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会员姓氏检索 :
                  散文
本栏所称的散文,是指以抒情、记叙、论理等方式表达,不讲究韵律的现代散体文章、随笔等。
                  本版编辑团队
本版主编:惜若
主编寄语:散文是融汇了作者真诚个性及深层人生意蕴的文学样式,表达方式自由洒脱,其本质特性是形散神凝。
本版顾问:
                  本版精品文章
                  文章信息
当前位置:  散文日记  >>  散文
大爱无疆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访问量:862        作者:老笨熊李春胜        发布:老笨熊李春胜        首发时间:2010-08-04 19:56:00
关键词:抗洪救灾 奋不顾身
编语:
        如果你没有亲自目睹洪水袭击村庄的惨状,你顶多说上几句同情的话语,如果你亲自去看一看洪水对人类所开的玩笑,你会流下心酸的泪水,除非你是铁石心肠!
  那天,苍天还在淅淅沥沥下着文明雨,潇潇洒洒,情侣们会为这种缠绵的夏雨发出浪漫的感叹,这种充满诗情画意的雨景也会让诗人们大发灵感。歇伏的乡邻们自有自己的一份娴情的消遣,淅川县大石桥乡的村民们就是这样:男人们正聚在一起玩牌,女人们三三两两在一起拉家常,老头老太太们在一起侃山海经,屁孩们你追我赶开心地玩着泥巴巴,多么温馨的农家乐啊!
  但是,谁也没有想到这种平静的生活中潜在着巨大的危险:陕西渭南泄洪,洪水以最高9850立方米/秒的流量一泄千里流入丹江,其气势是排山倒海,摧古拉朽,在最短的时间内吞没了整个川道,与此同时,淇河溃堤,以不及迅雷掩耳之势袭击下游,6200立方米/秒的流量像脱缰的野马,与疯狂的丹江洪水会师,两股野蛮的黑恶势力挥师东下,狞笑着,狂叫着,咆哮着,所到之处侵吞村庄、树木、公路、水井、房屋、牲畜……
  泄洪和决堤联合到一起,形成了淅川历史上罕见的7.24特大洪水!
  当洪水还没有逼近时,大石桥乡干部、村干部在第一时间内组织群众转移,采取喇叭通知、张榜布告、手机寻人、以及人传人相告等多种有效途径强迫群众转移,但是有一部分村民却忘了“水火无情”的老话,根本不相信这次洪水竟有如此灭顶之灾,其中,一位老农说,“我活了七八十岁,哪儿见过洪水能淹没村子,等等再说!”
  沿河的乡干部、村干部采取了果断的措施,劝得动的就劝,劝不动的就拉,再不然就抬,同时准备好冲锋舟,随时准备下水救人,确保无一人伤亡!
  磨峪湾村住在一个三面环山的开阔地,南边是雄伟壮丽的丹江桥,桥南是另一个乡镇——滔河乡,西边不远处与湖北接壤,此处河面最窄,村子又在低洼处,所以这里是重点防护对象。当村民们接到通知后,先是最低处的人家把重要的家俱冒雨朝地势高的人家转移,可是丝毫没容他们喘息,低处的人家进水了,高处的人家也开始面临危险……
  村子里鸡犬不宁,一片混乱!
  乡干部、村干部分层把关,雷厉风行,不停歇地劝说乡亲们扔掉一切,保命要紧,有的干部喉咙就喊哑了,每一个路口都把守有党员、干部,不放过任何一个小径,放出不放进,天大的理由也不行。
  村民们被集中在山坡上,有的打着伞,有的披着塑料单,有抱着孩子的,有拎着小包的,站在雨中,“欣赏”着洪水波澜壮阔的“杰作”:树木、电杆被淹了,终于抵挡不住激流的冲击,一排排、一根根倒下去了,房屋被淹没到了屋顶,最后也在洪水的淫威下垮架了、倒下了,被子、木箱、木头打着旋儿飘飘荡荡,顺流而下……
  如果不是突如其来的洪水,文人们会情不自禁地吟出“浩浩荡荡,横无际涯”的诗句;如果不是突如其来的洪水,画家们能描绘出“坦坦荡荡,一览无遗”的壮丽;如果不是突如其来的洪水,作家们会发出“浩浩渺渺,汹涌澎湃”的感叹——但是,这是淅川县史无前例的洪魔,这是丹江河畔前所未有的头号杀手啊!
