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会员姓氏检索 :
                  散文
本栏所称的散文,是指以抒情、记叙、论理等方式表达,不讲究韵律的现代散体文章、随笔等。
                  本版编辑团队
本版主编:惜若
主编寄语:散文是融汇了作者真诚个性及深层人生意蕴的文学样式,表达方式自由洒脱,其本质特性是形散神凝。
本版顾问:
                  本版精品文章
                  文章信息
当前位置:  散文日记  >>  散文
​横沥牛墟的牛经纪
文章来源:原创        访问量:589        作者:一刀也        发布:一刀也        首发时间:2019-12-26 11:17:12
关键词:诗赋网
编语:

      谚语有云:“中间没人事不成。”牛经纪是买牛和卖牛者之间的重要纽带和桥梁。能否搭起一个公平交易的平台,他们的技艺水平、职业操守,他们的诚信公道,至关重要。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他们是牛墟的形象代言人。每天在牛墟,牛经纪手拿一根木棒,物色生意对象、当场评价议价,是牛只交易中举足轻重的角色。“一头牛买卖动辄上万元,这个数字很庞大,我们做牛经纪,要对得起别人,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做人最重要的就是诚信为本。”牛经纪陈明稳说。    
       一、  牛市交易离不开牛经纪
       新的横沥牛行位于横沥镇区的骏马路。一进牛行,交易区内黑压压的牛映入眼帘。虽然才是上午8时,牛行交易区内已经熙熙攘攘,三五一群的人们指指点点在交易。每头牛都是拴在铁栏杆上,而栏杆又是围着一棵棵大榕树建的,整个交易市场几乎都在树荫的遮蔽下。笔者到横沥牛行采风时,牛行行长朱树轩指着一侧停靠着的大大小小的运牛车辆说:“大车一般是从湖南、江西等地远道而来的,小车一般是博罗、惠州等较近地方来的。全国20多个省市都有牛客到这里交易,最多的是湖南、江西、山东、安徽、广西、福建等地。”
      在牛市交易过程中,活跃着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牛经纪人。牛经纪以行家的身份为买卖双方起到一种媒介的作用,并从中收取报酬。每日在牛行,他们手拿一根木棒,物色生意对象、当场评价议价,在买家与卖家间建起了一座讨价还价的桥梁,是交易中举足轻重的角色,木棒也就成为一名“牛经纪”的“标准配置”。这些牛经纪都有两把刷子,长年从事这一行当的他们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比如年逾90的牛经纪张杨锦,13岁入行,相牛70余载,仅凭一只手、一双眼和一根木棍就能准确判断牛只的年龄、品种、肉质和重量。“要诚实守信,生意才能做大做好。”张杨锦认为,“牛经纪”也是横沥牛墟诚实守信的名片。张杨锦是牛经纪技艺第三代传承人。他家族四代都是从事牛经纪行业。他爷爷、父亲和女婿都是牛经纪。
