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会员姓氏检索 :
                  散文
本栏所称的散文,是指以抒情、记叙、论理等方式表达,不讲究韵律的现代散体文章、随笔等。
                  本版编辑团队
本版主编:惜若
主编寄语:散文是融汇了作者真诚个性及深层人生意蕴的文学样式,表达方式自由洒脱,其本质特性是形散神凝。
本版顾问:
                  本版精品文章
                  文章信息
当前位置:  散文日记  >>  散文
知遇松涛声,诗缘总相逢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访问量:1943        作者:天云之骨        发布:天云之骨        首发时间:2010-12-10 01:00:53
1
2
关键词:李松涛,散文,天云之骨
编语:
今天的思想演变和文学发展,已经不是一个圣人多曰几下,就能忽悠人的年月了,更不是哪个人一挥手,人们就精神癫狂地跟着瞎吆喝的时代了......在我今后的文学道路上,中国诗歌著名的三剑客中,有两位在呵护着我。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每每想起王维的《山居秋暝》我就想起一个地方、想起一个人。我时常想,人与人之间的相识是多么奇特,一个善意微笑、一个无意的眼神、一句诚意的问候,就能续写出一生相逢的诗篇,成为日后知遇的机缘。我想起的地方,就是蜿蜒于抚顺西北郊的林间小路、山林,想起那个人便是诗人李松涛。

与松涛先生的相识可以说是知音、知遇。如果说“高山流水”的故事,早已给尘世间知音和知遇的友情以最经典的诠释,那么依然能够引起我的共鸣的,是三十年有意无意间读到他的作品,可以说单方面神交已久。在最近短短几年间,终于得以相识相知,因而深感宽慰。这背后故事的寓意,真是人生相遇的美妙,进而弥补了知其文不知其人的缺憾。

松涛先生长我八岁。刚刚接触他的作品的时候,我在长白山山麓的新宾满族自治县做知青,那里的崇山峻岭松涛阵阵。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青年点与生产队队部和民兵连都有《辽宁青年》《解放军文艺》以及一些省市报刊。我喜欢诗歌,所以特别关注诗歌,也知道了李松涛的名字。“大搂”回城之后,我订了一些如《鸭绿江》《芒种》之类的文学杂志,陆陆续续看他的作品的同时,也看到一些对松涛诗歌的赏析和评论,到上世纪的八十年代,我调到宣传部门工作,单位订的一些重量级如《诗刊》《春风》《当代》等文学刊物,更加了解了松涛先生。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维《鹿柴》)我是写新闻和纪实出身的记者,尽管早在1987年上过《文学报》和中国石油诗赛的光荣榜,可我写诗歌仅仅是个副业,且不常写而几乎撂荒。直至2005年前后,我从西藏返回故乡,重逢老友和结识新朋时,常常于感慨中谈论文学,谈论诗歌,自然谈到了诗人松涛先生。恰巧,2008年夏秋之交,一次文友赵冲、雪峰作品出版座谈会上,我有幸见到了松涛先生。简单的寒暄、问候,一个诗人的影像,便完整地印在了我的文学底片上。而真正的灵犀相通,却是在日后的交往当中。

2008年底,文友张健告诉我,我的诗歌书稿他推荐给松涛先生了。我想,一个功成名就的作家,能够把一个素不相识的写手书稿留下,并说能看看那就相当难得了,况且松涛先生当时眼睛不是太好。可是后来,松涛先生通过张健亲自电话找到我,让我再挑选几组诗歌,选好给他看。松涛先生在眼睛重疾情况下,还能坚持看我的稿子,让我的心里淌过一股感动的热流。张健调侃地说,以文会友是你的稿子行,松涛先生才其乐无穷。后来,我的组诗《雪域的经脉》出现在2009年第二卷《中国诗人》上。

