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会员姓氏检索 :
                  散文
本栏所称的散文,是指以抒情、记叙、论理等方式表达,不讲究韵律的现代散体文章、随笔等。
                  本版编辑团队
本版主编:惜若
主编寄语:散文是融汇了作者真诚个性及深层人生意蕴的文学样式,表达方式自由洒脱,其本质特性是形散神凝。
本版顾问:
                  本版精品文章
                  文章信息
当前位置:  散文日记  >>  散文
乡村漫步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访问量:459        作者:野树孤花        发布:村居秀士        首发时间:2014-05-22 23:20:32
关键词:中国诗赋网
编语:
 

毕竟身处相对封闭的小山村,不管别人怎么说:无聊也好,锻炼也罢,抑或精神有问题……我喜欢在晚饭后,无论刮风下雨,晴天阴天,独自一人,带把伞,徜徉于乡村公路或羊肠小道。

或疾行,或蜗移,或驻足;时而爬坡,时而下山,时而坐在田间地头小憩……总之,随遇而安。漫步,让我无拘无束。无需设目标,给自己压力,放松白天为生计奔波而疲惫的身心;不必太在意,让眼球随意拍摄,捕捉自然的点滴;采一片红霞装入心底,寄托明天好天气;静听天籁之音协奏曲:小鸟为你啁啾,小虫给你嘀嘀,松涛流水哗哗歌唱;看万类蓝天竞自由:白鹭群翥,鱼游浅滩。

那些身背机器的摄像师,总把上苍的造化恩赐带上某种功利的外套,有为政治的宣传,有为出名的展览,相片再美丽,却道不出“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真谛。

觉得冷清时,会偶遇相识的村民,互相点头示意;熟悉的朋友,停下攀谈寒喧几句,孤寂的心就有了几分惬意。

没人催你快走,没人让你等待,天马行空,独来独往,自由自在,独行的好处就在于尽情我行我素,让个性充分向自然倾诉。

一、苦

有时会有一辆辆摩托车,载着一人、两人甚至三人,呼啸而过。在彼此眼中,都是过客。只是我叫徐徐,他们叫匆匆。名字只是代号,互相不必知道太清楚。

我只晓得他们是晚归的煤矿工人。要不是他们头戴矿灯,身穿蓝色的粗布工作服,脚穿长统塑料靴,没见过的还会以为是非洲黑人到乡村来观光呢。因为他们脸庞黝黑得厉害。从凌晨下井到日落出井,他们一天到晚与粉尘打交道,在黑暗中卖力谋生。说句他们非常忌讳的话:就是在地府里游荡,一不小心就会被黑白无常带到阎罗王那去报道。真的被点上名的,一个只值二十几万。在这商品社会里,一切都可用金钱来衡量,连主宰地球的人类也不例外。虽然哲人说人的生命是无价的,但潜规则有时比法律管用。

忙碌了一天,还得剩下一点力气留着回去让老婆和孩子用。老婆洗干净了等你,你总得也洗一洗,应付一下,总不能次次说累吧。孩子吵着要问你这题那题怎么做。书包越来越鼓。语文、数学两门主科,就有六七本练习,甭说艺术类的了。他们还不太懂,那些都是老爸白天在阴曹地府里用血汗换来的。再苦再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之心还是有的。补习费过几天要交了,作文班、书法班、奥数班,加起来要一千多。还有文具盒不小心被同学踩坏了,铅笔用完了。人家的铅笔刀都用上大个的了,我的还是小的。男娃女妞说的都是实话。要是娇气一点的,还要讨点零花钱买果冻、烤鹅掌之类的,还有那诱人的卡通人物图片,喜羊羊与灰太狼、光头墙、图图等。前几天,让同学请客。好几天了,怎么说也得还一次。如今,小孩比大人更要面子,更世故圆滑。

这些小兔崽子,这么不懂事,还让不让人休息。有时烦躁的脾气一发,按住他们的小屁屁就是一阵痛打。其实打在孩子身上,疼在自己心里。一想起自己小时候比他们还顽皮、淘气。心底又涌起一股深深的自责。