      横沥牛行中都是活牛交易,论头而不论斤,对于一头牛的好坏判断,大大超过了一般人的知识。在过去的农耕时代,在农业社会里,耕牛一直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它是家庭劳动力的重要组织部分,也是农民收入的一道保障,一头牛就等于一般农户的大半个身家,买一头牛或者卖一头牛都是大宗交易,必须慎之又慎。因此,无论买者和卖者,都委托牛经纪,愿意听牛经纪的介绍、指点、判断和评论,再作出自己的决定。
      买卖耕牛的程序较为特别:首先,买方要了解清楚牛的年龄、性情如何。所有这些,都得靠牛经纪的帮助。为此,牛经纪会掰开牛的嘴看牙齿的状况。牛经纪根据牛牙齿的个数、牢固程度、牙齿间的缝隙及牙齿磨损程度就能大概判断牛的年龄。让牛张嘴,一般人做不到,但对牛经纪来说并不是难事,只需伸出一只手去抚摸牛嘴,随着五指在牛嘴上轻柔缓慢地移动,牛便听话地张开了嘴。接着,牛经纪或买方会用木棒敲打牛的脚、背、头等,看它是否有踢人、撞人等恶习。接下来,买方就把牛牵到指定的一块空地里,套上那里备有的犁、耙等,进行试驶。如果成交,按照横沥的风俗,新买的耕牛,在它们的头上都会被缠上一根小小的红绳子,以图个吉利。现在横沥牛行牛只交易已经全部是肉牛,摸寿、试步、考车及试犁这4项相牛标准已经成为旧事。
      “一副犁杖唤醒了沉睡的土地。春的声音瞬间传遍了大地。耕牛的蹄下长出了嫩绿的小草,开出了鲜艳的小花。耕牛让荒乱的土地有了条理。”这是作家笔下的句子,是对耕牛形象的艺术描写。要相好一头耕牛,不是一般人能做的事。“以前相的牛都是耕牛,在农村时代一户农家买头牛是大事,要识别一头牛耕田勤不勤力,这很考验一个牛经纪的功夫”。张杨锦说起以前相耕牛时的情景,兴奋中带着旧事唏嘘:“不仅要看牛的五官,还要看牛腿等。牛腿不是越壮实越好,而是要修长,那样跑起来快,耕田就要这样的牛。”
       2019年,央视中文国际频道十集人文纪录片《传承》(第三季)第四集《守壹》聚焦横沥牛墟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的主人公张杨锦,对他过硬的相牛功夫大加称赞。片中说:“已经91岁高龄的他,依然坚守在已经奋斗近一辈子的“牛中”事业上。张杨锦一出现在牛墟中,便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江湖老者形象,周旋在买家与卖家之间。开门见山单刀直入,没有几个回合张杨锦便轻松促成一桩生意。这看似四两拨千斤的交涉技巧,暗藏着老人几十年的深厚功力。他的眼睛就像是一台扫描仪,牛的一切信息一扫便知……”
      相牛,是一种技术活,这种活不是一年两年就可以掌握得了。为此,牛经纪人在牛市威望很高。年逾50岁的张启锦是横沥牛行的一名牛经纪,他在横沥牛行工作已经有20多年时间。他表示,牛经纪工作虽然比较辛苦,但技术性很强,是个传统的行业,相牛已经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相牛技术要传承下去。
