诚期彰显,织造人文锦绣。归途见,新园古色,绕匝翠柳①。

在这首词中,我表达了彰显船工美德的意愿,表达了以“君子津”为载体建设旅游景点的期望。后来就听人说在河口下游大约五六公里处,建起了旅游景点“君子津”。

“君子津”旅游景点,背倚坑坑洼洼的土山梁,前临滚滚滔滔的黄河水,对岸是连绵起伏的库布齐沙漠。我看到这一楼宇,高台石阶,气势雄浑,古色古香,色彩十分明丽。门楼巍然屹立,两旁矗立的方形石柱上刻有一幅长联,上方横联是“气象万千”四个字。登上建筑高处,确有身临天台之感,四面景致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其间有大禹塑像,有蒙古包,而那以章回题目形式介绍古云中文化的文字是我最喜欢的。其中第九回写道:“黄河船工,仁义感动众苍生;皇魏桓帝,御口亲君子津”。关于君子津遗址究竟在哪里,说法并不一致。第一次在河口看到界碑上的文字明明写着“河口,史称君子津”,以为是一个定论。去年参加县政协文史委员会组织的“托克托县文史资料”编写工作,才知道关于“君子津”的遗址,至今尚有争议,有说在清水河县上城湾的或喇嘛湾的,也有说在托县蒲滩拐或河口的,还有说是在托县旧城的。为什么会众说纷纭呢?因为君子津没有延续下来,其名已经失传多年,如今人们只能按照记载不多亦不详的史料来推断,加之历史上黄河多次改道,故君子津究竟在哪里很难确指了。

关于“君子津”,最早见于郦道元《水经注》卷三。而郦道元的《水经注》有不同的版本,其中一个版本是这样记载的:“定襄郡,汉高帝六年置,王莽之得降也。桐过县,王莽更名椅桐者也。河水于二县之间,济有君子之名。皇魏桓帝十一年,西幸榆中,东行代地。洛阳大贾赍金货随帝后行,夜迷失道,往投津长,曰子封,送之渡河。贾人卒死,津长埋之。其子寻求父丧,发冢举尸,资囊一无所损。其子悉以金与之,津长不受。事闻于帝,帝曰:君子也。即名其津为君子济,济在云中城西南二百余里,河水又东南,左合一水,水出契吴东山,西迳故里南,北俗谓之契吴亭。其水又西流注于河。”

人们都知道,郦道元是北魏时期著名地理学家,他少年时代就喜爱。后来做了官,就到各地游历,他每到一地,除参观名胜古迹外,更重要的是用心勘察水流地势,了解沿岸、气候,人民的生产生活,地域的变迁等。他发现古代的地理书——《水经》,不仅对大小河流的来龙去脉缺乏准确,而且对由于时代更替,城邑兴衰,河流改道而名称发生变化的情况,未加以补充和说明。郦道元于是亲自给《水经》作注。为了写《水经注》,他阅读有关书籍达400多种,查阅了所有地图,研究了大量文物资料,还亲自到实地,核实书上的记载。《水经》原来记载的大小河流有137条,1万多字,经过郦道元注释以后,大小河流增加到1252条,共30多万字,比原著增加20倍。书中记述了各条河流的,各流域的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状况,以及火山、温泉、水利工程等。这部书文字优美生动,也可以说是一部文学著作。《水经注》在中国科学文化发展史上具有巨大价值,历代许多学者专门对它进行研究,形成了一门“郦学”。

郦道元在注文中纠正了《水经》的许多错误,并指出文献引用处的正误。郦书传至宋初,已缺5卷,后有人将剩下的35卷析为40卷,又迭经传抄翻刻,《水经注》遂失其真。有的章节误简夺讹十分严重,几至难以辨读,深为学者所病。

