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会员姓氏检索 :
                  日记
本栏所称的日记,是指作者对某天发生与处理的事务或观察的东西写下来的记录,一般为能体现个人活动、思考或感觉的文字。
                  本版编辑团队
本版主编:惜若
主编寄语:散文是融汇了作者真诚个性及深层人生意蕴的文学样式,表达方式自由洒脱,其本质特性是形散神凝。
本版顾问:
                  本版精品文章
                  文章信息
当前位置:  散文日记  >>  日记
故乡老井
文章来源:原创        访问量:929        作者:闻言        发布:闻言        首发时间:2009-01-19 18:24:00
关键词:故乡 老井 童年
编语:

 

故乡老井

                                                                                

   故乡老井是上世纪东北乡下到处可以看到的,它普通旧陋,是祖上人工挖掘后,用石头一点点垒起来的,井深二十米左右,井口直径二米有余,水面低于地面六、七米,井水透澈明纯,清冽甘润,多少年来,就是这口老井滋养了这里的一代又一代人。 乡下人的生活是离不开这口老井的。每日里挑水是必做的事情,人吃马喂,洗洗涮涮,都是用这口老井的水。村子里上至六、七十岁的老公老婆,下至十几岁的男娃女娃都与这口老井结下了深缘。每到早晚饭前饭后,人们就会沐浴着灿烂的霞光在井边聚起来,有挑着一副水桶的,有怀里抱着洗衣盆的,男女老少家常里短,嘻嘻哈哈津津乐道。

  挑水通常是男人们的事情,也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活,就说打水吧,打水者首先要胆大心细,面对深不可测的井水不抖不晕,双腿稳稳叉立于井台之上,身体向井口倾斜,顺着绳索放下打水的柳壶,柳壶浮在水面犹如一只圆圆飘荡的小舟,只要用力一抖绳,柳壶就会在水里“咕噜”一声翻个个,然后三下两下紧提绳索,水就被打上来了。老井是裸口的,常常会被风吹进一些浮尘,这时还要把盛满水的柳壶轻轻沉一下,在猛力一提,柳壶里的水就是干净的了。挑水也是有讲究的,大凡挑水者都是肩上挑着担子,一路小晃的赶路,扁担在肩上颤颤的抖,嘎吱吱的叫,水桶在身前身后悠悠的摆,这样赶路既快又省力气,而水桶里的水却抖不出一滴来,淋漓尽致彰显着挑水者的刚毅和柔力。 挑水是一份力气活,但挑惯了水的乡下人却感觉不出多累,有时田园需要灌溉,他们先把家里的水缸注满,还要再挑上个十桶八桶的浇浇菜园子里的黄瓜苗、茄子秧什么的,几天下来,田园里的秧苗便油嫩嫩疯一般的长起来。 老井的水是村里人的生命之源。那一年夏季老天大旱,四、五十天没有下雨,池塘见底了,小河干涸了,禾苗打蔫了,空气也干的似乎点把火就能燃起来。为了求雨,老人们跪在 村头的龙王庙前焚香磕头,凄切哀哭,乞求上苍慈悲下场透雨,可天不随人愿,身边没有一缕风丝,天上看不到一块云朵,雨就是下不来。此时人们想到了老井,只有老井泉眼涌动,水源充足。最后村长下令,人人动手,挑水浇田。全村老老少少肩挑的,端盆的,近百人排起了长队起早贪黑取水罐田,却没有打干井里的水。老井发恩,是老井为禾苗尽染了绿色和生机,使人们看到了生的希望。

  乡下的门户里,每户的房前都会植有两个一米多高的干木桩,那上面是扣水桶的,用过的水桶是不能随便放的,东北的风沙很大,桶口向上放着会被吹进许多灰尘,残留桶里的水还会腐蚀金属桶底,只有将水桶扣在木桩上,才会既吹落不进灰尘,也不会残留水滴,这是这里人的生活习惯。每当春夜来临,季风吹动水桶发出的“嗡嗡”作响,会令劳作了一天的人们酣睡的无比安逸和惬意。

  老井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者,无私的敞开胸怀,滋哺着身边的儿女。而乡下人对老井也是敬仰的,给老井以无比的尊爱,有人说老井是龙脉的尾根,而龙头却卧在二十里以外神秘葱笼的歪桃山,人们之所以能够在这里安稳的过日子,是和老井的佑护有着必然的联系。每逢春节,家家户户写春联贴对子的时候,却怎么也不会忘了要用红纸写上“井泉大吉”的字联贴在井边的惹眼处,以求生活吉祥平安和对老井的恩戴。

  时光荏苒,岁月流光。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对老井冷落起来,饭前饭后再也没有人围拢它了,老井一下子成了弃物,往日欢笑热闹的场所成了无人涉足的地方,直到有一天人们商量着要废弃它,填死它,是村干部出面以安全防火为由,老井才算被保留下来。但老井却被几根粗大的花岗岩石条铺盖上面,日久天长,那地方竟成了一块高于街路的土台。老井沉默无语。老井昏然而睡。

  二十世纪前夕,故乡的人们家家户户都打了自己的井,只要给上电闸,井水就会“哗哗”的流进水缸里,就连浇灌房前屋后的菜园子,那也是一会儿就拿下的事,清清的井水给人们带来无尽的方便,而房前扣水桶的干木桩早已成了灶堂前的烧火棍,挂在耳房里的扁担和水桶也已灰迹斑斑。新的时代使故乡这个新型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瓦房、摩托车,人们的生活今非昔比,只是先前老井边上热热闹闹的欢笑声已被贮进历史的档案了,偶尔翻阅和回忆的时候,也只有那些去井台挑过水和洗过衣服的人们了。

        海城市工商银行    闻   言

                                电话 3391692    3335200

【收藏此页】    【关闭】    【本有评论 0   条】
文章评论
目 前 还 没 有 此 文 章 的 相 关 评 论 信 息 !
在线评论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诗赋绽芳蕊 今来觅知音
关于我们  |  走近诗赋  |  入网须知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诗赋网    Copyright 2008-2016   zgshi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8006388号
诗赋杂志投稿邮箱:sunwulang@163.com
联系人:轻盈     QQ:418193847、1969288009、466968777     QQ群号(点击链接)     电话:15609834167     E-mail:sttst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