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会员姓氏检索 :
                  散文
本栏所称的散文,是指以抒情、记叙、论理等方式表达,不讲究韵律的现代散体文章、随笔等。
                  本版编辑团队
本版主编:惜若
主编寄语:散文是融汇了作者真诚个性及深层人生意蕴的文学样式,表达方式自由洒脱,其本质特性是形散神凝。
本版顾问:
                  本版精品文章
                  文章信息
当前位置:  散文日记  >>  散文
在北京的遗憾
文章来源:中国作家网        访问量:1098        作者:刘聪震        发布:刘聪震诗歌        首发时间:2011-01-02 10:55:03
关键词:北京 史铁生
编语:
    伟大的首都北京是我永远都向往的地方。为什么向往呢,我说不清。我觉得那里集中了祖国所有的精华,它是我们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的核心地带。在那里,它聚集了我国顶级的各类优秀人才。这就是我尊崇它的基本理由。
  今年初冬时节我得到一个机会,前往北京参加第三届中国当代散文创作发展研讨会,我在北京逗留前后共6天,从而成为我截至目前在北京算是停留时间最长的一次。这一次,我见到了中国散文学会的会长林非先生(见文章《林非老人》),也见到了威震四方的文坛著名评论家雷达同志。参会人员都兴高采烈的与他们合影,我也凑了热闹——毕竟这是在北京啊,在其他地方你能有这样的机会吗?显然,那就难了呀。既然是来到了北京,那就得去转转。去看看什么最好呢?我想了又想,我觉得自己最想去见一个人了,实在是想去看看他,那样的话我自己的心中才会感到最为慰贴,也才会感到非常的满意——我想见到的这个人不是别人,他是我时常都在念想着、时时都被他在感召着——他是在悄悄的最有效的慰籍着我的灵魂的一个人,这个人他就是伟大的史铁生先生。当我把我的想法说与杭州来的大学教师——文学博士魏庆培老师时,真是没有想到,我的想法恰恰是正中了他的下怀,我们是一拍即合。然而连续两天,我们都没有成功行,因为我们找不到他的住址,也无法查到他的电话,因为寻找不到他究竟是在北京的哪一个地方里呆着,我特别着急。我只好通过114,也通过北京市作协的电话,但都没有找到他的踪迹。我苦恼地说给一位很有思想的朋友,他则劝说道:“不要去看了,他有病,是一个病人,很不方便。我们从作家的作品中吸收教益就可以了!”他说得很诚恳,可并没有打消我想看史铁生的念头,我把我的苦恼又说给一位老乡,这位大学老师虽然没有提到史铁生先生那病的事,可他的说法与那位文友基本是同一个意思。这两位也是动笔的人,是文学的追随者,是当代文学的研究者。他们的话的确是有道理的。然而,却怎么也都动摇不了我的想法。这原因嘛我知道,他们是无法体验我所经历的苦难与艰辛的。我们的魏老师与我不是住在同一个房间里的,他从其他的客房打来电话催问我去的事,还要发手机短信来问,看我查到史铁生先生的住址和家人的电话了没有。我颇沮丧,一直都说“还没有”。
  我一根筋的要见他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我告诉你吧,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意思。我就是想当面给他说几句话,或者给他什么也不说。我只是要表明,我谢谢他。是他安慰了我的心,是他给了我很多很多的东西......我刘某人是一个特别喜欢他文字的人,我从他的作品中得到了史大哥本人可能永远也没有想到的一种力量和安慰,得到了外人谁都不可能给予的一种温馨的特别依恋的情感。我去当面看他,我并不是表明我去看一位病人,也不是想请他题字题词、或者是合影或者是单纯的送礼物给他之类。那不重要,我只想让他知道,有一位苦难到极点的像一个乞丐一样的读者,是来向他表示感谢!感谢他的作品对我的福泽——从而让他明确地想到他自己对人类所作出的贡献,他存在于这个世界,意义是多么的重大。尽管我卑微,但让他能明白我是那么样的尊重他、爱他,我是像崇拜神一样的在心中崇敬着,敬仰着他的。可是,在北京我的愿望没有实现——尽管我是那么的感激魏老师,他能够陪伴我去,可是魏老师与我一样也没有去成啊。我明白,他的失落与我是相同的。
  北京是人杰地灵的地方,它是一个磁极。它是各路精英汇集的聚散地。听说几个素未谋面的网友在鲁迅文学院进修,我便和一位另一位大学同志结伴前往。我们见到了自己的老乡,一位才华横溢,文笔恳诚的小说家——高鸿先生。然而,我非常想见到的那位蒙古族女作家张毅静却是没有了踪影。她年纪很轻,为人谦谨有加,言辞短缺,这是位害羞而博学的在当代散文领域里,并不多见的一位能够真正“承前启后”的散文作家,她继承了祖国优美的语言文字,具有着细腻而丰厚的内心世界。她指点了我察看现实中的人的路,可这位草原上的女侠,在我懂得了她的艺术追求和为人的原则之后。她却是躲开了。我好纳闷。
  北京之行的遗憾就是这样。不论是史铁生,还是张毅静,他们的相貌我早已熟悉在心,我要是画家,那是十秒钟就可以勾勒出他们来的。然而我还是想见到他们。他们的文字的魅力已经刻铸在我的脑海之中。现在,我也只能是一遍遍地去品读他们的某些作品了。(作者:刘聪震)

  2010.11.25
【收藏此页】    【关闭】    【本有评论 2   条】
此文章已经被修改 5 次         最后一次的修改时间为:2019-03-01 14:44:15
文章评论
雨晴 评论 (评论时间2011-01-02 21:25:07)  

在人生的路途中,都能遇到指路明灯,让你前行时不迷失方向。欣赏了!问好!

苏洪义 评论 (评论时间2011-01-02 17:53:17)  

有此血性,是条汉子!为文如此,可见你的为人。

在线评论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诗赋绽芳蕊 今来觅知音
关于我们  |  走近诗赋  |  入网须知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诗赋网    Copyright 2008-2016   zgshi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8006388号
诗赋杂志投稿邮箱:sunwulang@163.com
联系人:轻盈     QQ:418193847、1969288009、466968777     QQ群号(点击链接)     电话:15609834167     E-mail:sttst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