老婆虽说也去工厂里做点缝纫、电子之类的手工活,但毕竟一身不能两用,要持家,一个月下来只有几百块。自己一个大男人,终究是家里的顶梁柱,柴米油盐酱醋茶,样样都要票子,还是省点力气,明天还得重复着枯燥无味的活。一闷头,钻进被窝里呼噜呼噜地进入梦乡。

自然美景,对他们来说,就是奢侈品,无心欣赏,也不一定会欣赏。当然,这是我的一己之见。他们有时会说:“没有我们的努力劳动,你们这些‘工作人’(领国家工资的人),能安稳地生活吗?能在这里散步吗?吃饱了撑的,没事干,山里长大的人,没看过山吗?”他们心里认为,只有体力劳动,才是干活。

其实,细想之下,觉得他们的话也并非全无道理。看看山间郁郁葱葱的林木,小溪里“嘎嘎”直叫的鸭群,绿油油的蔬菜。那些体力劳动的产物。这些粗活是我们这些拿笔杆子的人干不来的。

二、集

脑力劳动之所以有时被体力劳动者误认为“不劳而获”,就是因为它不能在短时间创造出有形实用的东西,符合这个市场经济社会的功利性需求,迎合人们浮躁、急于求成的心理。以至于一切被商品化,连神圣的爱情也不例外。爱情是有条件的,是需要物质支撑的。因为物质能撑起虚荣的面子。大部分中国人自古以来把面子看得比生命更重。命可丢,面子不能丢。因此,连受到高等教育的博士、硕士也不能幸免,成了物质帅哥、物质美女。古代的“门当户对,郎才女貌”一直延续到今天,还将继续。攀龙附凤在现代社会司空见惯。网络上红火了一句话“抢银行还不如娶晋江女”正是生动的写照。泉州晋江的土豪嫁女的排场让人撑目结舌,叹为观止。奔驰宝马、洋房别墅、黄金钻石,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们买不到,出不起。都是血肉之躯,谁能经得起这么大的诱惑。强迫自己挡住诱惑,追求纯真爱情的鸳鸯,就一定能举案齐眉,相敬如宾,白头到老吗?闽南话说:“家里无,反家罗”(意思是家里穷的夫妇,要省吃俭用,量入为出,常会因为花一点小钱而斤斤计较,最后导致劳燕分飞,一拍两散。)

有句话说:“大众的,长久的,就是合理的,就是有生命力的。”大部分人认为物质比精神实用。少部分清高、不随大流的人反而被人误解,被人鄙视。“自古英雄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也许即是如此,因为饮者有一大帮酒肉朋友,随社会潮流,大众化;而英雄一心想成就大业,做的都是平常人不敢想,不敢做的事,一心往高处走,有时难免脱离大众,最终成为孤家寡人。“曲高和寡”即如此。“阳春白雪”虽然高雅,但社会上还是“下里巴人”占多数。

历史上真正的大英雄,无不是重视下层社会的。“得民心者得天下”,什么是民心,就是人民群众,就是占社会大部分人口的“下里巴人”。项羽成英雄时,刘邦还远远比不上他。就是因为他是一名“饮者”,整天和萧何、张良、樊哙等当时的“下里巴人”混在一起,结成生死同盟,后来这帮人助他成就了大业。刘邦自己说:“我文比不上萧何,武比不上韩信,我只会用人。”他心里装得下任何人。而项羽孤傲自负,最后连范增也离他而去,落个“霸王别姬,乌江自刎”的下场。可见,“王侯将相本无种”,一切事物都在发展变化中,才有“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说法。

通俗唱法比民族、美声唱法更普及,就因为它门槛低,大众化,易被接受。大众的力量是不可低估的。“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任何成伟业者,都是走群众路线的人。历史是由大部分群众创造的,英雄人物只是引导者。

群众中,大部分是体力劳动者。正如中国有七亿农民。虽然这些人中有一部分早已脱离了“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农耕生活。有的成了老板、企业家、个体户,不是纯粹的体力劳动者。但对一个还没全面实现现代化的农业大国来说,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还是体力劳动者占大多数。

