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会员姓氏检索 :
                  散文
本栏所称的散文,是指以抒情、记叙、论理等方式表达,不讲究韵律的现代散体文章、随笔等。
                  本版编辑团队
本版主编:惜若
主编寄语:散文是融汇了作者真诚个性及深层人生意蕴的文学样式,表达方式自由洒脱,其本质特性是形散神凝。
本版顾问:
                  本版精品文章
                  文章信息
当前位置:  散文日记  >>  散文
嗨,俺河南那旮瘩(河南兵探亲散记)
文章来源:苏洪义荐稿        访问量:721        作者:李栋稳        发布:苏洪义        首发时间:2010-11-05 18:19:47
关键词:回家 豫西 新兵
编语: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对于河南,我并不陌生——1986年底,曾去南阳地区接过兵。在家访中,多少感受了一些当地的民风民俗。此文是我的弟子小李写的,多年来一直为他存着。或许,一个士兵眼里的家乡,更贴近实际些。很有趣儿,值得一读。

当兵7年,一直以工作为重,日夜兢兢业业,不敢一丝懈怠,也曾多次立功受奖,评为先进,可是春节探家时,我却一不小心落了个“败家子”、“洋鬼子”、“小蛮子”的“美称”。

树有根,事有因,庄稼蔫了不是天旱就是化肥烧着了根。

经过我几天几夜的反思总结、浪子回头,原来都是乡村乡俗惹得祸。

在部队吃饭就是吃饭,睡觉就是睡觉,全是普通话,字正腔圆很正统。而在我们河南老家(豫西一带)就不行,我们那吃饭时就得这么说:“来俩馍,舀碗汤,一吃都球中啦”!再比如爸爸不叫爸爸,得叫爹,因为我们那“巴巴”就是小孩说的“屎”的意思,否则长辈们就要跟你翻脸不认人。虽然我们老家的叫法是土得掉了渣咯了牙,可是我们老家人特别是上了些岁数的人却认为这是一种传统、一种美德,一种评判“游子”们是否丢了本忘了根的基本标准。他们不忘你官当得有多大,走得有多远,你必须得刻骨铭心、祖祖辈辈地记着家乡话。在他们认为这家乡话可不是“普通话”,而是“传家宝”,他们不充许你把“爹”叫成“爸”,更不充许你把“爹爹”叫成“嗲嗲”。

可我却因当兵久了,脑子钝了,心里忘了家乡话,嘴里多了普通话而背判了家乡风俗。

要说我还是非常知道内敛的,也知道乡随俗的道理,在这方面我要比那些在外打工的姑娘小伙们强多了,这些八十年代后出生的孩子们在外面长了见识,就想以最快的速度把这些新东西四处传播,城市里流行的袋袋装卷卷头高筒靴红嘴唇指甲油能最先出现在他(她)们身上,整个是农村中的“新新人类”或“另类”一族!这些孩子们无异成了老人们背后戳脊梁骨的对象,然而他(她)们却依然我行我素。而我只是在说话上往往误入“雷区”,也注意也克制,但毕竟在部队这个大家庭中时间太久了,军营文化(包括普通话)已经入骨入血,怎么能说改就改呢!请看我在老乡们面前出的丑吧。

中原的冬天,遇上晴天,太阳光线很直很硬。早饭刚过,我就穿着军装来到了街上。三五成群的街坊都在阳光下暖和,一声招呼我就凑了过去。

“啥时回来啦”?一群人异口同声问。

“昨天下午”。我刚回答,见几个老年人脸上就有些不悦。

我知道我应回答“依后半”(即昨天下午的意思,请读者不要发笑,我真的没有办法用现有的汉字写出家乡话的正确发音)。为弥补说话的“失败”,我忙掏出特意带回来的“长白山”香烟给在场的男人们散,挨个点着后,几个年轻人说:“这烟就是不瞎,很贵吧”?我忙说:“也不咋贵,八块多钱一盒”。“啥,八块多钱,还不咋贵”?老年人炸了窝。一个近门的五爷训我说:“当几天兵,看把你烧球来,八块钱能撕条裤子穿半年呢”!我的好心却闹了个大红脸。次日,我把母亲特意给我买的2块钱一盒的香烟散出去,人们却都说我朴素、会过、“不装”。

