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会员姓氏检索 :
                  散文
本栏所称的散文,是指以抒情、记叙、论理等方式表达,不讲究韵律的现代散体文章、随笔等。
                  本版编辑团队
本版主编:惜若
主编寄语:散文是融汇了作者真诚个性及深层人生意蕴的文学样式,表达方式自由洒脱,其本质特性是形散神凝。
本版顾问:
                  本版精品文章
                  文章信息
当前位置:  散文日记  >>  散文
触摸虚幻——读巴里科的《蚕丝》
文章来源:原创        访问量:1674        作者:醉玉如雪        发布:醉玉如雪        首发时间:2009-06-17 19:35:00
关键词:触摸虚幻——读巴里科的《蚕丝》
编语:

  知道巴里科的《蚕丝》是因为电影《海上钢琴师》。
  知道巴里科的《海上钢琴师》却是因为电影《钢琴教师》。
                 
  在一次大型活动的间歇,很多人围在一起看网上下载的电影《兵临城下》,我对旁边的人说,跟这种火药味很浓的电影相比,我更爱看《钢琴教师》,那时,我正被那部母权压迫下的囚徒——钢琴教师埃里卡因为无知而亵渎爱情的悲剧所震撼,那人听了,问我:“有一部电影也与钢琴有关,叫《海上钢琴师》。”“你看过吗?”他问。
  “我没看过,我还看过一部跟钢琴有关的电影,叫《钢琴课》”我进一步地补充。
  “我建议你看看《海上钢琴师》,——好极了!”那人用强调的语气告诉我。
  回到家,到网上搜出电影《海上钢琴师》,没想到,竟一发不可收地连看两遍,尤其是片尾处,钢琴师1900跟他的好朋友描述他准备上岸时的心情所说的那句话:“我停下来,不是因为所见,是因为所不见。”类似的事谁又没有做过呢?困顿时、疑惑时、彷徨时,可谁又能用如此精练又明确的语言道出自己的所思所想呢?
  我将这句话写在日记本的扉页上,并在文字的后面换了一种颜色的笔迹继续演绎——我停下来,既是因为所见,也是因为所不见。
  更多时,我觉得,我比那位生于船、长于船并死于船的钢琴师还矛盾,常常因为一些琐事而烦恼,好像一刻都做不到他那样,让自己的生命,一尘不染,纯粹又纯净、无所顾忌地回避、无所畏惧地回归,同样是活着,真的无法做到钢琴师那样的单纯、痴迷乃至于彻彻底底地坚持。
  如此意犹未尽的结果是,继续在网上搜索与那部电影有关的文字脚本,就这样,在《海上钢琴师》的合集里,我见到了巴里科的《蚕丝》。
  一个往返于法国和日本的蚕种商人,像海上钢琴师那样,特立独行,在商道间往返,在情爱中沉迷,一个是连接欧洲和美国海浪的钢琴师,一个是在地球上横穿整个世界的商人。
  这样虚幻的生灵,即便你知道他生命框架的虚构,参透世事的偏执和执着,还是让你不得不为之动容。
  “他在梅茨附近走出法国边境,横穿符腾堡和巴维也拉,进入奥地利,乘火车经过维也纳和布达佩斯,继续往前至基辅。他骑马在俄罗斯大草原上驰骋两千公里,翻过乌拉尔山,进入西伯利亚,行走四十天到达贝加尔湖。他顺黑龙江直下,沿着通向大海的中国边境线往前走,到达海滨后,在萨比尔克港口停留十一天,等来一艘荷兰走私船将他带到日本西海岸的寺屋岬。”主人公埃尔维。荣库尔离开法国到达日本。
  “六天之后,埃尔维。荣库尔舍骑换舟,在高冈市乘上一艘荷兰人的走私船,随之到达萨比尔克,从那里越过中国边境直至贝加尔湖,走过四千公里西伯利亚大地,翻越乌拉尔山,到达基辅,乘火车由东至西横穿整个欧洲,最后到达法国。”主人公埃尔维。荣库尔离开日本又回到法国。
  这样的文字,每出现一次,我的感觉、知觉乃至幻觉都会乖顺地跟从于那些跳跃的文字,从一个国度跨越到另一个国度,翻山越岭、穿海渡河,随着微小的蚕种和藏匿极深的爱情一路奔波。
  四次一摸一样的行程,四次不一样的心境,勾勒出拥有金钱的同时也拥有了爱情的商人,四次远征,为蚕种、为爱情、为心中割舍不了的那份执着所付出的全部努力和巨大的牺牲。
  “惟一可见的权力标志,是一个躺在他身边的女人,静卧不动,头枕在他的怀里,双眼闭合,两臂藏在宽大的红裙之下,那裙子向四周铺开,在炭灰色的席子上犹如一团火焰。他的一只手在女人的头发里缓缓移动,仿佛在抚摸一只熟睡中的珍稀动物。”主人公埃尔维。荣库尔第一次见到原卿身边的那个女人,并眼睁睁地看着那个女人,毫不犹豫地半眯着双眼,用埃尔维。荣库尔刚刚用过的杯子,喝下一口茶,至此,有关一个遥远路程和神秘女人的故事,童话般地在属于他们的生命中开始。
  “在他面前几步之遥,原卿,独自一人,以背相向,在他身旁有一袭橘红色的长裙,弃置地上,还有两只草编凉鞋。埃尔维。荣库尔走上前去。层层细浪将湖水送至岸边,仿佛从远处长途跋涉而至。”几小时过后,埃尔维。荣库尔以令人难以觉察的动作将自己的一只手套抛落在那件遗留在湖畔的橘红色长裙旁边,若干年后,当埃尔维。荣库尔第四次踏上那片让他魂绕梦牵的国土之后,一个衣衫褴褛的男孩,浑身发抖地将那只手套递还给埃尔维。荣库尔。
  埃尔维。荣库尔再次看到了湖岸,还有将湖水推向岸边的细浪,当然,还有那件橘红色的长裙。
  有人说,爱上一个人就要经历一次“心灵的洗礼”。埃尔维。荣库尔真正地爱上了一个人,并在心甘情愿地接受“洗礼”之后又让自己的灵魂在无法自救的磨难中归于平和,如同每个人的生命一样,安静地来,再安静地去,尽管路上无可避免地被风餐露宿、云布雨润,鲜活的生命,还是在自知而又不知的过程中,哀怨着、美丽着、衰亡着、繁衍着……
  没有信誓旦旦的豪言壮语、没有惊天泣鬼的盛气冲天,有的只是默默无言的挚爱和坚守,带着不可思议的残酷,还有一份世人任谁都无法理喻的残缺,甚至是遗憾,可谁又能不为这充满传奇的故事所陶醉?
  这样的爱情,即便一生都没有结果,谁又能说这不是最美丽动人的爱情?
                 