被误解是在所难免的,让体力劳动者的怨气有所释放,从某种程度来说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他们的仇视心理得到一定的发泄后,就不会做出过激的事来。

从政府部门的角度来讲,协调处理好社会各阶层的矛盾,化解纠纷,平衡利益关系,提高各种福利和待遇就显得特别重要了。这就是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精髓所在吧。

漫步乡村,有时也会遇到身穿旧衣,肩扛锄头或挑粪桶,头戴或不戴斗笠的农民。汗水、粪便、泥土三合一的味道确实难闻,令人恶心。吹过一阵微风,带走怪味。我的思绪也随风飘荡而去。

远古时,混沌初开,人类还没诞生。只有物质,没有精神。体力劳动才使人类与动物界区分开来。在体力劳动中,社会发展,人有了高低贵贱,才逐渐产生脑力与体力的分工。脑力劳动后来居上,竟然还统治了体力劳动。正所谓:“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虽然只谈物质,不谈精神显得世俗。但谁也无法否定物质决定论。有人认为:“一切物质的东西都有寿命,终究会烟消云散。只有精神才能万古不灭,代代相传。”还说:“有的人死了,他却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却已经死了。”但他们想过没有,精神要永远相传,前提是要有人来宣传和继承。连人这个物质载体都没有了,谁去传扬,不是空想吗?地球是最大的物质载体。科学家说她也有寿命。有一天,她爆炸了,一切物质消失了。人类都没有了,精神寄托在何方?真的有天堂吗?

回想有时体力劳动者对脑力劳动带有讽刺、挖苦意味的话,也不能全怪他们愚昧或偏见。他们常年流汗甚至流血,报酬普遍较低,却创造着人类赖以繁衍生息的最直接需要的东西。“民以食为天”,温饱是人类第一需求。

他们改造自然,却无心欣赏或者说不会欣赏自然。那只能说他们也许没有时间和精力,也许天天与自然界打交道,对美景已熟视无睹。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维美之心,有之稀也。“距离产生美”,任何再美的东西,一旦零距离接触太久,都会让人审美疲劳,产生厌倦感。“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说的也许就是这个道理。这也是不知哪位心理学家研究出来的。有的生理学家甚至研究表明:“世上没有真正的爱情。所谓爱情,不过是人类大脑中一种类似于‘鸡尾酒效应’的化学反应,只能维持几周、几月,最长不超一年的时间。”这种说法当然受到那些坚信世上有忠贞不渝的爱情的人的强烈反驳。但它也得到了一些喜欢朝三暮四,拈花惹草,红杏出墙的男女的大力支持。因为他们的行为从此有了科学证据的支撑,道德便对他们少了许多约束力,可以更加恃无忌惮,为所欲为了。毕竟,大多数人信奉“人生苦短,及时行乐”。诗仙李白三杯酒下肚后,也说“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在很多纯体力劳动者看来,“工作人”是纯脑力劳动者。其实,很多工作既要动脑,也要动体力。不能简单地把二者隔离开来。譬如种茶制茶的农民,除了田间辛苦劳作,“面朝黄土背朝天”,要懂得喷什么农药毒性小又杀虫较有效,还要懂得什么什么时候要施肥、除草,更要懂得怎样采摘、摘什么叶子能制出较好的茶。至于制茶的过程,那更是一门重体力兼脑力活。所以有时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至于造成二者对立的原因,我想是多方面的,如:思想得不到沟通,报酬不公平,社会地位高低等。现代社会,所有为生活、为社会、为国家、为民族付出的劳动者,脑力也好,体力也好,抑或二者结合,都是“工作人”。现在,大学生也自谋职业,有的工作报酬比农民工低。以前还有过“研导弹的挣不过卖茶叶蛋”的时期。更有甚者,有的国家法律明文规定:妓女也属劳动者,也是合法的,也照章纳税。这可真让人费解。据说这样可大大降低强奸案的发生率,有利于社会稳定。