       二、牛经纪在清初顺治年间出现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经纪人大概跟牛、马的买卖有关。经纪这个行业最早在中国出现于秦汉时期,当时称叫“驵侩”。驵是指壮马、骏马,侩意即以拉拢买卖,从中获利的人。到了唐代,世间商贩类别增加,经纪人又通称叫“牙”。明代陶宗仪在《辍耕录》中说:“今人谓驵侩者为牙郎”。“驵侩”或“牙子”也好,就是专门在牲口交易市场上,为买卖双方拉线牵头说合买卖成交的人。那经纪人为什么会称“牙”?原来古代“牙”是“互”字的俗字。“牙市”亦即“互市”,“牙人”即“互人”,意思是互通有无货物的人。我国历史上最早的牙人基本都跟牛、马的买卖有关。《后汉书·逸民逢萌传》中记载,逢萌与徐房、李子云、王君公等人关系很好。当时天下大乱,徐房与李子云为了自保,像其他豪强那样网罗徒众上千人,啸聚江湖。王君公性格恬然,不肯与之为伍,而是“侩牛自隐”,在乡下安静地做个牛经纪。由此也可判断当时经纪人需求量较大,是个常态的、常见的行业。牛经纪是经济活动中的一种中介服务活动,具体是指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以收取佣金为目的,通过居间、代理、行纪等服务方式,促成他人交易的经济活动。  
      横沥牛墟的牛经纪在清初顺治年间出现。当时一些外地的农民来横沥买牛,但是又担心买牛的价格过高,就与熟悉牛只交易的横沥当地人商谈,给予一定的报酬让当地人帮忙买牛,这种帮买牛卖牛的风气逐渐形成,后来慢慢发展扩大。但能够吃牛经纪这碗饭,并不是谁都可以干的事。牛经纪不仅要熟练掌握“相牛经”,还要了解市场行情,同时还要深谙买卖双方的心理,促成交易。说到“相牛经”,古时就有一本《齐侯大夫甯戚相牛经》。此书类似于《麻衣神相》,只不过《麻衣神相》是给人相面的典籍,而齐侯大夫宁戚《相牛经》介绍的是相牛的要领,通过观察牛的牙齿、五官、体型等特征,来判断牛的年龄、劳动性能及生产性能。据说齐国大夫宁戚系相牛老祖,因为此人撰写了《相牛经》,后成为相牛圣典。 
       牛的交易与其他产品交易不同,卖牛不过磅全靠一双眼。一头大几百斤的牛喝的水、吃的食物可能都有近百斤,如果过称的话很难准确评估价值。所以,在横沥牛行里,每一头牛的买卖都离不开牛经纪,牛经纪在牛行又被称为牛中,是牛市交易必不可少的角色。据介绍,一头牛多重、年纪多大,牛经纪一眼看去便说得清清楚楚,以此判断牛的价值。据牛行朱场长介绍,牛不同于猪羊,一头500公斤的大牛可能喝的水、吃的食物都有100公斤,如果过秤的话很难准确,所以几百年来,都是靠牛经纪来目测评估牛的重量,目测的依据不是看牛的肚子大小,而是看前腿、后腿和头五个部分判断。牛经纪一眼看去,一头牛多重、年纪多大全说得清清楚楚。据说最好的牛经纪误差不超过0.75公斤。要学看牛的重量最少得3年才能出师。
      年逾70岁的牛经纪陈明稳是张杨锦的女婿,他回忆起当年入行过程时坦言:“做个牛经纪不容易啊!”作为相牛技艺的第九代传人,陈明稳下了狠功夫去学相牛,每天跟着张杨锦学习相牛,用指尖感受牛的肉质,用眼睛观察牛的体型,一点点积累经验。陈明稳坦言:“相牛的过程中,估算出肉率是比较难的。刚开始那几年,我经常早上帮牛客估算出肉率,凌晨2、3点再跟着他们去屠宰场验证结果。”原来,肉牛的脂肪卖不了好价格,牛客们都希望通过牛经纪买到出肉率有五成以上的牛。
      “远看一张皮,近看四只蹄;前看髻甲高,后看屁股齐。”牛经纪通过牛只的皮毛、四蹄、头、身高、肩宽、前胛和臀部等目测牛只重量。牛经纪都有一双“火眼金睛”,牛经纪相牛时,一眼看去,这头牛多重、年纪多大……全部说得清清楚楚,不用过秤也不用检查,全对!这就是牛经纪的真本事!  