在以后的交往中,见过李松涛先生多次,谈诗歌、谈文学,也谈家庭和健康,而其中最难忘的是松涛先生把我介绍给诗人王鸣久先生。那是2009年初夏,中国诗赋网刚刚起步,孙五郎先生邀我们去沈阳参加一个小型聚会。一张桌子十来个人,有熟悉的有不熟悉的,而不熟悉的,也是早有耳闻的。我和松涛正好面对面,孙五郎逐位介绍一番。松涛直呼我的“庆繁”的名字,很关心地问长问短。当我起身给松涛先生敬杯酒的时候,松涛对旁边的王鸣久先生说:“这是庆繁,很有才气的诗人,最近我看了他的诗歌。”我真有点惭愧得无地自容。我想到了松涛先生的《黄之河》与鸣久先生的《苍茫九歌》那深邃的思考,以诗的形式穿越时空,积淀着中华民族厚重的思索,泛着诗魂之剑的光芒。而眼前中国诗坛的剑客,显得那么平易近人。憨厚的王鸣久先生,为我们的相识止不住连连和我干杯,并特意给我留下了联系方式。那次,松涛和王鸣久先生应我的要求,专门和我在一起照了一张三人相,且两位老师推搡着让一个他们的学生站在了他们中间。我感到一种难以言表的快慰,因为这张照片寓意着——在我今后的文学道路上,中国诗歌著名的三剑客中,有两位在呵护着我。

文友小聚,必谈诗歌,谈诗歌必谈李松涛。甚至谈及松涛先生诗歌中某个词、某个字的运用,有时候大家会探寻得异常热烈,记得一次张健、巴莹和环保作家刘卫在我家聚会包饺子,松涛先生在电话中,闻之为他的诗歌某个字而讨论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对我们在一起开心探讨感到高兴,张健开玩笑说:“你不来,饺子我们给你留着,先冷冻起来哪天给你送去。”我的文友王旭久休闲的时候常常我喝啤酒,他谈起与松涛先生的早年交往,在文学道路上对朋友的示范和激励;我说起松涛先生对我推介和多次关心,说起松涛先生赠送我的《忧患交响曲》和王鸣久先生送我的《苍茫九歌》等作品,日后我从作品中吸取了大量的知识和营养成分,我们都无不为之动容。

在这个平凡的世界中,人与人只有多一点理解与宽容,就像松涛先生对待我们这些文友。他在百忙之中参加文友的作品讨论、出版聚会,每每讲话不是洋洋洒洒的长篇大道理,而是由衷地用友情的故事实例,讲述身边的人和事,感动和鼓励着在文学路上互动的朋友。尤其在文学创作的探讨摸索中,松涛先生总能助一臂之力,画龙点睛,为跋涉者提供一个成功的阶梯。有好事者,将他的短信汇成了集子,时常读给大家听,不失为一个谈论友情与文学的佐料和趣事。松涛先生是中国诗歌的巨子,实实在在是我们的伟岸之师。而他实际上正在让更多的文学朋友,站在他的肩膀上遥视远方,让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会享有知遇的幸福感。