  这就是我美丽的村庄啊,一个钟头前,我们还在里面唱歌、看电视啊!
  这就是我温馨的家园啊,昨天我们还在里面留下了难忘的初恋!
  这就是我梦幻的家园啊,上个月我们还在门前留下了全家福的合影!
  在平时,丹江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妇,抑或是一位腼腆俊逸的小伙子,青春、奔放,此时,他露出了狰狞的面孔,肆无忌惮地一往无前,所向披靡……
  鸭子被冲下来了,它们在河洪中失去了目标,不知道该朝哪个方向挣扎,耕牛被冲下来了,这些被誉为“游泳”高手的牲畜,也在洪水中仰着头,翻着白眼……
  最具传奇色彩的是几个浪金船过桥的画面:浪金船被冲下来了,不停地撞击丹江桥,发出了震人心魄的“咣当”“咣当”声,水流向下的冲力和桥面的栏杆对峙着,奇迹就在这是出现了,浪金船像一个个斗败的公鸡,侧着身子,从桥洞中穿越而出,然后,翻滚着急流而下!当地百姓夸张地说,浪金船钻入桥洞,把桥顶起来,船通过后,桥体才又落下来,当然我们只能把这种说法看做是丰富的想象,但从他们的想像中,你可以看到当时规模是怎样的洪大!
  杨营村也位于丹江北岸,也是重灾区,村民李某的一个养鸡场被冲毁,杨某的耕牛被卷入漩涡,还有一个镜头说出来你可能不信,陈某夫妇种了十几亩西瓜,他们起早贪黑,给西瓜育种、打垄、施肥、栽种、打蔓,西瓜在他们苦心经营下瓜体溜圆,肯定今年会卖个好价钱,当他们正喜气洋洋在摘着往车上装呢,陈某的手机响了,是支书杨长军打来的,通知他们赶快回,他们不忍心一地财富流失,就迟疑了一下,没想到水头已经到了他们面前,陈某脑子还算清醒,把老婆赶紧送到一个树杈上,自己则攀援另一棵大树,谁知道他上,蛇也上,他在与蛇的搏斗中,脚上不知道被树杈还是大蛇弄了个大口子,鲜血直流,正在他们生死未卜的紧要关头,支书杨长军领着冲锋舟冲过来了,真是虎口余生啊!
  有很多职业被人们认为是最危险的职业,不知道农民算不算,但让我公心地说,庄稼人也是在从事最危险的工作,而且,如果这个世界上没有庄稼人,也许这个星球也仅仅是一个孤零零的球体!
  人类要生存,衣食住行必须要跟上,相对来说,没有衣食,何谈住行。庄稼人肩负着社会上“衣食”的直接提供,他们是人类生存的最直接载体,再看看我们很多电视剧等文艺作品中,常常拿农村人来做参照物,强势者挖苦弱势者随口的话就是,“看你土里土气就是个庄稼人!”“别学农村人的小农经济意识!”可是,别忘了,正是这种“小农经济”意识给了这个地球生命!
  在如此强大的天灾面前,大石桥乡的农村基层干部确实为百姓擎起了一片天——尽管丹江河畔的村民们经济上饱受损失,但这条很长的沿河战线上,确保了村民零伤亡,零失踪!
  村民们不能忘记,亲自指挥该乡转移群众的乡干部向晓丽、罗建军、杨夫超等就在洪水第一线视察、督导,这个时候,干部们就是他们头上的天,就是他们身上的胆!
  受灾严重的纸坊沟和磨峪湾村的村民,夜里寄宿在水位高的群众家里,一杯杯热水,一碗碗面条汤见证了淳朴的山民一颗颗金子般的心!
  洪水疯够了、狂够了,终于退下去了,乡亲们急不可耐地回到庄上看看,这哪是我们的家啊!千疮百孔,面目全非,这般景象、这般盛况,没有一个人不为之动容,没有一个人不为之伤感!