“天高任鸟飞,心宽任遐想。”这就是漫步乡村小道的妙处,分不清自己是出世还是入世。“无案牍之劳形,无丝竹之乱耳”。独自一人,慢慢悠悠,无人可催促,无人需等待。东张西望、左顾右盼,偶尔还可看到诸如“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的简陋小屋。当然,屋同人不同。这里地贫气薄,装不下大贵人。这些人多半建了新房而迁居了。旧居也逐渐淡忘或废弃。也有的租人制茶,有的堆放杂物,有的让它自己老化。

中国人大多有恋旧的情结,特别对自己曾经半生甚至更长时间住过的房子,很难割舍。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写道:“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虽贵为丞相,托孤重臣,对旧居旧地没齿难忘。草根百姓一生挥汗劳作,养家糊口尚且不易,深知建房之艰辛。一瓦一砖一木,皆是血汗换来。如经济许可,乔迁新居后,他们仍然舍得花点钱把旧居修葺一下,作为祖厝。一是每逢重大节日或纪念活动或家祭时可以作为场所;二是荣归故里里有安身之地,让别人传扬某人“福贵不忘本”的佳话;三是可作为一种精神寄托,满足自己及家人的思乡情结。

对于那些经济拮据的乡民来说,建新房已经是倾其所有,甚至举债不少。生活捉襟见肘,他们就顾不上旧房了,只好再欠一点“喜新厌旧”的良心债,硬着头皮看着旧房子慢慢破旧、坍塌、直至完全毁坏,消失。

这种对自家房子的恋旧情结在宗族上表现为对祠堂的保护与修缮上。闽南人特别重视宗祠的维护,认为它的完好无损可更好地福泽子孙,荫蔽乡里,保一方平安。他们认为这是对祖宗的孝心让祖宗感动,显灵了。

重修宗祠是大事件。一般先由德高望重的族中长辈牵头,派几个熟悉宗族情况的青壮年到各村落去联络,按男丁收修缮款。再让各家各户和在社会上较有头有脸的,成就较高的,收入较好的族亲自由捐献。这些钱凑起来后,准备好材料。然后选定良辰吉日,动工维修。原来的木材和泥墙结构经历了几百年的风雨侵蚀,早已破旧不堪,七零八碎。雕花的木窗格也缺胳膊少腿的,颜色尽失。只有那些石柱珠和石板铺的地面还能依稀看出当年的风采,除了它们可保留外,上至屋顶的瓦片,下至厅堂的墙壁,都要换新。琉璃瓦、红砖,让宗祠焕然一新。所有的柱子重新上漆。雕花的木窗格也换成石板材的窗格。上面的鸟兽虫鱼,人物花草,大都保留原样。两边的墙壁上还刻上“芳名录”,对捐款数目较多的,以示褒奖和勉励。

还有很重要的一步,就是请族里文化水平较高的,较有地位的人士,重新撰写楹联,在木柱上刻字,涂上金色的颜料。极出色的族亲,如教授、专家、高官等,就有资格在厅堂的左右被挂牌匾,以示荣耀和纪念。

每逢重大吉庆,如春节、佛诞辰、农历七月十五等,家家户户杀猪宰羊,准备丰盛的供品,到宗祠供奉先祖,祈求家庭和睦,一生平安,子孙兴旺发达等。还请来一大帮亲朋好友,共同庆祝,摆上几十桌宴席。场面之热闹,不亚于年轻人结婚,老寿星过生日。村姑农妇,会提早很多天在石臼里捶糯米团,要食用时,撒点花生粉,蘸点白糖,又香又甜,非常可口。还有用菜叶作壳,用豆沙、碎肉、笋干、香菇等作馅的菜包。小孩子不用去馋别人家的,也可用来作为对亲朋好友送礼的回赠。

  不仅如此,每家每户还会按人口数出一些份子钱,凑起来去请有名的戏班子来唱几天。据说,这是村民对佛祖的尊敬。佛祖只懂得看戏剧或木偶戏,不懂得电影或电视。因为戏剧或木偶戏是讲方言的。而电影电视是讲普通话的。不知道佛祖怎么没有与时俱进,提高文化水平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其实,在影音媒介高度发达的今天,没有几个真正想看戏的。台上门庭若市,车水马龙;台下寥寥无几,只有几个上了年纪的老头和老妇陪着佛祖看。有时,下起了雨,他们也会打起伞,坚持到曲终戏散,真是够虔诚的。年轻小伙子,则关心是台上的花旦漂不漂亮,有时还会跑到后台去,偷偷地掀起布帘,看花旦换戏服。