明清两代学者,对《水经注》作过精心的校理工作。明代朱谋玮著有《水经注笺》,清初顾炎武、顾祖禹、阎若璩、胡渭等人又治《水经注》。在此基础上,乾隆年间更有全祖望、赵一清、戴震三人全力以赴,各成专书。光绪年间,又有王先谦汇列全、赵、戴三家校语,参考其他研究成果,撰成《合校水经注》。他们不但从大体上分清了先前被混淆的经文与注文,补齐了脱佚的5卷《水经注》佚文,而且纠正了郦道元《水经注》中原有的不少错误,《水经注》所记内容已逐步接近原貌。然而,上述诸家仍存在不少问题。于是明末清初著名历史地理学家、金石学家、目录版本学家、书法家、藏书家杨守敬发愤编撰《水经注疏》。《水经注疏》初成时,杨守敬已六十六岁,深恐一旦离世,书稿不能传之于后,因先刻其图,又即疏中之最有关系者刺出为《水经注疏要删》。由于《水经注疏要删》的出版工作做得匆忙、谬误较多,另一方面《水经注疏要删》出书后杨守敬仍继续对《水经注疏》初稿反复进行磨勘,故又有《水经注疏要删》的《补遗》、《续补》和《再续补》的刊出,而《水经注疏》原稿至杨守敬去世前,仍未出版。此后,熊会贞继承师志,继续编纂。至1936年熊会贞去世,《水经注疏》虽有定稿,仍未能刊出。熊会贞临终曾嘱托同乡好友李子魁整理出版该书,1948年李子魁在宜都各界的捐助下刊出《水经注疏》第一卷。1955年,《水经注疏》由中国科学出版社影印出版,至1957年全书40卷出齐,共21册,附原稿之一残卷,稿本是1954年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从武汉藏书家徐行可处购得。1971年,台湾中华书局影印《杨熊合撰水经注疏》40卷,用的是前中央图书馆所藏《水经注疏》另一稿本。

《水经注疏》博采群籍,相互参证,对前人之失多所指正。疏文中屡有“失考”、“失误”、“郦所见之图籍有误”等语,态度明确。《水经注疏》问世后,深受舆地学者的推崇。近代目录学家、藏书家汪辟疆评价它“抉择精审,包孕宏富。前修是者,片长必录,非者必严加绳正,至于期当;其引而未申者,稽考不厌其详。故精语络绎,神智焕发,真集向来治郦《注》之大成也。”

然而,即使如此,《水经注疏》也未必无暇可指。对君子津的遗址,现在的人们觉得前人的说法与实际情况合不上,于是继续多方考证,据实细辨。我对那些有志于研究祖国历史地理沿革和人文掌故的人们非常钦敬。他们所做的工作极其辛苦,没有专心一意的治学精神,从事这样工作是断不可能的。而他们所作的努力,为我们了解祖国历史文化面貌所起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对于“君子津”进行考辨论证,如今虽然还没有非常周严的结论,但通过有关人士的分析推断,我们对君子津的有关情况的了解到底还是越来越明晰了。关于“君子津”的记载,郦道元首立大功,正是有了他的记载,后人才得以把如此重要的历史人文传扬开来。文人雅士对君子津遗址的考证,民间关于君子津的演绎传说,为“君子津”抹上了绚丽夺目的色彩。对君子津情有独钟是一件大好事,以君子津为载体建设旅游景点更是意义非凡,建“君子津”实在是彰显历史人文精神的重大举措。

如今人们到托克托县黄河岸边蒲滩拐的“君子津”景点游览,在观赏气象万千的壮丽景观的同时,接受“君子津”人文雅韵的熏陶应该说是很有意义的事情。我觉得,君子津究竟是否确在这里,其实并不重要。君子津作为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渡口,就在古云中城(现托县古城镇)西南的塞外黄河岸边,这就够了。重要的是挖掘君子津的历史文化内涵,更加突出地彰显“仁德道义”人文传统。“仁德道义”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仁德道义”的内涵非常丰富。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人们对事物认识的不断加深,“仁德道义”的具体内容自然也会被赋予新的涵义。其实“仁德道义”不仅有其具体的内容,它更是一个哲学概念,它有高度的哲理性和概括性。可以说,“仁德道义”任何时候都不可否定。现在讲“以人为本”,讲“科学发展观”,说到底也是讲“仁德道义”。“仁德”讲的是作为人应该具备的品质。人如果不讲“仁德”就可能走偏走邪,像坑蒙拐骗、弄虚作假、见利忘义、见钱眼开、不择手段等等,不都是不讲“仁德”的表现吗?而实事求是,诚实守信,见义勇为,拾金不昧,慷慨解囊则都是“仁德”的应有之义。“道义”是什么?“道”就是客观规律,“义”就是“正义事业”,人类社会在发展进程中,就是要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去办事,就是要逐步探索和发展正义的事业,这样社会才能不断完善,不断进步。一部中华文明史,不就是“真善美”与“假丑恶”斗争的历史吗?而“仁德道义”就是“真善美”与“假丑恶”的界定标尺。符合“仁德道义”就是真善美,反之就是假丑恶。