为了在老家树好军人“形象”,我尽可能让我的言行举止融入世俗,但还是出了不少岔子,闹出不少笑话。

我们老家,春节就是过节,就是团圆,就是热闹,正月不出十五,一般是不干什么重活的,如果在春节期间干活了,就是“罚帽重”(即干活太狠的意思)。我家的院墙年久失修已很破旧,我想利用春节休假整修一番,为了不戴“罚帽重”这顶帽子,我特意提前休假,即便这样,还是戴上了这顶“罚帽”。母亲在老家人缘很好,拿着2块钱的香烟走一圈,呼呼拉拉来了一大帮彻墙的匠人。考虑到干活的匠人们是出力来了,就准备了许多好烟好酒、茶水饭菜。匠人们也真卖力气,半天功夫,一堵红砖墙就竖起来了。一看天还尚早,我就跟匠人们(也都是熟人)说:“咱把墙粉一下吧”?匠人们二话没说就干开了,让我好生感动。天黑下,墙也就粉完了,不过搅拌过的水泥却剩下了一些,我一看,这些水泥正好够把楼梯粉一下的,反正匠人们身上也都脏了,第二天干吧活又不多,实在不值得让衣服再脏一次,我就跟匠人们说:“你看,就这点水泥,把楼梯粉了正好,明天省得再弄一身脏。”有几个匠人说:“明天再弄吧,反正也没事”。我坚持我的意见,匠人们虽有些不情愿但不好意思拒绝就干了。不几日,村里就传出我不但“罚帽重”,而且还太过于精打细算。母亲当然少不了要数落我几句,我辨解道:“匠人们着实是累了点,但这是讲科学的,用统筹方法来计算是节省了时间的。”母亲跟我急了:“咱这是农村,不是部队,农村人闲着也是闲着的”。

还是这次干活,几个人干着唠着,唠着唠着就比较起了普通话和家乡话那种话更适用些。由于这是讨论性质的,我就毫不犹豫地发表了我的观点和看法:“中国有56个民族,普通话是各民族间相互沟通的母语,推广普通话十分必要,意义重大”。我还举例子,比如说好普通话可以当播音员,主持人等……。几个匠人吭哧憋肚了半天也没说出地方方言的优越性。我正高兴时,一个匠人举了个例子却把我噎住了:“说好地方方言能出赵本山”!匠人们逮住了理就哄哄:普通话是国粹,地方方言是翡翠。还真是了,如果赵本山全用普通话演小品可能也就没味了。

唉!人真是挺难做!说不好普通话领导“熊”你,战友“损”你,同事们模仿你找乐子,而回到家乡去说普通话,陌生人讽刺你,长辈们骂你,街坊邻居不爱搭理你。

还真得上什么山唱什么歌,到什么地方说什么话。

 

【收藏此页】    【关闭】    【本有评论 5   条】
此文章已经被修改 1 次         最后一次的修改时间为:2010-11-05 21:30:12
文章评论
王喜太 评论 (评论时间2010-11-27 07:59:52)  
质朴的文风,散发着泥土的芳香;军人的情愫,弥漫着阳刚的韵律。回忆起当年在一起切磋文稿的往事,如在今天一样。祝洪义的文章不断超越,芳华似锦。
赵凯 评论 (评论时间2010-11-06 18:01:13)  
普通话是国粹,地方方言是翡翠——
这见解好,每一种语言都有存在的道理。
雨晴 评论 (评论时间2010-11-06 16:09:43)  

每个地方都有一些方言,这也是一种文化。在这里俚语的运用更增强了文中的情趣。欣赏了!问好二位!

梦之沃土 评论 (评论时间2010-11-06 01:38:41)  

呵呵,俺也是河南人哩!今儿个俺就用河南话做个点评吧!俺河南人就是不忘本的河南人,俺河南人就是中(一个“中”字就把人品,朴素,朴实,可敬,反正是有啥好的都给包括进去啦!呵呵~!)
——文章确实很有趣,写得很好!乡村俚俗中发现很多问题,也反衬出乡民的憨厚,朴实,和那种农村人特有的耿直和那股子倔劲儿!问好作者李栋稳 以及发布者苏红义!

苏洪义 评论 (评论时间2010-11-05 20:42:34)  
“河南人咋啦?”这是多年来,北说人的河南人常说的一句话。为何北京的河南人这么敏感?前些年,因工作关系我常去北京出差,所住的京区阜外大街某地,恰是河南人的集中地。同他们接触多了,多小了解他们的一些情况。此文,从另一个角度,让人看到了河南人的乡俗。以我之见,河南的低层民众,相当朴实、可敬。
在线评论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诗赋绽芳蕊 今来觅知音
关于我们  |  走近诗赋  |  入网须知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诗赋网    Copyright 2008-2016   zgshi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8006388号
诗赋杂志投稿邮箱:sunwulang@163.com
联系人:轻盈     QQ:418193847、1969288009、466968777     QQ群号(点击链接)     电话:15609834167     E-mail:sttsty@sina.com