三、灭

漫步乡村,我是村民的过客;驻足留恋时,忙碌的村民、流水、飘浮的云朵、疾驶的汽车等是我的过客。动静彼此互相转换,交融在一起。联语油然涌上心头,脱口而出:

“漫步乡间,动方知柳暗花明,感山重水复,悠哉悠哉!气如神仙爽;

闲留野外,静可览云飞雾绕,听竹韵松涛,妙也妙也!心比天地宽。”

《心经》云:“空即色,色即空。”令人遗憾,如今的乡间路上,已看不到清代诗人袁枚笔下的《所见》里“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的趣景了。一则因为牛少了。越来越多的农民放弃传统的农耕生活方式,或改种养殖业,如边发展柑、茶,边养鸡鸭等的立体农业;二则没了放牛娃。计划生育抓得紧,孩子少了。祖祖辈辈靠种田谋生的庄稼人穷怕了,累坏了。现在好不容易袋子里的钞票多了点,谁不想自己的孩子将来能有出息,考上名牌大学,走出大山,到城里找一份体面的工作,再娶个漂亮的老婆,买套房子,活得有模有样的,光宗耀祖。袁枚如再世,也无词了。遗憾乎?

 孩子整天被父母、家人宠着,逼着读书,像国宝大熊猫一样,离不开监控。上学时,放学后,学校的门口早就地挤满了大大小小的接送车辆。交通堵塞了,孩子变懒了。锻炼少了,身体素质差了。一点小感冒,动辄要花几百上千元,打点滴一个星期。医生似乎除了打点滴,别无他策。中国人年人均输液8瓶世界之最,输液量超国际水平 ,每年10万人输液丧命。过去只要几粒药片,最多打一针就能解决的小病,现在却大动干戈。在国外,据说体温不超过38℃,医生不建议病人吃药,只让多喝水。国人的体质越来越弱。多开药拿回扣,已是路人皆知的秘密。腰包鼓起来的白衣天使,打着“救死扶伤,践行人道主义”的幌子,“挂羊头卖狗肉”,心渐渐黑了。贪欲不断膨胀。医患关系时常不和,冲突事件常可见诸于报刊或荧屏。

 陪读的多了。街道边、学校边,学区房的租金像洪水一样迅猛上涨。很多乡下村落人还是愿意承担。多花点钱,送孩子来中心小学受教育,认为师资设备较好,相对放心,期望值较高。

 人口集中了,一些简单的手加工业开始星火燎原般办了起来。为房客们解决了空闲时间的出路。农村的老阿婆也抓准了商机,破天荒地念起了生意经。弓着腰,挑着满满的一担无公害绿色蔬菜,一把只需一两块,走街串巷,吆喝起来:“买菜啦!”一天下来,腰酸背痛,却能换来百八十块钱。想想以前人民公社搞大集体时,自己在生产队里有时还不能算劳力,那可是男人的专利。男人一天也才赚几毛钱的工分。现在自己居然比男人强了千百倍了。这辈子也该知足了,嘴角总挂着微笑,看起来也年轻了许多。

 漫步乡村,几十年如一日。弹指一挥间,斗转星移,沧海桑田。一场场革命悄悄爆发。脚下的路硬了,平坦、宽阔的水泥路取代了坑坑洼洼的狭窄泥土路。车辆多了,小汽车把摩托车远远地抛在了身后。如果看到有熄火或在修理的,脑海里便会浮现出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心中感慨“逝者如斯夫”。

夏天的傍晚,路面烫人的热气取代了以前泥土的芬芳。路边的店面林立,千篇一律的建筑风格,装修再豪华,看了也厌烦。翘脊、红砖碧瓦的闽南古大厝,因为遗传基因不好,加上后天政府的限制,个子长不高,现在是众叛亲离,空空如也。它只能忍气吞声地躲在洋楼后面,默默地追思着曾经的辉煌与灿烂。