       牛经纪谈“相牛经”:“食口(唇口)要平整,嘴巴要大,才能吃到短草,吃得快,能长膘。胸深能放斗,腹圆肋骨拱;摸索不招头,必定是好牛。胸部宽深丰满的耕牛,心肺发达,利于正常呼吸和血液循环,力气就充足。四蹄要圆大,大小一致,色黑有光,蹄趾对称,蹄壳整齐,质地坚韧,蹄缝紧密,不易嵌入石块等异物。母牛两后腿距要宽,方便牛仔吃乳。”
       牛经纪能根据牙齿磨损判断牛龄:成年牛共有 32 颗牙齿。其名称分别叫门齿和臼齿,其中门齿 8 枚,臼齿 24 枚。草料的咬断主要由门齿完成,所以又叫切齿,分布于下硕前缘。在下硕最中央的一对门齿称为钳齿,紧挨钳齿两侧的一对称为内中间齿,外面的一对叫作外中间齿,最外侧的一对门齿叫隅齿。下臼齿在门齿两侧的后面, 12 枚,与其相对应的还有 12 枚上臼齿。它们分别分布于上下顺的两边,每侧上、下顺各 6 枚,其前三枚称为前臼齿,后三枚称为后臼齿。
犊牛初生时一般有 2—3 对乳切齿,生后 7 —14 天,最后一对切齿出现。到 3 - 4 月龄,乳切齿发育完全、长齐。从 4—6 月龄开始,乳齿齿面逐渐磨损,磨损到一定程度后,乳切齿便开始脱落,并逐渐长出恒齿(永久齿)。乳齿形小,色沽白,有明显的齿颈。恒齿形相对较大,色淡黄,并有齿沟。当切齿更换齐以后,齿面又逐渐磨损,以致最后脱落。根据切齿的更换和磨损规律,即可较为准确地判断牛的年龄。但由于牛品种类型、饲养方式、及饲草种类的不同,牙齿磨损的程度也不完全一致。
       相耕牛和肉牛,其办法又不同。如何相耕牛?牛经纪有自已的经验总结。相耕牛:要看眼珠。要有神气,反应灵活,耕作就快。同时眼神要温纯,这样才听使唤;二是要看皮毛。用手拨一下牛毛就能感觉到,皮太厚的话,你用力鞭打牛身,牛只感觉不痛就不听话;三是要看牙齿。2岁的牛就可以耕作,牛的年龄就是根据牙齿的变化来判断。例如半个月的小牛,会长出两只乳门牙,5个月就会长齐。水牛3岁就会脱落第一对门牙,黄牛2岁脱落第一对门牙;四要看牛颈。颈骨高,颈要长,这样才能挂稳犁,在耕作的时候就更有力;五是要看四肢。要粗壮、迈步要大、快,四肢要平衡,这样耕作效率就高。六要看牛耕的是什么地。如果是水田,就建议买水牛,因为水牛蹄大,黄牛蹄小,容易插进泥土里,而且不够水牛好力气,那么走起来相对水牛慢。如果那个地方天气热,而且都是耕地用途,那牛中就建议买黄牛,因为黄牛耐热,水牛如果天气热了就很容易发脾气。
      牛经纪对相肉牛有一套“秘笈”:一是看牛身,要圆润,粗大,牛肉就多;二要看牛颈,要粗大,颈粗点和幼点的牛只,牛肉重量相差七八十斤;三是要看牛背。上背要大,牛排就会重,牛排利润就更高;四要看皮毛。牛皮薄就容易宰,而且皮厚则肉薄,所以不划算;五是要看四肢。要粗大,牛肉就多。六要看牙齿。通过看牙齿来判断牛只的年龄,年龄太老的牛,牛肉就不好吃,一般2至 3岁的牛比较适合肉用。
      横沥牛行作为全国著名的活牛交易集散地,每年都会吸引众多来自祖国西南、华南、华北等各地区的客商前来进行活牛交易。横沥牛行一直以来坚守诚信理念,“牛经纪”需凭证上岗,获得了市场的认可,以诚信为本,传承发扬横沥牛文化。
       三、诚信是构建横沥牛市的磐石
       横沥牛行行长朱树轩说,作为一名合格的“牛经纪”最要紧的就是讲诚信。在这些“牛经纪”们的坚守下,横沥牛行连续多年获评省、市“诚信文明市场”,并于2012年2月正式入选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在横沥牛行,最“牛”的牛经纪应属张杨锦,人称锦叔,今年已经91岁。每逢农历以三、六、九为尾数的日子,张杨锦老人都会起个大早,赶到位于骏马路的横沥牛行。他在牛墟已经相牛70余载,早已练就一手“相牛”绝活,相牛的招式分为“一打,二看,三摸”,目测牛只的实际重量误差不超过3斤。“相菜牛比起之前相耕牛要简单一些,相耕牛要测牛的健康、性情及勤劳程度,如今相菜牛主要是判断牛的出肉率。”锦叔说,自己每天都会来牛墟,除了帮客人相牛之外还要掌握行情。