在几千年中华民族的文明史上,“仁德道义”是备受人们青睐、推崇和颂扬的。毋庸置疑,崇尚“仁德道义”正是“君子津”之得名所以能够被记载并被传扬开来的根本所在。如今“君子津”旅游景点赫然出现在人们的面前,给人以美好的联想,给人以深刻的启迪,也为人们开辟了一处观赏风光的好去处。在欣赏美丽自然风光的同时,追思中华文明史上的仁行义事,领悟人生真谛与价值,陶冶情操,开阔眼界,使“仁德道义”得到彰显,实在是一件极有意义的事情。

第二次到君子津,是今年63日上午,当时天气晴好,我独自骑摩托车来到君子津,登上君子津最高处,放眼观赏,心旷神怡。回家后,还写了一首《君子津赋》,作为感怀。现呈于下面:

天宇清明,万里惠风和畅;人文绚丽,一方美韵延绵。滔滔大浪淘沙,古渡幽幽;熠熠芳德溢彩,津名焕焕。其楼崛起也,形昭典雅;兹境洞开矣,景蕴幽娟。背倚山梁,身融河岸;颜呈古色古香,势显美轮美奂。——正孟夏之际, 为兴致所牵,登高瞻望,浮想联翩。

神游古渡,心骛当年——五湖之行客,不绝于河畔;四海之贾人,频往于市间。艄公摆渡勤迎送,商旅乘船乐去还。尝有洛阳商贾,紧从桓帝巡游。所以夜投求渡者,乃因滞后而迷途。不意疾发而重,猝然病死于舟。津长姑埋尸骨,焉思永志册书?子寻父,历尽千辛万苦;掘父茔,见得整具零足。悉以谢于津长,断然辞之肺腑。商子钦其义举,其德贵于金珠。帝闻叹曰“君子”,即以名其渡口。桑田沧海,奕奕仁德重;斗转星移,煌煌道义尊。芳魂永驻,雅意长存。昔时津渡既不见,后世船工时乐谈。津址众说纷而文士辩,义行故事演而民间传。文士寻根探本,意盈钦慕;民间述事嘉行,怀抱敬虔。

山川犹在,人事已迁。与时俱进,阔步而前。大力兴文化,倾心建乐园。莫道见钱开眼,不乏助困解难。巨合滩见证动人一幕,大桥柱镌铭感慨万千。生命垂危,激起仁心施救;波涛正猛,携来威势惊魂。时不我待,水将淹人。与急流搏斗,挽危尽力;同猛浪争夺,脱险怡心。以救生之壮举,为撼魄之懿行。忘危于水际,驰誉于方中。遥想千秋津渡,长留一地慈仁。母亲河伟大,恒毓中华儿女;黑土地纯朴,惠泽生命精灵。域中尚美,天下嘉功。从来世上耻不义,自古人间贵有情。②

开怀仰望,喜蓝天湛湛;信步俯察,嗟碧草青青。长河滚涌悠悠浪,幼树吹拂细细风。大漠乖伏静卧,闲云幻化奇生。船间传笑语,河畔荡歌声。歌中抒美愿,笑里蕴纯情。黄河源远流长,文化根深叶盛。往日朴真河路汉,茹苦含辛;今朝勤奋岸边人,创新圆梦。远眺田园禾旺,农户机车动;近观餐馆菜鲜,鱼池锦鲤腾。摊“赋税”,古来耕者均交纳;恤“农民”,今日国家已免征。齐心大计和谐建,携手多方经济荣。既逢修世,图强致富;欣上鹏程,奋翼翔空。向未来以兴绿色,崇正义而褒善行,尊科学以谋发展,共成果而重民生。此乃民之福,而国之幸也!

畅游“君子津”,慕其名留百世;渺虑“仁德事”,欣其誉享千年。俯瞰长河诚壮阔,殷期大道愈舒宽——绘就农村新画卷,写出时代美诗篇!                                     

①这句写海口风情园。②这段写2009826黄河营救沉船人员。

【收藏此页】    【关闭】    【本有评论 0   条】
文章评论
目 前 还 没 有 此 文 章 的 相 关 评 论 信 息 !
在线评论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诗赋绽芳蕊 今来觅知音
关于我们  |  走近诗赋  |  入网须知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诗赋网    Copyright 2008-2016   zgshi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8006388号
诗赋杂志投稿邮箱:sunwulang@163.com
联系人:轻盈     QQ:418193847、1969288009、466968777     QQ群号(点击链接)     电话:15609834167     E-mail:sttst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