 万物更替,此消彼长。楼房挤走了水稻的生长空间。尽管国务院立的“基本农田保护区”石碑还健在。卖土地赚取经济利益的短见与贪欲早就抹杀了法律和政策的威力。“山高皇帝远”,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也是中国特色之一。田里野草长高了,青蛙搬家了。辛弃疾“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景象,只有到偏僻的地方找了。

 小溪里,水黄了,浊了,脏了。选矿厂里排下的银灰色铅锌渣,厚厚地盖住了溪面,水不堪重负,流不动了。水源被污染了,一些村民中毒得病了。厂里一个大红包,就能堵住多少辆本来要来查的小车。纳税大户也滋长了地方保护主义的温床。王维《青溪》里“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的小溪一去不复返。城里的孩子再也不用羡慕乡下的顽童可以挽起高高的裤脚,淌着清澈见底的溪水捕鱼捉虾的生活,整天吵吵嚷嚷,要父母带他们去过把瘾了。少年鲁迅多了,少年闰土少了。乡间的孩子很多也和城里的一样,只看见高楼和四角的天空。

漫步乡村,感叹世事无常,天翻地覆。再过二十年,后代子孙看到的又是什么?经济发展了,就一切都好吗?顺其自然,恬淡而居,清静无为,就是不思进取吗?一切正如老子在《道德经》里说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如果将 来,太阳、地球、月亮、星星都不再是那个太阳、地球、月亮、星星。那这句话就是唯一亘古不变的真理。老子也就是世上最大的圣人了。因为一切都在他的意料之中。

一切都有可能,人造太阳已在研制中,人类也在寻找地球外的第二个家园。

人活着,有必要想太多吗?“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连青山、夕阳都有可能改变,何况人呢?

跳广场舞的多了,呆家看电视的少了。挺着大肚走路的多了,田间劳作的少了。“富贵病”、“无聊病”多了,大家才知道艰苦劳作的好处,想通过锻炼来拖延自己的肉体被疾病、被自然消灭的时间点,减缓从地球上消失的速度。

“生命在于运动”常常被信奉为真理。只有乌龟不吃这一套。整天不紧不慢,有时趴着几个小时连动都不动一下。它的寿命在动物界中是最长的。这怎么解释?科学也会忽悠人的,还是道法自然吧。

一切都是过客。人生倥偬,来去匆匆,转瞬即逝。

漫步乡村,有时会看到路边有一堆堆灰烬。那多半是有人仙逝后,家人给他烧“灵厝”的痕迹。人活着,整天为烦事忧愁;人死了,还不得安宁。亲人或朋友会请来一队甚至几队西乐队、小鼓队,有钱还有舞狮队等,热热闹闹地吹拉弹唱。响声震天动地。哭声少了,乐队配备有专门的哭婆。只要给几百块钱,她就会以出钱人的身份跪着,趴在棺材边,一路哭,随着送葬队伍,哭到殡仪车走。其间,她一个人不断转换角色,有时扮演儿女,有时扮演子孙,有时扮演亲朋好友。唱着哀婉凄惨的歌声,令人肠寸断。不想哭的,受到感染,也禁不住哭了。

还要请法师来哼上两天经,为死者超度亡灵,期望他早日投胎转世。也不知道和尚嘴里念的是真经还是假经。有人说曾经听到和尚嘴里念的都是胡说八道,甚至是粗话。谁也听不懂,也不必不想去听懂。只要钱花出去了,尽到了孝心,跟上了世俗的步伐,让旁人无可厚非,就算念的是假经,也算是功德圆满了。