      张杨锦做牛经纪七十余年,从来没有一宗投诉。他从来都是言而有信,有时有客商想出高价买他已经帮人相好的牛,他从来都是拒绝。也正因为此,现在很多客商都是直接打电话和汇钱给他,让他直接帮买牛。
      据张杨锦介绍,过去牛墟的耕牛交易过程十分有趣。一头牛被看中后,须经过摸寿、试步、考车及试犁四项考核,以测知牛的健康、性情及勤劳程度,再经过牛经纪和客户之间的讨价还价,双方满意后才会成交,过程高潮迭起,极富乡土气息。完成买卖的牛只,墟长在牛角盖上戳记,并发给牛票,作为买卖证明,据说如此一来可杜绝私下交易,严防盗窃牛只的事情发生。因此,买卖双方在公平交易后一旦成交,这些牛身上就会被注明买家的姓名和编号。
      “牛经纪”的功夫好不好关系着买主的赚赔,这种功夫需要长期经验的积累。张杨锦给笔者讲了一个故事,大概是1993年的时候,横沥牛行的两名“牛经纪”因互不服气,打赌看一头牛,并当场宰杀,结果赢的那名“牛经纪”目测和实际只差一斤半,不仅赌赢上酒楼吃了一顿,还声名鹊起。
      “做这行是要有职业道德的,做事要中规中矩,不能欺瞒买卖双方,更不能与任何一方串通欺诈另一方。”横沥牛行另一个“牛经纪”罗惠文老人说。横沥牛墟过去最旺时,有百来个牛经纪在这里帮人买卖牛只。今年已79高龄的罗惠文十六岁跟着父亲学做牛经纪,六十年过去了,当年的毛头小伙变成了满脸的沧桑,身子骨却依然硬朗。面对着记者,他家珍般地数着,两道峰眉时不时地跳动。他说:“几百年来,我们这一带的牛经纪不惜风里来雨里去,最远的竟然到了千里之遥的山东省、安徽省,为东莞、深圳不知提供了多少役用牛和肉牛,搭起了供需两方的交易桥梁,也促成了我们横沥这个广东省最大的牛市场。当时他们对附近每一个墟场乃至附近几个省一些主要墟场的墟日了如指掌,对各个墟场的牛需求、价格烂熟于心”。
      横沥牛行行长朱树轩说,罗惠文老人当时附近可闻名了。村子里这家要买牛了,找他参谋指导;那家要卖牛了,找他撮合价格;甚至哪家牛有病了,都找他去讨单方……
      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传统农业日渐退出横沥。目前,传统的牛墟已被牛行所替代,牛交易也从过去的耕牛为主转变为以菜牛为主。以牛代耕的场景已渐渐为都市人所淡忘。所以,从事“牛经纪”这一职业的人已经越来越少。现在横沥牛行共有17名“牛中人”,都是自愿报名,通过考试选拔的,并持证上岗。
      做了60多年“牛经纪”的罗惠明说,牛经纪的技艺都是父传子,子传孙的家族事业,如果儿子不愿继承,可以传给女婿或家族中的其他男成员,但如果家族中无人可传,那么牛经纪的一身功夫就会失传。同时,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牛经纪”,至少得学上个三、五年,出师艰难,人数也逐渐减少了。“我的儿子们都不怎么愿意继承这一职业,感觉非常遗憾。还是张老汉好,他的女婿陈明继承了他的技艺,现在岳父女婿齐上阵,每到圩日两人就穿梭在牛行里面,为广大牛商进行买卖交易。”
      为了提倡牛经纪这行业,横沥镇政府积极引导当地群众投身这行业。镇政府在认真摸底、考察的基础上,为首批的牛经纪颁发证书,也提高牛经纪的收入,增加牛经纪的知名度,以提倡和发扬“牛经纪”这个行业。
      在这个传统的地方,人与人之间都珍惜这份信任,诚信是构建这个牛市的磐石,如果丢了这个,也就没人来这里交易了。横沥牛墟里牛经纪的独特角色,保证了传统社会中商业行为的公平性,对于当今构建公平、和谐的社会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作为一个诚信的标志,横沥牛经纪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015 年6月28日,横沥牛行“掌门人”朱树轩和广东省道德模范张扬锦受邀东莞广播电视台作客。活动现场,朱树轩、张扬锦和主持人进行面对面的互动交流。交流活动现场播放了道德模范和“广东好人”的事迹视频,并通过现场访谈等形式,生动展现横沥牛行“以信为本”的感人事迹和高尚精神。