  我被巴里科沉雄、阔大的想象能力所折服,纵横广漠的思维,游刃有余的思绪,让你在无法停止的思想空间里,或行走、或奔跑、或干脆停下来——不停地思索。
  “我连她的声音也从未听见过。”埃尔维。荣库尔轻轻地对改变自己人生的巴尔达比乌说。
  这样的爱情,如蚕丝一样,轻若无物,又让你沉迷其中无法自拔。
                 
  巴里科认为,重要的不是在解释这个世界,而是不解释。
  巴里科做到了。
  如巴里科在文字里叙述的那样——我喜欢想像,某人在读到我文字时的样子。
  巴里科用他独特的文字所构建起来的神秘城堡,虚妄而唯美之间,扩展着无边的欲念和无根的臆想,使你身在其中,流连而忘返。
  于是,我将《蚕丝》里的文字,一段一段地复制、一段一段地粘贴、再一张张地打印,随身携带,无论坐在公交车上,还是忙里偷闲的小憩之时,拿出来,捧在手里,或赏看、或品味,从头至尾,不漏掉一丝半点,尽管满页满纸的都已是断章取义的前言搭不上后语,但每一个字,都带着抵挡不住的诱惑和无尽无止的魔力,让我无法放下。
  我开始想像,阿利桑德罗。巴里科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是历经风霜雨雪的长者?还是饱尝了人世悲欢后的智者?到百度搜索后才发现,其人,竟是和我几乎同龄的意大利当代文学最令人瞩目的先锋小说新星。
  亦真亦幻的文字,充满了奇异的色彩,既古老又新鲜的故事既传统又现代,笔调细腻、抒情,带着令人惊悚的神秘和优美……
  这就是巴里科,在你可望又不可及的地方变异着那些虚构的故事,让那些文字在无穷无尽的延伸中漂移,使你即便是无法在片刻之中理解,但却可以在日后反复冥想和回味中不得不懂。
                 
  我称巴里科为可以触摸到虚幻的人。
  我喜欢日本的渡边纯一,因为他的《失乐园》。
  我喜欢法国的玛格丽特。杜拉斯,因为她的《广岛之恋》。
  我没想到,阿利桑德。巴里科的《蚕丝》不仅仅是让我喜欢,还让我明了了一种生活方式和一种表达方式,也包括一种想象的方式。
                 
  不停地触摸虚幻,在自己有限的生命过程中。
                 
  注:《蚕丝》被拍摄电影后的名字改为《绢》,在网上发表了这篇文章后,有个读者这样告诉我,结果我有幸看到了电影《绢》,在此,感谢那位读者,更感激网络。               
  

【收藏此页】    【关闭】    【本有评论 3   条】
文章评论
儒子驴 评论 (评论时间2009-06-18 09:33:00)  
如雪的小说,每配以妙图,与美文相得益彰也!爱读.[赞啊]
酒仙糊涂虫 评论 (评论时间2009-06-18 09:02:00)  
[赞啊][赞啊][顶]
赵凯 评论 (评论时间2009-06-17 20:19:00)  
你的小说也有这种爱的浪漫。
在线评论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诗赋绽芳蕊 今来觅知音
关于我们  |  走近诗赋  |  入网须知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诗赋网    Copyright 2008-2016   zgshi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8006388号
诗赋杂志投稿邮箱:sunwulang@163.com
联系人:轻盈     QQ:418193847、1969288009、466968777     QQ群号(点击链接)     电话:15609834167     E-mail:sttst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