一切都任凭法师安排或摆布。再大的官,再富的商,到了此时,都被悲伤变得被动,屈服于俗套:什么时候拜,什么时候跪,什么时候请魂,什么时候送魂……都像乖孩子听大人话一样,句句顺从。用被指导做的那些动作来表现自己的孝心。此时的法师,俨然是上帝的使者,人类的主宰。谁不听他指挥,谁就是忤逆,谁就会犯众怒。因为中国人信奉“死者为大”。过去的恩恩怨怨,随着人的两眼一闭,双腿一蹬,都该做个了断。所谓“盖棺定论”即如此。人的思想一旦被某种神秘的力量所羁绊,就会失去自信,甚至失去理智,失去自由,任人驱使。这也是一些西方列强在用武力正式入侵中华前,喜欢先用教义俘虏人心,或用毒品控制人身的原因吧。

等骨灰盒从火葬场拿回来后,选定吉时,才能去烧灵厝。这样死者才能在阴间收到。那是请糊纸的民间工匠精心制作的,以竹片为框架,贴上五颜六色的彩纸,就成了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里面有奴仆、车马、轿子、轿夫……戏里演的,现实用的,几乎都可在那找到代替的符号。子孙用这种方式表达孝道,让亲人在天堂可享受极乐世界,不会再受人间百般苦难。

如今,孝道文化、丧葬礼仪已愈演愈烈,变成一种弃之有碍颜面,随之有损人力、财力,甚至伤不起的鸡肋风俗。谁也不愿不敢去打破它,怕被世人戳脊梁骨?怕不孝会受到神灵的惩罚?怕别人笑你穷,跟风不起?只能入乡随俗,咬咬牙承受着。那些没有后人的,或个别子孙不怕被人说不孝的,死了就不能享受风风光光地被送走的待遇了,连骨灰盒也没人去拿回来放在乡镇的灵堂里,成了孤魂野鬼。人在世时,身份地位不一样,过世时,所享受的待遇也不一样。这是不是“人往高处走”的原因之一呢?

四、道

漫步乡间,身在小山村,心在地球村。上下五千年,纵横三万里。快哉!“智者乐山,仁者乐水。”自己寄情山水,岂不成了大仁大智的圣人了?身漫步,心漫游,嘴漫谈,笔漫写、漫画。漫漫长途,何时休!

乡间漫步,漫步人生。出生时哭哭啼啼,幼年时懵懵懂懂,童年时嘻嘻哈哈,少年时风风火火,青年时卿卿我我,壮年时辛辛苦苦,老年时冷冷清清,过世时吹吹打打。

人到世上,所为何来?天若有情天易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五柳先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优美田园生活也不过如此:远离尘嚣,远离名利,远离权势,让世人说天真,说傻,说怪,说不成熟去吧!

笔者有《漫步乡间有感》小诗一首为证:

乡村漫步未曾休,绿水青山饱眼球。

野鹤闲云追浩气,松涛竹韵解高愁。

酒毒色害悲哀近,利锁名缰快乐丢。

渐悟禅机归净土,人生四谛写春秋。

 

 

 

释义:四谛:佛教用语,又叫四圣谛,就是圣人所知之绝对正确的四条真理:苦、集、灭、道,四谛告诉人们世间的因果以及出世间的因果。

      说明:本文用佛教四谛来解释和比喻漫步乡村间时对人生、社会、历史、人文、宗教、风俗、哲理等所作的阐述和思考。苦:即人生的本质,喻指艰苦的生活。集:指苦的根源在于“贪、嗔、愚”三毒火。喻指一些不良现象。灭:即涅槃重生,消灭苦的根源。喻指一些变化。道:即道路。喻指人生道路的选择或表示观点。

【收藏此页】    【关闭】    【本有评论 1   条】
此文章已经被修改 8 次         最后一次的修改时间为:2014-05-25 13:21:28
文章评论
宇天 评论 (评论时间2014-05-25 07:42:37)  
漫步小路绿草间,,青溪溅水湿脚边。难得人生近净土,不见雾霾见南山。
在线评论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诗赋绽芳蕊 今来觅知音
关于我们  |  走近诗赋  |  入网须知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诗赋网    Copyright 2008-2016   zgshi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8006388号
诗赋杂志投稿邮箱:sunwulang@163.com
联系人:轻盈     QQ:418193847、1969288009、466968777     QQ群号(点击链接)     电话:15609834167     E-mail:sttst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