今天的思想演变和文学发展,已经不是一个圣人多曰几下就能忽悠人的年,更不是哪个人一挥手,人们就精神癫狂地跟着瞎吆喝的时代了处于当今历史变革的大背景下,在文学从压抑到阵痛以至多元化瓦砾中,怎样拾起信仰的碎片,从松涛先生的诗歌里,我真真切切地看见了站着的一个大写的人,如汨罗江边天问的屈原、若啸傲山林旷达的辛弃疾、似钱塘江畔悲歌的白居易,坦荡地游走于灵魂世界的呐喊中,其精神在诗歌的王国里弹剑悲歌。在窸窸窣窣、形形色色、真假难辨的现实社会中,要世俗化神话的,常识化被妖魔的,我们便可以从松涛先生的诗歌中去感悟,去聆听某种特定的思想、宗旨、学说体系或理论被冲击的涛声,聆听他那剥去客观世界、社会生活虚假理念的奔走呼号。我时常会随手拿下案头上松涛先生的作品翻看,每每在字里行间一次次精神还乡,感受着他的思想尊严和人格境界,从而找回我文学的自信,弥补我精神的虚弱和血色的苍白。鲜活的诗人巨子,平凡的现实交往,给了我莫大的力量。学习和探讨松涛先生的诗歌,从感性到感觉以至创作的感应,在文字里捕捉语言的活性物质,在情感中获取灵动元素,逐渐让我摸索着走进诗林深处。正像我在2009第九期《中国诗歌》上发表的《谁陪我珠峰放风筝》之感慨:苍白的山峦/陡峭的雪峰/悠然一个闪动的孤影/默然一幅清冷的丹青/正午的阳光拨开雾障/白云缓缓去抚慰清风/只有拉着手中的线/我放飞一只悠扬的纸鹰/去追逐天边的云/去嬉戏长空的风......

    知遇松涛声,诗缘总相逢。时光转瞬,就在这平淡而有意义的交往中,得以松涛先生诗意的熏陶、哲思的浸润,我的文学创作,才有了一种内在的深度底色和写作上的思考穿越。记得一次夜里从沈阳回来 ,我们一行直奔松涛先生在抚顺西北郊的家,当时正在翻建乡居,松涛先生介绍了翻建的情况。我们仅仅是走马观花,感叹一个血性铁骨诗人的“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桃源行》)所处的特有意境,更理解他用心谱写的忧患交响曲中,那无倦沧桑的历练,那拒绝末日里黄之河的咆哮。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这是一种意境,人生的意境。在这意境中,知遇是一次人生的契机、一种可贵的选择,一份难得的诗缘。尤其在文学的道路上,潜在的能量,很容易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被习惯所掩盖。遇到松涛先生,一如雨过山色之清新,松风沁脾之豁然;品读松涛先生的作品,一如擦拭心灵之明镜,涛声染耳之清明。文学乃至人生轨迹由复杂变得清澈透明、朴实简单,所以,我会珍视这苍茫尘世中,因诗而得的这份可贵的相识与相知。2010年的春节和情人节是同一天,就在这一天,松涛先生在乡居过年,不忘对我以短信关注和问候:庚寅的春光中,初用花甲之喉道一声:祝庆繁弟全家快乐!半月后,他在古城西安又送来“长安一片月,松涛千里情......”

我由衷的感叹;相逢是缘,贵在知遇……

原载《抚顺广播电视报》2010年8月特刊

【收藏此页】    【关闭】    【本有评论 21   条】
推荐理由:
“相逢是缘,贵在知遇。”流畅的文笔,向我们介绍了一位文学大家,并感受到一种文友的情谊。
天云之骨
此文章已经被修改 2 次         最后一次的修改时间为:2010-12-10 19:23:46
文章评论
馨雅幽兰 评论 (评论时间2010-12-29 18:13:09)  
茫茫人海,相识是偶然的,相交是难得的,相知则是难能可贵的。祝福二位先生友谊长存!
凝子 评论 (评论时间2010-12-19 20:47:15)  
拜访天云老师, 祝平安! 
薄暮 评论 (评论时间2010-12-17 13:49:41)  
相逢是缘,贵在知遇……说的太好了。

独上西楼 评论 (评论时间2010-12-16 19:27:35)  
友情可贵!向二位问好!
778819 评论 (评论时间2010-12-16 15:40:41)  
高格调,深意境,如诗如画!
在线评论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诗赋绽芳蕊 今来觅知音
关于我们  |  走近诗赋  |  入网须知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诗赋网    Copyright 2008-2016   zgshi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8006388号
诗赋杂志投稿邮箱:sunwulang@163.com
联系人:轻盈     QQ:418193847、1969288009、466968777     QQ群号(点击链接)     电话:15609834167     E-mail:sttst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