       四、从业的牛经纪越来越少
       据横沥牛行行长朱树轩介绍,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时候,牛经纪成功促成一头牛交易,可从中2—3块钱;80年代到90年代时候,这个佣金价格达到10-15元一头牛;现在成功交易一头牛,牛经济可以拿到100元钱。尽管这个价格也随着时代变迁不断地水涨船高,但从业的牛经纪还是越来越少。
      “这有两方面原因,一是牛中这个行业,需要暗语、摸寿、估重等技能,而在以前,这些技能是不外传的,很多牛经纪都是父传子、子传孙,使得能够涉足这个行业的人本来就少;二是现在随着就业趋向的多元化,现在很多的年轻人,不愿意像父祖辈一样从事这项工作,于是传承牛中技艺的人数就越来越少了”,朱树轩行长对此很有忧虑。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还是要像牛行的发展一样,更新观念,给传统产业注入新的因素”,朱树轩介绍,要确保牛中技艺不失传,就要打破以往不外传的观念,设立专门的牛中技艺培训学校,请这些老的牛经纪去讲课,“讲一节课,领一份酬劳,这样他们也就愿意将技艺传授”,“你说的牛墟经济,同样,在传统的文化产业,也只有经济因素的介入和不断推动,这个传统的文化现象和经济行为才不致失传”,朱树轩如是说。
      “牛经纪技艺自古是‘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但随着时代变迁这一传统已被打破。2012年,横沥建立了牛中技艺传承人培训基地,为有志学习相牛的人提供免费培训。至今通过牛行培训出师的牛中不过两三人,张启锦是其中一位。张启锦来自陕西,2000年来到牛行工作,2004年起开始跟着朱树轩学习相牛,如今已经做了17年。朱树轩表示,只要年轻人愿意学,他都将毫无保留地教。“不过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牛中’,至少得学两三年才有可能出师。”
       今年25岁的刘栩华(简称华仔)是土生土长的虎门人,经过层层筛选,参加牛中技艺传承人培训班学习。他表示,自己从小就喜欢牛,平时在田里看到黄牛、水牛会停下来观察它们,也很敬佩锦叔、明叔这些老师傅的相牛技艺和诚信品质。“我决心入行,留住这门技艺。”人来人往的牛行是学习相牛最好的课堂。华仔跟着锦叔学相牛,不亦乐乎。
      据介绍,相牛这门技术活,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一般新入牛行的年轻人需要经过三年的师徒传帮带,才能具备从事牛经纪这个岗位的资质与能力:第一年需要系统学习各种牛的理论知识,第二年要在卖场实地了解各种牛的特征,第三年才能跟着师傅一起参与估价、估秤。
【收藏此页】    【关闭】    【本有评论 0   条】
文章评论
目 前 还 没 有 此 文 章 的 相 关 评 论 信 息 !
在线评论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诗赋绽芳蕊 今来觅知音
关于我们  |  走近诗赋  |  入网须知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诗赋网    Copyright 2008-2016   zgshi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8006388号
诗赋杂志投稿邮箱:sunwulang@163.com
联系人:轻盈     QQ:418193847、1969288009、466968777     QQ群号(点击链接)     电话:15609834167     E-mail:sttst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