  幸存的电线杆上,高压线挂满了塑料皮、草根等废物,川道上的花生、绿豆、黄豆、水稻、莲藕、红薯、芝麻、玉米、棉花、小辣椒、白杨等等全被埋葬到了泥沙中,很多房屋倒塌,幸存的砖房里,衣箱被冲,粮食进水霉变,散发出难闻的气味,被子上,家具上,墙壁上,摩托上,农用车上全是稀泥,家家户户屋里屋外淤泥一米多厚,淤泥里裹着面粉、粪便、肥料、油污,电冰箱、电视机、VCD、沙发、椅子、餐具、孩子们的书包、文具被飘落得七零八落,道路被冲得坑坑洼洼,水井被淹被瘀,生活的必备品没有一样能够服务人,却要被人服务!人们的腿泡在泥浆中,有的开始红肿,有的开始溃烂!
  老人们哭了!
  女人们哭了!
  这可怎么办?
  大石桥乡党委、政府如实汇报灾情,尽早地为乡民们募集救灾物资,帐篷、食物、矿泉水、草帽、胶鞋、消毒用具等等,这些东西很多在数十里、上百里之外,交通运输是个难题,为了安抚老人和孩子,满载救灾物资的车辆只好绕道而行,在第一时间内,把救灾物资运到了受灾最严重的村庄,另一方面,乡政府组织村民们克服困难,清理污泥,生产自救,重建家园。
  教育是育人单位,教师的光荣使命就在于为人师表,在这次7.24特大洪水灾害中,教师们以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大灾无情人间有爱”的抗洪赞歌!
  杜红胡、任丰奇、杨永强、李旭升、程金顺、王保红、徐新奎、刘春杰等数十位教师组成了救灾志愿者,每天天刚麻麻亮就准时赶往灾区工地,同村民一道清污泥、修路、打药、翻晒家俱。正午十分,经太阳暴晒的泥浆仿佛滋滋冒着热气,洪水过后的蚊虫也像赶趟子似的结队而来,叮咬着这些善良的人们……但是,面对种种困难,他们不退缩,不让步,不喊累,不叫苦!中午,他们和乡民们一起,每人一包方便面,一瓶矿泉水,有时他们自己还要咽咽口水,留一半矿泉水递给眼巴巴的孩子们或者送到嘴唇干裂的老人的手里。
  邱伟东,柳家泉学校校长,每天去时要带一个大塑料桶,桶子里面装满了清水,也许你认为这没什么,可是对于一个道路不通,没有清水的灾区来说,对于那些承受着34、5°C的高温、没有降温通风设备的人们来说,这是多大的一种支持啊!
  这就是当代教师的风采!
  乡直各单位都有志愿者,都穿着朴素的衣服,都是一身汗水一身泥,在这里,你根本分不清哪个是乡长,哪个是村长,哪个是教师,哪个是村民,所有的干部、党员穿梭在灾民中间,和灾民抱成了一团,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体!
  在杨营抗灾现场,几十辆农用车、挖土机组成了一条长龙,从远处拉来一车车碎石沙,采用蚂蚁啃骨头的精神,铺平了连接该村大动脉的一条主通道,确切地说,这是一条连心桥啊!
  接到大学、高中录取通知书的学生们加入了这个战天斗地的行列!
  外出打工的汉子们克服种种困难,回到家乡,加入了这个惊天动地的阵营!
  在大灾面前,干部群众,男女老幼知难而进,临危不惧,他们都是新时代的兵!
  实践又一次证明,共产党来自老百姓,共产党为的是老百姓!
  实践又一次证明,大灾点燃了大爱,大爱拯救了大灾!
  实践还将证明,丹江水养育的大石桥灾民们会在政府的帮助下,很快恢复生活和生产的!一个个生机勃勃的新农村会在很短的时间内昂首屹立在丹江河畔的!
【收藏此页】    【关闭】    【本有评论 3   条】
文章评论
赵凯 评论 (评论时间2010-08-06 18:42:00)  
我们这里刚刚解除水情之危。
马仲喜 评论 (评论时间2010-08-06 00:50:00)  
读后无语。无语中,感动,感动,还是感动!象这样的基层干部、党员、老师们致敬!
天云之骨 评论 (评论时间2010-08-06 00:11:00)  
好个战洪图!感谢作者,佩服英勇顽强的每一个大写的人。推荐。
在线评论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诗赋绽芳蕊 今来觅知音
关于我们  |  走近诗赋  |  入网须知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诗赋网    Copyright 2008-2016   zgshi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8006388号
诗赋杂志投稿邮箱:sunwulang@163.com
联系人:轻盈     QQ:418193847、1969288009、466968777     QQ群号(点击链接)     电话:15609834167     E-mail:sttst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